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问题学生,特别是要处分的学生,我们该做什么” ——国良一班教育主题沙龙活动纪实
海南省工业学校 王建老师(主持人):
尊敬的国良一班班主任余国良老师及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此刻,国良一班教育沙龙隆重开场啦!自国良一班建班以来,先后邀请了十四位教育专家和教育同仁莅临一班分享他们的教育思想,奉献他们的工作经验,给全班同学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和珍贵的成长机会!
在此,对所有的专家、同仁以及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国良一班将迎来一场新的教育分享形式,我们无比激动,翘首以盼这个时刻的来临!让我们掌声请出我们最敬爱的班主任余国良老师! 


   余国良老师(班主任):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晚上,我们相聚一堂,举办一个与以往不一样的讲座。作客今晚沙龙的嘉宾有:全国知名职教专家、广东中山技师学院副院长、正高级讲师谭纯老师,“百校职教论坛群”的群主;全国知名职教专家、河北石家庄职教中心学生处主任齐德才老师,“中职同道交流群”的群主;还有老班我。
下面我简单说说沙龙的形式:今晚由谭纯老师做坛主,我和齐老师协助发牌,同学们可以根椐各自的思考和需要提问,也可以在谭纯老师回答问题后作补充回答。
 


谭纯老师:
今天晚上的话题是对问题学生,特别是要处分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做?我们要处理问题学生,关键要找到问题的根源。今天晚上我先讲的第一个问题是问题学生的问题根源,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该如何教育和处理那些需要处分的学生,第三个问题是大家一起提问讨论。
2006年,我从“广东省教育系统校长培训班”结业,时任学生处主任,按组织程序先被选进了党委委员,并填报了学校副校长的任职报批表。组织找我谈话,任命我到学校附近的中山高级技工校长任副校长(后升格为中山技师学院)。
原来,中山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管理问题不断,社会评价较差,导致招生困难。我当时所在的中山市第一中学,与之只有一路之隔。技校学生经常在上学、放学路上欺负一中的学生,晚上九点晚自习结束回宿舍后,总是大喊大叫,甚至敲水桶唱歌,严重干扰了正在上晚自习的一中学生……一中校长和教育局长向当时的劳动局长投诉,劳动局长很干脆:我们技校缺少有能力的学生管理干部,你们就举荐一个人吧!
就这样,我从百年名校的中山市第一中学调到了中山高级技工学校任副校长(2009年合并两所国重中专后升级为技师学院,我改任主篇学生工作、招生、就业副院长)。
我之所以要讲这个背景,是因为改革问题学生的处理办法,化解师生群体对立的隐患,对改变这所学校的校风起了重要作用。
到技校以后,我发现负能量主导着这所学校的校风。一些学生不畏惧学校纪律,把跟学校的对抗、违反学校的纪律当成一种英雄的行为,当成一种有胆量的表现,当成一种心理渲泄。厕所里写了很多“打倒学生科长林某某”、“打倒主管学生工作副校长陈某某”的标语,中山市的社交网站也留下了很多攻击学校老师、学校管理的留言,曾经被处分的学生经常聚集在一起,时不时地给学校制造一些“麻烦”,黑化学校。
面对这样的学生,怎么办?是不是继续延续过去的老办法,用30个退役士兵“军管”5000个孩子,每一天都监视着他们、动不动就把违纪的学生拉到路边训话和罚站?是不是每周升旗仪式上公开宣布对学生的处理,甚至把学生拉到讲台做检讨?是不是把学生的处分通报贴满课室的小黑板、贴满学校的公告栏?是不是把受处分的一两百名学生集中到一起,每周进行训话、组织他们做公益劳动呢?教育从哪里入手呢?怎么才能改变师生对立的关系呢?

首先我对全院干部、教师、教职工就《基于职校生心理特点的成功教育》作了系列培训,使大家明确了:在进入职业学校之前,在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下,中职学生被忽视了精神需求和应有的能力肯定、人格尊重,形成不同程度的习得性无助心理,导致自卑、缺乏安全感,从而敏感偏激!

从一降临到这个世界,父母就对中职学生寄予了高考成功的初心。从小学勉强跟上学习的步伐,到初中成为后进生,最后被淘汰进入了职业学校。在这个过程中,中职学生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习得性无助,是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者惩罚,而造成了听任摆布,形成了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在行为方面主要有四个表现。第一,低成就动机,也就是说,“我不可能成功的,我再努力,成功的机会也不大”;第二,低自我概念,也就是说,“我在这个集体中是可有可无的,是得不到别人肯定的”,表现为对班集体的活动不积极参与,甚至抵触,对社会漠不关心,是因为社会跟集体对他不关心而导致的。

第三,消极定势,就是非常悲观地看待未来,非常怀疑对方对自己的信任,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每当班上出了什么事,班主任一定会怪到我身上”,这是一种消极定势,会带来条件反射。他们对别人的言行举止过分地在意,总认为别人带有攻击性,出于自我保护,就会有过激的反应,会导致为了自己的尊严,用武力去维护。

   第四,低自我效能感,就是做事很慢,完不成同学、家长或者老师交给的任务。实际上,问题学生的很多问题根源就是习得性无助的心理。问题学生,大多出自于中低层家庭,原生家庭的教育不当,加上后天教育形成的习得性无助,使得他们的行为有所偏激,导致行为的偏差,在成长中出现了问题。

职业学校学生更渴望精神需求、人格的关注和尊重,更渴望对他们能力的肯定,更渴望在学习一技之长,从而改变命运。在培训中,强调挫折教育己经在职校生屡试不爽,使学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心理。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相信学生的潜能,并提供平台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发挥,享受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增强自信!这就是近1000名教职员工都知道的我院的“成功教育”理念!


