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芍的临证应用与论治
     (按:白芍是常用中药,历代医家多有论述,但蒙在芍药身上的诸多迷雾仍待揭晓,比如说临床用芍药,可以说白芍、赤芍泾渭分明,逼得有些大夫开方干脆赤白芍一块用,但在植物学上,赤芍、白芍可是真正的一种植物;又比如《伤寒论》用芍药是不分赤白的,记得读研究生时,方剂教研室的黄老就主张桂枝汤的芍药是赤芍,而王老就坚决认为是白芍,使学生无所事从;再比如,明代医家张景岳有“四维中药”之说,即指人参、熟地、大黄、附子,既然白芍应用如此广泛,疗效如此绝好,为什么张景岳的“四维中药”不选人参、白芍、大黄、附子呢?下面摘录了《临证本草》中的一些论述,虽然可能有点琐碎而重复,或许对正确认识芍药有启发。)

                       配用简说
 
     1、白芍是常用的补血养阴药,治血虚面色萎黄、眩晕耳鸣,常与地黄、当归、川芎同用。若再加入制首乌、阿胶等药,补血之力更强。白芍有养血调经之效,常用于调理月经,配生地、当归、黄芩、阿胶等,用于经期超前或月经过多;配熟地、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等,用于经期延后或经量过少;治经来腹痛,常在四物汤中重用白芍,再加制香附、延胡索等;治月经崩漏不止,可配合生地、当归、旱莲草、阿胶等同用。
     2、白芍有收敛止汗之效,配桂枝、生姜、大枣,用于风寒表虚自汗;表证发汗太过,汗出不止,须加配附子。治体虚自汗盗汗,可选配黄芪、太子参、牡蛎、淮小麦等药同用。
     3、白芍有柔肝、缓急、止痛功能,是治疗痉挛性疼痛的要药。临证遇到胃痉挛、肠痉挛、腓肠肌痉挛、面肌痉挛、膈肌痉挛、脏器平滑肌痉挛等引起的疼痛,白芍是必用之药,且每与甘草配伍。又本品常配合柴胡、枳壳、甘草治疗胁痛,配合桂枝、当归、甘草、饴糖治疗虚寒腹痛,配合甘草治疗脘腹及四肢拘挛作痛(寒加桂枝,热加黄芩)。对脾虚肝旺所致的腹痛腹泻,本品常配合炒防风、白术、陈皮等同用;治湿热下痢,腹痛,里急后重,常配合黄芩、黄连、木香、槟榔等同用。
     4、白芍功能养阴平肝,治疗肝阳上亢的头痛眩晕,常配合生地、牛膝、代赭石、生牡蛎等同用。若肝经热盛,热极动风,症见高热神昏、痉厥抽搐者,又常配羚羊角、钩藤、鲜生地等,以清热凉肝,息风止痉。现代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常配用本品。
 
