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十位国医大师介绍
点击次数:795    发布时间:2011-1-13    文章来源:百度  分享到: QQ空间
文章摘要:
要求品德高尚,有至少55年的临床医学经验,医术高明有独到之处、对中国医学有重大贡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评选出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首届“国医大师”。

A)“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一:路志正  杂病圣手 现居北京

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
 ●他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数以万计的患者,获得广泛赞誉;

 ●他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师古而不泥古,大胆探索,推进学术继承创新;

 ●他治学严谨,精心育人,关注中医药的命运,多次上书献策。他是国医大师路志正

医术:

发挥中医综合疗法优势,内外合用,针药并施,食药配合,身心同治。

药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中病,贵在轻灵活泼,恰中病机。

不要被西医病名束缚了自己的中医思路和辨证论治方法。

学术

发展调理脾胃治疗心痹的理论,为治疗冠心病开辟新的诊疗思路。

提出“燥痹”、“产后痹”等病名和辨证论治等内容,推动风湿病学科建设。  

首创穴位编码法,为针灸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B)“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二:强巴赤列 藏医巨臂  现居西藏

  ●他从青灯苦烛走来,一手捧着传统,一手牵着未来,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年代,为藏医药开启新的一页;

  ●他论著上百,弟子近千,活人无数,集藏医药古老的智慧于一身,又无私无欲地播散开去;

  ●他以开放的姿态引进西医,以坚守的姿态护卫传统。作为门孜康最优秀的学者,他的人生历尽坎坷;

  6月8日,拉萨大昭寺旁的一座石砌藏式小楼,灿烂阳光下一片静谧。“国医大师”强巴赤列盖着厚厚的毛毯,躺坐在门口的椅子,身边5位徒弟在烧水、做饭。因为长期伏案,他的双眼已经失明,双腿也无法行走。

  几天前,他离开生活了5年的藏医院住所,重新搬回这里,回到这座自己出生的老宅。82岁的强巴赤列声音低沉,言语不多,但当说起还俗结婚、率先入党的青春往事,突然间他放声大笑,皱纹绽放如花,笑声顽皮、得意而悠长。

  这是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自幼接受严格的藏文学、医药和天文历算的训练,是同时代藏医药的集大成者,站在历史的潮头,他积极接受西医,编写了全套现代藏医药教材,让藏医药从寺庙走进学校,开启藏医药科研、教育和对外交流。他以特有的热情、智慧,为藏医药书写了一个新时代。

事业

  顶着压力办现代化藏医院

  他像一名旗手,引领人们走过60年藏医药发展的历程。他任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多年,创建了藏医学院、藏医院研究所、天文历算研究所,扩建了自治区藏医院。

  在极困难的条件下,他编写了藏医史上第一套分科教材,如今藏、川、滇、青、甘地区仍在广泛使用。他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右眼失明。

医术

  “国家级专家没有退休”

  二十岁出头时,强巴赤列已是精通藏医和天文历算,能独立采药,背起药箱为病人解忧的医生了。

他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对黄疸、高原病、“宁屈病”(窦性心动过缓)等内科病尤其擅长。

C)“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三:王绵之 方剂学大家  现居北京

提起王绵之教授,最值得称道的就要属三项令人瞩目的创新——开中医历史先河,创建和发展了中医方剂学科;组方防治太空病的中药“太空养心丸”,将传统中医与现代航天科学完美结合;治愈大量疑难病症,扩大了传统中医的治疗范围。这可说是王老这辈子对中医药发展的三大创新和三大贡献。

如今,王绵之教授创建的方剂学科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由他主持编纂了《方剂学》、《中医药概论》、《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方剂学分卷》、《全国高等院校中医方剂教学参考丛书》、《古方钩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85年版)》等专著均成权威范式。

王老经验丰富,医术独到,不仅审病精细,辨证准确,而且用药精当,配伍巧妙,善于兼融西说,临床曾治愈多例顽固性哮喘、粟粒型和空洞型肺结核、慢性肾病、肝硬化、脱髓鞘病、脑肿瘤、垂体瘤、椎体病及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等病。

让中医走入太空

  随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神六”、“神七”的发射,也让全世界的人们再一次认识了中医药,由王绵之组方的中药“太空养心丸”首次被“神七”的航天员带入太空,在飞行期间服用。

  王老使古老的中医药与最现代的航天科技完美结合在了一起。

  从2005年起,王老应邀参加了航天员的保健工作。在王老的家中,记者看到了他自那时以来积攒起来的装了有十几袋的为航天员们用药的总结材料。航天英雄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后,王老就参加了对他的调理恢复,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神六”发射前,王老提前3个月就开始去航天中心,根据每个航天员的情况,潜心研究制定调理方案,开方进行中药调理。

