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普时报

    谈科论幻话创意

    文学创作少不了各种比喻,善用比喻能使一部作品更优美、更感人,甚至更有深度。苏轼的著名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便是典型的例子;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其实也是比喻,只是被“疑”这个字朦胧化了。

    另一方面,比喻在科普作品中同样不可或缺,如此方能具体介绍许多深奥抽象的科学概念。例如,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将它比喻成水流就亲切多了。此外,常有人用冰山比喻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水面上的冰山是意识,海底的部分则是潜意识──正是因为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过于抽象,倘若仅用文字解说,很难达到平易近人、深入浅出的效果。

    相较于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更加难以望文生义,因此更要仰仗比喻。通常是把冰山图解扩充,画出好几座冰山,让它们的底部彼此相连。这么一来,每座冰山都有三个泾渭分明的区块,其中相连的部分便代表集体潜意识。

    可惜这个比喻有重大缺陷,那就是和现实脱节;在真实世界中,冰山绝对没有这种同气连枝的情形。但由于这个模型非常有创意,令人舍不得放弃,因此折衷方案是做个微调,将“冰山”改为“列岛”,如此似乎就两全其美,皆大欢喜。

    问题是真的皆大欢喜吗?万一最初提出冰山比喻的那个人,基于某种原因对冰山情有独钟,他一定不希望有人擅作主张,把他心爱的冰山改成另一种东西。

    如果你觉得好像越说越离题,其实并没有,因为上面那个“万一”本身也是比喻。想当年,弗洛伊德之所以跟钦定接班人荣格决裂,导火线正是荣格把老师的潜意识理论推广成集体潜意识。

    这种锦上添花的推广在学术界并不罕见,而且大多传为美谈。鲜有老师不乐意自家的理论更上一层楼,更遑论因此将学生逐出师门。所以说,荣格到底哪里得罪了恩师,是个非常耐人寻味的问题。

    然而,如果继续利用“冰山vs岛屿”的对比,难免有点隔靴搔痒,无法一针见血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发挥创意,想出一个更好的比喻。比方说,或许试着突显两者最根本的差异:潜意识都是后天养成的,集体潜意识则是先天的。

    利用这个根本差异,不难构思出如下的比喻:某种原因不明的疾病,老师认为它是病原体导致的,学生则坚决认为是遗传性疾病,两种观点自然水火不容。倘若有朝一日,学生的理论站稳脚跟,等于从根推翻了老师的学说。这就是弗洛伊德痛恨集体潜意识的主因,担心自己的学术体系毁于一旦。

    这个比喻好得多吧?倘若你仍然觉得有点干涩,没关系,下面还有个更生动的比喻:且说早在很久以前,儒道佛三教在华人社会便已合流,所以很少有人记得儒家曾对佛教万分反感(韩愈算是代表人物,为此他差点丢掉老命)。至于原因则很简单,佛家的轮回转世主张彻底颠覆了儒家的伦理观。儒家只讲今生今世,因此“父慈子孝”之类的伦常是绝对的、亘古不变的真理,然而若将无数的前世考虑在内,人伦亲情就通通成了“相对论”。你应该听过“欠债不还,生为父子”这类说法吧?

    这种颠覆毫无妥协余地,因此严格说来,双方目前只是暂时搁置争议而已。

    利用轮回转世将人的一生扩充无数倍,本质上是个绝妙的宗教创意,姑且不论科学与否,至少给小说家提供许多灵感。举例而言,倪匡最得意的作品《寻梦》就是根据“大仇未报,结成夫妻”这八个字写成的传奇故事。

    同理,荣格的学说由于太接近神秘学,无法见容于正统心理学界,可是对于科幻创作而言,他的一家之言绝对是一座宝库。最现成的例子就是好莱坞当红的导演诺兰,他的《盗梦空间》以及《黑暗骑士三部曲》背后都有荣格的影子──前者是集体潜意识,后者则是原型理论。

    因此,如果你有志开创不同凡响的科幻题材,不妨多花些时间研究荣格。

    (作者系台湾著名科幻作家、翻译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分享:人的特性(三)。人的社会性除了环境、关系外,就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可以说人是文化人。心理学家荣格将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冰山理论”认为,人的意识就如冰山
荣格:神话与集体潜意识
你的人格原型是哪一种?
一切都想靠自己、不愿意麻烦别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田海蓉与Valentino高定一起探寻心灵的春天
一沙一世界——什么是沙盘游戏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