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西祠胡同 | 点击数:3804 | 更新时间:2007-11-12 | 文章录入:kezee ]
1.前言
在人的一生里总要面临各种抉择,而在众多抉择中高考选填志愿可能是学生时代最负挑战性的一个。寒窗苦读了十多年的莘莘学子们,不论是即将走入神圣的象牙塔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还是即将走入社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都必须面临这一决定他们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的选择。
然而,这群整天被书本和作业所束缚的孩子们对这次重大的抉择并没有准备。他们头脑中有的只是公式、单词和应接不暇的考试,对于选择什么专业或职业,只有模糊的概念,也许只能等到填报志愿的时候才仓促决定,或者干脆求助于家长、老师。但是,每年高三学生填写志愿的日子,也是家长和老师感到焦头烂额的时候。家长们由于平日对孩子关注的重心都放在学习成绩上,无暇顾及此事,现在突然要面对全国一千多所高校以及纷繁复杂的200多种专业,也是很难找到头绪。因而,大部分的家长可能会更多地从学校声望、未来毕业后的经济收入等社会因素方面考虑,同时加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指导。要说对学生方面的考虑也主要是从成绩水平入手,力求最大录取的可能,而不是看学生真正的兴趣和能力倾向。
这种填报志愿的现况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潜在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情绪,甚至使有些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很强的厌学情绪。研究结果发现厌学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他们在填报志愿时,认为只有分数才是唯一的标准,只要能考上更好的学校,专业是什么并不重要,感不感兴趣、自己的能力倾向与专业的需求是否匹配无所谓。因而造成有的考生辛辛苦苦的考上了选择的专业,学了半年后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这个专业,与自己原来的想象相去甚远,怎么也投入不了;或者这时才发现,这个专业的学习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力,反而总是被事倍功半的失败情绪困绕着,因而他们感到没有学习的乐趣与动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既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又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
不少有识之士看到了高中毕业与大学选材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也在不断呼吁加强中间环节的引导。日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印发了《关于扩大"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升学版)试点的通知》(教试中心[2001]15号文),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考试部门开展升学指导方面的工作,更好的为高中毕业生服务,协助高校进行选材。
2.正确认识个体差异。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这其实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我们周围有的朋友喜欢与很多的人聚在一起,他们总能聊一些较深入的话题,关于哲学或生命是他们最爱的话题。而有的朋友比较喜欢独处,面对很多人的时候他们变得沉默寡言甚至是无所适从,但一旦让他们组装个电脑或是修理收录机时,他们那种乐不思蜀的劲头简直让人吃惊。因此说每个人都属于某种类型,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象我们刚才提到的那两种人,让前者主持一个深入访谈可能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但让他维修个仪器什么的可能就不会那么游刃有余;反之让后者主持一个访谈对他来说简直犹如酷刑,但让他维修仪器他可能比谁都有灵性。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体验过这种现象,我们都在尽量寻找能发挥自己优势的环境,以寻求最大发展的可能。有心理学家对类似的现象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人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各有独特特征,而工作世界也可相对应的分成几种类型。某种类型的人在相对应的工作世界中发展,较易发挥所长,做到事半功倍;而在其他类型的工作世界中发展,可能很难达到事业的巅峰,往往是事倍而功半。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匹配"的重要性,而"匹配"的概念也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观念。如何合理利用个体的资源和环境的资源,将之有机的配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能量,使其达到及至的效果,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的目标。
作为教育战线的工作者,我们应该更清楚的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并且了解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从而找到最佳的匹配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主要是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或职业)兴趣、能力倾向、价值观等方面来进行,这就需要借助一些科学的测量工具。而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主要是通过提供详细的高校专业信息来实现。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发的《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升学版)就是通过对学生兴趣和能力倾向的测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同时给出与他特点匹配的职业和专业,学生们再将自己的学习成绩综合考虑,并参考详尽的专业资料和其它相关信息,基本上可对自己的站位有一个概念了。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为学生填报志愿提供有效的服务。
3.兴趣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兴趣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的研究都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对兴趣和能力倾向测量最早都与智力测验密不可分。这二者之间也联系密切,斯特朗(Strong)指出在实践中要把兴趣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够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
(一)兴趣测验的发展
