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建筑系,传奇女教授的水彩人生



托·阿奎那曾经说过:“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鲜明的颜色是公认为美的。”而当中国传统建筑的美与淡然水彩融合在一起,你能想象是何等动人的画面吗?

她是中国水彩画坛享有盛誉的水彩画教授,她是水彩建筑画专家,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著名女性水彩画家之一,她叫华宜玉,1922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平国立艺专西画系,1952年起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在华宜玉的笔下,建筑的造型、色彩、质地、空间以及环境的融和每一笔都渗透了自己的感情与汗水。华宜玉的水彩画建筑物结构严谨、规矩,色彩光影表现对照鲜明、洒脱,笔触运用十分大气,坚实有力、生动准确。她的画中虽常有大面积渲染,但依旧充满细节,这一收一放,使画面在极为丰富表现之中,又可看出洒脱用笔的神韵。

而华宜玉的一生也如同她的水彩画一般,温暖曲折,够我们终生学习。

因为家庭的缘故,华宜玉从小就能书善画,童年起就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六岁练习书法,尤其喜欢柳公权体,柳体字的秀丽挺拔,对她日后的画风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九岁学画,师从赵梦朱先生,画过小写意山水画和工笔花鸟画,很早就对传统的绘画艺术有了感性认识,也给她的审美观打上了中国传统的烙印。




初中时王钧初先生是华宜玉的美术老师,常常带领学生到室外写生。在王先生的启发下,华宜玉从大自然中看到了光线的魅力,看到了色彩的斑澜,看到了无所不在的美,有了最初的表现美的艺术冲动。

一年春天,华宜玉看见教室外盛开了一排榆叶梅,粉中透白,远望如霞,近观似绢,在蓝天下分外鲜艳明快,她遏止不住表现它们的欲望,课后便画了一幅水彩写生。王先生原以为这是华宜玉临摹的画,当知道是写生作品后,他半晌无语,过了好一会儿才说:'你画得真好,以后学画吧!'而这句话也决定了华宜玉一生的道路。




从那以后,僻静的太庙与中南海、南长街家中不起眼的角落乃至摆放的坛坛罐罐,都成了华宜玉画笔所及的景物。1938年,华宜玉考入西画系,踏上了绘画艺术的专业道路。

由于华宜玉最初学的是油画,但抗战时期油画颜料是一般人买不起的奢侈品,于是华宜玉便在当地买些粉末状的土颜料,用桐油与煤油调和,桐油耐干,煤油可起稀释作用,自制成油画颜料,再用土布涂上胶当画布用,可惜画作很快龟裂,颜色变黄变灰,从此华宜玉就以画水彩画为主了。

她开始观察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及花木姿态的演变,把眼前的直观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及西洋画点、线、块、面的造型相结合,在写生中锻炼自己的眼力和手下的功力。




一次,在华宜玉蜀游途中悟得'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的艺术真谛。决定在隔墙上画幅壁画。多次酝酿画题,最后决定画故乡北京,寄托对亲人、对青春的怀念。

一直以来,华宜玉都庆幸自己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能感受到大自然无穷的美,能享受到人生无比的快乐。她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的现实生活愈困难,活动空间愈狭窄,追求理想所开拓的精神世界就愈广阔。这样的观念和心态的改变,使华宜玉充满了朝气,不仅如此,她还将写生与临摹相结合,除教技法外,还注重启发学生的美感及对美术的热爱。




经过了40余年的创作实践,华宜玉终于在水彩建筑画方面找到了本源,她总结出”观察要深,多作加法;表现要简,多作减法'的高度概括经验,无论是在表现建筑结构的严谨或是表现树木的挺拔茂盛以及点景人物活动其间的各种动态,都显示了她在'骨法用笔'上的造诣。在每幅具有东方建筑特点的繁密复杂的建筑风景画中,她巧妙处理整体与细部的关系,并于光色对比中显示出她在色彩运用上的高度修养。

她笔下的古老式庭院、湘西独具特色的民居、江南的水乡园林、敦煌路上的砖塔、九华山的胜境、故宫的宫廷建筑以及尼泊尔等国的独特建筑均在国内外大展中展,并受到了一致的好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宜玉--中国最顶级的女建筑学教授的水彩画
油画和水彩、水粉有区别吗?
画家画大连(2)华宜玉画胜利桥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你绝对没见过的建筑水彩画
中国没有画画的奶奶?这是我见过画风景最牛逼的女画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