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宏启:峥嵘岁月李延禄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文/朱宏启

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部队。它的前身是救国军补充团。抗联第四军经历了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东北人民抗日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第四军、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四个时期。其鼎盛时期曾发展到2000余人。19331月至1938年末,第四军先后转战于吉东地区和松花江沿岸的宁安、穆棱、密山、勃利、依兰、方正、通河、汤原、宝清、富锦等县,与兄弟部队配合,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东北人民坚持14年的英勇抗日斗争中作出了伟大贡献。
抗联第四军军长李延禄受党的派遣到救国军工作,从组织补充团开始,为创建第四军和发展第四军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1936年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调李延禄赴莫斯科(后被派回国内),同时派李延禄的弟弟李延平任抗联第四军代军长、军长。
李延禄,号庆宾,祖籍山东省平度县。1895年41日生于吉林省延吉县局子街,家境贫寒。家中有兄弟6人,他排行老二。父亲李述义早年拜师学中医,后来在乡间当游方郎中。李延禄9岁时去大伯家放猪,常到村中学馆的窗外听讲,老师很喜欢这个聪敏好学的小猪馆,亲自去李延禄家说服他父母让他上学读书,并答应免收学费。就这样,李延禄10岁时进学馆读了两年私塾,12岁时,终因家境困难不得不辍学到延吉城里“增源庆”银楼去学徒谋生。

1909年,驻延吉道边督办吴禄祯在延吉县办了一所常备军随营学校。吴禄祯常到“增源庆”兑换银两,看中了机智过人的李延禄,便举荐他去随营学校学习。1911年,李延禄从随营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督办公署当差。不久常备军入关,他被编余,于1914年考入吉林实习工厂学徒。一年后,他因为参加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群众活动,被厂方除名。他别无出路,只得投军到延吉第九巡防营当兵。由于他在随营学校打下了军事知识基础,很快被提升为排长、营司务长。1920年延吉巡防营编入吉林省防军第十三混成旅,李延禄先后任营司务长、骑兵连连长。
1921年,李延禄所在部队奉命镇压东满朝鲜人的反日活动。李延禄有意泄露了部队行动计划,保护了一批朝鲜革命者,而自己却为此被判刑四年,关入狱中。后经同僚们疏通营救,才提前被释放。
1925年,李延禄经人介绍到和龙县警察大队任小队长,后又任公安局巡官。由于他爱打抱不平,经常遭上司刁难,最后不得不离职回家。1928年,李延禄到延吉盐务缉私连任连长。他因同情革命,支持和参加反日斗争并释放共产党员王耿。19317月,被中共延和县委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8月,中共延吉县委成立,决定派李延禄利用旧关系,到27旅王德林营开展士兵工作。
王德林是27旅676团三营营长,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曾积极参加过收回路权运动,和李延禄过从甚密。“九一八事变”后,吉林省防军参谋长熙恰、十三旅旅长长吉兴投敌,王德林和三营官兵十分气愤。127日,一支日军测绘队强行进入三营防区明月沟测绘地形图,三营士兵开枪打死两名队员。吉兴十分惊恐,调三营到敦化改编,王德林遂决定全营宣布起义,并将队伍带回延吉县小城子(今汪清县春阳镇)。
12月中旬,李延禄带着党员左征、朴根重来到小城子,王德林大喜过望。老三营起义后,东满一带热血青年蜂拥而来,要求投军抗日;四县乡绅头面人物也纷至沓来为他出谋划策,有国民党党部的大员,也有亲日派的说客。王德林既面临军饷无着、粮草短缺的困难,又被迥然不同的种种建议弄得心烦意乱,何去何从,举棋不定。李延禄见此情景,认为首先应做的是坚定王德林的抗日意志,因此改变了原来做下层士兵工作的计划,留在了王德林身边,和他彻夜长谈。李延禄指出,只有继续高举抗日旗帜,部队才有前途;如果半途而废,或撤退进关,或投降日本,不仅葬送了全营弟兄,自己也会被万人唾骂。王德林慨然长叹,表示自己已年过半百,决不能做愧对父老乡亲的事。李延禄当机立断,第二天就帮助王德林清退各方说客、谋士,发动爱国乡绅为部队筹粮筹款,明确表态要坚决抗日。在李延禄等人推动下,193228日,王德林在小城子正式成立抗日救国军,自任总指挥,李延禄被任命为总部参谋长。


