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田春鸟表演艺术浅谈(二)


鸟鸣燕赵声声脆 造形塑像个个精

——田春鸟表演艺术浅谈(二)

《蝴蝶杯》剧照,田春鸟饰田玉川

文武双全田玉川

河北梆子《蝴蝶杯》是一出传统剧目,在梆子剧种中被广泛搬演。据有关资料记载,《蝴蝶杯》的故事源自清代花部乱弹作品,作者姓字名谁已不可考。此剧在 陕西、山西、河北、 河南等地极为流行,河北梆子,蒲剧,秦腔,晋剧以及京剧都曾多年演出此剧,河北梆子前辈李桂云先生,(张淑敏、刘玉玲的老师)早在1951年就一赶三即前胡凤莲,中田夫人、后卢凤英演出此剧。1957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为舞台艺术片。我在少年时第一次看戏曲电影就是李桂云主演的《蝴蝶杯》。

《蝴蝶杯》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明代 ,总督卢林之子卢世宽率家奴游龟山,因强买娃娃鱼未遂,将渔翁胡彦用恶犬咬伤并纵容家奴毒打致死。在毒打过程中,江夏县令之子田玉川路见不平相助,在格斗中失手误将卢世宽打死。卢林闻讯通令缉拿凶手。田玉川逃至江边,巧遇胡彦之女胡凤莲将其藏入船中。晚间,两人在患难中产生了爱慕之心,田玉川将蝴蝶杯作为定情之物赠与渔女,凤莲去江夏县认亲,正值卢林将县令田云山兴师问罪。胡凤莲闯帅帐据理力争,救出公爹。命案未结,圣旨命卢林挂帅出征,在卢林败北危难之际,田玉川挺身相救。卢林又将亲生之女卢凤英强许田玉川,洞房中的新郎新娘乃是一对“仇人”,由此又掀起了层层波澜……

由于故事的纵横交错,跌宕起伏,又有生旦净丑行当齐全的特点,所以这出戏流传久远,老百姓百看不厌。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1961年排练了经张特、王昌言加工整理,田春鸟等名家主演的连台本戏《蝴蝶杯》前后部,田玉川这个人物均由田春鸟扮演,一出《蝴蝶杯》演红了大半个河北省。在保定、沧州、廊坊、衡水、张家口、秦皇岛等地巡演。到处受到热烈欢迎,尤其是在天津中国大戏院由田春鸟、路翠格陪同老前辈,著名表演艺术家李桂春先生(艺名小达子)演出《蝴蝶杯》后部“打子”一场,引起了强烈反响,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自61年开始,《蝴蝶杯》便成了省河北梆子剧院看家的保留剧目。田春鸟一个田玉川娶了若干个胡凤莲。与她合作扮演胡凤莲的有:张淑敏、齐花坦、彭艳琴、许荷英、韩建华、牛煜华以及齐花坦的弟子、韩建华的弟子,还有北京燕赵鹏飞河北梆子剧团、衡水市河北梆子剧团、保定河北梆子剧团的胡凤莲,总之,凡是演出《蝴蝶杯》的地方都会有田春鸟出现。鸟哥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我认为主要是鸟哥的田玉川基础打得坚实,经过多年的磨练,已经是轻车熟路,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界。虽年逾古稀,却宝刀不老,唱念表演依旧。再有就是河北梆子小生难寻。梨园界有“千旦容易找,一净最难求”的说法,在河北梆子界,田春鸟的小生也属于“千亩田里一棵苗”。

“出城来步轻快和风扑面”,这一段小安板虽然唱了半个世纪,至今依然广泛传唱,甚至有方兴未艾的趋势。艺术院校的学生,凡学小生行当的,这是必修课。票界对此更是风靡,因为这一段唱,培养了不少唱小生的票友,有的就拜在了田春鸟的门下。

