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史(戏剧戏曲学)资料

文学史(戏剧戏曲学)资料

  1诸宫调: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有说有唱,以唱为主。歌唱部分是用多种宫调的若干不同曲调组成,故称为"诸宫调",亦称"诸般宫调"。
  2散曲: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可以说散曲的兴起和词的衰退几乎是同时的。金元时在北方起源,故散曲又称北曲。它包括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主要形式。散曲从结构上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3小令:是元朝散曲的一种。散曲又分套曲与小令两种。文人的小令多半较典雅,民间的小令语言俚俗。小令以描写为主,比起唐、宋诗词通俗生动,确有一番独特风格与精神。一般以58字以内为小令。
  4套数:又称"散套",或者"大令",它是从宋、金时期的诸宫调等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支不同曲牌的曲子连缀在一起,少则数首,多则十几首。这些连缀的曲子可根据需要在同一宫调中进行选择,但需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而且一韵到底,且末了都用"煞调"和"尾声"结束。
  5南戏: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种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为其后的许多声腔剧种,如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6传奇:明清时以演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也吸收元杂剧的优点。但情节处理更为紧凑,人物刻画更为细腻,脚色分工更为细致,音乐上采用宫调区分曲牌,兼唱北曲或南北合套。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著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7花部雅部:清乾隆年间区分戏曲剧种的两个名称。雅指昆山腔,即奉昆曲为雅乐正声;花即杂,言其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
  8皮黄腔:戏曲四大声腔之一。以二簧腔及西皮腔作为主要腔调的剧种。
  9四大徽班:清乾隆年间北京剧坛4个戏班。即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故名。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给乾隆帝弘历祝寿,从扬州征召了以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班入京,以唱"二黄"声腔为主,是为徽班进京演出之始。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0五大声腔: 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潮泉腔
  11杂剧: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早的戏曲种类。以其发展衍变地域和时期的不同,又可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就其音乐──北曲来说,则是一种早期的以曲牌体为特色的重要声腔系统。它吸收、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优秀成果,对当时的南戏和明代以来南北各种地方声腔剧种给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戏曲艺术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是其显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杂剧的又一显著特点。元杂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完全具备了戏曲的本质特征,它走完了戏曲的综合历程,是严谨、完整、统一的,又是个性鲜明的戏曲艺术。
  12南洪北孔:清代初年,剧坛出现了洪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洪升创作的剧作《长生殿》和孔尚任创作的剧作《桃花扇》代表了古典戏曲创作的两座高峰,堪称传奇剧本中的双璧,因为洪升是南方钱塘人,孔尚任是北方山东曲阜人,他们也享有了"南洪北孔"的美誉。
