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门市井和李劼人故居菱窠寻访记

 

唐清文,川医医学系60级校友,退休教授,现居成都

初夏时节,久怀对李劼人先生及其作品的敬意,我和清宁弟特地相约,前往成都东郊狮子山的“东门市井”和作家李劼人先生故居“菱窠”造访。

东门市井

乘地铁7号线到达狮子山站,再步行100米左右即来到路边的“东门市井”,此为锦江区在李劼人故居附近打造的一处集旅游、观光、商贸和休闲为一体的成都特色市井文化体验街区。沿着小巷悠然漫步,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小洋楼、灰砖青瓦的川西民居和店铺映入眼帘,传统而古老的拼接式门板,青石板铺设的路面,颇有久违了的旧时代氛围。虽然街区的建设尚未完全竣工,只有部分商家和餐饮店开始营业,仍然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人。

在东门市井,'菜市坝'、'天回镇'、'水津街'这样的老街名和地名引人注目。街上不时可见的怀旧雕塑和老照片令人浮想联翩,如同穿越了时光隧道,徜徉在老成都的老街古巷,回味无穷。

在靠近李劼人故居“菱窠'的大门外,新建了一排长廊式的有屋顶无墙壁的“坝坝茶”房,“茶”字招牌和“菱窠茶舍”字样的蓝底白字旗幡迎风飘动,把茶客们的心撩得挺舒坦的。茶舍内竹椅和茶桌宽大又舒适,茶客们品茗闲聊和鸟笼悬梁的景象,令人想起川籍作家沙汀的短篇《在其香居茶馆里》,联想到北京籍作家老舍的长篇《茶馆》,从他们对地域迥异的南北老茶馆细致入微的描述中,可以体会到文化根脉上同源,品出滋味绵长、意涵丰富的中国茶及其文化的味道来。

酒香不怕巷子深,茗芳不怕店家遥。菱窠茶舍刚一开业,已在网上名声大噪,引得仰慕李劼人及其作品的文化人和品茗达人们接踵而至。

入得菱窠茶舍,一眼便瞥见烧开水的铜壶和竹壳保温瓶,虽是成色很新的茶坊器具,却保留着资深茶客们熟悉的老传统和老式样。最显眼的不同是烧茶的“老虎灶”改用了与时俱进的电磁炉,无烟无尘实现了环保,却没有了老式茶舍的烟火气。倒是炉膛里已沦为摆设的柴薪,以及七星灶上的铜壶蒸腾的热气,依然煮着川风川韵茶家的沸腾,让人脑中不由得冒出京剧《沙家浜》“春来茶馆”阿庆嫂的精彩唱段: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在这方偏僻的菱窠茶舍,如若说给人带来了一种有别于普通茶园的安逸,大概是与它的幽与静不无关联的。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在茶舍居然邂逅了较早报道菱窠茶舍的微信平台《平叔闲谭》的主笔平叔。在茶舍里忙碌着的老板娘敬妹,也正是平叔文章中的原型人物。比起成都市内诸多公园里的茶园来,位处远郊的菱窠茶舍平添了一份难得的雅静,没了麻将的吵闹,少了高谈者的打扰,隔绝了大世界充斥着的嘈杂与喧嚣。

作者(右一)和弟弟(左一)与平叔(中)合影

若是别有雅兴,借茶舍提供的象棋和围棋战上几个回合更不失为一种额外的乐趣。即便甘愿当个局外看客,观棋之余,在这懒洋洋的时光中,斜躺在竹椅中享受一番“掏耳朵”的欣快,也不失为正儿八经的庶民之乐。

在东门市井中,之所以特地打了“天回镇”的地名招牌,这是与李劼人先生那部家喻户晓的名作《死水微澜》颇有关联的,因为书中故事的背景地,就在作为成都北面门户的天回镇。而菱窠茶舍的午餐,是由不远处一家号称“邓幺姑豆花店”送来的,豆花正宗,小菜可口,令人食欲大开。

说起这“邓幺姑”(按川人的叫法实际上应叫“邓幺姑儿”,是川人对家中最小的女娃子的一种爱称),她是李劼人先生那部《死水微澜》的女主角,不但人长得可爱,而且天资聪慧伶俐,曾搅乱作为唐玄宗“幸蜀”至成都然后打道回长安的荣耀码头——天回镇的江湖风云,掀起了清末民初兵荒马乱中成都大社会影子中的这方小社会的市井波澜。她奋不顾身想要冲出愚昧闭塞的乡村,去到心中五光十色的成都省城去闯大世界的强烈渴望,她敢作敢当、敢爱敢恨、不畏人言、不惧风险的鲜明个性,令生死爱慕她的江湖英雄“罗歪嘴”叹服的男人般的气度、视野和见解,令死水一潭的天回镇出入酒肆、茶舍、客栈、商号的住民和来客陷入满镇风雨的能量,令她的爱慕者与垂涎者将她视作生活的动力和盼头的魔力,令英雄“狗熊”美梦迭起、令老实人聪明人恶梦频生、命丧黄泉的影响力,都被菱窠的主人李劼人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令人印象深刻。

李劼人名著《死水微澜》出版物(图片来自网络)

因而,端起这碗“邓幺姑豆花饭”,可谓吃的是成都北大门旧社会的杂陈五味,品的是老成都城里城外的风云际会,而这一碗茶,佐的就是中国近代史这桌“大餐”了。

作者弟弟清宁坐在与菱窠咫尺之遥的菱窠茶舍

值得一提的是,菱窠茶舍的茉莉花茶价廉物美。在茶水飘香的氛围里,与家人或朋友三四一起品茗摆龙门阵,恍若置身于劼人先生的故事场景,邓幺姑、蔡傻子、土盘子、罗歪嘴、刘三金、顾家贡爷、陆九爷等等人物轮番登场,命运章节浮上心头,仅凭此得,就算得上一个免费的“文化大礼包”。

在这六月末七月初川西坝子的午后,茶不仅是怡人的,也是醉人的。如果碰巧还是个梨园爱好者,再即兴哼上一段《山伯访友》或《马房放奎》,则又别有一番情趣了。

菱窠

我想借此机会谈谈我所了解到的李劼人先生的生平,以及我与先生的“一面之交”。他是著名的川籍作家,生于十九世纪末叶,卒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抗战时期,他为躲避日机轰炸,于1939年在成都远郊的菱角堰侧修建了泥墙茅屋,谦称“菱窠”,意为“位于菱角堰旁的鸟虫巢穴“。直至劼人先生七十一岁离世时,他在菱窠居住和从事创作了二十六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走丨李劼人故居
成都“東门市井”,五个游览看点
除锦里、宽窄巷子,成都又添一个好耍的地方,满满烟火市井气
闲谭 ▏东门市井有个菱窠茶铺
嘿,成都有一群好耍的光头
东中环新增3.8万㎡公园,集齐成都人最爱的三大元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