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拼酒, 而不是品酒

文/简书作者:芊语芊寻

点击加载图片

感谢特邀主播:之子

1

老杨又喝醉了。

踉踉跄跄地被同事小陶扶回家,一进门就扎在沙发上起不来了。媳妇儿媛媛一看衬衫上乌七八糟的战果,就知道又没少喝,连理都没理老杨,自己回屋睡了。

这不是老杨第一次喝醉酒,准确地来说,十回应酬,得有八回是这样回家的,媛媛真的受够了。

为什么每次应酬非得喝成这样才算完?平时滴酒不沾的人,怎么到了饭局上就变了样儿?

第二天一早,老杨一睁眼就听到媳妇儿在唠叨。

你以为我愿意喝啊,还不都是为了工作,赚钱。老杨又把说了无数遍的话重复了一回。

这也不是老杨和媛媛的第一次争吵。其实两人平时很少发生口角之争,只有在喝酒这件事上,翻来覆去地吵了很多次。

老杨的理由永远如上,而媛媛的回答也始终如一:不愿意就别喝呀。

今天,媛媛还额外加了一句,小陶怎么就没喝成你这样。

老杨本来就觉得心里委屈,一听这话瞬间就火大了。急赤白脸地掰扯说,他小子最滑头,平时那么爱喝酒,酒桌上却老是自称酒量差,先认怂。昨天才喝了我一半的量,还得让我帮他挡酒!

说实话,老杨打心眼里就瞧不上小陶这样的人。

他觉得应酬的时候该拼酒就不能惜力,连自己这样平时不喝酒的都拼成这样了,小陶这种号称平时爱酒的人却还藏着收着,太不仗义。

老杨甚至把小陶看作是猪一样的队友,因为他认为酒桌上都是事关面子的大事,该上阵的当口,临阵退缩的就是逃兵。所以,提起来就气得咬牙切齿。

而老杨呢,每次都奉行着酒桌如战场的原则,回回都卯足了劲儿冲锋陷阵。不把自己撂在酒桌上,就觉得没有尽职尽责。

2

小陶是个爱酒之人,有事没事就好喝两口,碰上新奇的酒更是非得小酌几杯才算过瘾。因为酒罐子不离身,以至于酒鬼的美名早已扬名于外。

可是小陶有件心事,就是每逢酒局,人们总是以他爱喝酒为名,给他灌杯。

这一次又是如此,自己不想多喝,却惨遭围攻。就连平时不喝酒的老杨都来替自己挡酒了,终于喝到不省人事,酒局才算告终。

大家认定老杨喝多是小陶的责任,于是一致要求由小陶护送老杨回家。

坐在出租车上,小陶看着旁边鼾声如雷的老杨,心里又是一声叹息。

浅酌算得上是享受,干杯就已经是猪八戒吃人参果了,拼酒简直就是糟蹋啊,和牛饮有什么分别!

自己不是不能喝,只是不爱如此野蛮地拼酒。自己也不是没喝多过,但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酣畅,而不是一群人傻傻地比谁喝的多。

可是这点坚持,却让小陶成为了酒桌上的另类。酒鬼,酒鬼,酒桌上的胆小鬼。小陶不止一次地听大家这么说过。

3

千百年来,我们的文化传承至今,人们赋予了酒太多社交和应酬的责任。

酒桌之上,你来我往,人们总是喜欢一较高下。哪怕喝的是假茅台,所有人也是眼都不会眨一下,端起杯来就见底。

似乎酒量好的就是英雄,喝不了半斤的便天生残疾;不能喝硬喝的都该叫好,能喝不喝的就是瞧不起人一样。

人们习惯从他人对喝酒的反应中试探对方的品性,甚至是彼此的关系。于是便催生了大量如老杨般的人,平时滴酒不沾,甚至一提起喝酒就头疼,可是在酒桌之上,却卖力去拼。

到底是怎样的动力,让他们拿酒当命一样来拼?

