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淡戏曲表演体系的“念”与“唱”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京胡,又称胡琴,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世纪末,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请关注网站 

京胡艺术网 (全国首个京胡门户网站)

http://www.jinghuart.com/



 

 常言说的好,吐字不清如钝刀杀人,剧中人物的唱与念,是表达人物思想情感的工具,吐字不清,观众就听不懂,看不透你所表达的思想内念,还怎么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要想做一个好演员,必须找准“念与唱”的正确方法。


戏曲表演的“念”与“唱”,同属“以程式化歌舞演故事”的“歌”。“念”与“唱”和程式化的“舞”共同形成了戏曲表演艺术的美学个性“我有的,你没有”的本质特征。

  吐字是戏曲“念”与“唱”共同的语言基础。悦之故言之,言文不足而长言之,长言不足而咏歌之。在吐字方面,它们共同的美学理念,一是“吐字必真”,务必使观众字字听得真,听得清楚;二是“字音求美”,使吐字的音色成为一种艺术美,字字传情达意。


  戏曲唱腔里,除了快板,流水这类板式以外,有相当多的板式是一字多音,并且有很长的拖腔,这样把完整的词组,语汇和语句分割开来而裹在多音里面去了。如果不追求吐字的“真”,势必会影响思想情感的表达。早在十八世纪中叶,清人徐大椿就在他的戏曲论著《乐府传声》里总结道:“字若不真,曲调虽和,而动人不易。”李渔强调指出:“字忌模糊!”“学唱之人,勿论巧拙,只看有无口,听曲之人,慢讲精粗,先问有字无字。字从口出,有字即有口。如出口不分明,有字若无字,说话有口,唱曲无口,与哑人何异哉!……常有唱完一曲,听者只闻其声,辨不出一字者,令人闷煞!”我国传统声乐理论认为,在吐字艺术上,声音是有形象美的,所谓“声各有形”(《乐府传声》)。戏曲吐字这种把字分做头、颈、腹、尾,头尾短促而颈腹响亮的艺术方法,在念、唱实践中被形象化地叫做“橄榄形”,“枣核音”,它使演员的吐字在艺术上达到玉润珠圆,铿锵有力,字字清晰,送听达远的真与美的艺术境地。


  戏曲表演吐字的真和美,在汉语“声韵学”的基础上,经过近千年的舞台实践,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形成了一系列技术元素。每个无素都包含着自身的科学规律。这样的元素,归纳起来,共有十一个。戏曲表演“念”、“唱”的每一个字,都要经过这十一个技术元素的锤炼,才能达到真和美的境地,成为“艺术”。


  这十一个技术元素共分两大部分。第一是关于“声母”的技术元素,它们决定字的清晰度和表现力;第二是关于“韵母”和“反切”的技术元素,它们决定的准确度和艺术性。限于篇幅,本文就声母的技术元素作如下阐述:

        一、五音

  为什么会吐字不真?毛病全在声母,生活里的“醉话”和“梦话”就是声母不真的最好“画像”。为了吐字清晰有力,首先要认真克服加苦练声母这一关,于是历代戏曲艺术和曲论家就总结出了“五音—”唇、齿、牙、舌、喉的技术元素。它主要解决吐字时发声的着力点,也就是“字头”的用力部位。“五音”的基本规律是:

 

        1.声母的着力部位,就是“字头”的着力部位。

        2.要找准发挥念、唱中每个“字头”着力部位,而准确,清晰地用力。 


        3.在念、唱中着力部位在舌、齿、喉间不断变化,要灵活、敏捷。例如:落(舌侧舌尖)花(喉音)有(舌面)意(舌面)随(舌尖)流(舌侧舌尖)水(卷舌舌尖)。 


        二、喷口

  把握了字头的着力点,下一部就要掌握喷口。

  喷口,也叫口的劲头(也就是力度)指字头声母的爆破力,迸发力、冲力和弹力。在舞台上,五音准了,就做到了口齿清晰,有了喷口,就能送听达远。喷口是戏曲“念”与“唱”重要的韵味元素和强大的艺术表现力。


那么,喷口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喷口多用在重点字上,它不是用蛮力,把字狠狠的咬死,喷口的爆破力,迸发力,冲力和弹力主要来自在五音基础上的“阻气方法和送气方法”。