  13院本:金元时,行院演唱用的戏曲脚本。体制与宋杂剧相同,是北方的宋杂剧向 元杂剧过渡的形式。演时仅用五人,又称"五花爨弄"。多写历史和爱情,仅《辍耕录》载有院本名目七百馀种。明清泛指杂剧、传奇。明陶宗仪《辍耕录·院本名目》:" 唐 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
  14昆曲: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腔:昆曲,又名昆山腔,昆剧,是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戏曲声腔之一,元代在江苏昆山产生。明代至清中叶以前非常流行,对于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影响。
  15弹词:也叫"南词",明、清两代流行的说唱文学形式,最早出现在明代晚期。在明代,南方、北方都有弹词流传。到清代,北方仍有弹词。
  16录鬼簿:元代的戏曲史料性著作。作者钟嗣成﹐号丑斋。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寄居杭州。
  17《元曲选》:是明代臧懋循编辑的一部杂剧选集。其中收录元代杂剧九十四种,明代杂剧六种,总计一百种,故又称《元人百种曲》。
  1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己斋叟。汉族,大都人(今河北安国),大约生于金代末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2王实甫:(1260年-1336年),字德信。河北省定兴县究室村人。元代杂剧作家。著名剧作《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与市民大众十分接近。
  3白朴:汉族,山西河曲。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位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4马致远:1251?-1321?,是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汉族,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年号"东篱"。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
  5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
  6高明: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元代戏曲作家。浙江瑞安人。
  7朱有墩:1379--1439,安徽凤阳人。号诚斋、锦窠道人、老狂生、全阳翁等。明太祖朱元璋孙。史称其"博学善书"。工词曲,为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其杂剧音律优美,创造了合唱、对唱等形式。今存杂剧31种,总称《诚斋乐府》、《诚斋录》、《诚斋新录》。
  8王九思:(1468~1551) 明代文学家。字敬夫,号渼陂。陕西鄠县(今户县)人。诗文作品有《渼陂集》、《渼陂续集》,散曲《碧山乐府》、《南曲次韵》,杂剧《杜甫游春》等。
  9汤显祖: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等。
  10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
  11洪升:(1645~1704) 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12汪笑侬:京剧作家,表演艺术家。满族。北京人。本名德克金,字仰天,号孝侬。出身官宦家庭,自幼聪明,光绪五年中举,但他无意追求功名。其父给他捐一河南太康知县,因性情刚直,被劾罢职。转而投身戏曲。
  作品简介
  1《救风尘》:杂剧剧本。元代关汉卿作,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古典喜剧。写恶棍周舍骗娶妓女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宋引章的结义姐妹赵盼儿见义勇为,设计将宋救出。全剧共四折。《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剧情是:妓女宋引章本与安秀才有约,后被恶少周舍花言巧语所惑,不听结义姐妹赵盼儿相劝,嫁给周舍。婚后宋引章饱受虐待,写信向赵盼儿求救。因周舍不肯轻易放过宋引章,赵盼儿巧用计策。她浓妆艳抹,假意愿嫁周舍,自带酒、羊和大红罗去找周舍,周舍喜不自禁。赵盼儿要周舍先休了宋引章才肯嫁他,刚好宋引章又来吵闹,周舍一怒之下写了休书,赶走宋引章。赵盼儿与宋引章二人一同离去,途中赵盼儿将宋引章手中休书另换一份。周舍发觉上当,赶上她们,一把抢过宋引章手中休书并毁掉,还到官府状告赵盼儿诱拐妇女。赵盼儿反告他强占有夫之妇,使安秀才到堂作证,又出示周舍亲手所写休书。赵盼儿证据确凿,周舍不能胜她,受杖刑责罚。宋引章与安秀才结为夫妇。
