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Haff病
概述
Haff病

haff病,又名“泻湖病”,英文全名叫Haff Disease,中文又名哈夫病。1924年,该病在当时德国的波罗的海地区被首次发现,估计跟吃了泻湖中的鱼有关系,因此后来叫泻湖病。[4]

多为患者食用水产品24小时内出现的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肌肉酸痛并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出现酱油色尿,大部分预后良好,个别严重者会出现急性肾衰竭。[1]

发病历史
Haff病

1924年夏秋,在波罗地海的Haff海滨出现急性中毒性肌肉病的流行,其表现为突然出现严重的肌肉僵硬疼痛,无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发热和肝脾大,部分病人存在咖啡色尿,临床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多数病人迅速恢复正常,仅个别严重者死亡,在此后9年内的同一季节和同一地区发现了大约1000例病人,并发现这些病人均与吃淡水鱼有关,鱼的品种包括淡水鳕鱼鳝鱼梭子鱼

从1934年至今类似 Haff 病的描述还出现在瑞典和原苏联。在此后10多年中,共发现了上千例病例,但1940年以后,就突然消失了。haff病直到1984年才在美国有报道,此后报道了20多例。总的来说,在美国、欧洲、巴西、日本都有发生。

1997年3月至8月间,美国发生了6例食用大口胭脂鱼后发生肌肉酸痛等严重不适的病例。疫情出现后,美国食药局(FDA),当地卫生、环境部门参与了调查研究,最后将疫情的“幕后黑手”锁定为哈夫病(Haff disease)。

2000年美国的Buchholz总结了6例进食水牛鱼导致的Haff病。他撰写了一篇文章《哈夫病:从波罗的海到美国海岸》。他在文章中详细记述了当时的调查过程与判断标准。这篇文章至今仍是哈夫病研究中极其重要的参考。经过这番调查,科研人员对哈夫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此病的临床诊断也有了比较清晰的标准。[5]

2000年8月上旬,在北京地区相继出现进食蝲蛄引起的Haff 病患者。[2]

2001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方圆30英里内的地区,在7天内发生9起食用小龙虾后3到16小时内发生横纹肌溶解症的疫情。医生迅速根据此前的研究结果,判断为哈夫病并迅速地给予了对症治疗。[5]

病因病机
Haff病

2000年的时候美国调查人员对哈夫病患者做了详细的调查,内容如下:

患者病史显示,大部分病人在发病前24小时内食用过水产品。其中有两人吃饭后呕吐,呕吐者症状较轻,生化化验指标也较低,因此,病因是食源性毒素的可能性增大。与此同时,调查人员也分析了病人的食物。来源、如何清洗、如何烹煮的调查也在进行中。结果发现,患病的6人所吃大口胭脂鱼有的来自超市,有的来自市场,但都经过高温烹煮。鱼类腐败而产生的毒素被排除了。

随后,环境监管人员开始追寻食物的源头,调查捕捞大口胭脂鱼的地点与数量。他们对这些鱼捕捞水域的其他鱼类样品进行检测,排除了绝大部分已知毒素。

最后,研究人员进行了不明成分的毒理学测试。生鱼和熟鱼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溶剂进行提取,然后将提取物投喂给老鼠,并注射于其腹腔内。结果,熟鱼的一种提取物令老鼠出现了肌肉损伤和酱油尿等类似症状。研究人员终于得出结论,引起哈夫病的是一种可溶于非极性脂类的未知毒素,该毒素在高温下依然稳定,烹调无法使之消除。目前,研究人员认为首要“嫌犯”是海鱼体内的海葵毒素(palytoxin)以及淡水鱼体内的类似毒素。[5]

临床表现
Haff病

表现为突然出现严重的肌肉僵硬疼痛,无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发热和肝脾大,部分病人存在咖啡色尿,临床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多数病人迅速恢复正常,仅个别严重者死亡。[2]

典型症状就是肌肉痛,无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肌肉强直,震颤,触痛,大汗,其它还有黑尿,全身不适,麻木,背痛,胃痛之类的症状。最关键的一条,CK指标,也就是肌酸激酶往往增高几十乃至上百倍。[4]

流行病学

多有食用水牛鱼、银鲳鱼或小龙虾等水产品史,怀疑含有某种生物毒素。对于该病是否会爆发,流行病学有关专家表示,该病发生与大量食用及个体有关,发生机率较低,根据掌握的情况和相关资料,临床表现一般较为轻微,只要及时发现并救治,是可以治愈的。[1]

治疗方法

泻湖病的严重后果是肾衰或心跳骤停导致死亡。治疗中,大量补液是关键,由于肌肉溶解导致大量钾从肌肉释放,高钾血症引起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大量补液可以给肾排钾机会。

龙虾门与haff病
Haff病

2010年南京地区发现的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横纹溶解综合症患者,具有与HAFF相似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如病前4到13小时内均有食用较多小龙虾史,主要症状为肌肉酸痛,无发热和关节疼痛,无神经麻痹,仅个别出现恶心症状,临床检验发现患者肌酸激酶进行性的一过性升高。[3]

依据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和临床会诊意见,综合分析认为与国际上时有报道的HAFF病基本一致。具体致病因素,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同时与会专家组认为:

 1、本次所报告病例属于HAFF病,与食用小龙虾有关。

2、病人经及时治疗,愈后良好。

 3、初步提出了病例定义和病例监测方案建议经卫生部批准后,在使用小龙虾地区开展主动检测,进一步探索确切病因。

4、建议其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一步开展相关病因排查工作,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积极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通报卫生部门。[3]


点击加载更多
加载中...

盘点2010年度健康事件 展开收起

地沟油、洗虾粉、毒疫苗、超级细菌、反式脂肪……盘点2010年的健康事件,可以发现,破坏我们身体健康的,更多的是人为灾难。而“人造病”的背后,其实更是一种“社会病”。  
 地沟油 | 洗虾粉 | 微小青春期 | Haff病 | 超级细菌 | 反式脂肪

世界罕见的怪病 展开收起

这些怪病的根源科学上有的已有定论,有点还在研究中,有的发病率是几千万分之一,有的甚至更低。来科学地了解一下这些恐怖罕见的怪病!
早衰症
象皮病
狼人症
蓝肤症
点头病
汗热病
异食癖
行尸走肉症
猫叫综合症
异能综合症
癔症
吸血鬼症
Haff病
脸痉挛
哈夫病
莫吉隆斯症
亨丁顿舞蹈症
珊瑚人综合症
雷尔氏综合症
横纹肌溶解症
化学物质过敏症
海湾战争综合症
僵人综合症
脑袋爆炸症
秘鲁陨星病
自毁容貌症
马凡氏综合症
小胖威利症
布加氏综合症
奥尔布赖特综合征
电磁波敏感症
美人鱼综合症
周期性呕吐综合症
奥尔布赖特综合症
上半规管裂综合症
BLASCHKO斑纹症
爱丽丝梦游仙境症
爱丽丝漫游综合症
威廉姆斯综合症
遥远遥远创建,夏芒王小泡遥远遥远等参与编辑。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京确认23人因食用小龙虾致肌溶解 22人已治愈
肌肉痛、急性肾衰竭?小龙虾的“致命”真相是什么?
小龙虾能吃吗 小龙虾致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健康| 吃小龙虾为什么会得横纹肌溶解症?
近些年“龙虾病”频频发生 小龙虾还能放心吃吗?
小龙虾、肌溶解和急性肾衰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