桑代克(Thorndike) 于1912 年对兴趣和能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1915年詹穆士(James Miner)发展了一个关于兴趣的问卷,这标志着对兴趣测验的系统研究的开始。斯特朗(E.K.Strong)于1927年编制了斯特朗职业兴趣调查表(Strong Vocational Interest Blank ,SVIB),这是最早的职业兴趣测验。与此同时,库德(G.F.Kuder) 也开始了他对职业兴趣测验的研究,并于1939 年发表了库德爱好调查表(Kuder Preference Record)。而后,霍兰德(Holland) 自1953年编制了职业偏好量表(Vocational Preference Inventory,VPI),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我指导探索(Self-Directed Search,SDS)(1969),并提出了’人格特质与工作环境相匹配’的理论(1970),其影响渐渐增大,与斯特朗、库德形成了鼎足之势。
自1965年后,各个职业兴趣测验出现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现象:首先是库德(1966)在其职业兴趣调查表(KOIS)中引入了斯特朗(Strong )的一些思想;其次是坎贝尔(D.Campbell) (1968)把KOIS中的同质性量表引入了SVIB中;第三是经验的和理论的模式的融合,即将霍兰德(Holland) 的理论作为斯特朗(Strong )等职业兴趣量表的理论基础。
1969年,Roe提出了职业兴趣和职业选择结构的八分仪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八种职业类型根据彼此之间相似性的大小被分配在一个圆中。后来,有人把Holland和Roe的理论共同整合了起来。Gati (1991)针对Holland的正六边形模型中有关相邻各类职业群之间距离相等这一假设的局限性,提出了他自己的三层次模型。Prediger(1993)在Ho11and六边形模型的基础之上加上了两个维度--人和物维度、数据和观念维度--形成了维度模型,如此一来,职业的类型和职业的性质得以有机地结合起来。美国大学考试中心(ACT)把Prediger的研究进一步推向了深入,他们在兴趣的两维基础上,将职业群体的具体位置标定在坐标图上,从而得到工作世界图。该图共分12个区域,共有23个职业群被标定在图中。如果受试者知道了自己的兴趣类型,就可以通过计算和查表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在该图中的位置,通过与不同职业群的远近位置的比较可以进一步扩展职业兴趣的搜寻范围。
综合而言,经过多年的发展,职业兴趣测验已经在教育、培训、人事组织管理等领域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兴趣测验本身得到了逐步地完善。同时,随着在应用中产生的问题,近些年来职业兴趣测验的发展也呈现出以下的趋势:
1、Holland职业兴趣理论对职业兴趣测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John Holland 关于职业兴趣的理论,是在其多年的职业指导实践中逐步的完善起来的。可以说,在Holland职业兴趣类型理论提出之前,关于对职业兴趣的个体差异的测量以及对职业和职业环境的研究这两方面工作是相对独立的,而Holland理论的提出使这两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Holland的又一重大的贡献就是于1982年编撰完成的Holland 职业兴趣代码字典(Dictionary of Holland Occupational Codes,DHOC)。它对美国职业大典(Dictionary of Occupational Title, DOT)中的每一个职业都给出了职业兴趣代码。这对职业兴趣量表直接应用于职业辅导和咨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各种量表之间的相互融合:
自1965年后,各个职业兴趣测验展现了一种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首先是Kuder(1966)在其职业兴趣调查表(KOIS)中引入了Strong 的以经验性方法编制量表的思想;其次是D.Campbell (1968)把KOIS中的同质性量表引入了SVIB中;第三是在编制兴趣测验中体现了一种经验模式和理论模式的融合,即将Holland 的理论作为Strong、Kuder 等职业兴趣量表的理论基础。
相应的,在同一量表中将三种编制方法综合在一起,形成三层次的量表结构,成为当今的主流。第一层次通常是Holland的六个维度;第二层次是概括的职业类别,不过在分类上有一些分歧,SCII中有33个职业类别、ACT有23个类别、Kuder分有10类、Roe 分有8类;第三层次是具体的职业量表,其数目也不尽相同,如SCII(1985年版)有106个、SDS有115个等。
3、编制无性别差异的职业兴趣量表:
性别角色的确对人的职业兴趣会产生一些影响。但是,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性别差异对职业的影响似乎也正在减小。因此,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在进行职业辅导时更加注重真正的职业兴趣而不是传统文化的社会化作用。编制无性别差异的职业兴趣量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如1977年ACT编制的UNIACT就是为消除性别差异而进行的一次实践。1981年,SCII也将其男女常模合二为一。如此一来,性别差异的减少在客观上促使人们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职业探索。
4、注重与相关测验的综合:
在职业或专业选择的决策中,不仅仅涉及到职业兴趣,还涉及了能力、价值观、个性特征、个人职业成熟度等等。因此,在利用职业兴趣测验做职业辅导时,辅导员越来越注重将职业兴趣的结果与其它相关测验的结果加以综合,并形成一个从测验到信息提供的一条龙服务。随着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纸笔形式的测验已渐渐被计算机测验所取代。而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进行测验和辅导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大型的综合性的职业指导系统软件应运而生。如ACT 的DISCOVER系统,ETS的SIGI PLUS系统等。这使得职业指导形成了新的局面,并为兴趣测验的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对能力倾向的测量最早受到智力多因素理论的启发,从而把测量个体的某特殊能力或能力群作为目标。不同的职业所要求的能力或能力群是不同的,能力的不同的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能力倾向测验,因此能力倾向测验的种类繁多。此外,由于迄今为止对不同职业所要求的能力组合没有明确的界定,因此还没有比较成型的能力倾向测量理论,这与兴趣测验的发展状况不同。尽管如此,在升学与就业指导的实践中,能力倾向测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能力倾向测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单项能力倾向测验,比如在一战结束时,因当时社会对文书员、技工和机械师的需求巨大,有关文书、心理运动和机械的能力倾向测验应运而生,这些就是单项能力倾向测验,其特点是集中测量某一种能力倾向。另一类就是多项能力倾向测验,其特点是能够测量多种能力倾向,或者说能力群。桑代克(Thorndike)通过因素分析,发现了七种主要的心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于1941年编制的基本心理能力测验(PMA)就是多项能力倾向测验的雏形,虽然这套测验在当时主要用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预测,其能力组合的内容依然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的用于升学与职业指导的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1947年本耐特(Bennett)、西肖尔(Seashore)和韦斯曼(Wesman)1947)编制了区分性能力倾向测验(DAT),测量8种能力,用于初二至高三学生的教育和职业咨询。同年,美国劳工部就业服务局开发了影响广泛的普通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TB),测量9种能力,用于初三到高三学生及成人的职业指导,这套测验后来不断地进行修订与改进,至今仍为许多国家采用或借鉴,一度成为多项能力倾向测验的典范。稍后又诞生了军事职业能力倾向成套测验(ASVAB),起初用于军事部门的人员选拔与分类。该测验测量了10种能力倾向,经过多次修订之后,现在还成功地用于全美国的高中生和大学低年级学生的升学与就业指导。