  在最传统的领域里耕耘的王老和最现代的科技领域——航天结缘了。

  在世界载人航天领域存在三大医学防护难题,空间运动病、减压病、体力耐力下降。其他国家曾有航天员因为飞行中出现严重生理障碍,不得不中止宇航飞行。还有的航天员在出舱时不能稳定站立,甚至需要搀扶或者抬出航天舱。资料表明,航天飞行前三天航天员空间运动病的发生几率高达50%。但是,中国的航天员们至今没有发现染有“运动病”。

这里,应该归功于我们的国宝——中医药,也归功于王老的创新性研究。

D)“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四:王玉川 内经研究领军人 86岁 现居北京

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王玉川小传:1923年,生于江苏省奉贤县。

  1、1941-1943年,从医于中医名家戴云龙先生、陆渊雷先生,学成后在当地行医。

  2、1943-1955年,在奉贤县开设门诊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3、1955-1956年,在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深入学习中医相关知识。

  4、1956-1957年,在南京中医学校从事中医药教学与临床工作。

  5、1957-1963年,奉卫生部调令来北京中医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潜心于《黄帝内经》的教学和研究。主持主编全国中医院校教材第一、二版《内经讲义》。

  6、1978-1984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任副院长,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会委员,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顾问

E)“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五:朱良春 神仙手眼 菩萨心肠 现居江苏南通

中医界治风湿病素称南朱北焦,即指南通朱良春和北京焦树德。而朱良春经验方益肾蠲痹丸是目前唯一能修复骨膜破坏的中药制剂,很多癌症患者在朱良春这里绝处逢生。

朱良春积累了治肿瘤的丰富经验,在南通市中医院、良春风湿病专科医院、良春中医门诊部里,很多慕名而来的肿瘤患者,经朱良春及其女儿、学生采用扶正消癥的综合疗法施治,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或好转,减轻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在骨科界一直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因为患者骨节畸形、骨质破坏,失去运动功能、生活不能自理不说,还伴着剧烈的疼痛,患者痛不欲生。

朱良春善治风湿骨病,益肾蠲痹丸是最能体现朱良春多年经验的代表方剂。

F)“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六:郭子光77岁 伤寒达人 奇症克星 现居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名医堂

  ●他精研伤寒,创新理论学说,力倡“病证结合”,一生痴迷中医,醉心治学。

  ●他是位传统老中医,6岁随父诵读汤头歌诀,至今信手拈来、倒背如流。

  ●他是位现代老中医,77岁熟练使用QQ、短信、网络视频,充满生活乐趣、阳光气息。

    大浪淘沙,中医历史上的河间、易水、丹溪、温补等学派,其理法方药已融会到临床各科不复独立存在。伤寒和温病学派也成为当今两大中医学派,郭子光当属伤寒达人。

  郭子光学问广博,除在伤寒方面卓有成绩、提出“病理反应层次”学说以外,还率先开掘中医康复学科领域、提出创立“现代中医康复医学”的框架,指出“病证结合”论治的四种形式、治疗慢性病的8个步骤。

  

  郭子光小传

  1932年12月,生于重庆市荣昌县郭氏中医世家。

  1947年-1951年,亲仁中学肄业后读私塾1年,后师从舅父廖济安习医3年。

  1952年-1955年,悬壶乡里,后任县城关医院主任。1953年,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专修班进修1年。

  1956年,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本科。

  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中医内科、伤寒、各家学说、养生康复等课程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

  2002年,被确定为中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G)“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七:何任 金匮研究第一人  现居浙江

  ●他26岁创办中国医学函授社,主编的《金匮要略校注》成为现代校注《金匮要略》的最权威版本;

  ●他创立的“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治疗肿瘤12字原则,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屡获奇效;

  ●他是“十老上书”的领头人、“八老上书”的参与者,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奔走呼吁;

   他是中医教育家,1947年在杭州创办了中国医学函授社;他辞去公职一心办学,成为杭州市中医协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他先后担任浙江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他招收中医学术继承人、博士后,全力传承独特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学术

  “研究《金匮要略》第一人”

  他编写了解放后第一部《金匮》读物《金匮要略通俗讲话》,至今已发行15万余册;他主编的《金匮要略校注》成为现代校注《金匮要略》的最权威版本,被日本学者誉为“中国研究《金匮要略》的第一人”;他被称为经方大师,和刘渡舟先生一起被称为“南何北刘”。

  

