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策略行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我们不可否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当程度上来说是一种需求交换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之间关系亲密,学生才能够相信老师,服从老师的管理。一般情况下,学生与哪一名老师关系亲密,那么,学生对老师所任教的学科也非常的擅长,并且乐于学习,老师所说的话,学生也非常重视,甚至拿着当圣旨。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某某学生与某任课老师关系非常僵化,甚至敌对情绪严重,但是这一学科非常好。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属于教育,有相通之处)我给我县城一学校的学生家长作讲座的时候单独强调,不要当着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老师提出质疑,否则,孩子对老师会产生抵触情绪,破坏师生关系,孩子这一学科的成绩一定会受到影响。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够亲其师呢?老师只有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才能够亲其师,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才能提高,学生才能够接受老师的影响,主动按要求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但是反过来,老师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甚至伤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老师和学生之间在情感上就会产生心理裂痕甚至心理对抗,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老师说的是对的,学生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产生教育的低效能、无效能甚至负效能。老师不能够随便的满足学生的需求,而是要通过满足学生的需求来引导学生向老师预期的方向发展,就是我们所说的需求引导。一定要注意,学生不愿意从自己厌恶的老师身上学到任何东西,即使老师说的是对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行思录(84)水城名师谈教育(家长、教师必看)
汪春华|“囊萤映雪”读书笔记(1)
《师生心里沟通》心得体会
情感教育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
【职教专家谈职校学生管理】第3讲:学生心理需求的判定、满足与引导
康老师评析 | 与学生一起打败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