各种能力倾向测验彼此之间一开始就存在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现象。自桑代克(Thorndike)通过因素分析发现了语文、数学、空间、知觉速度、字词流畅性、记忆、推理这七种主要的心理能力之后,不仅他本人以此为基础综合出五类能力倾向(言语意义理解、数字敏度、知觉速度、推理和空间关系识别),形成了基本心理能力测验(PMA);区分性能力倾向测验测量的能力倾向有以下7种:言语推理、数字能力、抽象推理──非言语推理能力、文书速度和准确性、机械推理、空间关系、拼字和语言运用;影响深远的普通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TB)测量这样9种能力倾向:言语能力倾向、数字能力倾向、空间能力倾向、形状知觉、文书知觉、运动协调、手指灵巧和手部灵活,以及由前三项的部分题目得分加总得到的一般学习能力倾向指标。而军事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测量内容包括10类能力倾向:一般科学(指物理、生物科学知识)、算术推理、单词知识、短文理解、数字操作、编码速度、汽车和工艺常识、数学知识、机械理解(MC)和电学常识(指电和电子学的知识)。由此也可以看出,能力倾向的组合虽然不一,但其具体的内容也存在共性。
总之,能力倾向测验种类繁多,虽然都可用于升学与就业指导,但与兴趣测验结合起来使用最多的还是多项能力倾向测验,特别是有的能力倾向测验在建构上就是以兴趣测验为基础,而并非独立存在的。典型的如霍兰德(Holland)1969年开发的自我指导探索(Self-Directed Search,SDS),其中对能力倾向的选择与组合就是在其早先编制的职业偏好量表(Vocational Preference Inventory,VPI)的基础上进行的,他的做法是给每一种职业兴趣找出两种职业能力与之对应,总共得到12种能力;再针对每一种职业能力编制相应的题目。同样,他也给出了各种职业的能力代码。这种与兴趣测验相匹配的测验编制方法很独特,在实践中体现出很大的优势,使测验的结果解释更加精准,对兴趣测验与能力倾向测验表结合起来应用于职业辅导和咨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测验的发展上,能力倾向测验除了本身需要加快理论研究之外,也面临着上述提到的与兴趣测验一样的各种挑战。
4.国外及台湾相关机构的做法和成效
国外在升学与就业指导方面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像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前苏联等,从国家、州政府到学校一般都设有专门机构和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职业指导工作,把职业指导、升学指导作为初、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在小学、中学阶段就安排有职业教育课,让孩子了解一些职业的内容、特点;另一方面,当面临升学和就业的时候,辅以多种心
理测验,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人格特征等,为他们选择大学志愿和职业提供参考意见。在美国,由于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有关机构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例如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目前每年可为180多个国家的教育界、政府部门和商业界的客户进行1100多万次的测试。他们开发的SIGI PLUS系统,经过30年的研究和努力,已成为一套成熟的测验系统,服务内容已经不仅仅是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还涉及到大量的、多方面的信息资料和规划、决策内容,帮助你正确认识自己、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发展。而美国大学考试中心(ACT),更是将升学指导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并与报名紧密的结合起来。目前在ACT机构中,在ACT Assessment环节,也就是考生报名时,在报名表上就列有90道兴趣测验题,每位考生都要把这90题做完,再把学校活动及成绩报告一并填好,这才算是报名完毕。而后在ACT Assessment成绩报告出来时,除了ACT的四项分数及预测外,还有对专业选择的建议,这些建议的来源就是兴趣测验的结果。由此可见升学指导以及兴趣测验的使用在国外教育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ACT独立开发的电脑软件Discover以及ETS开发的SIGI PLUS是较为成熟的升学与就业指导系统,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以下我们将对这两种系统软件进行介绍。
DISCOVER系统是美国大学考试中心(ACT)开发的帮助人们进行职业选择和规划接受进一步教育的软件系统。它的研制年代可追溯到1967年,1974 年DISCOVER首次出版,并应用于IBM370的机型上;1982 年DISCOVER开始应用于微机,并首次在C/PM以及Apple DOS操作系统下使用,同年ACT 正式将DISCOVER纳为服务项目;而在1997年,DISCOVER 的WINDOWS95版本诞生,成为易理解、易操作的职业指导软件。
DISCOVER系统为不同人群开发了不同版本,其中包括初中版/升学版、企业人员版、退休计划版等,1997年后升学版、大学及成人版、特殊版本被结合在了一起。以下我们以大学及成人版为例,简介一下它的结构。整个DISCOVER系统共包括九个部分,分别为:①"职业生涯量表"。用以测量受试者职业决策的成熟度,并为个体如何使用该系统做出建议;②"了解工作世界"。这一部分将向使用者介绍ACT开发的工作世界图。③"了解你自己"。这部分将对受试者的兴趣、能力、经验、价值观进行测量;④"搜寻职业"。根据受试者在第三部分的作答结果或一些其他要求搜寻符合的职业;⑤"学习职业要求"。这一部分提供458种职业的详细信息,如职业内容、所要求的教育水平等;⑥"教育辅助"。这部分帮助受试者计划在应聘职业前需要接受的教育;⑦"计划下一步"。介绍美国提供的各种高等教育的机会;⑧"规划你的职业生涯"。帮助受试者理清在职业生涯中要面对的任务,并进行个人的职业规划;⑨"应付转变"。帮助受试者学会处理在转变职业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除了以上的主体部分外,DISCOVER还提供了一个大型的职业和教育资料库,可支持诸如查询工作代码、职业内容的祥述、学校查询、学校状况的详述、奖学金和助学金、军队职业查询等功能。这些均为受试者和职业指导人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DISCOVER最具特色的是它对工作世界图的研究和使用(工作世界图见附录一)。该图共分12个区域,共有23个职业群被标示在图中受试者通过对自己兴趣、能力、经验、价值观的测量得出个人特征,并通过计算和查表确定在该图中的位置。由于已有23个职业群被标定在图中,因而受测者可通过与不同职业群的远近来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与能力。工作世界图的使用体现了ACT对个人信息和职业信息进行精确测量并加以匹配的原则,这一策略使职业决策变得直观而容易,成为DISCOVER的经典之作。