  何任小传

  1921年生于浙江杭州人,为中医世家。

  1938年-1941年,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学习。

  1947年,创办中国医学函授社。

  1949年-1955年,创办庆春中医联合诊所,任浙江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

  1958年-1983年,任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院长。

  1983年至今,任浙江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

H)“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八:李济仁 新安医学研究奠基人  现居安徽

  ● 他带领学生还原了668位新安医家和400余部新安医籍的原貌

  ● 他提出“痹痿统一论”等系列学说,制定辨治顽痹四法,创立效方验方

  ● 他突破家传囿规,进行开放式的医学传承,培养了一个博士团队

  自古名医出江南。安徽省唯一的国医大师不是来自省城,不是来自中医医院,而是来自于偏处一隅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中医科。

  李济仁,人如其名,注重立德,以仁心仁术济人济世,他主张立功,倡立“痹痿统一论”等系列学说,在医教研岗位上引领学术发展方向,成为新安医学研究奠基人。他讲究立言,带领家庭乃至一个博士团队,著书立说,传承发展新安医学。

  李济仁小传

  1931年,出生于安徽省歙县;

  1943-1948年,师从新安名医张根桂、汪润身等,并临证随诊;

  1949年,在歙县小川开业行医,任所长;

  1955年、1958年两度被选派到安徽中医进修学校(安徽中医学院前身)师资班学习;

  1959年,参与筹建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1970年,转入安徽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工作;

  1972年,调至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工作;

  1990年,成为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

I)“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九:陆广莘 中医哲学家  现居北京

  ◆他对中医原旨的独到见解常不易被人接受,自称少数派

  ◆他致力于中医学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呼吁中医要卓然自立

  ◆他在西医院临床26年,56岁归队研究中医,倡导“中医研究”

  ◆他中西汇通,诊疗思想独树一帜,治疗疑难杂病得心应手

  陆广莘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著名的中医理论学家、临床家。听过他讲课的人都会被他激昂的语调、犀利的言辞、深邃的思辩、妙语连珠的中英文打动。“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是他对中医学术思想的高度概括,是他从医六十多年寻求中医学之道的收获,也是他对中医发展的期望。

  师出名门继承创新

  3位名师的教导、西医名校的系统学习、综合性大医院坚持中医特色的实践,使他中西汇通,学验俱丰。他遵循中医学原旨,执着探寻中医精髓,真知灼见别具一格,是当代发皇古义、融会新知而卓然自立的代表人物。

  

  陆广莘小传

  1945年在上海拜师学医

  1952年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

  1957年入中央人民医院中医科(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从事医、教、研

  1980年被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聘为客座研究员

  1983年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任中心实验室副主任

  1985年组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并任副所长

  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8年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7年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2009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

  2009年被评为“国医大师”

J)“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十:张学文 中医急症高手  现居陕西

  ◆他自创中药“绿豆甘草解毒汤”,使患者起死回生

  ◆他创立“颅脑水瘀论”,开辟中国中医治疗多种脑病的新途径

  ◆他培养百余名研究生、高徒和众多学生,已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从容淡定、举止儒雅是陕西中医学院教授张学文给人的第一印象。他那慈祥的面容以及慢悠悠的陕南话,让人感到亲切、温暖、没有距离。接触多了,人们会被他那高深的理论见解、深厚的中医功底所折服。在患者心中,他既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父兄朋友,也是言必引经、用必据典的专家教授,更是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

  

  张学文小传

  1935年,生于陕西汉中一中医世家

  1949年至1953年,随父学习,参加原汉中南郑县统一考试,以优异成绩出师

  1953年,进入原南郑县武乡镇“致和堂”诊所应诊

  1956年-1959年,先后在“汉中中医进修班”、陕西省中医进修学校(陕西中医学院前身)中医师资班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又进入“全国首届温病师资班”学习,师从孟澍江教授

  1963年-1987年,先后担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主任、副院长、院长等

  1990年,成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首届名老中医

  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K)“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十一:邓铁涛 为中医奔走呐喊  现居广东

  ◆他治疗重症肌无力屡获良效

  ◆他重视脾胃提出了五脏相关学说

  ◆他每每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亮剑

  坐在面前的邓铁涛满头银发,面色红润,气度不凡,这位中医界的神奇人物,虽然九十有三,但是挺直的脊背、炯炯有神的目光、快捷的思维方式,和他的名字有着神似。 

  

  邓铁涛小传

  1916年10月出生于一个中医家庭

  1932年-1937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

  1962年、1979年两次获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

  1990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03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5年6月被科技部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整理与创新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6年12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2008年1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聘为“治未病”工作顾问

  2009年被评为“国医大师”

L)“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十二:任继学 中医急症开拓者  现居吉林

  ◆他敢为天下先,用中医药治疗中风,见血不止血,主张破血化瘀、醒神开窍,开中风治疗之新风。

  ◆他是中医急诊学的开拓者之一,创建了中医急证医学体系,主编了第一部《中医急诊学》教材。

  ◆他为人师表、悉心育人,培养了一批人,带出了一个团队,创建了一个学科,影响了一代人。

  学术

  记者见到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大家任继学先生时,阳光下,任老的目光炯炯有神,高大的身材略显瘦削。书房里他年轻时跨马佩枪的戎装照格外显眼,让人感觉他身上总有一股领军人的气势。