 
                 论治备参
 
     1、白芍补血热之虚,泻肝火之实,退虚热,缓因热所致三消诸证,可止血虚之腹痛,敛血虚之发热,安胎热不宁。
     2、白芍为止腹痛要药,同甘草止气虚腹痛,同川芎、当归止血虚腹痛,同山楂、厚朴止积滞腹痛,同砂仁止胎孕腹痛,同黄芩、黄连止热痢腹痛,同干姜、附子、肉桂止阴寒腹痛。
     3、凡痢疾腹痛,必以白芍药、甘草为君,当归、白术为佐,恶寒痛者加桂,恶热痛者加黄柏。又白芍药酒浸炒,与白术同用则补脾,与川芎同用则泻肝,与参、术同用则补气。治腹中痛下利者必炒用,后重者不炒。
     4、白芍同人参补气,同当归补血,同黄连止泻痢,同甘草治消渴引饮,同黄芪治盗汗,同生地治失血。
     5、白芍与当归、地黄同用,则生新血;与桃仁、红花同用,则消瘀血;与甘草同用,则调和气血,善治腹痛;与竹茹同用,则善止吐衄;与附子同用,则翕收元阳,下归宅窟。一说本品与甘草同用,则为滋阴之品;与生姜、大枣、桂枝同用,则为和营之品;与附子、干姜同用,则能收敛元阳,归根于阴,又为补肾之品。
     6、白芍药合利水药则利水,合通瘀药则通瘀。一说芍药之性,善引诸药之力至膀胱。
     7、白芍同桂枝则敛风汗,同黄芪、人参则敛虚汗
     8、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一说白芍药甘补性多,赤者味苦泻者多。
     9、熟地、白芍皆能补血,但熟地补血以入肾生精为主,白芍补血以入肝养阴为主
     10、白芍一味,《神农本草经》称其味苦性平,《名医别录》称其味酸性微寒,由此引发了白芍“苦平开泄”与“酸寒收敛”之争。其实《名医别录》说白芍“酸寒”,正补充了《神农本草经》的不足,把二者结合起来,方能大致概括白芍能敛能泄、动静相因、可升可降之特性。
     11、《伤寒论》用芍药,都是在芍药具有“通”的主导功用下发挥其不同药效的。如芍药在桂枝汤中是“通畅营气”,在四逆散中是“通调肝气”,在麻子仁丸中是“通便泄下”,在真武汤中是“通利水道”,在当归四逆汤中是“通络行滞”。
     12、芍药“益气”,《神农本草经》有明文。《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记载服白芍满300日,能“登岭绝谷而不饥”。20世纪80年代,广州兴建了一座以白芍为主要原料的饮料厂。该厂生产的“健力宝”饮料被列为我国运动员必备之品,其健身功能胜过美国同类产品,为白芍有益气作用提供了佐证。又安徽医科大学一项研究表明,白芍的药理作用和人参不相上下。科研人员对这两种中药进行了27种药理作用的对比研究,其中两者效用相当的有17种,白芍不及人参的有3种,优于人参的有7种。
     13、白芍是一种应用范围极广、临床效果很好的药物。对哮喘患者应用小青龙汤或其他肃肺降气平喘方药时,重点配用白芍可增强其平喘功效。这是因为白芍通过柔肝、加强肝木的疏泄作用,以助肃肺降气而奏平喘之效。虚喘患者在用补气益肺方药时,配以养血柔肝的白芍,也能提高疗效。治疗溃疡病,小建中汤是良方。如欲使其疗效更为显著,一定要重用白芍,甚至可用到60克。对食管、胃、肠痉挛以及过敏性结肠炎患者,也可用白芍配合白术、香附、木香等而获良效。对冠心病、心肌炎等患者,可用白芍配合丹参、党参、麦冬等药物,以加强补心活血、养血补气的功效。治腓肠肌痉挛或其他肌肉痉挛,可重用芍药甘草汤,若再配地龙、全蝎等虫类祛风药,则效果更好。再如对偏头痛、妇女痛经、外科手术后疼痛等病证,都可应用白芍进行治疗。如果在处方中按常用量(6~15克)应用白芍效果不显著,则可重用至60克,疗效即佳,且没有发现不良的副作用。
     14、白芍入肝经,有解痉、缓急止痛、利小便、止血等作用。治疗泌尿系结石,在辨证用药基础上,加入大剂量白芍,能促进排石。
     15、白芍能止急迫出血,用量在30克以上时,对吐血、呕血、咳血、鼻衄、便血、崩中下血等属肝气急迫所致者,有较好疗效。
     16、治高血压动脉硬化,经常头痛,烦躁,大便干结,辨证属阴虚阳亢,血分瘀滞者,可用赤芍、白芍各30克,水煎代茶饮,有降压、止头痛的功效。连续服用旬月或数月,疗效甚好。
     17、白芍适用于阴虚有热癃闭及水肿,但要注意两点:一是生用,二是用量要大,常需用至60克。
     18、白芍有镇静、镇痛及松弛平滑肌等作用,故是治疗三叉神经痛、骨质增生的必用之品,且须重用。白芍30~60克,配木瓜、威灵仙、骨碎补等,治骨质增生;白芍30克,配石决明、牡蛎、蜈蚣,治三叉神经痛。
     19、白芍有抗过敏作用,在抗精子抗体阳性时,是必用之品。
     20、《傅青主女科》所载100余首方剂中,用白芍多达40余处,其目的在于平抑肝阳,安定阴血。肝藏血,体阴而用阳,阴血充足才能柔润以养肝。若肝阴不足,可致肝阳上亢,临床常见经行眩晕、月经不调、子晕子痫、绝经前后诸证等。女子一生,月经、妊娠、分娩、哺乳,均以血为用,故机体往往处于阴血不足而气分有余的状态。白芍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能养血敛阴、平肝潜阳、缓急止痛,故对妇科病证有较多应用机会。
     21、白芍配荷叶能敛阴清肝、凉血止血,且能达到止血不留瘀和瘀血去、新血生的目的。两药各用30克,治疗血热型经多、崩漏,有较好止血效果。
     22、血虚寒人,忌用白芍。古人有减芍药以避中寒之说,不可忽视。
     23、白芍泻火生用,敛阴炒用,酒炒和血,醋炒止血。
                                          
                                                                         (摘自陶御风《临证本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痛第一方----- 芍药甘草汤
中医只有这30症
本能药解——芍药
细数白芍的12种经典配伍.可用于临床多种疾病
10-88中医小药方四十八(一百首)
白芍怎么用?看看高辉远先生的十二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