SIGI PLUS 是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 为学生及其他寻找工作的人建立的指导系统,用于帮助人们进行教育发展计划或职业发展规划。与DISCOVER不同的是SIGI PLUS系统并不追求对个人的准确测量,而是以提供职业及相关信息为主。这体现了职业指导的另一种思路。对SIGI PLUS的开发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ETS的有识之士就开始了筹划工作。1981年SIGI PLUS首次正式出版,1996年成功的与WINDOWS结合,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职业指导系统。
SIGI PLUS系统包括一个总体介绍和八个组成部分。分别为"自我评估部分"、"搜寻部分"、"信息部分"、"技能部分"、"准备部分"、"帮助部分"、"决策部分"、"后续步骤部分"。八部分的顺序以一个准备步入工作世界的人的探索过程而设立,八部分间既有联系,又可自成系统,供不同需求的人单独选用。
"自我评估"部分要求受试者对自我的"工作价值观"、"兴趣领域"、"工作活动" 三方面进行评估,最终得出受试者个人情况的概况。"搜寻"部分根据使用者在"自我评估"部分获得的结果和受试者的一些其他要求提供相应的职业信息,如果你是学生,还可以直接通过具体专业查询今后可能的就业方向。如果你只是想了解社会上各种职业的情况,而并不一定要明确该职业与你的匹配关系,你尽可以直接选择"信息"部分,这里好比一个存储在机器中的职业大词典。而"技能"部分则要求受试者对实际工作中可能会涉及到的基本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如果你已确定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就可考虑你目前的准备状况是否可以成功胜任某职业了,即是否具备该职业所要求的能力倾向。"准备"部分正是为这个目的而设置的。"帮助"部分其实就是"常见问题解答",它列出了在职业选择、信息搜寻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系统给出了解释或可提供帮助的机构与联系方式。SIGI PLUS系统比较有特色的是"决策"部分,它把受试者难以决定的几种职业定位在一张两维图上,使受试者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从而最终做出决定。"后续步骤" 部分列出了在整个求职过程中还需要做的事情,掌握了这些信息,受试者对求职便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概念。
SIGI PLUS系统并不追求对个人的准确测量。SIGI PLUS的研究人员认为只要提供给个人以充分的资料,尤其是在他们使用SIGI PLUS时,系统激发他们思考以前他们可能没想过的事情,并将整个寻求职业过程的所有信息提供给使用者,他就会自己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因而整个系统以提供职业及相关信息为主。此外,SIGI PLUS认为16-65岁的人群均可使用该系统,一方面扩大了系统的服务面,但同时也存在对所有年龄段的人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的问题,这也是事物不可避免的矛盾。
近年来,台湾在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先后开发了《兴趣量表》和《专业探索量表》,对高中生选报大学志愿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受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好评。2001年他们也推出了光盘版的指导系统《北斗星》,力求逐步向国际接轨。最近,他们也在开发相应的能力倾向测验。《北斗星》从形式上与上面介绍的DISCOVER和SIGI PLUS相似,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
5.教育部考试中心的研究
在这个大的研究和应用背景下,经过几年的探索、论证,教育部考试中心借鉴国外考试机构及台湾的成功经验,决定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国高校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联合研制开发"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系统。聘请国内著名心理学专家、国际心理科学联盟副主席张厚粲教授担任课题组组长、冯伯麟教授等为成员。课题组经过多次论证,确定高中生和大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
,力求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系统。该系统的近期目标是研制出用于升学和就业的纸笔版,然后研制开发电子版,实现网上施测。整个课题研究,目前已历时3年左右的时间。在专家的指导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下,课题组以"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为指导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其中的兴趣测验已于2001年10月在北京通过专家鉴定。能力倾向测验经过2001年年底和2002年年初的小范围正式施测之后,形成了一个题目区分度与分量表内部一致性比较理想的题本。
(一)兴趣测验
在升学与就业指导领域,为测量学生的兴趣类型的量表很多,这源于学者对高中生的兴趣类型结构有不同的认识。目前国内关于高中生职业兴趣的系统研究还很少,大部分的工作从80年代开始,而研究内容大部分集中于对Holland量表的研究方面,如对Holland理论的介绍及对其量表(如SDS)的翻译工作,以及直接采用Holland的理论编制用于职业指导或岗位筛选的量表等。但90年代末职业心理学的研究显示,职业兴趣的结构及其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时代文化氛围的影响,Holland理论并不完全适合美国以外的其它文化。因而研究者并没有走国内研究中简单的将Holland理论拿来的老路,而是对高中生在现时期的职业兴趣分类进行了严谨的研究。
有关兴趣测验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编制《职业名称喜好调查问卷》,第二阶段是编制《职业活动喜好调查问卷》,第三阶段是在四省市地区的小范围试测。前两阶段主要探索高中生职业兴趣的分类,第三阶段对得出的分类进行了验证。
《职业名称喜好调查问卷》以及《职业活动喜好调查问卷》主要根据1999年5月正式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选取国内目前的各种职业,并在参考了:《爱丁堡职业问卷》、《库德爱好调查表》、前苏联《兴趣量表》、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编制的《兴趣量表》等量表后,最终得以形成。《职业名称喜好调查问卷》选取了217种职业的名称,采用里克特4点量表(4点分别为"1 非常不喜欢"、"2 不喜欢"、"3 喜欢"、"4 非常喜欢")。《职业活动喜好调查问卷》包括"职业活动内容的喜好判断"、 "职业的喜好判断(以名称的形式出现)"、"个人资料记录"三个部分,共132个题目。采用六点量表形式,要求被试对每一描述就喜欢程度进行从"非常不喜欢"到"非常喜欢"的判断。
《职业名称喜好调查问卷》选取了北京市海淀区的6所中学(2所重点、2所准重点、2所普通中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593份。《职业活动喜好调查问卷》选取了北京市两个城区(海淀区、西城区)6所中学(2所重点,4所普通中学)的高二学生,共517人。两次问卷调查共涉及了北京市12所中学的1110名高二学生。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结合为高三学生进行升学和就业指导的实际情况,我们得出:北京地区高中学生职业兴趣分七个类型,分别为:技术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经营型、事务型、自然型。
