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脐针疗法、脐全息与脐诊法(二)


脐全息的类型:
4.1
脐洛书全息规律:
  河图洛书被称为华夏文化之源头。洛书:“其数戴九履 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实为股),五居于中。”如果将洛书结合人体看一下,“戴九履一”,“戴”指的是头上。“履”表示为鞋,即从头到脚。人体左边最外侧为左手臂,右边是右手臂,左右手臂到头之间是肩,“二四为肩”。左下为左股(左腿),右下为右股(右腿),“六八为股”,而三七就是腰。脐洛书全息就是把这个投影纳入脐部,根据这个规律可以来判断疾病和治疗疾病。可喜的是近日获悉,脐洛书全息律与胚胎发育信息完全一致(见图1)。这证明了脐洛书全息律的科学性,也为我国古文化的高深拍案叫绝。
 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脐洛书全息律多用于临床中运动系统疾病、疼痛性疾病及体表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准确率较高。
4.2 脐八卦全息规律:
  八卦是易经的主体部分,历代医家不少人用八卦原理来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等现象,创立了独特的治疗疾病和诊断疾病的方法,所谓“易肇医之端,医蕴易之秘”。八卦又分为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两种,而笔者所用的脐八卦全息则是采用后天八卦。
  八卦原意用八个符号(乾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坤 )来表示八个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节气。因为八卦与五行、五行与人体脏腑有密切的联系,故八卦与人体脏腑有对应的医学联系。我们将人体脐部视为一个后天八卦图,根据这个图来观察其变化,再进行判断人体的疾病。如离位,方位在南,五行属火,在脏为心,在腑为小肠,五官属目,定点在脐之上部(时钟12点处),如该处有变化可提示心血管系统、小肠或眼部疾病。其他依此类推(见图2)。
  脐八卦全息在临床上用于人体脏腑病变较为准确,其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在脐周如发现异常变化可提示脏腑潜在病变。其二、在治疗已知的疾病可在脐周相应的部位实施针术,故可应用这个全息规律指导临床。
5
脐针疗法简介:
该疗法是笔者发明的一种新的脐疗方法,采用针刺脐部(神阙穴)来达到平衡阴阳、祛除疾病的目的。利用脐的特殊的部位和关系,调整人体,治疗疾病,往往在临床上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5.1 历代针家的看法:神阙穴自古以来只灸不针,从晋代皇甫谧提出13个禁针穴到清代吴谦提出了4个禁针穴,神阙穴都列其中。现大中专院校使用的《针灸学》教材,也把该穴列为禁针之列。近年出版的《新编针灸大辞典》(程宝书主编)、《中医针灸经穴集成》(刘冠军)、《现代针灸全书》(刘公望主编),也都认为神阙穴禁针。因此,针刺神阙似乎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5.2
神阙禁针探索:历代针家谆谆教导,绝非无稽之谈,肯定是有先人在针刺神阙穴曾出现意外,故告诫后人,以免重踏复辙。笔者认为,针刺神阙,可因脐的特殊解剖关系,进针直刺过深,最易损伤小肠,引起肠液外漏,造成化学性腹膜炎,继而形成细菌性腹膜炎、败血症等,按当时的医疗水平和医疗条件,这无疑是病人致死的原因。其二,婴儿出生时,脐带的处理不当、感染造成婴儿死亡,也应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5.3
脐针的特点:
与传统的针刺技术相比,脐针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一穴多治:脐针疗法,仅取神阙一穴,经这个穴位上下针可治许多疾病,无论是脏腑病还是疑难病,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涉及到人体各个系统、各个器官。根据笔者数年来在临床上的摸索、总结,可治近百种疾病,范围涉及临床各科。
一穴多针:传统针刺技术一般都是一针一穴,这可能与传统针术中同类作用穴位较多有关,而且每个穴位都有一个主要功能。但脐针不同,仅神阙一穴,可根据临床需要一穴一针,也可以一穴多针。特别在多脏器疾病、多系统疾病、疑难病、危重病的病例中更多地使用一穴多针技术。
一穴多效:既然一穴可以多治,也就可以一穴多效。在治疗中只要思路正确,一穴既可多效,一针也可多效。比如,一个病人既有脑部疾病又有眼部疾病,再兼有口舌咽喉疾病,只用一针既可同时见效。这不仅给病人减少了治疗上的步骤,也减少了肉体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内外兼治:传统针刺疗法对治疗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疗效颇隹。相对而言,对脏腑疾病就要逊色一些。但脐针不但对功能性疾病、运动性疾病效果很好,对一些脏腑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对一些疑难重病也达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操作简便、经济实惠:脐针使用1寸毫针,现医药商店已有已灭菌的一次性毫针,避免了交叉感染,又携带方便。如遇紧急情况,随身又无毫针,也可用笔代针或以棍代针在脐部治疗,均可收到预期效果。但须提醒的是,凡用代用品,均不可刺破皮肤,只要在相应的部位进行点压病人感到疼痛就行了。
脐针投入极少,回报较高,它不需其它高级的医疗设备,也不需辅助设施,仅一针一床足矣!