救国军的成立,使驻延吉的日军和亲日势力既惊慌又恼怒,先后派人以同乡、旧友关系,到小城子找李延禄,或许以高官,或用重金收买,要李延禄退出救国军,但他不为所动。敌人见说降不成,恼羞成怒,将李延禄的父亲、在延吉县的几个兄弟和家人悉数逮捕,声言只要李延禄回家,即可释放,否则要杀全家。李延禄闻讯后悲愤异常,彻夜不眠,草拟了一封给家人的公开信,信中说道:“我不仅是家庭的子弟,我还是中国的公民,自古道忠孝不能两全,我今天决意尽忠于国,不能尽孝于家……如果你们骂我不孝、不慈、不义,那就请你们想想,'九一八事变’以来,在东北三省被日本屠杀的,不都是我们中华同胞的父母、兄弟、妻儿么?何止我李延禄一家呢。我正在做着东北三千五百万同胞的孝子、慈父、义夫,不能做一家的孝子、慈父、义夫。亲爱的家人们,我顾不着你们了,望你们为国争光啊!”李延禄的公开信不仅击败了敌人瓦解队伍的阴谋,同时更加坚定了救国军广大官兵的抗日救国决心。李延禄的家人后由乡里联保释放,但其三弟李延太因在狱中身心备受折磨,出狱不久即去世。
王德林起义后,原依兰镇守使、吉林省防军二十四旅旅长李杜,亦于1932年1月在哈尔滨组成东北抗日自卫军。此时,李杜派人携1万元军饷来找王德林,要收编王德林部为自卫军的一个团。可是王德林正想大干一番,不愿依附别人。李延禄说服王德林收下这1万元军饷,为自卫军另编一个团,王德林同意了,并派李延禄负责此事。李延禄从各地投军的爱国青年中选出400余人组成三个连,又从原老三营中选出几名抗日士兵骨干做连、排长,组成了一个新兵团,定名为东北抗日自卫军补充团,李延禄兼任团长,直属救国军总部指挥。不久,中共东满特委、宁安县又先后通过李延禄介绍,将共产党员孟泾清、金大伦派到救国军总部工作,并在补充团内发展中共党员,组织秘密支部。


1932年2月中下旬,救国军以老三营和补充团为主力,接连攻克敦化、额穆、蛟河三城,缴获一批枪支弹药,改善了补充团的武器装备。救国军初战获胜给吉东地区人民以极大鼓舞,驻宁安的吉林军二十一旅两个团和宁安地方自卫团也先后起义,分别加入自卫军和救国军。此后,救国军总部和补充团等转入宁安县镜泊湖山区驻扎,宁安商会还决定将宁安官银钱号所存公款拨给救国军总部做军饷。
东满、绥宁各部队纷纷起义,使日本侵略军大为不安。日本关东军司令宫本庄繁下令迅速恢复东满“治安”。3月初,日军沿中东路东进,34日占领海林;另一支以日军准备从敦化北上,企图把救国军等各义勇军部队消灭在宁安境内。在这危急情况下,王德林派往宁安县城提取军饷的副官却迟迟不回,原因是宁安官银钱号的经理、襄理们怕日军进宁安后追查款子去向而拒绝付款。李延禄得知这一情况,冒着危险单人匹马连夜从南湖头赶往宁安城。经过他的说服动员,晓以民族大义,并具体安排落实了官银钱号人员和家属的撤退,35日晚终将9万元巨款提出送往救国军总部。36日下午3时,日军即占领宁安。李延禄智勇双全提巨款,一时在救国军中传为佳话。这时,敦化方面传来日军即将北进的消息,王德林召集总部会议商讨对策。一些人提出了避开日军主力、分散进山隐蔽的主张。李延禄力排众议,坚持正面迎敌,并代表补充团坚决请战。王德林下令给补充团补充弹药,并调了一个营的兵力作侧翼掩护。