这出戏第一个上场的就是田玉川,第一段唱便是脍炙人口的“出城来步轻快和风扑面”田玉川的上场悠闲,轻盈的步伐,鸟哥的这段表演煞是好看,只见他手持小扇,心情十分愉悦的唱出了“出城来步轻快和风扑面,猛抬头桃似火绿柳如烟。”他的身段是那样的潇洒,那样的自如。他的眼睛把观众带到了黄鹤楼下,带到了长江岸边。他的那把小扇的舞动,把一个胸装五车富的书生形象表现的栩栩如生。这板唱之所以广为传唱,是因为田春鸟这个“样板”的作用。

田春鸟不但唱的韵味浓郁,吐字清晰,他的念白也很有功力。“你们好生无理,强抢民鱼不给银钱,纵犬伤人,又来拷打,难道说,就无有王法了么?”这几句念白每个字都十分到位,字字珠玑,正所谓马踏金阶,珠落玉盘。他的念白博得了观众的赞誉。当卢府的大家郎说:“我们少爷的话就是王法”时,此时田玉川对此十分鄙视,发出几声冷笑。哼哼哼,这几声冷笑是从里到外,由低到高的,表现出来一种正义感。一种对权贵的蔑视。

田春鸟本是文小生演员,以唱念做为主要功课,很少动武,然而,田玉川又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偏遇上一伙倚仗权势,欺压百姓的“衙内”,在一忍再忍,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只有用拳头说话了。鸟哥的武功是很不错的,并不像有些扇子生,一点武功都不能,鸟哥是名副其实的文武双全。田玉川与卢世宽、众家郎的开打不是招招架架,而是有套路的拳脚。田玉川一声断喝:“不怕死的你们近前来”,只见他敏捷地把道袍脱下,干净利索地往后一抛,开打的功架不亚于短打武生。

 “藏舟”一折是《蝴蝶杯》前部的重点场次。也是表演难度最大,观众最爱看的一折戏。田玉川、胡凤莲都有一段抒情地核心唱段,更有复杂心态的表演。

夜静更深,船泊无人之处,月光之下胡凤莲看到惨死的老爹爹的尸首,不由得悲从心头起,忘情的发出来嚎啕之声,刚刚发出哭声,田玉川睁大眼睛,口型微张,一脸的惊恐表情,他急忙用手势劝阻。情急之中两个人在宽不过五尺,长不过一丈的小渔船上走动,小船自然会在水上起伏摇摆。这个小情节鸟哥的表演让观众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前弓后箭的站在那里,用手轻轻的摇摆,意示胡凤莲不要哭,大放悲声会把搜查的官兵招来。此时,两个人的身段是前仰后合的摆动,宛如船在水中,特别是齐花坦演出的胡凤莲,表演细腻,他们二人配合默契,他们的表演完全把观众带进戏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词描写此时此刻的田玉川、胡凤莲恰到好处。一个是面对屈死的老爹尸首,哭也不敢哭,一个是遭到官府追捕。逃也不能逃。二人都是惆怅满怀,只能是身在江心对愁眠。虽然躲过了官兵的追捕,但一男一女在一个宽不过五尺,长不过一丈的小船上多有不便。想回避都无法回避的尴尬。此情此景的表演是需要演员功力的。内心世界的心路历程如何外化,如何用表演告诉观众?鸟哥的表演惟妙惟肖,细致入微。为描述他们的尴尬,让我十分尴尬,那种微妙的表演很难有语言表达,理虽不屈词已穷,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您想感受田春鸟的细微表演,您只有到剧场才可以得以享受。

虽然是男女在一小船多有不便,但胡凤莲说“患难之中也顾不得许多了”。在胡凤莲睡去之后,田玉川借着月光偷眼观看,一见胡凤莲长的“亚赛天仙”,心生恻隐。马上想到:

她父女无辜地遭此大难,

害得她孤单单甚是可怜。

她虽是渔家女聪明有胆,

退官兵救我命恩德如山。

我为她她为我真情一片,

陌生人反变得休戚相关。

倒不如我二人结成亲眷,

做一对好夫妻恩爱百年。

我有心上前去把大姐呼唤,

患难中怎能够提及姻缘。

闷悠悠对流水左盘右算,

何日里出苦海再见青天。

这板唱没有“刺破青天锷未残”的高腔,也没有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情节,只有平平的二六板。然而,在田春鸟口中却成了经典唱段。何故?他唱的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把田玉川的内心感受全部融进了音符,融进了唱词中。

当胡凤莲对田玉川心生爱慕之后,借口求公子为父报仇,了解田玉川“家中尚有何人?”田玉川也对胡凤莲十分欣赏,早有“倒不如我二人结成亲眷”的意愿,所以他主动地表明父亲身份,母亲性格,更主要的是“上无兄下无弟单根独线,到如今尚未配结发姻缘”。鸟哥的表白表演带几分自得,心中窃喜,他表现的是田玉川看透了胡凤莲的心思,微显露一点示爱,表明自己的心迹,此时的胡凤莲也巧妙地达到了目的,但毕竟是一个没有谈及过婚姻之事的大姑娘,面带羞涩地说道:“我问你家中尚有何人,哪一个问你婚姻之事啊?”我看齐花坦的这出戏已有无数次,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都有新鲜感,他们两位大家表演的这出戏,配合默契,天衣无缝。胡凤莲的嗔怒让田玉川更加得意起来,“大姐虽然未问,小生也要实言相告哇”田玉川进一步向胡凤莲示爱,鸟哥此处的表演不温不火,此处如果表演过火,必然显得田玉川不正经,如果表演火候不到又会显得田玉川没有智慧。在说完“小生也要实言相告哇”之后,鸟哥做了一个细微的眼神,观察胡凤莲的反映,继而又说:“请问大姐,你可曾许配人家呀?”请问大姐说出后,胡凤莲在静听,等待田玉川的问话,这时,鸟哥把一个你字拉长,边说边观察,试探性的说出“可曾许配人家呀?”古代的人不像今天的青年男女,大胆、大气、大方。在明朝封建社会的统制时期,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尤为严重,只不过是在“患难之中就顾不得许多了”。他二人彼此都是十分欣赏对方,所以,当田玉川听到胡凤莲说“未配姻缘”之后,便放大胆量的说出“听大姐之言,大姐未婚,小生未娶,看将起来,咱二人倒是天生的一对……”田玉川说到此戛然而止,觉得有些唐突,此时的胡凤莲对田玉川要说什么心知肚明,她明知故问的反问道:“一对什么?”田玉川顿时语塞,感到自己过于性急,冒犯了对方,便借口“一对冤枉啊”。胡凤莲听到此大失所望,顿时出现了尴尬局面。一个女孩家急切追问人家“一对什么?”明显的有些失去理智,只好用哭叫爹爹来掩盖羞容满面。这段唱腔平平,念白寥寥的戏,却把观众的眼球牢牢的系住。缘何?只因为他们的表演太精彩了,田春鸟把内心世界的情感用极其微妙的外化表演,借用戏曲的手、眼、身、步等程式技巧让观众看的明明白白。这也是戏曲表演手段的高明之处。在这出戏中还有很多小亮点,不再一一例举。

《蝴蝶杯》后部有田玉川两场重头戏,一是 “救帅”,二是“洞房”。一是武戏,一是文场。田玉川“参军”后,正逢元帅卢林与敌首对打,卢林败北,正在危难之际,田玉川飞身冲上去,救起了卢林。与敌军首领有一场大开打,一套精彩的“大刀枪”,一套“大快抢”一套“清场花”,在打“大快抢”时还有一圈枪挑“小蹦子”,这些“把子”全是长靠武生的功法,这些“把子”如此集中,功力稍差的武生演员都不能胜任。而田春鸟打得是相当熟练,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由此足以说明,田春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唱念做打俱佳的表演艺术家。

