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凤友:洋火—— 一段苦涩的记忆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文/陈凤友

记得小时候,生活在吉林中西部平原的农村普遍贫穷落后。在这里使用洋火和它所发生的故事,现在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洋火,是当时对火柴的称呼。在近代中国,由于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势下,经济萧条,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很多日常用品都是从国外买来,所买的外国货都要加个洋字。


洋火,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用品,比起油盐酱醋更显重要,这些东西可以断顿,洋火是不能没有的。人们点火做饭、吸烟、点灯(煤油灯)等都是需要洋火的。记得我们那里1975年底才通电,之前都是靠煤油灯照明。那时洋火两毛钱一包,一包十盒。由于是必需品,一定要备足,并要精打细算,去一趟供销社,先要看看家里洋火有没有了。洋火由于货源紧缺,常常脱销,有时还要走后门。
漫长的生活习惯,在农村已养成了节约火柴的习惯。冬季,每家都有一个火盆放到炕上,里面装着从灶坑里掏出的炭火,在需要做饭点柴时,先把麻杆一头撕开一段,然后插进火盆片刻,抽出后摇晃或吹一下,就会燃起用于引火。老人抽烟把烟袋锅靠近火炭就点着了。夏季,人们把一种蒿草搓成绳子状晒干后点燃,此物不起明火,在漆黑的夜晚,人们坐在庭院,只见一闪一闪的光亮伴随着大家一起聊天,它既是火种又可驱散蚊虫。为了节约每一根洋火,可谓是费尽了心机。


洋火,在孩童中的用途就更大了。在玩伴中,哪个兜里揣一盒洋火,这也是了不起的事。有的稍大一点的孩子,用自行车链子做的洋火手枪,是当时最时髦的玩具了。把一根洋火棍装进枪膛,扣动扳机,随着“砰”的一声,一条弧线从大家眼前飞过,大家羡慕的不得了。还有一种玩法就是左手握住洋火盒让一根洋火棍头紧贴磷面,用右手向既定方向一弹,带火的洋火棍就飞向了远方,夜间效果更佳。
在秋季里,还有一些孩子揣着洋火,在放学的路上,不直接回家,那时的作业可做可不做,家长和老师没有太多的要求。几个小伙伴一合计就去田间烧玉米、烧黄豆吃,回到家后嘴巴还是黑的。由于孩子小,出于好奇,还有的把柴草垛给点着了,酿成了火灾,造成了损失,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家长的惩戒。
后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火柴已不是什么生活必需品,并且供应充足,但人们的需求却不是那么旺盛了,由于替代产品的增加和从安全等方面考虑,国家对火柴行业实施了限产或停产政策。火柴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洋火,曾给几代人带来了难忘的记忆,也记录了我们国家所走过的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

陈凤友,男,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现为《吉林名人》编辑部记者。系吉林省及敦化市作家协会会员。自1981年从部队复员后曾在企业及政府机关从事党建及宣传工作,后到吉林省《敦化报社》从事记者工作多年。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往期链接

陈凤友:难忘的一九七六

陈凤友:峥嵘岁月铸人生——记敦化籍抗战老战士王焕章

陈凤友:小狗识途 爬山涉水返家;主人惊喜  左邻右舍称奇

陈凤友:春天的故事(另:诗一首)

陈凤友:特色旅游成为敦化全域旅游的靓丽名片

陈凤友:春天的脚步

陈凤友:难忘部队生活的点点滴滴

陈凤友:献给植树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20.何民生ll白头洋火(外一则) ◎“墨语杯·童年旧事” 主题有奖征文
中国百年火柴厂的落幕:50年代半夜三更排队买,从此再无洋火儿味
难忘的童年记忆——“洋火枪”
【灵璧记忆】童年记忆——洋火牌
为何很多人称火柴为洋火? 我们不是南北朝就在用么, 中间为何改名
原来西红柿叫洋柿子,火柴叫洋火,自行车叫洋车子,这个系列还有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