说到底,还是因为:人们拼的根本就不是酒,而是面子。

4

林志颖有一次带着儿子到法国旅游,恰好赶上当地的读书节。于是为了鼓励小小志多读书,林志颖毫不犹豫地给孩子报了名。

读书节的规则是:两周内读书最多的孩子可以获得一份大礼。林志颖带着孩子到图书馆借了很多书,然后心无旁骛地开始陪读。

一周之后,在背书的考核中,小小志的成绩果不其然地遥遥领先,林志颖更是鼓励儿子再接再厉,勇争第一。

可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却提前带来了一份礼物,然后借此劝说林志颖和孩子放弃本次读书活动。

当林志颖惊讶地问为什么时,工作人员说,因为小小志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他的目的是争第一名,是比其他孩子读的书多,而不是在读书中寻找乐趣。

并且这给其他的孩子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工作人员希望借此解除其他孩子的顾虑,专心快乐地读书。

比较之心虽是人之常情,但过于看重就容易被确诊为心理问题。可是生活中,人们都或多或少地带着这样的一点病态:

原本自己拿到两颗糖就很满足了,可是扭脸一看,旁边那个手里拿了三颗,于是立马委屈得惊天动地;其实自己已经惨得只剩一颗糖了,但是只要看到身边有两手空空的,便会瞬间知足常乐。

酒桌之上,就是这样的比较之心被放大而成了拼酒。每个人在意的都不是自己喝了多少,而是我比别人能喝。

于是,酒精麻痹大脑,就忘了什么是量力而行,适可而止,非得拼到某个人醉到极限才能罢休。

所有人一看,终于有个出丑的了。于是心里长舒一口气,带着点心满意足,带着点沾沾自喜,还有一点小确幸,方能踏踏实实地离开酒桌。

不然,一定会遗憾地摇摇头:今天没尽兴啊!

点击加载图片

5

你酒量真好啊!厉害!

这是酒桌上最大的称zan,亦是最深刻的虚荣。

我猜,假如你问问他们,喜欢喝酒么?我相信给出否定答案的人一定不在少数,就像老杨。

可是,并没有人在意你喜不喜欢喝酒,更没有人在意你懂不懂酒,却有太多人给你端起酒杯,哄你去拼。拼过了自己的,便称一声海量;拼不过的,就做了自己虚荣的垫脚石。

心理学上有一个经典的理论:外在的刺激会降低内在的动机。这是真理。

我们的世界里,有太多功利性的外在刺激,名次、奖励、褒奖一哄而上,将我们团团围住。当你太过看重这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丧失掉了真正的乐趣。

酒一旦要拼,就早已离想喝和爱喝渐行渐远,而演变成了人们争先进位的工具。

其实这就好像我们的应试教育,读书的目的变成了考个好成绩,当个好学生。可是呢,有太多曾经被人称zan的好学生,一旦走出了考场,却一页书也不肯看。

再比如学乐器,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乐器就是为了表演,听个夸,抑或加分升学考个好学校。而这些被别人艳羡的孩子中,真正谈得上热爱音乐的同样少之又少。当乐器不再有使用价值时,总也难逃雪藏的命运。

假如虚荣胜过了爱好,就像是人被打了鸡血。在你享受这份超额惊喜的同时,虚无的膨胀也一定会反过来作用在你身上。

就如同宿醉后的反应,所有的难受,只有自己最懂。

6

很多人说,饭桌之上,不喝酒不热闹,越热闹,显得交情才越好。

对,不过这说明你们之间确也没有其他有效的联络方式和沟通话题。

有一种酒桌上的尴尬,叫一个人起头,两个人拼酒,三五个起哄,再来几个看热闹。一轮拼罢,无话可聊,于是再起个头,重新来过。

看到了吗?喝的多不过是为了掩盖没得可说罢了。场面的热闹就像是块遮羞布,盖住了一些人的面面相觑,还有另一些人的一拍两散。

在这样的情形下,就算你们闷得再多,交情也不过是一杯的量而已。我相信,靠蛮力对瓶吹出来的朋友,永远不如三杯两盏,浅酌而谈来得亲密和可靠。

所以,别再陷入拼酒虚妄的热闹吧!那样的热闹只是一群人的孤独而已。

我是真的希望,假如我们萍水相逢,下一次再举杯,相互一笑,道一声随意就好。

有多少敬意和深情,不需要酒量来证明,它们统统都在心里,我懂。

假如我们交情匪浅,下一次再举杯,最好不过是安静地对饮。

品品百利甜,抑或大都会,聊聊那些关于酒的故事,还有在他乡看到的人和风景。

没有宿醉的难过,也不必为喝多少而担忧。不再拼酒,而是细细地品尝。

我猜,然后你一定能发现:

情,不在酒里;酒,自在情中。

主播介绍:之子,业余爱好声音的一枚90后,喜欢讲故事,定时录录音,没事写写文。在喜马拉雅FM经营“之子电台”,公众号:豆娘物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余斌:喝酒的名声
喝酒不醉偏方(酒量可增10倍)同时也可用于解酒
叶修德 | 微型小说 :喝酒
酒量不行的9个技巧
酒量小怎么办?酒前喝一杯它,千杯不醉,酒后再喝一杯,立马醒酒
爱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