5.4
脐针的定位进针原则:
脐针的操作技术,定位是关键,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治病的效果,其原则如下:
寻找压痛点:一般约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病人可以在脐壁、脐谷、脐蕊处寻找到十分敏感的压痛点。越是急性病,压痛点越明显。只要用探针找到这个压痛点,往往一针即可见效。
寻找皮下结节法:许多慢性病人因长期患病,在脐部相应的体表投影区产生了一些皮下结节,与皮肤同色,质硬,活动度差,大小如同小米粒大小,按之有疼痛,但可忍受。如发现结节后,不必针刺,可让病人用手指按压,每日数次。经数周按压后结节会自然消失,疾病也就治愈了。
脐洛书全息进针法:在临床上遇到运动系统疾病、急性病可按脐洛书全息律寻找压痛点。如左肩疼痛取脐左上相应的左肩部位,右腰扭伤取脐右下相应的右腰部位,然后进针。
脐八卦全息进针法:在临床上遇到脏腑疾病、一般慢性病(未找到结节者)可按脐八卦全息律,在其脏腑对应的脐部位置进针,或根据疾病的性质,采用五行生克制化法进针。脐八卦全息律是脐针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方法。
5.5
脐针临床治疗原则:
治疗顺序:脐针在临床治疗中,其顺序是先取症状、次取系统、再取疾病。其意思是,在治疗中脐针的定位进针首先对病人最感痛苦的症状,比如急性腰扭伤,应先予以止痛。许多疾病往往因症状解除了,疾病也随之消失。其次寻找疾病所属的系统,根据该系统在脐八卦全息律的对应关系,进行定位进针。比如,支气管炎伴咳嗽、咳痰,应属呼吸系统,我们取脐八卦全息的兑位(主呼吸系统),往往收到不错的疗效。有些疾病已非常明确,我们可根据该病的全息定位,直接予以治疗。比如肝炎或胆囊炎,可取其对应的震位或巽位进针。
手法原则:“进针必有方向,下针须含补泻”。因为脐针治疗并非传统针刺学的定点治疗(多直刺),而是定位治疗(以脐蕊为中心,呈放射性地向外斜刺或横刺),在脐针的进针中带有明显的方位性,而这个方位的选择应该是脐针疗法的灵魂。有了方位,也就有了补泻。根据病情,采用五行生克制化法“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然,临床上也采用手法补泻。
5.6
脐针治疗的注意事项:
禁忌症:小儿及妊娠妇女不宜脐针治疗。对大出血、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多脏器衰竭、脑卒中、急性传染病、癌症晚期、恶液质、低蛋白水肿、血友病等及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烧烫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因直接有生命危险,不应考虑。
治疗时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
进针方式:以脐蕊为中心,作放射性向外斜横刺,一般深度为0.1~1寸。
刺激强度:在一般治疗中不主张强刺激,因为脐部特别敏感,只要进针了就起到效果。但对于急性疼痛性疾病,可采用间断性强刺激。
留针时间:进针后一般留针10~20分钟。急性病留针时间短,慢性病留针时间长,疼痛性疾病一般痛止即拔,不作留针。
一般注意事项:饭后一小时后进行治疗。脐部术前常规皮肤消毒,特别对脐孔较深、污垢较多的患者,可用松节油去除污垢,然后再常规消毒。冬季注意保暖。
副作用:只要操作得当,一般没有副作用。从针刺理论上讲,病人可能出现晕针、滞针,但我至今未遇到一例。如采用强刺激可引起头晕、腹痛、恶心,严重者可能会有呕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脐针疗法
脐部,你只敢灸,不敢针?(内含秘传脐针疗法)
脐针入门
针法秘笈:脐诊及脐针疗法操作方法
 第十一章 足针疗法---第一节 足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一针治疗30种病---16.阳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