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启 程

1990年前的长江委红楼前区域张远  供图)


者按  长江万里尽奔流,潮涌破浪起宏猷。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2月24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应运而生,由此开启了长江治理、保护与利用的新纪元。70年岁月如歌,治江事业紧紧融汇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服务于党和国家的雄图大略,厚植于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70年沧桑巨变,长江已从过去的多灾之河变成现在的安澜巨川,并正大步向“安澜长江、绿色长江、和谐长江、美丽长江”而昂首迈进。一代代长江委人栉风沐雨、精益求精、奋斗不息,手持如椽之笔,饱蘸一江激情,描绘出一轴锦绣灿烂的治江画卷。今天正值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六十九周年,同时为迎接新中国七十华诞,让我们从治江新征程开始的地方,一同回顾长江水利委员会与共和国同生共长的初始之旅。


——长江水利委员会初始之旅


文/孙军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望。战场上捷报频传,“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歌声传遍四方,中国人民祈盼着新政权的建立,共产党的威望如日中天!


与新政府建立同步的,还有一些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专门机构,包括接收整编原国民党政权下的水利部门,创建新的流域机构。迫在眉睫的当属长江流域机构。因为,1949年夏,长江流域再次发生大洪水。新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府意识到必须根治长江水患才能彻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1次会议决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秘书长林一山出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1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下达任命书。林一山临危受命,带领6名干部开始组建工作。随即,林一山奉命代表水利部参加 “指导接收工作委员会华东区工作团”,在南京正式接管了国民政府长江水利工程总局。军人作风下的工作节奏快速推进机构组建工作。


1950年2月1日,林一山向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报告:“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武汉开始办公,办公地点在汉口复兴路77号”。 2月5日,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撤销,林一山以中南人事部调配的十几名老干部和原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农林水利部的部分人员为骨干组建长江水利委员会,与新成立的中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合署办公,直属于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1950年2月24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简称“长委会”)在湖北汉口召开成立大会,启用由水利部颁发的印章。3月7日,政务院正式任命林一山为长委会主任。从机构组建启动到成立用时不到3个月,迈开了启程之旅。5月1日起,长委会与中南水利部分署办公,并不再兼理该部工作。长委会是新中国成立不久,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组建的第一批流域机构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前的长办老大门(张远  供图)


当时确定长委会的主要职责是:“管理长江干堤、与长江直接有关的各支流、湖泊的水利建设事业。下设上、中、下游局及直属各工程处,在大行政区的指导下,直接进行水利建设工作。”中心任务是:“以防洪为重点,进行堤防、沿江排灌闸建设,开辟分蓄洪区,同时积极研制长江的治理计划。”在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实现职责目标,需要一个得心应手的机构分支,一支善打硬仗的技术队伍。


长委会成立之初,一方面设立分署机构,组建成立规划、工程、水文、地质等主要业务,另一方面根据长江水利事业恢复发展的需要,制定了“提高与扩大并重”的人事工作方针,面向社会招贤纳士。治水专家们找到了用武之地,纷纷聚集到这里。林一山当机立断,决定通过干部轮训、开办水利技术人员专修班,以及抽调部分技术骨干赴苏联留学深造的办法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1950年末,长委会组建了一支相当规模的专业队伍,职工队伍迅速壮大,工程师以百计,技术员以千计,内外业职工总数已达5000余人。


当时,最为迫切的是长江中下游溃口复堤工程。同时,长委会着眼民生安全,突破自古以堤防为防洪唯一措施的旧法,提出采取重大的分洪措施。在修防工程完成不久,1950年7月编制完成的《长江建设五年计划》中提出建立荆江分洪区,利用中下游湖泊洼地建立蓄洪垦殖区。经过中央批准,荆江分洪工程于1952年4月5日开工到6月18日竣工,仅用75天抢建成功。工期之短,效率之高,堪称世界之最。尤其令西方人士震惊,足以显示新中国建设者的战斗意志!


随后陆续兴建了洞庭湖的蓄洪垦殖区,武汉附近的白潭湖、张渡湖蓄洪区。1954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建国几年来的堤防加固、荆江分洪工程的兴建与分蓄洪方案的研究发挥了很大作用。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大大树立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威望,见证了新中国政府为民谋福利的决心。初见成效的赫赫业绩,振奋水利人创业的雄心!