我确定了“成功教育”为我校德育工作的教育理念。这不光是一个理念的灌输,还要求教师在备课、德育工作者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遵循四个步骤。首先,去掉“失败者”的标签,鼓励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第二,给予学生成功的期望。第三,给予学生尝试成功的机会。最后,实现自我成功。

为实现“成功教育”的落地,我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比如学生的奖励面由30%改为70%;进行军管的30个退役士兵辞退了24个,只留下了6个;每班选送“学生文明天使”,一起参与学校的管理;开展社团,建设“百团大战”……

我们在学校建设了一条“成功之路”。走在上面的,并不是伟大的劳动模范或者英雄人物,而是从技工学校毕业的、已经成为技术骨干、职场精英、小老板的师兄和师姐。把他们的塑像和事迹放在这条“成功之路”上,目的就是按照心理学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懂得进技校也可以享受成功,从而恢复、建立积极的自我。

那么,对于问题学生、被处分的学生,如何进行成功教育呢?
首先,处分是教育的一个手段。处分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惩戒教育的重要手段。要用好这个手段,首先要认识老师的角色定位。


老师不能是问题学生的公安局局长,不能是问题学生的监狱长。因为公安局和监狱,属于惩罚教育。老师也不要把自己当成部队的连长,因为部队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而学生的任务是成长。正像一些专家所说的,教育即生长,万物都在生长。在生长的过程中,希望得到老师的服务。学生在生长,在成长,老师应该是他们成长生长过程中的一个服务员,不是一个惩罚者,也不是一个指挥家,指挥官。
相信被处分学生的潜能,就是在给他们人格尊严、心理安全感的前提下,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坚信他们是有改进的空间、有美好的未来、有成功的希望!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处分看成是对他们的惩罚,而会看成是得到了老师更多的关注和教育!
我对处分的工作进行了系列改革:一是缩小“被处分学生面”。少用惩戒处分,多用师生签署“帮扶协定“。对学生的失误,要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和发展,把自己对人生的洞察教给学生,开启学生,使学生突然顿悟。
二是处分公布人性化。学生犯错且必须处分惩戒的,如没有造成太大的公众影响,只对本人宣布处分,用“不公开”的方式让他感受到老师的“苦心”;已造成较大公众影响、既要教育学生本人、又要给公众一个交待、并警示其他人不要犯、且不开除的处分,公布时不写学生姓名、具体班级,用“经查某班某生,于何时做了何违纪之事,为教育其本人和广大同学、维护学校纪律的严肃,依学校处分条例第几款第几条……”这种格式公布,让学生体会学校给他的“面子”,激励其改正;对要开除的学生,在公布前,征求其意见,愿意继续读书的,是否需要协助其找新学校接收并办转学手续?愿意就业的,是否需要学校协助其找企业?待该生情绪稳定、没有带着仇恨学校、班主任、同学的情绪离开学校后,再隐去其姓名之后发布处分通告。

为什么要这样做?在陕西省米脂县曾经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学生,因为习得性无助,没有安全感,非常在乎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安全,导致处理同学关系时过分敏感,打架斗殴,被学校开除了。若干年以后,他依然忿忿不平,回到学校砍杀师弟师妹。因此,对问题学生的处理是要慎重,不能让受处分的学生带着仇恨离开学校。
三是处分后的教育去标签化。处分不是以惩罚为目的,而是以多加关注、督促改正不足并助其享受过程中的成功喜悦为重点工作。我取消了被处分学生每周集中一次学习、集中一次做“好事”、每一个月写一次思想汇报给学生处的做法。利用“党员一帮一”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为每个被处分学生找一个党员结对子,建立党员一帮一联系卡,记录学生对自己一个月的总结,下一个月的目标,月底的时候带着这个联系卡去找到指定党员,党员要认真跟学生进行交谈。在此之前,党员要向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变化情况,发现优点,放大优点,激励学生享受进步的成功喜悦。

        好的,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实际上我就是想努力地制造学校和谐教育的氛围。师生的和谐促使学校的发展也促使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形成。所以,和谐教育于学校、于个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谢谢。

(以上内容由谭纯老师的语音及文字稿整理)

王建老师
谭院的讲座,现在暂时告一段落,首先感谢谭院的精彩讲授,说起谭院,我和他还有一段渊源。2017年底,在武汉的一次会议上,我和谭院相识。2018年的七月,我就率领团队到中山技术学院拜访谭院学习取经。中山技师学院目前有12000多名学生。谭院调到中山技师学院之后,该院学生人数翻了三倍,成为当地最好的职业院校之一。
 