  2《汉宫秋》:为元·马致远作的历史剧。写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全剧四折一楔子。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3《墙头马上》:元朝剧作家白朴作。主要写李千金与裴少俊相爱而私自结合,后被裴父发现赶出,最终团圆的故事,塑造了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李千金这一形象。共四折。
  剧情是:尚书裴行俭的儿子少俊,奉唐高宗命去洛阳买花。一日经过洛阳总管李世杰的花园,在马上看见他家女儿倚墙而立,便写诗投入。李千金写了答诗,约他当夜后园相见。少俊果然从墙头跳入,被李千金乳母发现,令二人悄悄离去。少俊携李千金回到长安家中,将她藏在后花园。两人共同生活了七年,生子端端六岁,女儿重阳四岁。清明节,少俊陪同母亲外出祭奠,裴行检因身体欠佳留在家中,偶然来到花园,碰见端端兄妹,询问后得知始末。裴行检认为李千金行为失检,命少俊写休书赶李千金回家,却留下了两个小孩。李千金回到洛阳家中,因父母已亡,在家守节。后来裴少俊中进士,任官洛阳令,并将父母迎至任所,他欲与李千金复合,李千金怨恨他休了自己,执意不肯。这时裴行检才知李千金是他旧交李世杰之女,以前也曾为儿女议婚。一番说明与求情之后,李千金这才原谅了他们,夫妇二人破镜重圆。《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
  4《赵氏孤儿》:晋灵公无道,赵盾劝谏不听,奸臣屠岸贾残害赵盾全家。赵媳庄姬公主避入宫中,产生一子,由赵门客程婴乔装救出。屠岸贾闻公主产子,进宫搜孤不得,下令三日内若不献出孤儿,即将国中与孤儿同庚的婴儿均杀死。程与公孙杵臼计议程婴舍子,公孙舍身,救出孤儿。后孤儿成人,魏绛回朝,怒打程婴,程述真情,回府绘图,告知孤儿过去情景。孤儿遂与魏绛等计诛屠岸贾报仇。
  5《柳毅传书》:取材自:李朝威《柳毅传》。柳毅在前往长安赴考途中,在泾阳遇到一位女子在冰天雪地下牧羊。在多次上山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对方乃是洞庭湖的龙宫三公主,远嫁给泾水龙王十太子。可惜小龙王生性风流,娶妻之后不但没有洞过房,连碰也没有碰过她。三公主独守空房之余,又被翁姑欺凌,带负责降雨降雪的羊群到江边放牧。周遭水族禽鸟慑于龙王声威,都不敢为三公主传书回家求救。柳毅义愤填膺,答应放弃科举的机会返回家乡送信。柳毅回到洞庭湖畔,为三公主送信往龙宫。但洞庭君碍于与泾阳君的多代姻缘,想息事宁人,但洞庭君的弟弟钱塘君则大表气愤,并带同水军前往解救三公主,并杀了泾水十太子。三公主回宫后,为柳毅奉酒答谢。钱塘君见二人眉来眼去,欲撮合二人。但柳毅碍于没有媒人作中介,以及介怀自己间接杀了三公主的丈夫,所以拒绝了婚事。柳毅回到地面之后,经常望湖兴叹;而三公主亦对柳毅日夜挂念。双方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而大费思量。柳毅的母亲决意为柳毅寻找媳妇;而钱塘君由于错手杀了三公主的丈夫而梗梗于怀,决意化身为媒婆前往柳家说媒。二人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体现了梦想与虚无,是一部浪漫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戏剧名作。
  6《宝剑记》:传奇剧本。作者李开先。林冲参奏高俅而被高陷害,刺配沧州,最后逼上梁山。高俅子谋占林妻张贞娘,贞娘出逃,在白云庵出家。梁山英雄攻打京城,朝廷将高俅父子送梁山军前处死,并招安梁山军。林冲是一位在疆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他具有公平正直的美德,因为看不惯奸佞大臣高俅等人专权误国,上疏弹劾,结果被降职为禁军教头。但林冲仍不愿与奸佞同流合污,继续给皇帝上疏,揭露高俅等人的种种恶行。高俅恼羞成怒,用计谋陷害林冲,将他定成死罪。林冲的妻子为丈夫鸣冤,得到京城高官的帮助,林冲免除了死罪,但仍被发配沧州。流放途中,押解的差人根据高俅的指令,准备暗中害死林冲,林冲的结义兄弟鲁智深及时赶到,将林冲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安全护送到沧州。高俅见阴谋再次失败,又派人到沧州纵火焚烧林冲看守的草料场。面对步步升级的迫害,林冲忍无可忍,他杀死高俅派来的人,迫不得已投奔梁山,借来军队攻打京城。最后皇帝下令赦免林冲的罪过,提升他的官职,同时将高俅父子捆绑起来交给他处置。全剧借宋代故事曲折反映明代社会政治状况,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7《浣纱记》:作者梁辰鱼。它借中国春秋时期吴、越两个诸侯国争霸的故事来表达对封建国家兴盛和衰亡历史规律的深沉思考。写吴王夫差率军打败越国,将越王勾践夫妇和越国大臣范蠡带到吴国充当人质。越王勾践战败被俘后,忍辱负重,奋发图强,听从范蠡的建议,定计将范蠡美丽无双的恋人浣纱女西施,进献给吴王,意图用女色来消磨他的意志,离间吴国君臣,以彻底归顺的姿态取得了吴王的信任,吴王果然为西施的美貌所迷惑,废弛国政,杀害忠良。三年后被放回越国。越国君臣苦心经营,终于打败吴国取得成功,夫差自杀。范蠡功成名退,下定决心远离政治是非,携西施泛舟而去,寻找地方去过隐士生活。