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深怀浓浓的长江之情。毛泽东主席先后六次接见林一山,专议治江大计。1953年2月19日第一次接见就谈了两天,可见对长江的倾心!毛主席在“长江”舰汉宁途中,首次与林一山主任讨论长江的治理,提到要根治长江水患,在三峡建坝拦洪的设想。当年10月毛主席又想到了“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伟人对三峡和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成为长江水利人50年代启程的两大超级工程,并一直激励后人为之奋斗。


1955年陪同苏联专家考察三峡工程南津关坝址


50年代初期长江防洪的胜利并没有冲昏这支队伍的头脑,林一山清醒的列出“治江三阶段”的战略计划。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51年、1952年的修堤防汛阶段;第二阶段是蓄洪垦殖;第三阶段是修水库建大坝,从根本上来解决长江洪患。1958年正式进入第三阶段。丹江口、三峡试验坝陆水、万安相继进入开工准备期。


为了迎接三阶段更大的水利战役,林一山着眼于长远的战略眼光,着手进行多方面的准备。在理论上,他强调善于总结经验,把实践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上升到规律的高度。他毫不留情地指出工程技术人员的弱点就是不能及时把实践经验提高的理论上来,并形象地激将“要夺教授的皮包”,说:“为什么你们做的工作让教授去写文章呢?”不仅口头鼓动,自己带头写《荆江分洪工程规划涉及的主要思想》。


由于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1955年开始,直接参加长江流域规划工作的还有来自地质部、交通部、铁道部、水产部、文化部、电力部,以及中科院、湖北大学(现中南财经大学)等部门和院校的大批专家和科技人员1000多人。


建国初期长委会机构成立五年间,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并前瞻性制定计划,早期工作的起点较高,方向明确,且注重聚集和培育技术力量,美国留学归来的专家有李镇南、杨贤溢,英国留学归来的曹乐安,还有归国学子李荣梦、杨绩昭、刘乃成、张孝伦等,因而成效卓然。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先后共聘请55位苏联专家来长办指导、协助长江流域规划工作(至1960年8月)。而且还聘请了140多位苏联航测人员协助进行长江流域航摄(1956年7月至1957年7月)。1957年底,长办成立了《长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编撰委员会,开始了为期约2年7个月的编制工作。


1955年,林一山与协助进行长江流域规划工作的苏联专家在考察途中


50年代为适应长江流域规划工作和三峡工程系统研究的需要,国务院还专门成立了长江流域规划委员会,周恩来担任主任,同时还任命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为秘书长,林一山是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1956年10月22日,水利部转发国务院国七水字15号通知,批准以长江水利委员会为基础,成立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 (1956年~1988年曾简称长办)。





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整体优势在50年代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在专业机构上逐步调整,扩充队伍,还考虑人才的合理布局,将一部分学土木的转行到地质勘探和水文,当时在国内这方面专业人才几乎接近于空白。创业的艰难把大家拧成了一股绳。解放前就毕业的一位大学生为了节省经费,自带行李卷在上海的旅店打地铺,采购水文沙样搪瓷器具,1952年的武汉还不能生产搪瓷产品。长江流域解放前留下的能观测的水文站只有104座,急需组建的任务迫在眉睫。逐步发展起来的水文勘探外业队伍建制齐全,遍及大江上下18个城市,近万个工作点。长江委对基础资料收集的重视程度,一直延续至今。


在专业布局里,科研工作占据了重要位置。50年代初,长江委连自己的试验场都没有,1951年要进行荆江分洪工程,林一山主持会议拨几千斤粮食与武汉大学合作进行荆江分洪模型试验。这个起步开创了注重科学实验,从而立于不败之地的先河。1954年大洪水中,这座平原大闸经受了一次严峻考验。当时的水利部党组书记李葆华打电话问林主任:“荆江分洪一开闸会不会垮?”林一山胸有成竹地回答:“我敢肯定不会垮,我们在模型上已经跨过多次了。”科研与设计的配合密丝合缝,保驾护航,化解了以后的许多重大技术问题。长江科学院从一间实验室起步,发展到行业翘楚。设计人员和科研人员并肩在模型前攻克难关的传统,相传今日。


在丹江口工地与设计人员在一起


工程的规划设计就是灵魂,就是核心。这句话被大家认同,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验证了的。50年代开局,便建立了通畅高效的全方位、整体意识超强的管理体系。项目负责制下的专业技术大合作,技术民主之风,激发了智慧的活力。争论中求得一致,是对工程质量高度负责的一致。不管什么政治风云,对一切有损质量的行为持零容忍的态度上下一致,捍卫科学真理的勇气官兵一致。就连水利部长钱正英都叹“长办的工程师都敢和我这个部长争论!”赞许有加。在工程设上,没有造成建设中的弯路、反复、零失败,金字招牌的根基在建委初期就打得牢。


林一山在管理制度中还考虑到稳定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体系,全委外业勘探队设政委,水文站设指导员,业务处室建立党支部,政治保障工作紧密结合业务工作,使这支队伍经得住艰难困苦、大风大浪的考验。政治上忠诚可靠,业务上精益求精,作风上无私奉献,锻炼出意志坚定、善打硬仗的一支铁军!


时至今日,我们不要忘怀70年前的第一步。

        

                        


策划:王宏

编辑:万茜婷  张彬彬

长江年鉴社/长江志总编室出品



除署名照片外,其他照片均为长江志总编室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念毛泽东】三峡工程伟大设想是百年大计是千年大计
他的水利人生,俨然一部鲜活的新中国长江治理开发史
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心头的毛泽东,关注中国水利事业,多次指示治理水患强调“事在人为”
公共基础知识:长江流域水灾相关常识
胶东革命先驱、6次被毛主席召见,称他为“长江王”
毛泽东对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的设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