余国良老师:
各位同行,我先就学生犯了错误要不要给予纪律处分谈几点看法:
一、处分学生一定要慎之又慎。
为什么呢?因为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哪怕是屡教屡犯的学生,都属于我们不断去纠错的范畴。也就是说,学生犯些一般性错误是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只有当学生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校规校纪并经多次教育无效时,才需要考虑给予纪律处分。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严重违反了校规校纪;二是经多次教育无效后。换种说法是,即使学生严重违反了校规校纪,也要有教育和再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耐心地走并且走完整。
因此,我想对班主任老师们说:当看到有些学生不听从教育且要顶撞老师时,我们千万别在恼羞成怒下就将其上报学生处并要求给予该生纪律处分。因为这种处分一旦达成,就很可能是如下三种结果:一是学生虽不吱声、也不逆反,但从此一蹶不振;二是学生态度虽很好并表示一定会改正,但只是“虚假接受”;三是直接不接受并因此与你对着干,而当他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并看你怎么办时,若我们再升级对其处分的档次,这就很可能会导致对学生人格的严重伤害,或直接导致教育事故的发生。因此,认为对于经常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老师们最好牢记下面这段我近几年讲得比较多的话:你犯错了我就抓,你改好了我就夸;你还犯了我还抓,你还改了我还夸;你再犯了我再抓,你再改了我再夸!即抓抓又夸夸,夸夸又抓抓。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抓到夸到什么时候为止呢?很多人会不加思索地说,抓到夸到他改好了为止呗。不对!正确的答案是:如果将教育比作流水线作业,那就是抓到夸到将其移交到下一道工序,而且有可能的话,还要再跟踪叮嘱一段路……
那么,我为何要给班主任们出这么个打疲劳战的招呢?
一是因为咱中职生中常犯错误并屡教不改的学生实在太多了。如果我们将处分作为杀手锏,并认为“杀”也是为了“治病救人”,“杀”也是为了“杀一敬百”,那就违背了教育的本意与真义了。理由是,教育真的很像农业,更像林业一一当苗木自身尚处在缺少往下扎根的力气时,需要的是有人为他培土;当他遇到风浪就歪歪倒倒时,需要的是有人去扶直。因此,“抓”如同培土;“夸”恰好是扶直,而“杀”就好比施以烈性化肥,结果只能加速苗木的死亡。
二是教育的本质是“拉”,而非“推”。从某种意义上讲,“抓抓又夸夸”的过程,就好比把学生从悬崖边上往回拽的过程,虽很吃力,但很有意义,值得去做。即我们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守望者”,“守”就是为孩子们守住悬崖线;“望”就是看着孩子们成长,守望的整个过程就是听着他们拔节的声音。而处分学生虽然简单,也很解气,但往往是“推”的过程——将学生“推向”问题学生的行列中。换而言之,被处分的学生越多,自认为自己是问题生的学生就越多。
三是“抓抓又夸夸”的做法,属于中医学中的“固本锁阳法”,即使见效慢,但很少有副作用。或许大家都有同感:咱们中职学生中的很多问题孩子的问题,就如同这次疫情中的冠状病毒,实则上没有什么特效药,希望用“处分”这味药去“治愈”是徒劳的,真正有效的做法是,协助学生“自我修复”。即我们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并为孩子找到成功的感觉创造条件,支持孩子生命的自我修复。因此,“抓抓”是用爱心去包扎孩子的伤口,令其不再腐烂下去和传染给他人;“夸夸”是用爱心去激励孩子的内力,提升孩子被诸多不良习惯侵袭的免疫力,持久地“抓抓又夸夸”就是先护住孩子的心力。这才是最应该去做并必须优先去做的事。 
河南经贸学校  张志杰老师(班长)
学生犯错误处分是必须的,处分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可以警示犯错学生本人,也能警示其他学生。但正如谭院说的,应该保护犯错学生的隐私,适当范围之内公开(如在班级内公开等)。学生犯大错的多少,和一所学校的“环境”“氛围”“气场”有很大关系,简单地说和一所学校的校风有很大关系


齐德才老师:
中职学校的德育就是“反复抓,抓反复”。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管与不管之间,有个词叫“守望”
刚刚谭院长讲到了问题学生的根源,我在这儿呢,想补充一点。我个人认为,某些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是师源性的问题,老师的师,根源来源。举个例子,2016年,我带了一个学生,咱们姑且叫他小王子吧。这个孩子入学之后一上课就睡觉。我开个班会他也睡觉,我自认为自己还有点魅力,讲话还算有趣。当我走进他的内心,两人关系变好之后,有一次我问他,小王子,为啥你上课睡觉啊?连我上课你都睡觉。这孩子赶紧跟我说,老师,老师,我真不是不尊重你,我已经习惯睡觉了。
这些学生进到中职学校以后,他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只不过是换个环境而已。老师们肯定是换汤不换药。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中职的老师要做到换汤,更要换药,给他来个措手不及。学生啊,往往准备好了面对漠视,却没准备好面对看见;学生往往准备好了面对训斥,却没有准备好面对尊重。当学生发现中职老师和初中的老师的不一样之后,或许会促成他们行为的改变。
这个小王子,他说没有存在感,实际上就是他的归属感、价值感不足,自信心不足。王继平司长曾讲过一句话,中职教育应该是抬头教育,那么这个头怎么抬呀?上海闸北八中有一个教育理念叫“低起点、小步子、勤活动、多反馈”,我感觉这个理念在中职学校同样管用。反复成功的孩子会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呢,只能是越来越差。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因此,咱们得让孩子们体验成功,而不是整天辣椒水儿老虎凳的伺候,揪住他身上的某一个问题,批来喝去。
另外一个谭院长提到了贴标签儿的问题。我觉得在这儿有必要强调一下,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最忌讳的就是贴问题生的标签。如果我们给他贴了问题生的标签,就会帮助学生逐步完成问题学生的自我认同,从而自甘堕落。等到了那个时候,神都救不了他。