  8《鸣凤记》:传奇剧本。据传明王世贞门客作,一说王世贞本人作。写杨继盛等八个谏官连续同严嵩等奸臣恶吏进行政治斗争,均受迫害。最后以严嵩父子罪状被揭发,受到制裁结束。剧本暴露了明嘉清年间政治的黑暗腐败,歌颂了杨继盛等为国除奸的无畏精神,以当代政治斗争为题材,打破了传奇以生旦悲欢离合为主的局面。在明代就很流行。
  9《清忠谱》:明末清初传奇作品。李玉著。反映明代天启年间阉党魏忠贤等人对东林党人的迫害史实,成功地塑造了颜佩韦等"五人义"的市民形象,他们舍生仗义,毫不畏惧,可歌可泣,与胆小怕事、迂腐可笑的请愿书生形成鲜明对照。特别是剧中描绘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抗争的场面,在舞台上展示了市民暴动的壮烈景象。这在中国戏曲史上尚属首创。
  10《长生殿》:清初剧作家洪升所作,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明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1南戏形成于何时?其体制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戏剧成熟较早的一支,是从宋杂剧、金院本到元杂剧,另有一个成熟稍迟的分支,是在东南沿海地区流行的南戏,因其最早产生于浙江温州,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它经过长期发展,到元末趋向成熟,后来演化为明清戏剧的主要形式--传奇。
    南戏的体制与杂剧有很大不同。它的曲调配合,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作较为自由的选择;它的剧本结构,以人物的上下场的界线分场,可长可短;它是任何角色都可以唱,能把曲、白、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到了明代,从南戏发展而来的"传奇"终于取代了它的地位,这一方面同东南地域文化优势的增长有关,同时,也是由于南戏的自由体制,更便于展开复杂的剧情,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2 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元代我国戏剧艺术已经走向成熟?
  《长生殿》化长恨为长生的底蕴?
  1.洪昇重新演绎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融合进唐以来叙述、咏叹天宝遗事的文史、传说等许多材料,剧中出现的许多人物、情节大都是有根据的。在《长生殿》里,伴随着唐明皇杨贵妃故事的进展,交叉地写了与之相关连的朝政事件。《长生殿》将《长恨歌》里无法实现的幻景化做了幻想中实现了的美好愿望,以精神的"长生"消解了现实的"长恨",表现出对至真之情的崇高,前人称是一部"热闹的《牡丹亭》",便是就此说的。
  2.《长生殿》前后两部分是不一致的。前一部分是写实,是爱情的悲剧,后一部分是写幻,是鼓吹真情。这些构成了《长生殿》的结构特征和思想特色:写唐明皇杨贵妃之情事,并不限于言二人之情,而是含而不露地拓宽了"情"的内涵。
  元代山西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1.平阳是显要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在这种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孕育下,平阳成为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地区。
  2.以石君宝与《秋胡戏妻》、《曲江池》为例
  《秋胡戏妻》成功的塑造了勤劳、善良,具有坚贞的操守和顽强的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罗梅英的形象。《曲江池》使李亚仙的艺术形象更显得完美。李娃与鸨母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以维护自己的爱情幸福。看来,塑造性格刚烈、敢于斗争的下层妇女形象,正是石君宝剧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3.李潜夫与《灰栏记》