2000年4月和5月,研究者分别选取天津、河南、广西、辽宁四个省市地区进行验证性的研究。其中在4月的测试中天津有3所学校597名高中三年级学生参加了施测;郑州市有4所学校622名高中三年级学生参加了施测;南宁市有6所学校617名高中三年级学生参加了施测。共计有13所学校的1836名学生参加了施测。5月的测试中郑州市有18所学校3383名高中三年级学生参加了施测;阜新市有10所学校3514名高中三年级学生参加了施测;桂林市有13所学校3997名高中三年级学生参加了施测。共计有41所学校的10894名学生参加了施测。这两次测试共有54所学校的12730名高三学生参加。其结果也有效的验证了目前学生的职业兴趣存在七个类型。
对七个类型的描述分别为:
技术型:稳重踏实、崇尚实干。在人与事物之间,偏爱与具体有形的事物打交道,不善社交。喜欢在需要动手的环境中,通过使用各种工具、设备,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制造出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喜欢从事的职业有:信息工程技术人员、飞行员、机械师等。
研究型:严谨缜密、勤学好问,善于观察分析,逻辑推理,喜欢以理性思考的方式探究事物。对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富有批判精神,喜欢独立的工作氛围,重视知识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喜欢从事的职业有:数据统计分析师、科研人员等。
艺术型:敏感深刻、自由奔放,喜欢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借助于音乐、文字、形体、色彩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追求与众不同。情感丰富,做事凭直觉,厌恶常规性的工作。喜欢从事的职业有:作曲家、服装设计师、作家等。
社会型:热情友善、容易相处,在人与事物之间,偏爱与人打交道。善于表达,喜欢倾听和了解他人,关心社会问题,乐于助人。交友广泛,亲和力强,有较强的合作精神,但缺少竞争意识。喜欢从事的职业有: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导游等。
经营型:精明自信、乐观进取,对商业信息比较敏感,善于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喜欢追求经济效益和个人成就,具有一定的组织计划能力。工作时精力旺盛,喜欢冒险竞争,不喜欢讨论太学究的问题。喜欢从事的职业有:保险推销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律师等。
事务型:细致严谨、自治认真,喜欢规范明确、秩序井然的工作环境,偏爱系统性、条理性、规则性比较强的活动。注重细节,追求精确,不太喜欢变化过多或冒险活动。喜欢从事的职业有:银行业务员、秘书、图书资料管理员等。
自然型:喜欢户外活动,对大自然中的事物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喜欢探索生命现象,了解各种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规律,不喜欢受约束,实干意识比较强。喜欢从事的职业有:园艺师、医生、水资源监测员等。
这七个类型就是编制《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中兴趣测验的理论基础。
(二)能力倾向测验
在升学与就业指导领域,为测量学生的能力倾向的量表也很多,一方面也是源于学者对高中生的能力倾向结构有不同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学者对不同职业类群所需要的能力倾向组合没有明确的界定。目前国内关于高中生职业能力倾向的系统研究非常少,虽然 90年代初翻译并修订了普通能力倾向测验(GATB)(82年版),但几乎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这种理论与实践数据上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国内能力倾向测验的研究与应用。时至今日,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影响,研究者决定在借鉴国外有关能力倾向测验的基础上,结合前期自行研发的兴趣测验,编制一套符合中国国情能力倾向测验。
有关能力倾向测验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编制《能力倾向测验》预试题本;第二阶段是在北京市的小范围试测;第三阶段是形成《能力倾向测验》现有题本。
能力倾向测验在编制上借鉴了国外的一些多项能力倾向测验,考虑到国情与时代的特点,通过心理测量学专家与教育方面的专家共同讨论,研究者确定了符合国情与现实需要的测验维度,即能力倾向测验涵盖这样七个方面的能力:
空间能力:对空间图形及其关系的认识,以及在脑中进行空间操作的能力。
观察能力:对外界信息的知觉速度与准确性,以及辨别细小差异的能力。
推理能力:运用概念、符号对事物变换所反映出的内在规律进行判断、概括的能力。
社交能力:顺利而较快地适应环境,并与其他人正常交往的能力。
言语能力:对词汇、语句的理解,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管理能力:善于妥善安排、从整体把握事物,以及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和组织活动的能力。
数学能力:对数字的敏度、数量关系的辨别以及数学运算的能力。
在兴趣测验的七种兴趣类型中,除了艺术型之外,其它的六类兴趣对应的职业所需要的最核心的能力都包涵在我们的能力倾向测验中。至于艺术型对应的职业,由于其特殊性,需要单独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另一方面,艺术专业招生一般设有各自的专业能力综合考试,因此今年我们在能力倾向测验中暂时不涉及艺术能力的测量,待时机成熟时再纳入。
6.《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升学版)的形成
(一)兴趣测验
在我国高中生职业兴趣七类型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升学版)中的兴趣测验部分。兴趣测验的编制主要经历了资料的收集、三次座谈、三次问卷调查、题目的初拟、三次专家论证会、一次预试、一次小范围正式施测、信度和效度检验这几个环节。
在资料的收集阶段,我们积极向国外的考试机构和台湾的考试机构取经。邀请了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的专家就升学与就业指导进行了专题讲座,并两次正式邀请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教育服务处的同仁们就升学与就业指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此外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国内外心理测量方向的研究报告、论文、量表及职业分类、职业指导方面的文献、专著等约有210多份(本)。通过不断的消化和吸收,找到了切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研制方法。
在与学生和高中教师的座谈会上,我们本着贴近用户、全心全意为学生和老师服务的精神,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在填报大学志愿方面存在的困难和要求。不论学生还是高中老师对指导系统的出台持欢迎态度,认为其应用前景十分乐观。学生们普遍对指导系统很感兴趣,希望它能提供更多的信息。高中老师们认为指导系统可能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工具,在他们给学生提出建议或在处理学生和家长意见向左时,指导系统可提供一些有力的依据。座谈中,大家都十分认真,除了详细回答我们列出的问题以外,还提出了很多看法和建议。通过这些座谈,我们明确了高中生在填报志愿方面需要的信息,以及他们目前的课业和课余活动情况,为我们在编制题目阶段更具针对性提供了保证。