南省临高职校 罗灿老师:
各位大咖,晚上好!我是海南临高职校的一名老师,除了任课、班主任,还协助学生管理工作,每次听完各位大咖的讲座都特深有感触,也深深的思考并反思自己,可工作中处处碰壁难免打消积极性。男生还好,问题学生女生,特别“难搞”。为什么用“难搞”两字呢,软硬不吃。如今海南县级的职业学校不仅免学费、住宿费、书本费还有各种生活补助———一月550,特困、建档立卡的还有……随之问题更多,学生成了来混日子每月“领工资”,请不来上课,还得必须确保在校。去宿舍“请”,话说搭了下肩膀,被鄙视不说还被怂,怒目相对不该搭她肩膀,她不需要你对她好,她就是来混日子,领钱的……等等。我想请问各位大噶及同仁们,遇到这种软硬不吃,又无法处分的该如何处理?
锦职 叶洲波老师:
对,现在学生的状态不是体验不到成功,也不是怕失败,而是懒到家,懒动脑筋还算是高层次的,常常懒成让他坐正都难,甚至懒拿一下笔,懒动一下眼,基本属于“油盐不进”,“无视爱恨”,你的爱在他那里永远不会回弹,怎么办?也就是长年形成的陋习已使他彻底对情感麻木或形成改不了的惰性。
齐德才老师:
叶洲波老师提到了学生的懒,在这儿呢,我想引用一下余国良老师原来经常讲这个案例。就是老奶奶喂鸡,老奶奶手里拿着把粮食,然后来到鸡圈。叫几声一看,那些母鸡就都过来了,原因何在?是因为老奶奶手里有粮。学生懒是他本质的懒,还是因为我们手里没粮,这个是需要我们深层次去考虑的。
谭纯老师:
叶老师和罗老师说提的问题。就是因为习得性无助比较严重,好像我们俗语所说的死猪不怕开水烫。越是这样的学生,我们通过一招一式是不可能改变他的。我们要长期按成功教育的第一步,建立积极的自我。也许一次两次不能建立他积极的自我,但是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一年,总会使得他感觉到一种自己是有希望的,自己在老师的心目当中是得到肯定的,自己还是能够融入到这个集体之中的。
余国良老师:
碰到那些孩子,屡教屡犯,班主任层面究竟该怎么做?首先考虑的肯定不是处分,因为教育是有先后之分的。
我在这篇文章的中间给了大家一个疲劳战术。这就是你犯错了,我就抓,你改好了我就夸;你还犯了,我还抓,你还改了,我还夸;你再放了,我再抓,再改了我再夸。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呢?因为我们可以了解孩子的从前,却管不了他的从前;我们可以给孩子提很多未来的期望,但我们又管不了孩子的未来。我们能做的是什么?过程!
说听课,大家有没有体会?很好听,很抓心,你连上厕所都不想去;但如果是同样的内容,换一个讲课的人,没激情,没故事,无论是声音,还是内容都不好听,你是不是就一下子走神了呢?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因此。当你面对那些实在无力教育的孩子。是他犯错了,你就是抓;他稍微改正了,哪怕改成一点点,你就好好的去夸他,夸得多啦,他的正能量慢慢就提升了。 
齐德才老师:
无锡城市学院的梅亚萍副书记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处分的文章,提出了”处分是教育的手段,不是打怪的葵花宝典“。确实,处分从来不是目的,这就需要我们牢记处分的初心——教育学生、转变学生。 
余国良老师:
一旦学生喜欢你的时候,你讲什么都是文化;他不喜欢你的时候。你讲了很多的文化,对他来说就如同废话,他根本就懒得听。 说白了,教育实际上就是关系。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喜欢你,你才有机会走进孩子的心中。
再换个角度,我们常说爱是教育的底色。那什么是爱呢?我认为,关注学生的关注,在乎学生的在乎,才算得上真正的爱。
抓抓又夸夸,那夸到什么时候为止呢?如果你认为夸到把他改好了为止,你一定会很着急。他一旦没改好,你就认为他不听话,你自己可能能力不够等等,于是你就会出怪招。如果你认为夸到需要把他移交到下一个工序为止,这样你就有耐心了。 
齐德才老师:
好学生都有同一张面孔,而问题学生却各有各的模样,所以,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不可能一招包治百病,但有些共性的原则供大家参考:就是蹲下来和问题学生说话;倾听问题学生的声音;让每个问题学生都用自己的方式发光(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把尺子)。 
谭纯老师
有一些问题是不适合用处分来解决的,特别是两个问题:是心理问题,二是情感问题