  《灰栏记》是一出公案剧,剧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此剧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包拯断案的情节。这一故事充分表现了包拯的智慧,有很强的戏剧性。
  4.吴昌龄《西天取经》
  吴昌龄创作成就并不算太高,他为后世所推崇的主要因为他是元代写西游戏最多的作家。
  苏轼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1.苏轼树立了诗词一体的词学观。他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2.苏轼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律,诗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三国演义》虚实结合的叙事手法。
  1.《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
  2.首先,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它在按照一定的政治道德观念重塑历史观念的同时,也根据一定的美学思想来进行艺术的创造,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魅力。几百年来,曹操、诸葛亮等人物成为奸诈和智慧的代名词,是和《三国演义》的深入人心分不开的。
  3.其次,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⑴,巧于构思,如"空城计"一段作者将其插在"失街亭"和"斩马 "之间,使之成为两个一般性情节之间的店睛之笔。⑵作者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如"借东风"等。⑶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既与拥刘反曹的倾向一致,又突出了关羽的勇武气概。⑷张冠李戴,如"怒鞭督邮"本来是刘备所谓,小说中改到张飞头上,突出张飞的爽直鲁莽性格。⑸善于铺叙,如对只有几个字的"三顾茅庐"进行精心构撰,既突出了诸葛亮的神秘,又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李渔的风情戏剧。
  1.李渔作剧10种,总题《笠翁十种曲》,"十部传奇九相思",戏曲主要是演男女情事的。李渔作戏曲小说,是用来娱乐人心的。
  2.他十分强调戏曲的娱乐性。《笠翁十种曲》大抵都是喜剧或闹剧。他的剧作大都是在男女风情的范围内变化翻新,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喜剧手法的运用上。但作为明清间的一种戏曲流派,也代表了一种以娱乐为宗旨的文学倾向,是不应忽视的;这一切为中国古代喜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汉卿《救风尘》里的赵盼儿
  1.剧中的主人公赵盼儿是一个有正义感的机智勇敢的歌妓。赵盼儿光彩照人的舞台形象,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风尘女子的经历,使她对纨绔子弟的品性有深刻的了解。正因为如此,她才能规劝、提醒宋引章,而且在宋引章陷入困境时又能勇敢地出来搭救这个落难的姐妹。搭救宋引章的行动,表现了赵盼儿这个社会底层的女子的正义感和机智勇敢的性格。
  2.当然,最能体现赵盼儿有勇有谋有预见的情节,是她得到周舍真休书后立即准备了假休书,使周舍夺回并毁掉的是假的,这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3.赵盼儿,以一个风尘女子的身份,反抗邪恶,伸张正义,她唯一的武器,就是自己的体貌。因此,这"一场风月救风尘",潜藏着感人的悲辛。另一方面,一无所有的赵盼儿凭着一副侠肝义胆和机智勇敢,终于使恶者受惩,弱者获救,又使全剧充满了喜剧色彩。
  石君宝《秋胡戏妻》里的罗梅英。
  罗梅英在漫长的十年里,辛勤操劳,侍奉老人,表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道德;写她拒绝李大户的要求,包括自己父亲的"撮合",表现了勇敢泼辣的斗争精神;写她发现了在桑园戏弄自己的就是自家丈夫之后,义正词严痛斥秋胡,把金钱、官诰视为粪土,表现了她作为一个普通农妇而心志高远,不慕虚荣的可贵品格。
  汤显祖《牡丹亭》里的杜丽娘。
  汤显祖通过塑造杜丽娘的形象,写出了现实中女性的困境,也表达了自己的至情观。
  1.杜丽娘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由唯唯诺诺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一度发展。
  2.身为鬼魂而对情人柳梦梅一往情深,最终历尽艰阻为情而复生,与柳梦梅在十分简陋的仪式下称意成婚,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二度发展与生活。
