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用药经验集(4)

【谢晶日治疗慢性胃炎“对药”临证经验】明辨寒热 分治仓廪之本。针对寒湿伤脾,初伤脾气,重在健脾升清利湿,常以柴胡配茯苓、焦术; 久伤脾阳,当行温阳补气固中,常以黄芪配白蔻仁、炮姜; 而对湿热伤胃,初为邪实,重在行气燥湿降浊,常以黄连配川朴、枳壳; 久伤胃阴,不宜苦寒燥烈,尤宜养阴利湿泄浊,常以薏苡仁配沙参、石斛。{孙健伟,梁国英,李明。谢晶日治疗慢性胃炎“对药”临证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1 ,38 (7):1285-1286}

***

【徐进康教授从肝脾论治慢性胃炎对药配伍经验】徐师在运用疏肝抑肝之法的同时,十分注意调其升降,畅其气机,善于用砂仁配旋覆花、桔梗配瓜蒌、桔梗配枳壳等,尤善用乌药配合诸理气之品,乌药功善顺气开郁,散寒定痛,《本草述》曾述其有理气和血之功,常以此为流畅之常用药。{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 0 1 1年,第25卷 第2期}.

***

【徐珊教授调畅气机法治疗慢性胃炎苦辛配伍,调畅气机药对】脾胃位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湿热中阻,升降失常,气机郁结,遂成痞证。徐教授认为治疗慢性胃炎之湿热中阻,气机郁滞的核心在于苦辛配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苦辛配伍之意即以苦能降能泄而和阳,辛能开能通而和阴,两者合用,泄中有开,通而能降,阴阳相和,用以通阳散结,流通气机,而恢复中焦升降转输之机能,使“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苦辛配伍之药对如黄芩与半夏、黄连与吴茱萸、黄连与厚朴、黄连与苏叶等等。{中华中医药杂志 ( 原中国医药学报) 2012年6月第27卷第6期}.

***

【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善用药对,事半功倍】余师认为,中药药对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以增强疗效的两味药配伍,配对组方法在临床上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临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胃炎以实证、热证多见,治宜清热解毒为主余师喜用黄连配蒲公英治疗。胃热呕吐证,症见呕恶酸腐臭味或吐出黄色苦水,舌脉皆热象者,余师喜用黄连配竹茹;若见呕吐或吐酸水之症,则选用芦根配竹茹。食积胃脘、气滞不通的胃痛或痞满者,余师喜用枳实配槟榔治疗食积气滞。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表现出久治不愈、胃酸缺乏一派胃阴不足之象者,余师喜用乌梅与石斛配伍治疗。香附与木香皆有行气止痛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药对,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多种脾胃疾病,尤其适宜肝郁气滞引起的胃脘疼痛、胁肋胀痛、肠鸣腹痛之轻症。{中医研究  2009年9月 第22卷 第9期}

专栏
中医经验-对药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胃寒,这张方子一马当先!护佑国人二百年,化解胃胀痛、胃怕凉
中医治“慢性胃炎”最稳妥的方子!两味药,散寒气,解怨气,值得研究
全国名老中医治消化系统疾病经验
王珂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举隅
中华(中医学术宝典)之一 (中医知识论)
​慢性胃“炎”并非都是“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