余国良老师:
我想对学生处主任们说:
一、要不要处分或开除某些学生,首先要遵循“三个不要”的原则:
一是不要根椐招生形势的好坏来决定。即时下有不少学校,尤其是有些“国示校”常因招生形势好,反正住不下等理由,便在入学教育时就大开杀戒,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杀掉一批自以为将来肯定难管的学生;也有一些招生受阻受挫的学校,常因招个学生太不容易的原因,便不管学生犯了多大的错,或对学校造成多大的危害都一味地放任放纵。这么做的后果,毫无疑问都是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惘视,也是对学生的严重不负责任。
二是不要搞运动战。我们常见不少学校会在某个阶段狠狠地或处分或开除一批学生,目的是想以此换取一个接下去好管的局面,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处主任会将此经验与他人分享。其实这就是用“严打”的形式来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行为。这同样是在无视校规校纪的存在和对学生严重不负责任的草率行为,是绝对不可取的。
三是不要“得令而为”。即不要在校长们一怒之下让你对某些学生严肃处理,你就不分清红皂白立马来个“从严从重”处理的措施。
这不是有执行力的表现,而是无原则的行动。要知道,若是过几天领导又接到了某个电话或是他认识到上次是一时冲动,便让你撤消处理决定,你又该如何处之?试问,我们中有多少学生处主任都曾遇到过此等尴尬呢?其实对学生的奖惩工作都是有讲究的,这个“讲究”就是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必须维护校规校纪的严肃性,必须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是要遵循“三个要”的工作原则。
一是接到某班主任要对某学生进行处分或开除的汇报材料后,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调研什么呢?调研班主任上报材料的真实性,尤其要分析班主任会否是在盛怒的状态下做出的决定,或是有故意挖坑让学生往里跳,以达到“割瘤”之目的,还要调研班主任对该生的教育过程是否耐心细致地走完整,尤其是家长是否知情?
二是要沉下去了解学生的违纪行为是否达到了“严重”的程度,是否真的“屡教屡犯”并对学校对他人具有严重危害性。
三是要做过细的政治思想工作。即要先倾听班主任的倾诉并安抚班主任的情绪;同时协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帮扶,必要时还可以发动科任老师和学生干部对其进行帮扶教育。
综上所述,就是能再教育的就尽可能不处分;能从轻处理的就绝不从重处理;能缓一缓处理的就绝不急于下文。
 