    学术

  创中医急证 开中风治疗之新风

  任继学主张的破血化瘀和王永炎院士主张的通腑泻热法联用,可使中风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下降,发挥了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的优势。

  任继学是中医急诊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创建了较为完善的中医急证医学体系,主编了第一部《中医急诊学》教材。

    本文在采写的过程中,得到了任继学的夫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院院长宋柏林、党委书记张晓明、原党办主任郭玮、任继学的弟子黄永生、南征、王中男、宫晓燕、盖国忠、赵建军、刘艳华等,以及任继学的子女任喜波、任喜尧、任喜洁的鼎力相助,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任继学小传

  1926年生于吉林省扶余县。

  1939年~1945年,师从吉林省名医宋景峰先生学习中医。

  1945年~1955年,先后在吉林省扶余县解放军第七区、第十六区、第十八区卫生所任所长,从事中医医疗工作。

  1955年~1956年,在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

  1958年~1960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中国教学研究班学习。

  1956年起,在长春中医药大学任教,现为该校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2004年,获得“白求恩奖章”。

  2008年,获得“王定一”杯中医临床国际贡献奖。

M)“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十三:方和谦 法宗伤寒 经方新用  现居北京

  ◆他出身京城中医世家,父亲方伯屏、兄长方鸣谦皆名中医

  ◆他精通伤寒,却不自诩为经方派,主张经方和时方合用,自创多张经验方

  ◆他对京剧、象棋、美食样样爱好,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初见方和谦,是在北京朝阳医院的特需门诊里。此时他正与带教的青年医师探讨一个临床教案。方和谦在讲解桂枝汤的临床应用时,不时引用《伤寒论》中的原文,如数家珍,脱口而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难以相信眼前这位精神矍铄、思路清晰的国医大师竟然已有86岁高龄。

  

  方和谦小传

  1923年生于中医世家,12岁随父行医,19岁取得医师资格。

  1954年~1958年在北京市卫生局任科员。

  1958年调入北京市中医医院任内科医师、教研组组长,兼任北京中医进修学校伤寒教研室组长。

  1968年~1999年任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

  1993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2008年,先后担任第一、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98年起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副主委、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常委、北京市红十字会理事等职务。

N)“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十四:唐由之 中医光明使者  现居北京

  ◆他凭借娴熟的金针拨障术,为毛泽东成功实施了手术。

  ◆他参与创办现代化的中医眼科医院和眼科研究所、组织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创办《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他桃李满天下,不仅培养了一批研究生,还培养了众多的基层医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唐由之,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发展中医药眼科的四大宏愿:建一所现代化的中医眼科医院和眼科研究所;组织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组织成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创办一流的刊物《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如今宏愿一一实现。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眼科集大成者,唐由之的成就来之不易。

  

    唐由之小传

  1926年  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40年~1947年 拜师陆南山先生,并到苏州陆南山眼科分诊所应诊。

  1947年~1951年 在杭州市上珠宝巷开设昆吾眼科诊所。

  1951年~1952年 在杭州联合诊所工作。

  1952年~1957年 就读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

  1957年~1978年 历任广安门医院眼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科负责人。

  1978年~1994年 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4年至今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研究员。

O)“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十五:班秀文 中医妇科一代宗师  现居广西

  ◆他足迹遍及壮乡村寨,是现代壮医药理的奠基者

  ◆他常说为医者既要有割股之心,又须医道精良,方能拯救难厄

  ◆他感于壮族妇女辛苦多疾,潜心妇科病的研究,发展创新了中医妇科学

  

  他热心中医教学,先后讲授过《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基础理论》、《内经》等10多门课程。每讲授1门课程,他都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理论和临床案例相结合,深得学生的好评。

  他积数十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擅长治疗妇、内、儿科疑难杂病,对中医经典著作和历代名家学术思想颇有研究,对中医妇科造诣尤深。著有《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妇科奇难病论治》、《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等学术专著;主编《中医药基础理论》、《妇科讲义》、《中医妇科发展史》等教材;在国际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六经辨证在妇科的应用》受到国际中医学者的重视,被日本东洋出版社摘要出版。这些论著内容广泛,博中有专,集中反映了班氏妇科学术理论和经验,得到中国行家的赞誉。

  

  班秀文小传

  1920年,出生于广西省隆安县;

  1937~1940年,广西省立南宁医药研究所本科毕业;

  1940年,广西凌云县医务所任所长、医师;

  1951年,广西百色防疫队四分队任副队长;

  1955年,广西百色地区人民医院任医师;