1932年312日,日军讨伐部队从敦化北上到达瓦房店,抓了当地一名猎户做向导,13日清晨到达南湖头。猎户陈文起有意沿着小江冰面走,把日军带入了李延禄早已布好的伏击圈。李延禄指挥这些刚入伍一个多月的新战士,用步枪、手榴弹迎击敌人。附近的群众冒着炮火硝烟,上阵地为战士送水送饭,更加激励了战士们的士气。战斗进行了几个小时,敌人未能前进一步,反而丢下大批尸体。后来,由于负责侧翼掩护的部队畏敌炮火轰击,擅自撤走,使日军得以插入补充团阵地后方。李延禄发现此情况后,及时率补充团撤出了战斗,担任掩护的6名官兵牺牲,其中包括朴根重和左征两名共产党员。全国解放后,李延禄曾几次到镜泊湖畔来探望长眠于此的战友,并为他们立了墓碑以志纪念。
从1932年313日起半个月内,救国军与日军进行多场激战,重创日军,史称“镜泊湖连环战”。
1932年5月,密山县小石头河子的苏怀田、田宝贵、杨泰和等人拉起了一支200人的抗日队伍,到兴源镇投奔李延禄。李延禄将这支队伍编为补充二团,自己兼任团长,苏怀田任副团长。同年8月,补充二团奉命前往梨树镇征收白俄资本家的资产,驻密山县平阳镇护路军王孝之团认为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以谈判为名,将二团骗至平阳镇,制造了一起杀害补充二团副团长苏怀田以下官兵28人的惨案。李延禄及时向中共绥宁中心县委作了报告,县委指示李延禄一定要争取和平解决,以维护联合抗日的大局。此时,救国军总部一片哗然,为补充团弟兄报仇的呼声很高。
1932年12月,日本关东军调集第十师团为主力的万余兵力向吉东进犯。李延禄于1229日带补充团、救国军十七团共千余人开赴牡丹江东40里的磨刀石。此时,日军已过江占领了铁岭河,磨刀石成了抗击日军的最前沿。

磨刀石是中东铁路进入老爷岭之隘口,易守难攻,地形险要。1933年11日,日军在飞机、重炮、装甲车掩护下,向磨刀石猛扑。李延禄指挥战士们利用天险顽强阻击,连续打退敌人四次冲锋,但傍晚时分,由于日军前一天派出的小部队已迂回占领了阵地后方的代马沟,代马沟守军弃阵逃跑,日军便从东西两边夹击我军阵地,并包围了指挥部。李延禄率部奋力冲杀突围,由山道转移至五河林。
磨刀石失守后,日军沿中东路长驱直入占领吉东各县,李延禄按照绥宁中心县委部署改编部队。1月4日,李延禄宣布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李延禄、政委孟泾清、参谋长张建东,下属四个团一个游击支队。1月下旬,经宁安县委批准将抗日游击总队扩编成立了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李延禄被任命为军长。
1933年1月至5月,李延禄率领救国游击军转战宁安、汪清县境,取得许多胜利。2月宁安县团山子战斗,救国游击军旗开得胜,击退日军宁安守备队的讨伐,击毙了敌小队长;3月初宁安县八道河子战斗,击毙日军队长以下37人;3月末在汪清县马家屯,李延禄率部与汪清游击队联合作战,打退敌人四路围攻,歼敌300余人;5月的东京城战斗,瓦解伪军第二保安队300人。救国游击军连战连捷,极大鼓舞了宁安人民的抗日斗志。宁安反日会制作了一面锦旗送给李延禄,上面绣着:“抗日游击队万岁!”
1933年6月下旬,李延禄率救国游击军300余人到达密山县黄泥河子,与早期去密山的杨泰和所率第一团会合。7月下旬,抗日部队山林队联席会议在密山县郝家屯召开,有十多个首领参加会议。吴赤峰做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形势报告;李延禄再次提出各支抗日武装不分党派、民族,在抗日到底、保护群众基本利益、没收敌伪资财等三个条件下联合起来的倡议。这个倡议得到大家赞同,并一致同意启用“东北人民抗日革命军”称号,公推李延禄任军长。部队统一编制、独立活动,作战时联合行动、统一指挥。东北人民抗日革命军成立后,部队发展到近千人。


1933年916日,李延禄以军部卫队连和一团为主力,联合几支反日山林队,夜袭密山县城获胜,占领城区四小时,缴获敌枪支138支和大批棉花、布匹等过冬物资;城内50余青年参加了抗日游击队。这一仗不仅为部队解决了冬衣,也打开了密山地区抗日游击斗争的新局面。
1934年9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吴平(即杨松)以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身份到吉东地区巡视,先后召开了中共密山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将县委创建的游击队与李延禄所率人民抗日革命军合并,联合其他反日部队,组成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任命李延禄为军长。
李延禄积极联合、团结密山、勃利、依兰、方正一带的大、小股反日武装一起开展抗日游击战,取得许多胜利,部队自身也得到较大发展。到1935年9月,李延禄率领的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已由初建时的三个团231人发展为两个独立旅、七个团、一个独立营共2000余人。李延禄还利用李杜在依兰、方正一带的影响和社会关系,在方正县大罗勒密的陈家亮子、前五家子一带开辟了第四军的后方根据地。19358月,上海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派记者王克道到东北采访,由李杜介绍来到第四军军部。王克道对李延禄在敌人腹地开辟的这块“红区”赞叹不已,拍了许多照片,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1936年2月下旬,李延禄接到中共勃利县委书记李成林要他速返勃利的通知,立即带队伍警卫连和一团东返,于3月初到达桃山,(今七台河市)。李成林向李延禄传达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调他去莫斯科的通知,并决定在他离职期间,由刚从莫斯科学习归来的李延平(李延禄的胞弟)代理第四军军长职务。同时根据上级指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仍由李延禄担任。