再对主管学校德育工作的副职谈谈我对如何处理问题学生的看法:
通常情况下,在处理问题学生的过程中,主管德育的校长就是最后“杀青”的那个人。因此,责任之大不言而喻;难度之大也是在此岗位上的人都深有体会的。责任之大众所周知,我就不啰嗦了。说说难度吧:当校长决意要处理某个学生时,可班主任和学生处在软拖硬顶怎么办?当班主任说啥都要处理某个学生并扬言:否则我就不当了!而学生处又妥协了,可家长说啥也不干,并且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来说情或软硬兼施怎么办?当班主任和学生处及你自己都觉得必须要处理某些学生了,可校长说啥也不同意,而你又问不出校长为何不同意的原因怎么办?还有,当你决定要处理某些学生时,招生老师和招生组长以及学校的其他副校长都来说情,你又该怎么办?等等。我想担任过德育校长的人一定都为此犯过难吧?我的解答如下:
一是牢记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教育一线的指挥员。既然是教育一线的指挥员,自然就要经常深入一线去了解生情、学情;平时就要常协助班主任和学生处解决学生工作中常出现的棘手问题,甚至还要将那些各系各班级常爱惹事的“刺头”纳入自己的视野多加防范,并经常有意识地走近他们并抓住各种教育契机给予提醒或批评、激励或表彰。如此往下一沉,就可以做到不管是哪个系哪个班上报来的问题学生,不说全了如指掌,但也至少是有些印象的,该不该处理,如何处理为妥,也就心中有数了。只要心中有数了,再沉下去多方复合一下,也就有了面对各种难题时的解决方案,同样也增添了说服他人的自信和能力。
二是牢记自己的岗位是“全方位育人”的使命。既然是全校育人工作的主管领导,那就必须要尊重教育的常识,弄懂在教育的各环节中,是有先后之分、轻重之分和人事之分的。因此,当学生犯错时,你的第一思维是:批评和纠错要先于惩罚发生的。也就是上面讲过的,凡没走完教育过程就胡乱给学生一个处分,这种做法就是不宣而诛和不教而罚;同样的,学生触犯了校规校纪,你的第一思维应该是:初犯还是累犯?他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他是为主的还是跟风的?他是可以通过纠错来达成教育目标的还是非要严惩的?这么一想就会有轻重之分了,如果非要照章去套,美名曰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那就每天都有无数的孩子被你“判刑”了;再说孩子犯错要不要处理的主张怎么拿捏?依据还是:是你的第一思维是什么?他犯了什么事?是这件事要不要处理?而非被他人左右。如果是必须要处理的,那就在事前就向校长和家长汇报,以及和学生处、系部、班主任及学生本人做好充分的沟通,而不是坐等说情的人找上门来。如此就会减少阻力。
三是牢记角色和使命赋予你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即你的权力是依椐法律法规去育人;你的责任是协调各种关系和调配各种资源去确保学校安全有序地运行;你的义务是尽一切可能替校长分忧、为师生服务。因此,关于学生犯错如何处理的问题,你是“把关”者,既要替校长把关,也要替家长把关,还要为学生处和各系部和班级把关,最重要的是要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把关,所以你的签字很重要。也正如此,你要把自己的权力先把好关。怎么做好呢?建议出台一个“处理学生听证会制度”。即凡要对某学生作出处理,不是谁的意见最重要,而是必须上“听证会”。参加听证会的成员可由校领导代表、教代会代表、学生处领导、系部领导、科任老师及班主任和学生代表等参加。这么做的好处至少有五方面:一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了大多数人的意见,体现了执行校规校纪的严肃性;二是给校长和班主任减轻了被说情、被校闹的压力;三是这种形式的会议,其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教育过程,可以让众多的人明辩事非;四是避免错伤学生或放纵学生;五是把你一人去解释、去应对各种来自校内外的矛盾转变为学校这个集体去化解矛盾,至少参与此会议的人都不再找你要说法。
再说明一下,我上面讲的这三部分内容,目的只有一个:处理学生,一定要合法、合理、合情,一定要慎之又慎。
二、处理学生后,一定要做好完整的“闭环”工作。我分两部分讲:
第一部分:凡给了纪律处分的学生,学校的整个运行系统怎么有序衔接及需要预防什么。
(一)、学校层面不要利用升国旗或学生大会等场合去像读“宣判书”一样的广而告之,也不要用布告的形式去张贴处理决定,因为这么做隐藏着严重的危险性。为什么呢?因为这么一来,轻者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些学生会因此而长时间像霜打的茄子——蔫着,并从此失去前行的勇气和斗志,久而久之便上升到心理问题;重者会因此导致教育事故的发生。因为有些学生表象上看玩世不恭,脸皮很厚,对啥都不在乎,而实则上比谁都要面子,加之咱中职学生中单亲孩子和留守孩子特多、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更多,他们中不少人是本就经不起任何打击的。所以,学校德育副校长和学生处主任要相互提醒,共同把好关,千万别图一时之快,或试图通过此举来实现引以为戒和杀鸡给猴看的目的,永远都要牢记,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鸡也不是猴。否则一旦酿成事故,悔之晚也。那么,该怎么做呢?
建议采用以各班级隐名通报、或主题班会课讨论的方式为妥。即“论事要实,论人要虚”的方式进行。
(二)、学管部门,尤其是系部领导要及时(注意“及时”)派心理教师对受处分学生进行谈心疏导,并派学生喜欢的老师与之接对。这么做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盯着,而是通过谈心或疏导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给予鼓励,促使学生放下包袱,为学生减轻心理压力。
(三)、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受处分学生的情绪变化,既要像往常一样爱他并严厉要求他,又要及时发现或寻找孩子的优点进行激励鼓励。注意:关键词是“和往常一样”。因为此时若刻意去关心孩子,或是刻意让班干部们去关心他,只要他看出你的“刻意”了,就等同于你已将他归类到问题学生中去了。如此做法不仅无效还会有反作用。特别要提醒的是,切不可以在学生受了处理后,你便露出一副得意得胜之色,言下之意是,我就不信治不了你!要知道,这种情态是一把无形的刀,这把刀要么刺破孩子的脸面或捅伤孩子的心脏,要么就是捅破自己的脸面或是捅伤自己的心脏。换言之,与学生争这种输赢既没意思又显得你幼稚,一旦出了问题,基本上都要你自己去“买单”的。
第二部分:凡被责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学生怎么闭环?
一是班主任层面。当遇到学生难教难管,学校又不给力予以处理时,切不可釆用不断将之撵回去反思的形式,迫使家长和学生作出自动退学的做法。为什么呢?一是这种所谓的“回家反思”就是变相的放弃;二是学生人是回家了,也很可能没办任何手续,而学籍还在学校,一旦出事,后果严重。即使办了手续,一旦孩子在家出了各种人身伤亡事故,学校依然说不清、道不明,也很难一推了之。所以班主任千万别这么做。
二是学生处层面。一旦要责令学生退学或开除学生时,首先,一定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家长和学生本人的思想工作。当工作实在做不下去时,可以向上推,但不可向下推。换种说法是,向上推要好些,有能力又负责任的副校长站出来挡一挡帮一帮是可以的,但往下推就会使班主任无处逃身,也有可能因班主任言辞不当与家长或学生发生冲突,从而导致教育事故的发生。
其次是学生被责退或开除后,学生处既要让家长办理离校手续,又要及时下文,以防这边没下文,那边已出事的情况发生。若遇到有些家长负气带走孩子,坚决不办手续,那也要多个心眼做足备份,如保存门卫的监控录像或拍个照片存档等,以防节外生枝。
三是德育校长层面。除了上面讲过的,处理尤其是责退学生必须慎重把关外,而一旦作出决定了,就要勇于担责,不可遇到家长一闹就或往上推或往下挪。而是有理有据地去摆事实讲道理,语言要亲,态度要好,今天说服不了,明天继续,总之决定了的事不可妥协,不可朝令夕改,否则以后就很难开展工作。诚然,这种工作都是棘手的,但只要牢记解决棘手问题时,爱是矛,智是盾,以爱心作矛,就终究能化解问题;以智慧作盾牌,谈谈停停,察言观色,顺序渐进,也就不会受到伤害。
总之,教育工作是慢活,急不得,一急就会乱了方寸。

谭纯老师:
建议职业院校的同行读这两本书《习得性无助》《正面管教》,一本属于心理学范畴,一本属于教育学范畴。
福建省闽侯职专 林晓彬老师:
三位大咖对问题学生的处理都提现了人本思想,关注了人的成长,真正地爱学生,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成长去考虑问题,完全有一种相信相信学生能够成为完人!在这种爱的力量作用下,师生同频共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能量就能自由的流动起来,教育就一定有效!总之,我们要有一种相信,要有一种情怀,还要智慧和守望!感恩三位老师,今晚如沐春风,大饱耳福!