“洞房”一场是田玉川的重头戏。我们常说“洞房花烛夜”是四大喜之一,可此时此刻的洞房对田玉川来说却是灾难的一夜,新娘对新郎的身世全然不知,可他自己却是清清楚楚啊,他面对花烛独思独想的时候,更鼓响起,他本能的走向帷帐却欲进又止,他不想接受这强加给他的婚姻,他心中装的是胡凤莲,可面对这多情的花烛,只有愁和怨,无可奈何的说出:“这世界之上哪有这样缠人之事啊”鸟哥的这段表演充满了愁烦和无奈,恰便似洞房无欢愉,红烛照愁眠。他百感交集,愁绪万千。把一个进退维谷的田玉川心情刻画的惟妙惟肖。此时设置了一段二六板,让他唱出了自己的心情。这板唱看似平常,田春鸟却把它唱的十分精彩。让观众为他愁,为他忧。唱词是这样的:

田玉川在洞房愁思闷想,

这件事好一似六月飞霜。

元帅府好一似天罗地网,

我好似漏网鱼又遭祸殃。

想起了渔大姐恩德难忘,

怎能够与卢女匹配鸾凰。

我有心上前去对她演讲,

又恐怕露真情冰上加霜。

闷悠悠坐桌旁心中惆怅,

思前情想后事意乱心茫。

这板唱的表演没有大的动作,也没有过多的身段,全凭鸟哥的两只眼睛就能让观众看清了田玉川的内心。田春鸟不愧是“河北梆子权威小生”。他的表演遵照戏曲的“四功五法”去做。充分使用“眼功”。内心活动靠微妙的眼神传递着信息,告诉观众他内心在想什么。在接下来的剧情发展中更能体现这一点,当卢凤英哭诉她哥哥时说“我哥哥也是被人打死呀”。田玉川自然心知肚明,可他却佯装不知,故意反问道:“堂堂帅府公子,他们哪一个敢打呀?”这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表演让观众看清了田玉川的智慧。卢凤英又说“就是那该死的县衙之子田玉川”当他听到田玉川三个字之时,下意识的“啊”了一声,他的惊叫让卢凤英顿觉蹊跷,田玉川又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打喷嚏来掩饰。看到鸟哥的这样的表演,我忽然想到《三国演义》中的一首诗:“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刘备的智慧挽救了自己的性命,田玉川的智慧也挽救了自己的尴尬。这个小情节的设置自然是编导人员的功劳,可田春鸟表演起来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协调,给人的感觉宛如生活再现。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田玉川将实情告诉卢凤英之后,田玉川和卢凤英的一段十分精彩的对白:

卢凤英:(内在着急,却表现出很不经意的问道)。将军,姐姐家住哪里,姓甚名谁?

田玉川:(表现的很松弛,很随意的回答着)她也是本地人氏,名叫凤莲。

卢凤英:(很大度,很轻巧地说)看将起来,我二人倒是天配一对的姐妹了,

田玉川:(有些狐疑地问道)怎见得?

卢凤英:(带有几分羞涩地说)姐姐名叫凤莲,奴家名叫凤?

田玉川:(故意嬉笑着追问)凤什么呀?

卢凤英:(羞于启齿地搪塞着)凤?凤不晓得!

田玉川:(有几分得意地问道)小姐,你叫凤不晓得呀?

卢凤英:(半羞半嗲地)你呀。

田玉川:啊小姐,你为何半吞半吐,讲讲何妨啊

卢凤英:(用手招呼田玉川耳语)凤英啊

这段对白在田春鸟、齐花坦两位名家表演的很生活,很自然,完全进入了自由王国的境界。演员表演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有人说“表演的最高境界是演员把表演当生活”。有人说“表演的最高境界是无戏无我,真情流露,让别人分不清是在演戏还是真实的生活”更有人这样说。“表演的最高境界,让观众忘了是在表演”。当然,这些观点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个人认为戏曲演员首先是要练好“四功五法”,靠自己的表演技巧塑造人物,高占祥老部长有一句名言:各类戏曲赛事,比来比去是比文化。有些技巧的难度,经过刻苦训练是可以达到标准的。然而要演人物,演人物的内涵,演人物的思想,演人物的性格,光靠技巧显然是达不到目的的,这就要靠演员自己的文学修养,深刻理解角色,把自己融入角色中,靠自己的深厚表演功底去再现人物,直到得到观众的认可,甚至,把你所饰演的这一形象被说成是“活武松”“活孔明”。那么你所塑造的这个人物就是成功了。

