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终,我们都成了我们父母那样的父母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爱吃胡萝卜的小老虎
遇见更好的自己,一朵花开便灿烂。

01

跳跳小朋友现在已经9个多月了,开始学爬学站,特别好动,感觉是越来越调皮了。每天我都会说无数次,你要是再调皮的话,妈妈就打你小屁屁了。话虽然这样说,但真的从没打过一次。我也很诧异,如此火爆脾气的我,怎么对他,有那么强大的忍耐心。

记得刚怀他的时候,一直在想着该用一种怎样的教育方式去教导他?因为我从小是散养长大的,爸妈对我的要求非常少,更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规矩需要遵守。等我现在渐渐长大成熟起来,反而或觉得他们对我约束太少,自己太过于自由,人生太过于散漫。

我下定决心,对于我的孩子,应该要严格一些,虽不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至少也应该给他些约束和规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殊不知,想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当小朋友为了探索世界而变成“破坏大王”的时候,我竟然根本没有办法强硬起来,很多时候都随他。

前两天,跟同事聊天,说到这个问题。我问他是怎样的教育方式。他说,从小受到他父亲严厉教育的影响,虽然他一直告诫自己不要跟自己的父亲一样严肃,但是很多时候不自觉的,他会像他父亲一样,容易对孩子发火。

于是,那一刻我意识到了,虽然我们深知自己父母教育方式上面的不足,但不知不觉,也会慢慢沿袭了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成为了像我们自己父母那样的父母。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我们都受到我们原生家庭的影响。


02

到底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能有多大的影响?毕淑敏在《心灵七游戏》,里面有一个案例,能深刻说明。

一个外企白领,努力向上,是个呱呱叫的业务骨干,即将成为大中华区域的负责人。但他却准备跳槽,去一家小公司从头开始。毕淑敏表示不解。他说,跳槽的真正原因是“他感觉老板不喜欢他了”。而且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跳槽了,是n多次了。每次都是自感老板不喜欢他了,就抽身而去。

毕淑敏继续引导他,才明白他从小是在父亲的表扬和责骂之下长大的。这位父亲大概深得苏联巴浦洛夫学派条件反射学说的真谛,赏罚分明,且立竿见影,好的坏的都挂在脸上。小伙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工作之后,只要有一两天老板未曾表扬他,心中就惴惴不安。如若更长时间听不到鼓励的话,情绪就回一落千丈,后来干脆变得疑神疑鬼,魂不守舍。

在这个成年男子的内心深处,还住着一个小男孩,他所有重要的人际关系都是父子关系的投射。弗洛伊德说:“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被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却会顽固地潜藏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力。”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父母也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上级。孩子们不不仅仅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更是要学会顺从父母的情绪、态度和教育方式。而这就是原生家庭对孩子的重要影响所在。

03

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一个非常红的暖心视频。

任何父母,都是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天,才成为了父母。他们当父母的年龄与孩子同岁。他们在孩子成长的同时,也是慢慢去学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但不论怎样,都不妨碍他们可以成为一个用心的父母,去陪伴孩子的成长,给予他充沛的爱以及无所保留的尊重。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有些父母并不了解这些。他们漠视与孩子同步成长,只是简单粗暴随意为之。

著名主持人约翰·布雷萧写了一本书叫《家庭真的会伤人》。书中很详细地介绍了父母的各种行为会形成孩子怎样不健全的性格,尤其是一个正在成长需要安全感的小朋友,父母的很多行为可能会是孩子一生的疤痕。

布雷萧说:父母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事实上,没有坏孩子,只有被父母教育“坏了”的孩子。生活在批评中的孩子:成年后缺乏耐心、时常指责他人;生活在暴力或敌意中的孩子:成年后身体、内心充满暴力,易怒,情绪化;生活在羞辱中的孩子:自卑,找不到存在感,贬低自我价值。

纪伯伦的名诗《论孩子》,发人深思: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

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孩子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不要总觉得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就有资格替孩子决定一切,更不要用“我都是为了你好”当借口,左右孩子的一切。

别让爱变成孩子的负担。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选择,自己的人生。

04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让观众们重新认识气质、美貌与智慧并存的董卿。董卿的华丽转身,源于自己的孩子。她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因此,做了妈妈之后的她努力地把自己变得更好,希望孩子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对她有爱也有尊敬。于是,她开始以独立制作人的身份策划和制作了《朗读者》,广泛受到好评。

优秀的孩子背后,往往藏着优秀的父母。家庭教育,更多的应该是父母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身教胜于言教。父母喜欢阅读,孩子必然会培养起阅读的习惯;父母少刷手机,孩子必然不会喜欢玩手机……这不仅仅是生物的遗传使然,更是潜移默化的模仿和一种家族的密码所决定的。

前几天带跳跳出去散步的时候,遇见了一个爸爸,边走边聊。他告诉我,自从孩子出生之后,所有的吃喝拉撒,都是他自己一个人学着去做。现在孩子4岁,他每天坚持陪孩子散步,晚上回去阅读。他说,他8岁之前都是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与父母感情不是很深。他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在他的儿子身上发生。他不想缺席孩子的每一步成长。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用怎样的方式对待你的孩子,最终他也会用什么方式对待你。不要说以后长大了他不跟你说话,那是他小时候你没好好跟他沟通。尤其要好好珍惜孩子六岁之前的时光,等到他上了小学之后,他就有了自己的朋友,你所陪伴他的时间就更少了。”最后,他还很热心地告诫我。

诚然,尽管我们无法完全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我们可以不断地自我修正,不停地自我提升,通过自我成长来消除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做一个有耐心、智慧、温暖的父母,才是最为重要的。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作者:李鑫,安徽合肥人。爱好读书,写文和瑜伽的一个双鱼座大龄女青年。


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值得被期待。

有趣的灵魂终究会相遇。

瑜伽疗愈/投稿交流/商务合作

qq:371778426@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生家庭”只是起点,后天努力才能决定未来
原生家庭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上篇)——微课分享
生活常识205.“原生家庭”只是起点
《都挺好》深度剖析:原生家庭对孩子究竟有多大影响
心理学家:你的恋爱对象,其实早在一岁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
原生家庭中父亲的“榜样”作用,你知道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