  1957年,广西省立南宁中医学校(广西中医学院前身)任教师;

  1958年、1965年,先后参加南京中医学院教学研究班、北京中医学院内经研究班学习;

  1964年,广西中医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教务处副处长等;

  1979年,当选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中国人民代表;

  1990年,确定为中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P)“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十六:颜正华 奠基中药学科 现居北京

  ◆他主编新中国第一部《中药学》讲义,构建了《中药学》教材理论框架

  ◆他是孟河学派第四代传人,谙熟本草,医药兼通

  8月29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在药王孙思邈塑像旁,一个古色古香的诊室内,6名身穿白大褂的学生团团围在一位精神矍烁的老人身旁。老人时而凝神定志为患者诊脉问病,时而引经据典为学生讲解方药。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便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终身教授、国医大师颜正华。每个周六,他都在这里一边出诊,一边带教徒弟。他以89岁高龄,行医70载,治愈病人无数;从教53年,桃李满天下;创建中药学学科,医药贯通。

 

  颜正华小传

  1920年,生于江苏丹阳县;

  1940年,悬壶济世;

  1956年,在南京中医学院任教;

  1957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教;

  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指导老师;

  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Q)“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十七:周仲瑛 构建中医内科学体系  现居南京

  ◆ 他主持编写《中医内科学》等多部教材,创建内科学总论,确立以脏腑为辨证核心、内科疾病系统分类的基础,首倡“脏腑病机证素辨治”新论

  ◆ 他深入到出血热疫区10余年,首倡“病理中心在气营”、“三毒”等新理论,并形成“瘀热”病机学说

  ◆ 他擅长复合立法,组方选药,临床疗效显著

  见过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周仲瑛的人,都会惊羡他的形象和气质。年过八旬的他,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花白的头发,宽大的额头,炯炯的目光,机敏的谈吐,红润的脸庞没有一点老年斑。

  

  周仲瑛小传

  1928年,出生于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

  1941年,随父周筱斋教授学习中医;

  1947年,考入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中医师进修班学习;

  1948年-1955年,在家乡开业行医;

  1955年,考取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

  1956年,任江苏省中医院住院医师;

  1983年,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

  1990年,成为首批中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

  2007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R)“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十八:张镜人 沪上中医旗帜 已逝世

  ◆他是上海张氏内科第十二代传人,幼承家学,医文兼修,18岁悬壶沪上,民国中医考试一榜成名

  ◆他于新中国建立之初,关闭私人诊所,投身中医工作管理公务,为当代上海中医医教研事业“开业奠基”

  ◆他行医60余年,疗效卓然,擅长内科杂病诊治,尤于热病和脾胃病甚有建树,曾获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奖

  今年6月24日,87岁的国医大师张镜人溘然长逝,中医界至为惋惜。

 

  张镜人小传

  1923年,出生于上海中医世家,为张氏内科第十二代传人;

  1945年,独立挂牌应诊;

  1954年,出任上海市卫生局医疗预防处中医科副科长;

  1990年,成为中国首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91年,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4年,获“上海市名中医”;

  2004年,成立“张镜人首席名老中医工作室;

  2009年,荣获中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S)“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十九:张灿玾 学贯古今 儒雅大医  现居济南

  张灿玾的治学思想:

  ◆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是从医的重要基础;

  ◆临床实践是体验中医理论和建立中医信念的关键;

  ◆集临床、理论、文献于一体,是加深掌握中医学术的需要;

  ◆医文并重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

  ◆博览群书、兼容并蓄,是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源头活水;

  ◆坚持继承发扬,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指导方针。

  

  张灿玾小传

  1928年7月,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下回头村;

  1943年起,随祖父与父亲学医;

  1948年,独立应诊;

  1955年,创办荣成县崂山区联合诊所,并任所长;

  1958年,被选送至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及卫生部委托南京中医学院开办的教学研究班学习;

  1959年起,在山东中医学院工作,曾任山东中医学院院长;

  2006年,中共山东省委授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T)“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二十:张琪 肾病大家 现居哈尔滨

  ◆他钻研肾病40多年,临床科研硕果累累,是当之无愧的肾病权威

  ◆他对复杂肾病或各类疑难重症都辨证精准,生死边缘救人无数

  ◆他性情温和,但为中医之兴衰,曾多次致信总理,医之大者天下为公

  87岁的张琪略微发胖,喜欢眯眼微笑,像是邻家长辈。生活中他行事低调,别无所求,但对中医学术和临床,却有一种特别的坚持和认真,在东北及中国中医界广受尊重。

  

  张琪小传

  1922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

  1938年,由吉林省长春市辗转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天育堂学医;

  1942年,毕业于哈尔滨汉医讲习所,正式行医;

