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银行对借款人骗贷犯罪行为不知情,借款合同及担保合同是否有效?

案例要旨

一个行为在刑法领域被认定为犯罪,并不当然引发民法上的否定评价。如果仅一方采取欺骗手段而另一方不知情,则属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系可变更、撤销的合同,并不当然无效。


典型案例

         2011年4月15日,A农村合作银行与B批发部签订《银行承兑汇票承兑协议》,A农村合作银行为B批发部提供承兑额度3200万。由C公司以其名下房产为B批发部承担1600万担保责任,并办理抵押登记。协议签订后,A农村合作银行为B批发部签发承兑汇票73张,总额3200万。汇票到期后,A农村合作银行垫款1600万。2013年,B批发部经营人刘XX因以提供虚假经销合同等欺骗手段骗取银行9200万,被追究骗取票据承兑罪。

         A农村银行与C公司就汇票承兑协议、担保合同效力以及担保责任的承担问题发生争议。


裁判要旨

一个行为在刑法领域被认定为犯罪,并不当然引发民法上的否定评价。本案中,刑法评价的是刘XX骗取贷款的行为,而对其签订的合同,仍应按照《合同法》相关规定审查。如果仅一方采取欺骗手段而另一方不知情,则属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系可变更、撤销的合同,并不当然无效。现A农村合作银行对刘XX的欺骗行为并不知情,其又不选择行使撤销权,该协议应按有效合同处理。相应抵押合同有效,C公司应当承担担保责任。[1]

C公司不服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后认为:债务人是否有犯罪行为,不影响本案主合同的效力,亦与本案的抵押担保合同无关,不能视为同一法律事实。同时,也没有证据证明A农村合作银行对债务人的犯罪行为知情,从而驳回了C公司的再审申请。[2]


分析判断

1、借款人融资过程中触犯合同诈骗罪、骗取银行贷款罪、诈骗银行贷款罪、骗取银行承兑票据罪等罪名,银行对借款人的诈骗行为不知情的,借款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3]

2.银行在借款人融资过程中,相关活动均合法合规,各项操作均符合审慎经营原则,可以被认定为对借款人的诈骗行为不知情;

3.对于前述可撤销合同,银行可主张借款合同、担保合同有效。即使在刑事判决追赃之后,也可以要求借款人、担保人按照合同承担民事责任。


注释

[1]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2014)皖民二终字第00655号民事判决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申字第2012号民事裁定书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二终字第136号判决书,该案中,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认定借款人构成骗取贷款罪,贷款合同在民事上也应评价为无效,被最高人民法院认定为定性错误。最高人民法院认定该类合同系可撤销合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大案例分析:放款不依法,亲人两行泪(献给我们的信贷员)
探析如何区分担保贷款中诈骗行为的刑事责任
杨志琼:贷款诈骗罪担保条款解释适用研究
清晰了!最高法案例6则:金融贷款合同一方构成犯罪,合同还有效吗?
利用虚假借款材料骗取银行借款构成犯罪的借款合同并不当然为无效合同
建设银行信贷业务基本操作流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