整个题目的编制和确定经过了严格的程序。我们根据已有的资料以及从高中生调查中得到的信息进行了最初的初拟题目,共有354题成为备选的题目。经过专家的评审和对题目的进一步推敲,在预试题本形成时共有230道题目入选。在小范围预试之后,研究者对每一道题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题本进行了有效的删改。到形成小部分正式施测的题本时,题本已精减成197道题目。小部分正式施测后,研究者再次对每道题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根据部分使用者提出的意见再次对题本进行雕琢,直到形成目前正式题本的140题。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断验证、修改、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精心打造出目前的正式题本。当然,我们仍然会继续这个过程,力求不断的精益求精。
在兴趣测验编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各方专家的关心和支持。研究人员先后三次举行专家论证会,为测验的理论基础、实践方面进行把关。其中中国心理与教育测量学会的专家们对量表的结构和题目设置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语言专家为题目的文字表述进行了严格审查,而富有经验的高中教师对题目内容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为整个测验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2000年12月举行的"心理测量与教育测量学年会"及2001年1月举行的"海峡两岸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研讨会"上,《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兴趣测验部分)不论从理论基础上还是测验编制上都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2000年4月至5月,测验进行了预试和小范围正式施测,全国先后有天津、河南、广西、辽宁4个省市参加测试,共涉及54所学校的12730名高三学生。在5月测试后的《反馈调查》中我们看到了《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升学版)的初步效果。此次小规模的反馈调查组织了辽宁省阜新市10所中学的270名学生填写了"调查问卷表",约占参加试测人数的8%。调查结果显示:82.96%的学生表示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参考了《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结果报告书上的信息;76.29%的学生认为《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结果报告书上有关个人情况的描述符合实际情况;80.74%的学生认为《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结果报告书上针对选报专业的建议对他们有帮助。
2000年9月至12月,我们对测验的信度、效度进行了检验。
用于分析再测信度的数据来自北京地区的测试数据,研究者选取了北京海淀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三学生共134人,其中男生64人,女生70人。相隔两个月再测信度为:测验第一部分"喜欢的职业活动"中各类型的再测信度介于0.69-0.82之间;第二部分"喜欢的日常活动"中各类型的再测信度介于0.68-0.79之间;合并第一和第二部分所得各类型的再测信度介于0.72-0.83之间;第三部分"两活动迫选"中各类型的再测信度除研究型外,其余均介于0.60-0.73之间。用于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的数据来自2000年5月测试的数据。数据分别来自河南省郑州市、辽宁省阜新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其中郑州市有18所学校3383名高中三年级学生参加了施测;阜新市有10所学校3514名高中三年级学生参加了施测;桂林市有13所学校3997名高中三年级学生参加了施测。共计有41所学校的10894名学生参加了施测,有效数据为9071名高三学生。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型上的Cronbach`s α系数介于0.89-0.92之间,可见本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很高。以上数据显示《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升学版)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用于分析结构效度的数据同样来自2000年5月测试的数据。经过因素分析的数据显示:大部分题目只负荷在一个因素上,而负荷在同一因素上的题目也十分整齐,基本全是同一类型的题目,这有力的证明了此量表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综上所述,所有这些指标均显示:《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升学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能力倾向测验
在借鉴国外比较典型的能力倾向测验和参考我们的兴趣测验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升学版)中的能力倾向测验部分。能力倾向测验的编制主要经历了资料的收集、专家座谈、题目的初拟、一次预试、一次小范围正式施测、统计分析这几个环节。
在资料的收集上,我们克服时间紧迫的现实困难,在前期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集中搜寻有关能力倾向的文献和专著近40份(本)。由于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几乎是空白,有关的文献十分有限,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们举办了专家座谈会,邀请国内心理测量与教育领域的专家就能力倾向的维度进行了讨论。
测验题目的编制和确定经过了严格的程序,但在题目编制上采取了与兴趣测验不同的做法。我们采用征题的方式,成立专门的命题小组。对征集的673道题目经过课题组的严格评分与集体讨论之后,精选了210道题目作为预试题本。随后在北京市进行小范围预试,同时做了详细的作答时间记录,根据预试的数据,研究者对每一道题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实际作答的时间情况,对题本进行了有效的删改,得到小范围正式施测的题本,题目数精简到得到了70道。在小范围正式施测之后,研究者再次对每一道题目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参考使用者反馈的信息和根据课题组讨论的意见,再次对题本进行雕琢,最终形成了目前的题本(包含题目70道)。在此过程中我们不断验证、修改、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精心打造出目前的题本。当然,我们仍然会继续这个过程,力求不断的精益求精。
统计分析的数据来自647名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北京海淀区北航附中、北方交大附中和首师大附中和矿院附中。其中男生309人,女生338人。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介于0.62-0.80之间,对于能力倾向测验,本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已经比较高。七个能力维度对应的七个分量表的平均区分度在0.30-0.42之间,平均通过率在0.55-0.66之间。