1936年41日,李延禄由李延平护送到中共密山县委,两人互相握手道别。李延禄心中充满了对故土、对亲人、对战友的依依别情,他哪里会想到这一别竟是与亲手足的永诀呢!
李延禄顾全大局,不争名、不争利、不搞山头。由于部队成立早、名声大、骨干多,地方党组织为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多次向他提出为其他新成立的抗联部队输送力量时,他均倾力支持。比如,抗联第二军第二师,是在第四军史忠恒旅和李凤山营基础上扩编的,第二军参谋长刘汉兴(陈龙)是原第四军的副参谋长;抗联第三军退到方正时获取了第四军苏衍仁团的装备,又先后向第四军要走两个连,李延禄都奉送了;抗联第五军建军时按地方党组织要求,将第四军在宁安活动的王毓峰团和冯守臣营编进五军,原第四军参谋长张建东调任第五军参谋长。李延禄冒着一路上日伪悬赏、严查的巨大风险,去上海找党中央请示工作。回来后,他领导部队继续英勇抗战。
1936年4月下旬,李延禄到达莫斯科中共代表团驻地汇报工作。11月回国后,被党组织派到上海、南京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以东北抗联第四军军长身份向国民党蒋介石请愿抗战,要求政府出兵东北收复失地。
1937年6月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在北平正式成立,被选为总会常务委员。同年底随同李杜到莫斯科。193810月从香港经上海、汉口,绕道桂林、重庆、西安赴延安。12月受到毛泽东、朱德接见。19391月起担任中共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收集整理和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的资料供领导机关参考。


1941年末,李延禄调到中央党校学习,参加延安整风运动。1945年,作为正式代表,他和李范五代表东北抗联将士参加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
日本投降后,李延禄于9月初离开延安回到东北。先后担任合江省政府主席、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松江省政府副主席、黑龙江省副省长等职。
1963年,李延禄开始撰写东北抗联第四军的斗争实况,并在《北方文学》陆续发表。文革期间,他受到迫害。
李延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至五届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三至五届委员。
1985年618日,李延禄在北逝世,终年90岁。
(注:文中插图照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朱宏启,现任东北史料征集编纂委员会主任,东北历史人物传记研究会会长,鸿凤历史文化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丛书编委会总编辑。1965年1月7日生于吉林省汪清县。原籍山东省昌邑市。笔名鸿凤、洪峰,东北师大中文系毕业,中国人民大学近代史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曾任教师、秘书、编辑、记者、记者部主任、记者站站长、总编辑。代表作《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义勇军》《九一八事变》《满洲国统治》《关东响马列传》《满洲省委》《东北抗日联军将领传》《战斗在白山黑水》《白子将军》《图们江史话》《吴大澂传》《吴禄贞传》《王德泰传》《高福源传》《东北抗日联军十大将领》《东北抗日义勇军十大将领》《中国共产党十大领袖》《中国共产党十大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十大将领》《八路军抗日十大将领》《新四军抗日十大将领》《东北解放战争十大将领》《东北解放剿匪纪实》等8000万字。是中国最有实力作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传记作家第一人”,“中国红色记忆领军人物”。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往期链接

朱宏启:龙虎人生刘汉兴

朱宏启:投笔从戎王光宇

朱宏启:威震敌胆侯国忠

朱宏启:绽放青春朴翰宗

朱宏启:碧血长岗杨俊恒

朱宏启:舍生取义黄玉清

朱宏启:赤胆忠心冯仲云

朱宏启:钢铁英雄史忠恒

朱宏启:民族脊梁杨林

朱宏启:浴血东疆童长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北抗联征战实录 第六章
1932年镜泊湖连环战有多热血?义勇军狂杀7000名日军,伤亡仅7人
一个“地主家族”的抗日传奇,堪称近代版杨家将
抗日最牛总司令700人击败日军7000人并歼灭3500多人
最有血性的大地主,60岁率全家参军抗日,6个儿子和他都壮烈牺牲
最牛地主戴洪昌:散尽家产,带6个儿子抗日,自己和儿子全部牺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