  1951年,在哈尔滨中医进修学校学习,组建哈尔滨第四联合诊所;

  1955年,调黑龙江省进修学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前身)任教;

  1957年,调黑龙江祖国医药研究所(黑龙江中医研究院前身)参与筹建;

  1978年,任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副所长;

  1986年,聘为黑龙江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内科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U)“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二十一:程莘农 银针精绣东方文明 现居北京

  ◆在近70年的临床实践中,经他针灸治疗的患者有几十万人次

  ◆他主编的《中国针灸学》,至今是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针灸医师资格考试的依据

  ◆他以唯一的针灸专家身份,当选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诵读“经书” 拜师学艺

  淮安市(2001年前为淮阴市)地处江苏省北部,京杭大运河畔,历史上商贾云集,名家辈出,素以“壮丽东南第一州”名扬大江南北。1921年8月24日当太阳浮出地平线的那一刻,程莘农在该市一家书香门第中诞生。

  

  程莘农调往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后,他除了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外,还承担着教材编写和教具研制。期间,他与裘沛然、邵经明教授对针灸教材作了修订。他们大胆创新,引入针灸方解,改变了长期以来针术秘而不宣,习者无所适从的情况,成为当时公认的好教材。

  

  无论在中医进修学校,中医药学院,还是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医科学院),大家的共同感觉是,程莘农授课特别生动、吸引人,学生最易理解和领会。如讲到补中益气法时,他就把“百会”比作“升麻”,把“大椎”比作“柴胡”,把“气海”比作“黄芪”……非常形象地、轻而易举地让学生理解针灸与中药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讲持针刺法时,他说“手如握虎”,“伏如横弓”,并全身心、神情并茂地给学生演示,怎样达到“指实腕虚、气随人意”的运针意境。由程莘农总结并命名的“程式三才法”,集点穴、押指、穿皮、进针于一体,要领简明,便于习传,深受学生和学员们的欢迎。

 

V)“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二十二:苏荣扎布 蒙医药现代化的开拓者

     现居内蒙

  ◆他组织编写了第一套蒙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促进了蒙医药高等教育的规范化、正规化

  ◆他提出“基于阴阳学的现代蒙医学整体观理论”新学说,大力推进蒙医理论现代化

  ◆他擅长发挥传统蒙医药优势辨证论治,屡创新药,疗效卓著

  三次见到苏荣扎布先生,他都身着蒙古族的节日盛装。高高的蒙古帽子、别在腰间闪闪发亮的银质蒙古刀以及独特的蒙古靴子,让人立即联想到万马奔腾的景象。苏荣扎布的汉语说得有些生硬,但他用蒙语书写的十几部蒙医学理论著作却树起了蒙医现代化的里程碑。正是这位80岁的老人,时刻不忘使命,向人们宣传蒙医药知识、治病救人,他就像一只雄鹰,俯瞰大地、振翅苍穹,护佑着草原群众的健康。

  

  苏荣扎布小传

  1929年,苏荣扎布出生在锡林郭勒盟镶黄旗

  1943年~1949年,师从拉木扎布和巴瓦大师学习蒙医药

  1948年~1957年,先后在内蒙古察哈尔盟商都阿都沁医院、镶黄旗蒙医院、明安太卜寺旗医院从事蒙医药临床医疗工作

  1957年~1958年,在内蒙古卫生厅蒙医药进修班学习

  1958年~1984年,在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从事蒙医药教学工作

  1984年~1987年,任内蒙古民族医学院副院长

  1987年-1994年,任内蒙古蒙医学院院长

  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当选为中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07年,获得2006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

  2009年,被评为中国首届国医大师。

W)“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二十三:颜德馨 衡法之父  现居上海

    ◆他继承家学,又入科班学习,在综合医院率先开辟中医病区

  ◆他提出白血病中医证治分型和有效药物,提升了中医急性热病的诊疗能力

  ◆他发展气血学说,创立“衡法”,丰富了中医治则学,揭示了人体衰老奥秘,开拓疑难杂症治疗和养生长寿新途径

  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原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的楼群中,矗立着一座已有近30年历史的中医楼。上海市中医心脑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就设在这里。一家综合医院设立中医楼十分罕见,这些都缘于这里有一位名扬国际的中医大家颜德馨。

   学术

  发展气血学说  首倡“衡法”

  他认为气血是临床辨证的基础,提出“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学术观点,他首倡中医治病“八法”之外的“衡法”,揭示人体衰老的奥秘,为疑难杂症和老年病诊治开拓了新途径

  

  他提出了“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学术观点及调气活血为主的“衡法”治则,在中医治则学研究中,开辟了新的天地,这一法则在上世纪80年代还应用于“瘀血与衰老”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颜德馨小传

