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住为本(一)


  我们先看《坛经·定慧品》讲“无住为本”的内容。

  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无住为本,我们讲两点。第一点就是念念不住,如佛一样生活,快乐无忧。第二点,无住为本,出自于《维摩经·观众生品第七》。

  1.念念不住,如佛一样生活,快乐无忧

  昨天我们讲了“一行三昧”,能入一行三昧才能够真正无住。六祖大师说:“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

  无住的修行是以空性为基础,认识到世间一切的善恶美丑,冤亲乃至于言语冲突、相互斗诤,从本质上都是空无自性的,都是因缘的假象,就像演戏一样,当然就没有必要去锱铢必较了。

  六祖说:“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如果这种空性认识,你只是停留在大脑思维上,心行上面没有功夫,那就不会有力量。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不缺理论,不缺法门,缺的是心行的功夫。要觉知到每个念头随生随灭,不会在念头上粘住——粘住以后,你就会不断地一直攀缘下去。要能够让念头随生随灭,不思前境,不攀缘,就不会被念头绑架。

  如果你在大脑思维层面就会一念攀缘一念,一直前念、今念、后念相续不断,这个就是颠倒想,就是被念头绑架、局限了,你只活在你那个念头里面,一直妄想下去,看不到广大的世界,看不到全体的世界,就是没有真正地活在当下,没有真正地懂得如何生活。

  “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关键就是四个字:念念不住。在每一个念头生起的当下,了了分明,不追逐。每个念头每个念头都完全地放开,不是粘著的,不是一直攀缘下去的,心就不会被境界绑住,这个就是无住为本。



  要真正地活在无住为本的境界之中,有两个要点:

  第一要认识到诸法都是空无自性的。

  第二要具备念念无住的觉照力,在一切生活境界中,种种遭遇中都能够不逃避、不攀缘,就能够做到不住相,不离相。

  我们返观世间,其实好多人都是逃避生活的,他逃避生活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认为日常的生活不尽如人意,而且人际之间有很多矛盾,很多纷争,很残酷,因此要找一个避难所。

  比如说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是把物理学(科学)当作避难所,以此来摆脱痛苦残酷的现实生活。还有德国杰出的音乐家、钢琴家贝多芬,就把音乐当作避难所,因为他的生活也是不如人意,30岁耳朵就聋掉了,而且还有很多的困顿。他不顾双耳的嗡嗡作响,一件又一件地去完成他的作品,成为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巨匠。比如说民国时候的王国维,他把文学和哲学当作避难所。

  这些都是没有真正地活在当下,不懂得生活,而且逃避生活,因为有实执。这些都是世间的杰出人物,连他们都不能够真正地懂得如何生活,都会去找一个避难所。无论是物理学,还是艺术,还是哲学,借这个来忘记痛苦残酷的现实生活,所以不能够真正地活在当下。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佛教是逃避现实的,其实恰恰相反。无住为本的禅者,他们是全然地活在现实生活中,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悟佛、行佛、作佛,明心见性。

  六祖大师就证明了通向开悟的道路与出身无关,与受教育程度也没有实质性的关系,他是在生活中修行,见性、行佛、作佛。可见我们开启觉性以后,入世越深,心智境界就越高;入世越深,就能够真正地看到你能不能够真正做到无住为本,你的智慧、你的觉性有没有真正地起妙用。

  不然,你的盲点就会让你粘住,就会让你住相,就会让你卡住。在生活之中无住为本,就能够真正来勘察、检验你所悟到的智慧,所以开启觉性之后,入世越深心智境界越高。我们中国有句话叫“高深莫测”,这个高是以深为基石的,能够入一行三昧,现证无住为本。

  我们前面讲了,禅者的生活是佛的生活,他是完全无住为本的生活,是全然地面对生活,无住为本是解脱者的自在生活。



  我们看一则智藏、怀海、普愿陪师父赏月的公案

  西堂智藏、百丈怀海、南泉普愿陪马祖玩月次。

  祖日:“正恁么时如何?”

  西堂曰:“正好供养。”

  百丈云:“正好修行。”

  南泉拂袖便去。

  祖曰:“经入藏,禅归海,唯有普愿,独超物外。”

  这个公案很生活化,完全在生活之中,是说马祖道一禅师的公案。马祖道一禅师是南岳怀让的弟子,是六祖慧能的徒孙。马祖道一禅师他有三位非常贴心的弟子,也就是西堂智藏、百丈怀海、南泉普愿。

  有一天晚上,这三位弟子陪同马祖道一去赏月。其实对于能所障碍很薄的人,修行很好的人,心性很清净的人,他的障碍很薄,在某一些安静和谐的环境之中就容易心光显发。比如说在赏月的时候,比如说在晴空朗日之中去看蓝天白云的时候,这些都是觉性容易直接显露的时候,比较容易体会到超越能所的本来,如果有合适的心行引导,就更加能够本心、自性赤裸裸地显现出来。

  当时马祖和三位弟子赏月的时候,正是这种情况,能所障碍薄,环境又很安静和谐,所以心光显发了。

  马祖就问三位弟子:“此时应该如何?”三位弟子的回答各有特色。

  西堂智藏说:“正好供养。”这样心光显发的时候正好供养,供养自心,供养我们自身不离的佛性,供养我们本自具足的佛性、菩提自性。

  这样心光显发的时候正好供养。这个说法当然很好,但是还没有能够完全离开能所的对立,因为说供养必然有能供养、所供养,作为宗门来说就不够干净利落。所以马祖就点评他是“经入藏”,经教是教下的内容,西堂智藏的做法就跟教下的修行比较接近,所以说经入藏。

  然后,百丈怀海回答:“正好修行”。这个比较符合禅宗,禅宗是重行,行胜于言,重行超过重言——不但要能够知道,更要能够行道;不但是要教化,更是要行化。他说正好修行,正好在心行上下功夫。所以马祖点评说“禅归海”,禅宗的修行方法归到百丈怀海,百丈怀海是一个本色纳子。

  南泉普愿禅师就更利落,直接拂袖而去,对这个本心赤裸裸呈现根本不会起一念的住相,完全不会起丝毫的住相,不把本心赤裸显现当个东西,这在超越能所二元对立上面就更加干净利落了,所以马祖道一就很赞叹说:“唯有普愿,独超物外。”

  后来这三位弟子都成为著名的大禅师,尤其是南泉普愿和百丈怀海,他们两个下的转语也都是特别透彻的,西堂智藏稍微弱一点。南泉普愿座下有赵州从谂禅师,百丈怀海之后就发展出沩仰宗、临济宗,都跟他们的修行究竟透彻有关系。

  无住为本,是解脱禅者的自在生活,赏月亮的时候也可以显现本性,也可以在心行上下功夫。

本文摘自《六祖坛经·定慧品学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野鸭飞走了,声音到哪里去了?
念头的剥剔——参话头种种(冯学成《心灵锁钥》第四章)
公案与禅诗的联璧 3
黄檗禅师打皇帝,被赐谥忒粗鲁禅师!黄檗:“灵魂彻底解放、获得自由精神”的“典范”!
禅门开悟诗二百首 杜松柏 著
活泼泼的禅宗公案~百丈怀海与师父马祖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