河北廊坊高级技校 韩芳老师:
谭院长的成功教育给了学校和班主任设计活动层面的引导,齐老师长期从事学生处长工作可以做到“以人性为出发点,进行教育”,余老师也对处分与教育的过程给出了不同站位的操作过程。作为一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我们需要历练和改变的太多。在此群的引领下,我们有了“教育”意识,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学生的成长是一个缓慢过程”。
希望小小的讲坛上,可以静静地教书;
希望小小的班主任,可以安心的育人。
河北邯院曲周分院 秦超杰老师:
分享一:刚才听了三位大咖的发言,很受益。我谈三点感悟。一是就是当你想处分学生的时候,请来个假设,假设这是我的孩子或者弟弟妹妹,我要如何做?二是处分要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查了解取证做通思想工作。第二阶段处分。第三阶段是善后工作,教育帮扶。三是如果学生表现好,答应学生。毕业前撤销处分,不装个人档案。
分享二:我相信昨天大家听了余国良、谭纯、齐徳才三位大师的分享后,一定都有很多收获。他们三位都干过多年班主任,也都当过学生处处长,其中有的还当过主管德育副校长,所以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又有丰富的理论总结,既有深处一线的感悟,又有学校高层的高瞻远瞩。他们分享的都是秘诀,很多是在书本上找不到的,或者不方便说的。这些经验之谈对于德育工作者尤其是年轻的人或者还在摸索的人来说非常重要,犹如光亮之于黑暗,指南针之于迷途,可以加速大家成长的步伐,少走弯路。用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拨云见日,柳暗花明,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等词语来形容昨夜沙龙的作用,我看一点也不为过。 
河南濮阳职校 王旭霞老师:
齐老师谈到学生上课睡觉那个案例,说到师源性问题,旭霞是很有感触的。我的一个学生,也是我微电影里那个男演员,这个孩子曾经被无数所学校开除过无数回,直到来到我们学校成为我的学生。他以前被开除的原因都是因为上课睡觉,但我教了他两年,不但不睡觉,每次上课都兴奋得不得了。他甚至说,为了第二天上我的课,他头天晚上都不敢打游戏熬夜。两年来我们这个班的课,师生都非常享受。究其原因,这个孩子说:老师,你最爱我们,理解我们,尊重我们,而且课也讲得有趣。因此,我们老师要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包括人格魅力,专业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
我们群里肯定有许多校长、德育主任、教务主任,在这里旭霞还想说一句话,任何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成长而不是首先考虑学校的利益。比如,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就业和可以继续升学的问题,切不可为了学校的利益强迫学生就业或者升学,应该以学生的意愿和发展为前提去实施教育教学方案。之所以谈这个问题,是我们学校在这个问题上给我的学生带来很大的伤害,这个事情让我很伤心。打个比方,自己辛辛苦苦救活了一盆花,被学校粗暴地连花盆都摔了!非常之痛心,教育管理犯下的错误是拿学生的前程和人生买单!这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所不能忍受的痛苦。
教育学生,方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有一天一个班主任找到我,他们班是高铁班,有一个女生就是不肯穿制服,就算开除也不穿制服。
我见到那个女孩子,打扮得比我都成熟。我看见她第一句话是:宝贝,你说咱们学校女老师的衣着打扮怎么样?这孩子说了一个字:土!我笑着说:好,明天王老师穿个超短裙,踩个十公分的高跟鞋,穿个束胸的紧身衣,再去粘个假睫毛……如何?这孩子笑了:老师,您还是穿正规装好看。
我就顺着这个话题聊了三言两语,这孩子说:老师,我懂了,我穿制服。这个事就这么解决,班主任问我用了啥高招?我说女人之间的事别打听。
淄博电子工程学校 周茜老师:
昨天晚上就赶上了三位大咖的精彩对话,受益匪浅!听谭院长解读“习得性无助”,对中职生的现状有了更深的理解。余老师操着慵懒的带方言音的普通话,说到“夸夸与抓抓”。抓反复、反复抓,我们不能过高期待我们的学生立竿见影完全变好,只在中职这一程给他最好的引导、最多的呵护。齐德才老师普通话标准,嗓音浑厚,听来如沐春风。从齐老师那里学到了“守望”,学到了要“换汤换药”,给学生措手不及。学生往往准备好了面对“漠视”,却没有准备好面对“看见”,准备好了面对“训斥”,却没有准备好面对“尊重”,当学生发现中职的老师和初中的老师不一样时,或许会促成他行为的改变。
广东科职   吴壮勇老师:
刚刚纯哥讲课启发,把“服从”、“惩罚”与“物质”尽量无痕的融入“成长”教育,让所有学生和谐适应“围墙内”模式及了解“围墙外”模式,做好任何环境中甲乙丙丁角色、按环境方向做好自己从而成就自我。与其他正常食材一样的火候、对难熟的食材添油加醋煎炒时间长一些……让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也是一道好味能熟的好菜!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 高晓兵老师:
今天再次聆听谭正高的分享,收获特别多。为了帮助学生走出“习得性无助”的困境,推行成功教育理念,并采取了务实有效的“四步曲”,通过“去标签”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再给予学生成功的期望,有了期望还不够应给予尝试的机会,逐步引导去自我达成。我在中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常会给学生“换标签”,换的初期常让学生觉得我这个老师太假了,在骗人.....这也就为我引导他们换个角度来审视自己提供了机会,由“分数”转场到“精神状态”,特别是抗压能力。现在想想我的做法是出了发,但没有预谋彼岸,现在知道还有“三步”可以继续落地,奥利给,我接续上路……
东莞机电学校 查锦艳老师:
分享一:学生犯了错误要不要给予纪律处分?同意余老师说的处分要慎之又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可能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教他不犯,可屡教屡犯!如此困难,那怎么办?若教不到不犯,力争教到少犯!他还犯咋办?移交下一道工序看着办!故:学生犯些一般性错误是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否则处分满天飞,纸都不够用,墙都不够用!宣传栏更不够用!
余老师说,只有当学生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校规校纪并经多次教育无效时,才需要考虑给予什么样的纪律处分。两个关键词:一是严重违反了校规校纪;二是经多次教育无效后。换种说法是,就算学生严重违反了校规校纪,也要有个教育和再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耐心地去走并走完整。
关于这一点,我本来是有少许不同看法的。严重违反校规,既然以校规为标准,说明是有文字性规定的。那校规中有无写明:违反后如何处理?如果校规规定违反一次或几次给予什么处分,那就要按校规来办。比如遇到高压线式的违纪,那是碰不得的,还要给多次机会吗?可能根本没有多少机会给啊!不就是要立即给予处分吗?难道还要给多次机会,那校规文件不成了废纸一张吗?
哦!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啦!余老师一定是要我们平时对学生多抓抓夸夸,靠平时的多关爱多防范,可能保证不了学生不犯错,但防微杜渐,可以力争帮他做到不犯大错,不犯严重到没有一次改正机会的错误,换句话说,就是一次也不要犯“触碰高压线”式的大错!就不会被立刻处分啦!
分享二:
如梦令·昨夜
昨夜沙龙散场,久久不能平静。
今晨再回看,还想补上好评。
真行,真行,感谢大师深情!
昨夜沙龙好似:
美味齐汇的盛宴,
食材纯正的佳肴,
悠长余香的坛酒,
滋养良多的料理……
充满大爱的情意,
带来心灵的慰籍,
宅家抗疫的时机,
提升职业教育力!
            ――2020.3.26补记昨夜沙龙所感

