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产业是个“321”体系


  2004年国家统计局制定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年进行了修订),不仅为全国范围内开展文化产业统计提供了依据,也为全面认识文化产业创造了条件。

  对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国家统计局特别强调它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派生分类,分类的依据是文化及相关单位生产活动的特点,手段是把相关的类别重新组合。所以说,国家统计局关于文化产业的分类,更体现“统计”特征,更看重统计数据的可得性,以便于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我建议用“321”体系来描述文化产业框架:


  ——“3”是指文化产业包括3个方面的主体部分,即文化内容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生产服务;

  ——“2”是指文化产业需要2个方面的支撑,即文化装备制造和文化消费终端制造;

  ——“1”是指文化产业包含1个生产性部分,即生产性文化服务。



  上述“321”体系是在充分吸收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基础上,依照文化生产及再生产的特点,以及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体系的相关性,从产业链的角度对文化产业框架的描述。如果说国家统计局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涉及文化生产活动相关类别的重新组合,“321”体系就是对《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各类别的重新排列组合。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分类相比,“321”体系更体现“分析”特征,更侧重于探讨文化生产及再生产的内在规律性,以及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体系的融合性。


 “3”——文化产业的主体部分

  从文化生产及再生产过程看,文化产业的主体包括三个部分:

  文化内容生产。这是文化产业的“发动机”,类似于人体的“心脏”,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质量。目前,文化内容生产体系较为完备,从文学创作到艺术生产,从舞台表演到影视剧生产,从音乐制作到书报刊出版。


  文化内容生产就是对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文化产品的生产”按照行业门类的重新归并(见表3)。


  将新闻服务、出版服务、影视制作、广播节目制作以及演艺归入文化内容生产,这是不会有争议的,关键要解释工艺美术品生产和文化内容保存服务为什么也归入文化内容生产序列。

  工艺美术品种类繁多,它与其它文化产品最大的不同,就是文化承载体与实用相结合,且体量较大(如陶瓷)、质料价值较高(如珠宝),艺术元素不仅附着在载体上,而且体现在工艺中,工艺美术品生产是美学创作与文化生产的集合体。出版是把美术作品印制在纸张上,工艺美术品生产则是以美术技巧制成各类实用物品,二者在内容生产这个本质上并无二致。

  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等属于公共文化机构,收藏、保存、整理和展示文化产品是其基本职能。公共文化机构如果将馆藏品进行加工复制,这是对文化资源及文化产品的二次开发,也是文化内容生产的组成部分。

  文化传播渠道。它与文化内容生产相衔接,是实现文化最终消费的重要“推手”。目前,文化传播渠道已有多条,包括出版物发行、广电节目传输、电影放映和剧场连锁等(具体构成见表4)。


  文化传播渠道与文化内容生产的对接方式,与文化业态息息相关。与出版服务相对接的,自然就是出版物发行,包括图书、报刊以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批发、零售和出租;与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新闻服务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相对接的,目前主要是广电节目传输系统,包括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与电影制作相对接的,自然是电影院线,即电影发行和放映;与演艺相对接的,是演出院线,即艺术表演场馆服务;与工艺美术品生产相对接的,非工艺品销售莫属。拍卖则是一条特殊的文化传播渠道,是对艺术品、美术品、古董、字画等收藏品的传播。随着文化业态更新换代,将会催生更多新的文化传播渠道。

  文化生产服务。它贯穿于文化生产及再生产各环节,辅助文化生产。印刷复制、软件开发属于典型的文化生产服务,要素市场意义上的文化产权交易所以及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投资咨询、金融担保等中介服务也在此列,其作用都在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


  从属性上看,文化生产服务属于辅助性的,是辅助文化生产及再生产过程的,服务的对象既包括文化单位,也包括文化生产者个人,服务的方式和类型也很多,既有为文化生产提供原材料的,如笔墨纸张,也有为文化生产提供中介服务的,如版权服务、经纪代理,还有完成文化产品成品生产的,如印刷复制。总之,文化生产服务是全方位的。


“2”——文化产业的支撑体系

     

  文化作为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相对应的范畴,它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首先,文化生产及再生产离不开国民经济体系支撑,由此派生了两个产业类别,即文化装备制造业和文化消费终端制造业。

  文化装备制造。一部作品要变成文化产品,固然需要编辑或编导的“精雕细刻”,同时也需要相应的设备辅助完成,印刷复制需要设备,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也需要设备,即使舞台艺术表演也需要乐器、舞台机械、灯光照明和音响设备。这是国民经济体系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体现,文化产业因此而诞生一个新类别,即文化装备制造。

  文化装备制造是对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文化专业设备的生产”按照行业门类的重新归并(见表6)。


  文化和科技要融合,文化装备制造是最佳的切入点。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带来文化业态的更新换代。文化生产及再生产要跟上科技变革的步伐,在工艺、流程、材料等方面都需要革新,也需要更新技术和设备。所以说,科技对文化的影响及渗透,是借助于文化装备这个环节实现的,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度必然通过文化单位的技术装备水平体现出来,文化装备制造决定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也是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力量。

  文化消费终端制造。从广义上讲,文化消费终端的范围很广,除了收音机、电视机等收听收看设备以及手机和计算机等电子或数字终端,也包括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以及电影院、剧场等公共文化设施。考虑到建造公共文化设施属于公共投资建设范畴,特别是与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相衔接,文化消费终端制造主要包括电子设备、电视机、玩具以及焰火鞭炮产品制造,其中电子设备和焰火鞭炮产品制造是2012年修订时新加的,手机和微型家用计算机的制造由于尚存争议暂未纳入。



“1”——文化产业的生产性

   

  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互动过程中,文化产业并非处于被动地位,而是渗透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与国民经济体系相融合,文化产业将会增加一个新类别,即生产性文化服务,通过创意策划和工艺设计,将文化元素植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品牌价值和附加值。领域广泛、种类丰富、关联性强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必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支撑乃至引领作用。


  生产性文化服务。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专门增加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一类,这个类别的最大特征就是生产性。鉴于文化软件服务中软件开发性质上属于为文化生产服务,已归并到“文化生产服务”类别中,而数字动漫、游戏设计制作属于文化内容生产,生产性文化服务的具体包括广告服务、建筑设计和专业设计(见表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全文)|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分类
【最新发布】国家统计局发布文化产业最新统计标准(10个大类修订为9个、50个中类修订为43个)
国家统计局: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7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最新:文化产业占GDP4.5%,旅游产业4.56%
国家统计局解读《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
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李炎长文解析文化产业发展风向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