在《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编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各方专家的关心和支持。研究人员先后多次举行专家论证会,为测验的理论基础、实践方面进行把关。其中中国心理与教育测量学会的专家们对量表的结构和题目设置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语言专家为题目的文字表述进行了严格审查,而富有经验的高中教师对题目内容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为整个测验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2000年12月举行的"心理测量与教育测量学年会"及2001年1月举行的"海峡两岸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研讨会"上,《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不论从理论基础上还是测验编制上都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综上所述,所有这些指标均显示:《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升学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7.测验介绍
《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升学版)采用纸笔测验形式,可自我施测,也可团体施测。整个测验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兴趣测验,完成时间大约需要30分钟;一个是能力倾向测验,要求60分钟完成。因此,整套测验的完成时间大约为90分钟。
整套测验共包括:《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升学版)题本、答题卡(双面印刷)、结果报告书和高校有关信息共四部分。实施测验过程中发给受测者题本及答题卡,根据施测过程的严格程序,由受测者做答完毕后将题本及答题卡收回。在测验专家对作答结果进行分析后,反馈给每个受测者一份结果报告书及相关的信息。
(一)兴趣测验
测验的题本共140题。题本从结构上包括2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喜欢的职业活动",有96题;第二部分"我喜欢的日常活动",有44题。
第一部分"我喜欢的职业活动"中的题目来源于现实工作活动,每一描述都是一项具体的工作内容(如"气象分析及预报"),要求受测者判断自己对这项工作内容的喜欢程度,并将相应的选项序号填在答题卡上,"非常不喜欢"填①,"不喜欢"填②,"有点不喜欢"填③,"有点喜欢"填④,"喜欢"填⑤,"非常喜欢"填⑥。第二部分"我喜欢的日常活动" 中的题目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及课外活动,每一描述都是一项具体的日常活动内容(如"练习书法、绘画"),要求受测者判断自己对这项日常活动内容的喜欢程度,并将相应的选项序号填在答题卡上,同样,"非常不喜欢"填①,"不喜欢"填②,"有点不喜欢"填③,"有点喜欢"填④,"喜欢"填⑤,"非常喜欢"填⑥。
(二)能力倾向测验
测验的题本共70题,统一为单项选择题,作答方式简单。从所给的选项(A、B、C、D)中挑选相应的一个,并把其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上。比如选择A,就在答题卡上该题对应的"A"处涂黑。
8.测验的施测程序
本测验的施测过程,可以以团体或个别方式进行。主持测验的人员(以下简称主试)请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施测,以确保测验结果的可信程度和参考价值。其具体步骤如下:
1、 引发动机:
当受测者有意愿探索自己的兴趣、了解科系设置与未来职业发展的问题时,测验结果将更具有参考价值。因此,主试应该在测验开始之前向受测者说明此测验的目的、意义,以及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益处,以引发受测者的作答动机。下面是一段统一的介绍语,供主试在测试时参考。
"大家即将面临一次重大的选择,不管你们是要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还是走入社会开始工作,这次选择对你们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必须慎重地对待。《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升学版)的目的就是帮助你们了解自己对各种职业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能力倾向特点,然后根据你们的测验结果为你们选填高考志愿(专业)提供一些建议。所以,请大家认真地填答。"
2、 分发答题卡:
向受测者介绍完测验的目的和意义后,请主试分发答题卡。要求确认每一位受测者都领取到一份答题卡,并将剩余的答题卡收集起来。
3、 指导受测者填写个人信息:
答题卡分发完毕后,请主试引导受测者在答题卡上按照要求填涂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学校"、"班级"和"测验日期"等。个人信息所起的作用在于将结果报告书与受测者一一对应起来。因此,为保证结果报告书正确地送到对应受测者的手中,填写正确的个人信息非常重要。
4、 分发测验题本:
答题卡个人信息填涂完毕后,请分发测验题本。要求确认每一位受测者都领取到一份测验题本,并将剩余的测验题本收集起来。
5、 宣读作答说明:
请主试宣读测验题本第一页的作答说明,并请受测者一起默读,若有问题即刻予以说明。作答说明是填答测验的基本要求,按照基本要求作答是测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根本保证。因此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主试在宣读作答说明时要按照说明上的要求讲清楚,宣读完后,请再次强调不要漏答和错答,否则将没有反馈的测验结果。
6、 开始作答:
在受测者进行作答时,主试仍应注意他们的作答情况。如果受测者对题目有疑问,可提供适当解释,但要注意不要对其作答结果产生任何暗示。在团体施测的情况下,主试在受试者作答时,可以巡视全场,查看受试者的个人信息填涂情况、作答方式是否正确、是否有漏答或错答发生,如果出现问题,请立即提供指导。由于答题卡要经过阅卷机阅读,因此主试还需要注意受试者是否使用规定规格的铅笔作答,且涂改时需要用橡皮擦拭干净,切勿使用修改液。
7、 回收测验题本和答题卡:
当受试者作答完毕后,请主试将测验题本和答题卡如数收回,待全部收回后清点份数并作相应记录。在收题本和答题卡前,请再次强调不要漏答或错答。
9.结果报告书的使用
结果报告书共有:结果报告书使用说明、兴趣测验结果、能力测验结果、职业代码表、专业代码表和专业介绍共六个部分。
1、 结果报告书使用说明
该部分主要介绍结果报告书的作用、结构和使用方法。
2、兴趣测验结果
该部分主要根据受测者兴趣测验的结果进行解释,包括剖析图和文字解释两部分。例如一受测者的兴趣类型为 社会+经营+事务型,下面图示及文字说明对这一兴趣类型的特点给予解释。
该被试兴趣的描述:
从兴趣特点来看,您与下述类型的人比较接近。这一类型的人热情、友善、精明、细致,喜欢与人交流,善于将个人的发现和体会清晰而准确地传递给周围的人,希望能够维持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社会责任感比较强,热衷于公益事业,愿意向他人提供咨询服务,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和关怀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们比较重视经济利益和个人成就,具有一定的组织筹划和商业经营意识,善于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在集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比较细致认真,讲求精确,常常注意到大家容易忽略的问题,偏爱有秩序的环境,不喜欢没有规则的活动,生活比较有规律。