补记:
余国良老师:
昨晚的沙龙有不少老师提出了遇到孩子不接纳你的爱,软硬都不吃时,究竟该怎么办的问题。今天我补充一下看法,仅供参考。
反思过吗?爱的重要性大家都懂,可是用什么方式、语言、情态和状态去表达爱、传递爱呢?这是一门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境而异的艺术,是每个教育者都需要终身修炼并灵活运用的。
比如,当我们一时火起要训孩子的时候,你是就事论事、今天的事就讲今天的事,还是又去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了?结果完全不同哦!
你在训他的过程中是很坚定地喻示着“你是看好他的”,还是在有意表达着“你是为他好的呢?”又抑或是只为了解解恨?请注意:三种不同的方式是三种不同的结果哦!
还有,你想训孩子的时候,是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站着,而你却坐着训他的,还是找了个没其它人在的场合用平等的姿态和不失师严的状态训他的呢?你是早上一来或晚上睡觉前训他的,还是白天闲暇时训他的呢?同样区别很大哦!
再则,你在训孩子时,是察言观色、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地训他的,还是劈头盖脸、不容分辩、毫不客气地训他的呢?最重要的是,训完之后你是留给他反思的余地了,还是直接要求他必须作出深刻反思?
最后问一下你自己,训过瘾了吗?会训叫爱的艺术,学生是享受;不会训叫发泄或骂街,学生是受罪。又如,当你要夸孩子时,哪一个孩子是可以在班会上夸的,哪一个是应该在私下夸的?哪一个是需要当面夸的?哪一个应该隔屏夸或隔墙夸?哪一个需要淡淡地夸,哪一个应该惊讶式地夸?哪一个需要夸后再提新要求,哪一个应该夸后让他注意点什么?
再说得细一点,就算在微信里夸同一个孩子,什么事只需要说声“不错“就可以了,什么事应该为他竖上一连串的大拇指表达赞呢?
我们常讲班主任工作是门艺术活,其实落到实处就是如何处理这些日常工作中的小事;而前提都是要了解学生,即懂他!真的懂他!在乎他!真的在乎他!
此外,如果这些都算教育的艺术,那么如何掌握并运用呢?其实没有哪个专家学者教得会我们的,只有靠我们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去悟。我想人们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本文转自慧说慧心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老师告诉你当今学校管理学生的真相!
《班主任语法》——家长篇——违纪学生惩戒
必须警惕教育简单化倾向
【引用】云溪初中学生违纪处理办法(试行)
《尚未开放的花》——一个老班主任的反思
班级常见问题解决建议(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