《蝴蝶杯》这出戏有诸多的剧种、诸多的流派演出此剧。晋剧、豫剧、电影、电视、广播、光盘等等等等。有不计其数的田玉川,在这几百个“田玉川”中,演出场次最多,演出年限最长,氍毹之上演出年龄最大的田玉川,我想只有田春鸟一人。他把田玉川演活了,他就是“活田玉川”。

▲《陈三两》剧照,田春鸟饰李凤鸣

贪赃枉法李凤鸣

《陈三两》的故事描写的是才女李淑萍,因其父中了进士不交贿金不给官而活活气死,她被迫卖身葬父,并将一半卖身银赠给胞弟李凤鸣读书成才;从此她身落妓院, 珠宝商人张子春年纪老迈 仗着自己有万贯家财 便以重金赎买富春院当红妓女陈三两为妾 陈三两誓死不从 痛不欲生 这件事被店家魏朋发现了 魏朋原是衙门班头 十分了解官衙里的内幕 张子春买通了魏朋 求他向知州行贿 威胁陈三两 以达到自己心愿 知州李凤鸣收了张子春的200两纹银 在审讯时处处为张子春说话 陈三两痛斥知州 李凤鸣恼羞成怒 便不问情由 将陈三两“打也打了, 陈三两仍然不屈服 并向李凤鸣表示自己宁死不肯离开五定州 在审问中李凤鸣得知陈三两就是自己的同胞姐姐李淑萍,且是巡按陈奎的恩姐,他后悔莫及,连连认错,李淑萍为了教育李凤鸣,坚决不认李凤鸣,恰巧此时陈奎路过此地,姐弟邂逅,他深深叩拜陈三两,姐弟团圆,也严肃的处分了李凤鸣。

这个故事流传久远,梆子系列的剧种几乎都演此剧,前些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还将此剧成功的搬上了京剧舞台。河北梆子《陈三两》是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看家戏,60年代初,“跃进”剧团的《挡马、杜十娘、陈三两》三出戏,饮誉大江南北,时至今日依然是深受老百姓爱戴的一台戏。《陈三两》除了有优美的唱腔之外,还有丝丝入扣的故事情节。更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当前,对于贪污腐败的一些官员们是一部非常好的教材。陈毅老总早在1954年就说过:“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近些年一些贪而无厌的官员们不接受警告,“被捉”是罪有应得。《陈三两》这出戏演出经久不衰是有她特殊意义的。

田春鸟主演的《陈三两》也和《蝴蝶杯》一样,与诸多的旦角演员联袂演出。特别是与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张淑敏、张惠云的合作,那真叫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陈三两》一剧中的李凤鸣是袍带小生,头戴乌沙帽,身穿红官衣。鸟哥饰演的角色中很少有袍带小生,而且,他塑造的人物,无论是传统戏还是现代戏,无论是新编历史剧还是改编的外国的戏剧剧目。多数是英雄人物、正面人物,而李凤鸣是个俊扮的反面人物。这个“堂堂五品知州”形象,貌似公正廉明,实则是个贪赃枉法的贪官。看戏容易产生联想,也容易对号入座。有一副旧戏台的对联是这样写的:

“古事比今事,要知今事通古事,

戏情即世情,欲晓世情看戏情”。

这副对联写的真真切切,古事。今事、戏情、世情全都看破。文学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古往今来贪赃枉法之人屡屡不断,所以,《陈三两》所反映的剧情正是我们人间所发生的事情。李凤鸣的贪赃比起今天的贪官来还算是小巫见大巫呢。我相信无论您是谁,看了这出戏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教育。田春鸟把李凤鸣刻画的入骨三分,先看他的第一次上场---听到堂鼓响后,皂隶、衙役急速的站堂,李凤鸣威风八面的来到大堂口念道:“堂鼓连声响,本州坐大堂”。威风凛凛,一脸严肃。从表演上看,李凤鸣是个“正经官”,可当看到状纸时,三层状纸三个内容,他的表演层次分明,第一层,是一张状纸:“哦,原来是五定州富春院……”看罢第一张后鸟哥表演:十分轻松,有几分不屑,心想,这种案子太好断了。第二层,他一看这人契之上,一无红笔圈点,二无官府印玺,心想,这样的状纸怎能为凭?一句内心独白说明他是精通法律的。鸟哥的表演从眼神中看到了李凤鸣内心的狐疑,也表现出了李凤鸣不会以此为断案依据的决心。第三层,一张二百两的银票藏在里面。此处的表演是:李凤鸣大吃一惊,急忙将银票用状纸盖上。这说明他不是个贪官,换言之他不是大贪官,不是“吃了原告吃被告”的官儿,是第一次有人对他行贿,他还很紧张,很谨慎,也说明他的本质还是好的,没有进入到彻底的贪污腐败的泥潭中。短短几十秒的表演,把李凤鸣的人物内心刻画的淋漓尽致。第一层的不屑显示出了他的骄傲,有几分官气,第二层的“怎能为凭”的内心独白,看出了李凤鸣是有法律观念的。第三层的惊恐,足以说明他不是多次受贿的官儿,不曾在公堂之上见过这么大的银票。我曾在报刊上发表评论,赞扬刘长瑜演《春草闯堂》时的细致入微。用“细微之处见真功”做标题”的一篇戏剧评论,评赞了长瑜大姐表演的细腻。鸟哥的表演也堪称细致入微。没有功力的演员是不可能把人物刻画的如此入骨三分。看一下李凤鸣的这段内心独白:“今日魏朋送来纹银二百两,莫非想叫本州在这人契之上盖一印玺以作凭证的么?倘若如此,算不算是贪赃?算不算是卖法呀?哎,他们一家愿买,一家愿卖,本州我怎能算得上是贪赃卖法呀”这段念白之后,他带有几分得意地把银票揣进了袖口里。转而他又说:“且慢,倘若这一女子执意不随老客一同回家,又如何是好呢?有了,想那陈三两本是烟花妓女,性情必然柔弱,何不将她唤上堂来,用言语嚇吓一番,叫她跟随老客一同回家也就是了”。这一段念白是李凤鸣的内心活动的流程,剧本给演员留下来充足的表演空间。戏曲舞台上的台词不同于话剧,更不同于电视剧,它需要创作者设计,声调的运用,节奏的把控,逻辑重音的确立,性格语言的创造等等,都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四功五法”中“念功”的需要。技术方面的问题解决了,还要解决艺术方面的问题,那就是要有人物,要有人物性格。要把人物内心的心路历程用“四功五法”的表演告诉观众。只有这样才能把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田春鸟不愧是艺术大家。他刻画的每一个人物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刻画的李凤鸣也不例外,这段独白交代了一个贪官蜕变的过程,以小见大。从扪心自问“算不算贪赃?算不算卖法呀?”演变到“他们一家愿买,一家愿卖,本州我怎能算的上是贪赃卖法呀?”转而又寻觅一个能够为自己自圆其说的理由。并且,为了达到受贿的目的,要用施压的办法让陈三两顺服。鸟哥的眼睛十分了得。“五法”之一的眼是非常重要的,表演主要靠眼睛,这段主要是面部表演,没有大动作,完全是内心的外化。喜悦、得意、期盼、疑虑、思考、惊恐、狡黠等都要靠眼睛和面部肌肉来表演。鸟哥凭借着他多年积累的舞台经验和表演技艺,娴熟而细腻地完成了刻画李凤鸣这段独白所需要的艺术手段。