  阻气方法是指在声母发声时,先在口鼻腔作短而有力的阻挡气流,把气流一下子聚到声母的五音部位(或唇、或齿、或牙、或舌、或喉)上,而突然把字迸放出来,这一阻一放之间,立刻就会爆发出艺术化的吞吐喷薄之力。


阻气方法共有五种:

 

塞声,完全阻气,把气阻到双唇、舌尖或根突然迸放。如这类声母的字头有b、p、t、g、k、d、z、和zh。


  鼻声、阻气到鼻,穿鼻弹迸出声母。如这类声母字头有m、n、g。


  擦声、阻气到五音中相应的缝隙,再把气由缝隙挤出而弹迸出声母。如这类声母字头有f、sh、c、s和x。


  边声,翘舌阻气,再由舌两侧送气,舌尖弹迸爆破,这种阻气字头声母是L。

         塞擦声,翘舌阻气,缝隙挤出爆破的字头声母是ch,舌面阻气送气爆破的字头声母是j。


         阻气和喷口在爆破上只能是霎那间的声母弹迸,使整个吐字浑然一体,字音清晰有力,送听达远,韵味浓郁,而且对渲染声情意境有突出的艺术魅力。例如:常香玉《白蛇传》的唱“杀出了金山寺,怒如烈火”的“杀”字是“失啊”(sha)的拼音拼成的,吐字时,先把舌尖卷起,用舌面阻挡气流,把气流一下子聚到牙缝上,然后发出“杀”字音开始,慢慢打开口放音,转换到口腔“啊”字音位置上。缓缓吐出一个“杀”字,字领音随、字随腔转……吐字清晰,行腔婉美,富有韵味,这是常派艺术运用气息、阻挡气流所体现功力。如《烤红》里“夫人,你一不该许婚姻,二又不打发他走”,《花术兰》里“象俺花木兰、改名木隶”等字字阻气爆破,这正是常派艺术的特点。 


       在送气方法上,和喷口有关系的字头声母是p、t、ch、c、k、和g。这些声母的发声本身带有处冲的气流,如果送气爆破有力,可以把须生的髯口冲起一缕。如“歇兵三日,大破天门”的“破”字,就可以用这种喷口。送气喷口有强化情绪的作用。 


        三、力度

     力度指五音喷口爆破时的控制力。五音喷口的爆破,既要有力,又要适度,既不能把字咬得过死,又不能把字咬得不够火口,这样的“力度”只有老艺术家才能达到。如:常香玉、崔兰田等老艺术家,现在中青年艺术家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还有待于继续努力,这样的“力度”是要看功夫的,没有一定的功力是达到的。 


        四、尖团

  尖团,特指字头发声时“舌音”声母的严格掌握。凡声是z、c、s的为“尖音字”;声母为zh、ch、sh和j、q、x的为“团音字”。吐字母时必须严格分清。

  分清尖团,是演员必修课之一。全省各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有些地方把团音的“山”念或尖音的“山”(san)把团音的“是”念或尖音的“是”(si),如果尖团念错了,不但影响了字音清晰的准确性,而且也失去了词的意义。


  在戏曲唱、念的艺术里面,出声、行音、归韵、收声、是构成戏曲声乐美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常常把一个字的头、腹、尾、完整地融化在整个唱腔旋律里面,例如《花木兰》是常派艺术大师的代表作之一,她唱的慢板“这几日老爹爹疾病好转”,“这几日”的发声是从舌音、舌尖用力,卷舌把气阻挡在舌面,然后从舌尖吐出“这几日”拖腔归韵为一七辙,以清晰有力的把字弹出,摆放,以字的介韵母自然流畅地行腔和挺好腔结束时轻巧准确地归韵收声,从而使唱腔渗透着非常圆满、醇厚、耐人寻味的音韵美。这正是求“字正”,“传情”而坚持的优秀传统。


  吐字的技术元素,分析起来是一连串的技术问题,实践里却集中在每一个字上。为了使自己的吐字清晰准确,传情写意,送听达远,演员必须自下决心,刻苦练习,有句话说的好,“千锤百练自能成”。希望每一个演员把诸多的吐字技巧,变成自己吐字的艺术魅力。



美德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剧吊嗓子技巧及方法(三)
【歌唱生理】——咬字器官
字头、字腹、字尾有讲究,唱歌先咬字,民族瑰宝借鉴提高
如何用京剧演唱来训练歌唱的咬字
京剧的字和共鸣的关系
五音四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