  3.第三度发展表现在她还阳后对历经劫难的胜利成果的保护与捍卫。
  总之,杜丽娘这一艺术形象完全体现了作者"理之所必无",而"情之所必有"的创造主旨。
  援引示例论述明代中后期杂剧转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明代中后期的杂剧,既与元杂剧差异颇大,又与明初的杂剧多有不同,从而在转型过程中树立起自身的特点。明代中后期的杂剧从发展线索来看,有其连贯发展的历史;从创造倾向上看,题材不断拓宽,思想渐次深化,张扬个性、愤世嫉俗的社会批判剧与伦理反思剧都不在少数;从艺术体式上看,北杂剧的纯北曲体式从总体上看已经终结;从艺术成就上看,部分作品可以称之为传世之作,具有较深远的影响。
  王九思与康海的杂剧
  明中叶出现的比较有成就的戏曲作家有康海、王九思、李开先等,他们都是在统治集团里被排挤出来的人物,从而对统治集团的腐朽性多少有所认识。在险恶的宦海中上下沉浮,所以他们都对世态炎凉深有体悟,对人间"中山狼"的面目认识真切。当时的剧坛上形成了以康海为代表的中山狼题材创作热。从中山狼题材热发端,明代中后期的杂剧创作以社会伦理批判等讽刺性杂剧作为重要内容,使杂剧成为一种极富于战斗力的文体。徐复怍《一文钱》为代表的讽刺杂剧,在戏剧史上也具有一定影响。本时期的爱国题材杂剧和爱情题材杂剧也都较为知名,比如陈与郊《昭君出塞》和《文姬入塞》,冯惟敏的《僧尼共犯》、孟称舜的《娇红记》
  尽管明代戏曲家还有重振杂剧雄风的良好厚望,但却依然不能永葆韶华。明杂剧上不能与元杂剧相比肩,下不能与明传奇相抗衡。
  元杂剧与南戏,在艺术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这两个剧种的剧本虽然也都包括曲词、宾白、科三个部分,但体制又有不同。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可分旦、末、净三类,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南戏流行于东南沿海,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曲词的宫调也没有规定。南戏角色分生旦净末丑各类,均可歌唱。歌唱形式多种多样。杂剧和南戏的剧本,都有完整的情节。杂剧和南戏在唱腔上有明显的区别。
  为什么说《桃花扇》是一部最接近历史的历史剧。
  1.《桃花扇》反映的南朝弘光小王朝的兴亡历史,当时曾经为人们关注,事后也为人们痛心。孔尚任作《桃花扇》,归根结底还是清初那种痛定思痛、反映历史的文化思潮的反映。
  2.孔尚任在创作中采取了证实求信的原则,所以全剧以文人侯方域和妓女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线索,展示弘光小王朝兴亡的历史面目,基本上是"实人实事,有根有据",真实地在再现了历史。孔尚任对剧中各类人物作了不同笔调的刻画,但总的说,作者的褒贬、爱憎是颇有分寸的,表现出清醒、超脱的历史态度。
  《长生殿》的艺术风格。
  《长生殿》艺术上的长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首先,剧作重在唐明皇杨贵妃的"钗合情缘",但却写出了封建宫廷中帝王与妃子的真实关系,真实情感;也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的性格。这是洪升在文学史上做出的卓越贡献。
  其次,在结构方面,全剧长达50出,场面壮丽,情节曲折,而组织相当严密,以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线。《长生殿》结构细蜜,场面安排上轻重、冷热、庄谐参重,都显出匠心经营,从而将传奇剧的创作推向了艺术的新高度。
  第三,《长生殿》的曲词优美,尤为人们称道。即使从书面诵读,也能感受到那富于音乐性的美感。
  《水浒传》的结构特点。
  《水浒传》的结构艺术也颇为独特。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连结而成一个整体。
  《水浒传》的情节结构是以单线纵向进行的。上半部是以人为单元,下半部则以事为顺序,连环勾锁,层层推进。以聚义梁山为线索将一个个、一批批英雄人物串联起来。七十一回以后,就以时间为顺序,以报效朝廷为主干,将故事贯串始终,但各股份往往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晚清的戏剧改良运动的勃兴。
  20世纪初叶,戏剧改良运动也蓬勃兴起,成为晚清文学革新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诞生了新的剧种--话剧。
  戏剧改良运动推动传奇杂剧创作出现新的繁荣局面,作品数量多、题材广,且多关系时局大事。内容或谱写碧血丹心的革命英烈,如写秋瑾慷慨就义的《六月霜》等,郑振铎称这些剧作"为民族文学之伟著,亦政治剧曲之丰碑"。
  魏晋志怪小说兴盛的背景是怎样的?