  1920年,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县城北草巷

  1939年,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

  1950年,调入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任中医科主任

  1990年,成为首批中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92年,发起创办了在香港注册的中医药研究中心

  1999年,设立颜德馨中医药人才奖励基金,后扩展为上海颜德馨中医药基金会

  2000年代,发起举办中医大师传承班

X)“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二十四:李振华 85岁 脾胃病国手  现居河南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国医堂

  ◆他幼承家训, 23岁悬壶豫西乡里,为父老乡亲察病疗疾,德医双馨

  ◆他善治内科杂病,又在救治急性热性传染病中脱颖而出

  ◆他临床尤重脾胃,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脾胃学说,为当今卓有建树的脾胃病大家

  

  李振华小传

  1954年洛阳地区中医师进修班学习

  1958年河南省卫生厅中医处工作

  1960年调河南中医学院,历任教研室主任、附院医教部主任、附院副院长、中医系副主任、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

  1988年当选第七届中国全国人大代表

  1990年成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6年获中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Y)“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二十五:徐景藩 衷中参西 创新脾胃学科

    现居江苏

  ◆他潜心脾胃病诊治研究60余年,对食管、胃肠、肝、胆、胰腺等脏腑病证形成自己独特见解和辨证方法。

  ◆他引领学科建设,使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成为中国唯一的脾胃病研究基地。

  ◆他悉心培养高水平中医人才,使中医药事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13年前,他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被授予白求恩奖章,13年后,他仍以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人格被评为中国首届国医大师。光阴荏苒,他虽两鬓飘雪,但力倡中医特色、坚持临床查房的工作不变;他虽体力下降,但济世救人、一心为患者的初衷不变;他虽不再担任院所领导,但献身岐黄、振兴中医药事业的目标不变。他,就是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徐景藩

  

  徐景藩小传

  1927年,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盛泽镇的一个中医世家;

  1940年,随父亲徐省三学习中医,4年后拜当地名医朱春庐为师;

  1947年,开始悬壶乡里;

  1952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学习;

  1957年,在江苏省中医院工作;

  1983年,担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兼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所长;

  1990年,被遴选为首批中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92年,享受中国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4年,被评为中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1996年,被授予“白求恩奖章”。

Z)“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二十六:李玉奇 92岁 以痈论治 脾胃名家

   现居辽宁

  ◆他提出“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打破胃癌不可逆的说法。

  ◆他潜心研究舌象,舌诊堪称一绝,被誉为“当代扁鹊”。

  ◆他在湖北义诊,群众夹道欢迎,患者扛着铺盖带着干粮,排队看病。

  9月的沈阳,天气转凉,秋意渐浓。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楼的名老中医工作室里,92岁的国医大师李玉奇身穿中式对襟上衣,腰背挺直,双目有神,显得精神矍铄。“我活了快一个世纪了,把一辈子献给了中医,也见证了近百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历程。我所做的只是尽心尽力去医治患者、教授后学,把中医国粹传承下去。”

 

  李玉奇小传

  1917年生于辽宁铁岭

  1944年在铁岭考取中医师资格,并悬壶行医

  1952年到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学习

  1955年任辽宁省卫生厅中医处处长

  1957年策划组建辽宁省中医院、辽宁省中医学院

  1975年承担“七五”课题“萎缩性胃炎”的研究工作

  1978年任辽宁省中医学院副院长、辽宁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

  1994年被聘为辽宁中医学院教授、硕土生导师,沈阳药科大学中药系兼职教授

  1991年享受第一批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入选人事部、卫生部遴选的中国五百名老中医

AA)“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二十七:贺普仁  神针妙法 武医丹修

     现居北京

   ◆他以三通理论、快速无痛针刺手法、火针技术,并将武术、气功融于针灸,疗效卓著,有“天下第一针”美誉。

  ◆他使失明孩子有了视觉,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正常生活,使帕金森病患者能站起来去旅游……

  ◆他拓展应用了几近失传的火针疗法,将针灸治病的病种扩大到内外妇儿五官皮科等各疾病领域,擅治疑难杂症。

  烧红的钢针肉里扎,不是上刑是治病。

  四寸的长针透脚踝,丘虚刺入照海出。

  会用这些招数针灸诊病的人,才是国医大师、针灸大家贺普仁教授的真正传人。

  在针灸界,北京中医医院贺普仁以全面的三通理论、独特的快速无痛针刺手法、娴熟的火针技术,且将深奥的武术、气功与针灸融为一炉,从而疗效卓著,广被同道称道和尊敬,有“天下第一针”的美誉。

  

  贺普仁小传

  1926年,生于河北省涞水县。

  1940年,投在北京针灸名医牛泽华门下学习。

  1948年,开设贺普仁中医诊所。

  1956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任针灸科主任。

  1971年,发表《火针治疗30例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等》火针研究的相关论文。

