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卧底“红灯区”,卖肉竟牵出一桩重大骗局,背后真相我不敢看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太气了,这个肉在灯光的照射下,挺新鲜的,拿到外面一看,肉质发黑。”


图来源:1818黄金眼
 
海宁的朱先生对着采访的镜头说。
 
原来,前几天,朱先生在菜市场买了一袋排骨。
 
但是拿到外面一看,发现排骨都有些发黑了。
  
图来源:1818黄金眼
 
朱先生当下就感觉被骗了。
 
可能会有人疑惑,排骨有没有发黑,难道朱先生当时没发现吗?
 
你还别说,朱先生当时真的没发现。
 
这都是因为菜市场用到的一种特殊的灯——生鲜灯。


图来源:1818黄金眼
 
放眼望去,整个菜市场的肉摊上,都亮着一排排生鲜灯。
 
灯光下,这些猪肉颜色鲜红。
 
无论是上个星期剩余的猪肉,还是刚宰的,在灯光下,难以辨别。


图来源:1818黄金眼

这是4天之前买的肉。
 
在自然存放的条件下,已经明显变质。
 
并且已经发臭。

但是在生鲜灯的照射下,依旧变成了鲜红色


如果顾客不仔细辨别,这块臭肉就会被买走。
 
朱先生很生气,他要求菜市场换灯。
 
但是肉摊的摊主不同意。
 
“我这个肉没坏,用灯,只是为让肉看起来更好看一点。”
 

“再说,你不用,就要被淘汰。”


乍一听,还挺有道理。
 
但是既然没有质量问题,
为什么要一天到晚亮着灯呢?
 
这不是既耗电又多此一举吗?


菜市场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了增加销量。
 
不过好肉还是坏肉,
经生鲜灯一美颜,都是新鲜肉。
 
难辨真伪的顾客自然都会买走。
 
可这样一来,就丧失了做生意的诚信。
 


 
但是菜市场的猫腻,不仅仅体现在生鲜灯上。
 
还有那随处可见的电子称。
 
电子秤缺斤少量,已是菜市场见怪不怪的招数。
 
重庆的谭先生在一个卤肉摊位前买了2斤的猪头肉。

图片来源:网络
 
回家后,老婆问他,这个猪头肉有两斤吗?

图片来源:网络

谭先生很肯定地说:“有,我都看着那个老板称的。”
 
妻子不相信,用家里的电子秤称了下,一斤八两,少了二两。
 
按照猪头肉一斤25元,少了二两,摊主却多收了5元。


谭先生气不过,找到摊主理论。
 
提出:
要么退钱,
要么把肉补足。


摊主不答应。
 
气的谭先生扭头就走。
 
他来到市场监督局,反馈了他的问题。
 
原来在市场监督局,已经不止一次收到这样的投诉了。
 


 
市场监督局的人当着记者的面演示了作弊秤是如何作假的。
 
首先在电子秤上放了一个标准2千克重的砝码。
 
但是当按了M1键后,重量就变成了2.1千克;
按了M2键后,重量就变成了2.2千克。
以此类推。


这就是第一种作弊手法,密码改重法。
 
摊主们在电子秤里安装了“作弊芯片”。
 
当他们按下M1、M2、M3等键时,重量也会变成1.05、1.1等。
 
重量越大,最后的金额就会变得越高。
 
第二种作弊手法,缩位计价法。
 
一般的电子秤只能显示两位小数,后面的小数点采用四舍五入。

图来源:网络       

例如:
 
0.870乘以4元每千克,应该是3.48,
但在电子秤上直接显示为3.5元。
 
两者相差0.2元。


图来源:北京退休俱乐部
 
摊主们就是利用这种误差来赚取差价。
 
第三种作弊手法,存底数法。
 
正常的电子秤在上一个顾客,买完后,就应该清零。
 
但一些商家故意留下一些小数点,
留下来的底数会和计价商品一起计价,增加金额。
 
第四种,遮盖作弊法。
 
这种一般和“缩位作弊法”一起。
 
用黑胶布或纸条遮盖挡住五位显示窗口。
 
只露出三位显示窗口。
 
但最后称重时,黑胶布遮盖的地方输入的单价高于实际。
 
最后,总金额增加。
        
图来源:阳江微资讯
 
第五种,直接改造电子秤。
 
正规厂家的电子秤,都是足斤足两的。
 
到了摊贩手里,为了多赚一点钱,
他们会在电子秤里做手脚。
 
本来可以称一斤的电子秤,
最后,就变成“7两称”或者是“9两称”。
 
在长沙开福区的海鲜市场。
 
记者假装顾客,买了条草鱼。
 
摊位上写的是,草鱼6元1斤。
 
最后记者选了条草鱼,一称4斤2两。
 
记者反问道:“有4斤吗?我怎么感觉不止。”


摊主也大方承认:
 
“我这个就是9两称,如果要足斤算,那就是7元1斤”。
 
这种,就是变相的坑蒙拐骗。
 
哪有按足斤来算,就要加钱的?
 