李凤鸣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说陈三两跟随老客回家,陈三两反问道:“大老爷,您三番五次逼我跟随那老客回家,莫非那老客给了你什么好处不成?”做贼心虚的李凤鸣一听此言,正好戳到他的软肋上,此时,他唱道“一言触疼我心中病,倒叫凤鸣吃一惊,骂声女子你好大胆,污蔑官府罪非轻”一个非常普通的梆子穗唱腔,鸟哥唱来却不普通,他把一个恼羞成怒的李凤鸣的形象和盘托出。贪官对敢于说真话的人恨之入骨,一旦触到他的疼点,便会一触即发,恼羞成怒。鸟哥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的很透彻,他常说,“只有把人物吃透,才能把人物演活”。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大凡好演员没有一个不把剧情分析透就登台演出的。《陈三两》是一出唱念做并重的一出戏,尤其是念功和做功十分繁重。李凤鸣在店家魏朋的提示下,又开始审问,:“陈三两,我来问你,你执意不随老客一同回家,莫非五定州还有什么牵挂不成?”陈三两回答还有个兄弟,“李凤鸣”一听立即露出非常傲慢的神态,十分蔑视地说:“想是他家道贫寒,难以度日,不妨,待本州将那老客的白银断下200两,送给你兄弟糊口也就是了”。陈三两说“我兄弟(指陈奎)不是爱财之人”时,李凤鸣下意识的说出“哦,这天下哪有见财不爱之人”自觉言语有失,急忙掩饰,表白。“哦?不、不、不,除非像我这廉洁奉公的官员才不爱财呢”。 这种道貌岸然的贪官,自己贪污受贿却要为自己贴上一个廉洁奉公的标签,这种人古有之,今亦有之。当他听到陈三两说她兄弟也居着官呢之后,“李凤鸣”露出了那种盛气凌人,专横跋扈的样子,“啊?什么?妓女之弟也能居官吗?”紧随着是一声含沙射影地耻笑声,“这大明的官也忒意得好居了,连个妓女之弟也竟然居起官来了”。此时鸟哥的面部表演让观众看透了李凤鸣的丑恶嘴脸,鸟哥把李凤鸣刻画的惟妙惟肖,陈三两说我兄弟的官儿还不小呢,从司衙、知县、五品知州、皇王钦差,这一级一级的往上跳,鸟哥的心里变化也随之急剧的变化着。这种反差较大,语言跳动较多的念白,鸟哥也是经过反反复复的琢磨,认认真真的选择,最后才成形的。当陈三两说“恐怕你提他不动”时,鸟哥的面部做出了一个十分难以描述的表情,他演出的李凤鸣不像在演戏,倒像是一个生活中的贪官在审案。那么自然,那么随意。戏曲舞台要求演员装龙象龙,装虎像虎。田春鸟基本上是这样。演出了刘彦昌的风流潇洒,演出了田玉川的智勇双全,演出了杜平的懦弱和义气,演出了裴舜卿的仗义执言。他扮演过的人物,均有各自的特色。千人千面各有不同。如果说田春鸟把李凤鸣刻画的用入骨三分来形容,只有看过他演出的观众才最有发言权。

作者:刘仲武

(未完待续)


原文化部领导高占祥题词


选自河北教育出版社《燕赵俊鸟鸣》一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北梆子《陈三两》田春鸟侯巧凤唱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11《蝴蝶杯》(河北梆子)1957年
【戏曲欣赏】京剧经典:192《蝴蝶杯》
豫剧《蝴蝶杯·藏舟》
《藏舟》·张元杰 李宁2017
中国早期经典老电影《蝴蝶杯(河北梆子)》[汉语普通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