他们平时对社会公益活动、各种培训和咨询活动、组织会议、参与市场营销类的社会实践等活动感兴趣,对管理班级书报、杂志以及信件等活动也比较热心。
3、 能力倾向测验结果
该部分主要根据受测者能力倾向测验的结果进行解释,包括剖析图和文字解释两部分。下例中可以看到该受测者在七种能力类型上的得分情况,文字解释中对受测者在每种能力类型上的特点给予了说明。
该被试各能力倾向的描述:
观察能力:能够集中注意力迅速地认识物体或图形的有关细节,准确把握被观察事物的全部特征和意义。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辨别人、物或抽象符号的异同,能够快速地知觉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变化。善于发现一般人不易察觉或容易忽略的环节或现象。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能有步骤地进行系统而准确的观察。
空间能力:具有较强的看懂几何图形和对立体图形的理解能力,比较善于识别物体在空间运动中的联系、位置关系等。基本能够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形状,不同距离的对象和实际大小。判断有关对象的距离,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身所处的空间位置比较准确。空间想象能力比较丰富,能够在头脑中进行一定空间操作。
社交能力:善于交际,与朋友、同学的接触面很广,对人很感兴趣,具有很强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技巧。肯定自己有积极良好的生活态度,能够独立自主不受环境条件的束缚。社会适应能力强、遇到挫折能保持乐观。待人和蔼可亲,对同伴具有同情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以创造性的方式观察和对待一切。能够与他人默契配合,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推理能力:具有很强的判断、概括和分析能力。不仅善于运用经验和常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还善于运用文字或数字、图形等符号进行抽象思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理清事物的条理和层次、找出其内在规律,进而根据已知情况做出符合逻辑的推断。善于理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具有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协调、控制、沟通和组织能力。能够结合事物的特点和自身已有的经验把事物划分层次,并比较合理地安排工作的先后顺序,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控制和协调,使其运转正常。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构想并制定出相应的计划,采取一定的措施。基本能够从大局出发考虑工作、比较重视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和增强团体的凝聚力,但有时缺乏创造性的方法。
言语能力: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非常强。能够准确把握词汇和句子的含义,以及段落或篇章的主题思想。对语言文字的使用能力也非常强,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善于遣词造句。非常善于清楚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向别人介绍信息。阅读材料迅速,并能借助过去的经验,通过上下文准确地把握语义。
数学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发达。对数字非常敏感,推理能力强。善于联系所学知识准确地选择法则定理,正确处理法则公式与具体题目之间的关系。并能清晰地根据一定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由一些已知量迅速得出确定的正确的结果,方法灵活、过程简练。具有较强的心算和笔算的能力。能够准确地辨别不同数量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图表分析能力。
4、职业代码表
该部分结合受测者在兴趣和能力两个部分上的测试结果分析有哪些职业适合该受测者。职业代码表的第一列是职业名称,第二列是兴趣符合指数,第三列是能力符合指数。如果受测者的兴趣特点符合该职业的要求,则用“★”表示出来;如果受测者的能力特点符合该职业的要求,则用“▲”表示出来;如果受测者的兴趣和能力特点都不符合该职业的要求,那么用“r”表示出来。从表上,受测者可以看到有符合他(她)的兴趣特点、能力特点、两者都符合或两者都不符合的职业。例如,从下表所示样本中可以看到市场营销人员、房地产业务员等职业的兴趣特点与受测者的兴趣特点相符,市场调查人员、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的能力特点与该受测者的能力特点相符,律师、审计员等职业在兴趣和能力特点上与受测者的特点都符合,美容美发师等职业的工作在兴趣和能力特点上与该受测者的特点都不太符合。
职业名称
兴趣符合指数
能力符合指数
……
……
……
市场营销人员
房地产业务员
市场调查人员
公务员
记者
律师
法律业务人员
作家
编辑
建筑工程技术员
审计员
美容美法师
r
r
……
……
……
5、专业代码表
该部分结合受测者在兴趣和能力两部分上的测试结果分析有哪些专业适合该受测者。专业代码表的第一列是专业门类,第二列是专业名称,第三列是兴趣符合指数,第四列是能力符合指数。其表示方式和职业代码表相同。例如,从下表中可以看到该被试在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在兴趣特点比较符合受测者的特点,宗教学、金融学等专业在能力特点上比较符合受测者的特点,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在兴趣和能力特点上都比较符合受测者的特点。
学科门类
专业名称
兴趣符合指数
能力符合指数
哲学
哲学类
哲学
逻辑学
宗教学
经济学
经济学类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
……
……
……
……
6、专业介绍
该部分根据受测者的测试结果,找到符合该受测者的专业,并将其学习内容描述出来。
以金融学专业为例对其专业学习内容具体介绍:
经济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l. 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 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 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
4. 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
5. 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
6. 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毕业实习,一般安排12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行测有啥区别?不知道的看这里!
人才测评工具的种类
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
事业单位考试中职测、综应、综合知识有什么区别
与职业相关的心理测评工具简介(上)
职业生涯规划常用测试工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