说到底,这些摊主们就是欺负顾客们的疏忽和大意,
随意做手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
电子秤不允许私自拆解和维修,
损坏后只能返回厂家,
或是在授权机构监督下维修。


这些摊贩为了赚钱,早已利欲熏心。
 
更甚者,就是从网上购买拆解后的电子秤,
避免被抓到把柄。
 


 
菜市场上第三种猫腻,就是偷天换日。
 
你看这位大姐,这手法相当娴熟。
 
她先把一袋事先准备好的海鲜放在柜台下面,
 
利用倒海鲜的空隙,把那些准备好的海鲜换了上去。


还有这位卖龙虾的大姐。


这位卖草莓的大姐。


手法如出一撤,且相当成熟。
 
她们都是以次充好。
 
还有些商贩,则是当着顾客的面,上演变戏法。
 
记者假扮成顾客,问:“螃蟹是活的吗?”
 
这个摊主回答了句模棱两可的话,“自己看。”
 
然后补了一句,“买回家死了别找我,这个出水容易死。”


演戏前做好铺垫,为可能发生的结果打下预防针。
 
于是记者买了两份螃蟹。
 
一份螃蟹打氧,售价60元每只;
另一份不打氧,售价55元每只。
 
无论是否打氧,
买来的两组螃蟹里,都有一只死螃蟹。


也就说,摊贩在给记者挑螃蟹时 ,顺带拿了只死螃蟹。
 
并且你还不能找他理论。
 
那么他是怎么躲过顾客的眼睛呢?
 
来,看以下图片里的演示。


摊贩会把手指托在螃蟹的两只螯下面进行抖动,
造成已死螃蟹还活着的假象。
 
在海鲜市场,这种死了的梭子蟹,
一般是卖25元一斤。
 
但是经过摊贩变戏法,
以次充好,
这价钱可不是差的一倍两倍。
 
简直就是暴利。
 


 
孔子曾说:“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但是如今,和我们生活最贴近的菜市场,也充满着计算。
 
哪怕是一分钱的便宜,也要占。
 
相信大家都知道“海尔砸冰箱事件”吧。
 
1985年,张瑞敏发现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


图来源:观察者网讯
 
张瑞敏带领员工,
把生产的400多台冰箱,
全部进行检查,
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多达76台。
 
当时很多人都提议,这些冰箱问题不大,
把冰箱廉价处理,作为福利给员工。
 
当时,一台冰箱800元,相当于员工一年的收入。
 
张瑞敏不同意。
 
“如果我同意把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


图来源:观察者网讯
 
于是他下令:把这些冰箱统统砸掉!
 
谁做的冰箱,就谁负责砸!

图来源:观察者网讯


图来源:网络
 
在张瑞敏的带领下,员工们拎起榔头。
 
一下、两下......
 
76台冰箱被砸得稀碎!
 
张瑞敏是傻子吗?
 
确实是。
 
76台冰箱,每台800元,总价达60800。
 
这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是天价物品了。
 
可张瑞敏并不想因小失大。
 
如果张瑞敏默许了有瑕疵的冰箱存在,
可能就不会有之后的海尔集团。
 
诚信,是经商之路的基石,
也是做人的根本。
 
反观这些菜市场的摊主们,
缺斤少两,偷天换日。
 
极尽所能地占着便宜,
得来的是利益,失去的却是信任。
 
希望大家看完文章点个“在看”坚决抵制这种欺诈顾客的行为,提醒为商之人不要让利益蒙蔽了双眼!
 
 
参考资料:
1.上海社区  买蟹最容易被骗,海鲜奸商太狠了!很多人都中过这招!
https://mp.weixin.qq.com/s/4SehquGuHr7sjx_LYWwLSA
2.观察者网讯  海尔张瑞敏再谈砸冰箱事件:要扭转质量观念
https://new.qq.com/omn/20200116/20200116A0HSGH00.html
3.微博 #鲜肉灯#下很新鲜 结果买到臭排骨?
https://weibo.com/2334162530/JfqTDfIOx?type=comment
4.猪头肉 电子秤的“猫腻”
https://v.qq.com/x/page/t0849tejbn7.html
5.4.2斤少8两!记者起底电子秤缺斤短两背后猫腻,足秤需另外加价
https://haokan.baidu.com/v?vid=6150186068448945819&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
 



也许你还想看:

吃播,该管管了

12岁女孩流产4次,童婚现象让人难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子秤用密码可改计量标准 八两秤一天多赚240元
市井故事:退虾
直击街头烧烤内幕调查( 东早:陈武亮 王柏峰 )
北京菜市场里的斗争
腌西兰花梗
使用密码作弊秤已成一些街头摊主“公开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