  1982年,任八卦掌研究会副会长。

  1988年,任北京市针灸学会会长。

  1989年,出版著作《针具针法》第1版。

  1991年,成立贺氏针灸三通法研究会。

  2003年,重开“贺普仁中医诊所”。

  2006年,被聘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9年,被评为中国国医大师。

AB)“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二十八:李辅仁 京城御医 安老扶康 

   现居北京

北中医科教授

  ◆ 他长期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总结了独特的诊治老年顽症的规律,屡起沉疴,被称赞“用药得当,可以通神”。

  ◆ 他门下桃李芬芳,耄耋之年仍言传身教,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 他本着“人之痛,己之痛”的精神,以丰富的人生阅历疏导患者,使其能得到精神上的抚慰。

  作为中央保健委员会保健专家小组中唯一的中医专家,国医大师、北中医科李辅仁教授积60多年经验,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治疗老年顽症的诊治方法和规律,且用药中正,杂而不乱,被称赞“用药得当,可以通神”。

 

  李辅仁小传

  1919年,出身中医世家,幼年随先父、先兄学习中医;

  1939年拜名医施今墨为师,成为施派之嫡传弟子;

  1942年至1944年代理施今墨诊所诊务;

  1944年在北京建立辅仁诊所;

  1954年至今,于中国卫生部北中医科从事保健医疗和老年病中医防治工作;

  1991年10月1日,获中国国务院颁发的表彰发展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荣誉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AC)“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二十九:吴咸中 85岁 中西医结合“擎旗人”

       现居天津  原天津市医学院院长

    ◆ 上世纪60年代初,他建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新体系;

  ◆ 上世纪70年代中,他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

  ◆ 21世纪初,他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学术传承人;

  半个世纪前,毛主席曾经提出过一个设想:要把建国以前势不两立、水火不容的中医和西医结合在一起,形成一门新的医学。面对这个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很多人退缩了。但是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努力在中医和西医之间寻找一条和谐发展之路。

  他就是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奠基人、原天津医学院的老院长、今年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咸中。

 

  吴咸中简历

  1925年8月28日(农历) 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县。

  1948年 毕业于满州医科大学(沈阳医学院前身),同年分配在天津市中央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前身)外科工作。

  1959年2月—1961年9月在天津市第二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

  1964年 调任天津市南开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地。

  1975年 创建了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任所长。

  1984年6月 任天津医学院院长。

  1998年 创建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AD)“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三十:裘沛然  95岁 鸿儒大医  现居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名誉主任

  ◆ 他总结疑难病证治疗八法,持论伤寒温病学说于一体。

  ◆ 他以“人学”至理,倡“文化大道”,展一代鸿儒大医风范。

  5月,裘沛然在上海交通大学出席赠书仪式,将自己最新出版的文化论著《人学散墨》赠送给上海部分高校学子。

  6月,上海东方卫视播出“国医大师裘沛然”的人物访谈专题节目,裘沛然与主持人对话中医学与传统文化。

  10月,裘沛然现身在上海举行的“中医药发展与人类健康”国医大师暨专家研讨会,就振兴中医药事业建言献策。

  他总结疑难病证治疗八法,力倡伤寒温病一体论,提出养生“一花四叶汤”

  裘沛然临床经验丰富,对疑难杂症的治疗尤多心得。他总结的疑难病证治疗八法,可谓融哲理、医理为一炉,在医学界引起热烈反响。

  

  裘沛然1958年进入上海中医学院,历任针灸、经络、内经、中医基础理论和各家学说诸教研室主任。其时,学院开创伊始,无现成教材,他就带头编写各种教材以应教学急需。在短短的四年中主持编写出了《针灸学概要》、《经络学说》、《针灸学讲义》、《刺灸法》、《腧穴学》、《针灸治疗学》等6部针灸学著作。裘沛然数次受命卫生部参加和主持中国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编审工作,出色完成了10门教材的审改任务。他勤于著述,主编撰写出版中医论著42部。

     裘沛然简历

  1916年1月 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

  1928年-1930年 随叔父裘汝根学针灸。

  1930年-1934年  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学习。

  1934年-1958年 在浙江慈溪、宁波及上海市行医。

  1958年-1977年 在上海中医学院任教。先后担任针灸学教研室副主任,经络学、内经、基础理论、各家学说等教研室主任。

  1978年 任上海中医学院基础部主任。

  1979年 任上海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0年 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

  1990年 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年初一头一天,中医名家来拜年
国医大师介绍:裘沛然
养生有道:10位高龄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国医大师刘嘉湘:扭转以“攻杀”为主的治癌方向,首倡“扶正治癌”
中国首次表彰30位“国医大师”(一)
国医大师——首届“国医大师”(2009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