  志怪之所以在魏晋南北朝盛行,一方面固然继承了古代神话传说的文学传统,而另一方面是有其现实的社会原因的。社会动荡,战争频仍,于是宗教迷信思想得到了最适宜的土壤而流行起来。同时,广大人民通过大胆幻想,借助于神鬼故事来曲折地表现自己强烈的反抗意识和对理想的追求,于是,各种不同倾向的志怪小说纷纷出现。
  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终有唐一代,几乎找不到一个文学沉寂的时期。其次,唐文学的繁荣,还表现在作者众多而大师辈出上。唐代出现的杰出诗人数量之多,为我国诗歌史上所仅见。
  元代散曲具有哪些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明代俗文学的发展,在哪些方面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明代戏曲、小说及民歌等通俗文学的发展,明显地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二、清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三、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刻画。四、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说说清代中叶至鸦片战争前后五大声腔系统的具体情形。
  清代中叶至鸦片战争前后,是花部乱弹诸腔与雅部昆腔争胜的时期,形成了五大声腔系统以及一些大型的地方戏。一、昆腔,二、高腔,三、梆子腔,四、弦索腔,五、皮簧腔。地方戏的繁荣取代了昆曲一枝独秀的局面。道光年间京剧形成。
  清初苏州派剧作家的成就与局限。
  1.苏州剧作家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群体,一个戏剧文学的流派。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剧作家大都是与舞台表演紧密联系的专门编剧的剧作家。明清易代也影响到苏州作家群的创作,随着社会的变化,创作也发生了转变,创作出有影响的作品。他们的杰出代表李玉的创作便清楚地显示出这种变化。
  2.李玉早年的剧作以《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最为著名。这四种传奇表现的是社会下层的世态人情,着重嘲讽鞭挞的是惟利是图的卑劣行径,道德高尚者倒是出自微贱中人,这种情形近乎"三言"小说的世界,而道德意识又更重了一些。
  3.入清以后,李玉转向关注历史政治的风云,创作出了许多历史剧。李玉晚期的代表作是《清忠谱》,而且苏州剧作家群的主要人物都参与了此剧的创作,表明他们很重视这个剧作。《清忠谱》表现的是晚清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迫害东林党人周顺昌等人,引发了苏州市民暴动的政治事件。《清忠谱》的成功还在于将纷繁的历史事件,经过艺术的选择、提炼,着意于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精神,构成了谨严有序、形象鲜明又有激情贯注于其中的艺术效果。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1.《西游记》的成书经历了一个长期积累的与演化的过程。《西游记》的演化过程是将历史的真实不断地神化、幻化,最终以"幻"的形态定型。
  2.玄奘取经是唐代的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代末年的一些笔记如《大唐新语》等,就记录了玄奘取经的神奇故事。
  3.成书于北宋年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大致勾画了《西游记》的基本框架,并开始将取经的历史故事文学化。书中出现了猴行者的形象,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雏形。取经故事中的猴行者,以及后来的孙悟空,其形其神,是在中国文化的传统中,融合了历代民间艺人的爱憎和想象后的演化而成的。
  4.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取经故事在元代渐趋定型。至迟在元末明初,有一部故事比较完整的《西游记》问世。这部《西游记》的故事已相当复杂,主要人物、情节和结构已大体定型,特别是有关孙悟空的描写,已与百回本《西游记》基本一致,这为后来作为一部长篇通俗小说的成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汤显祖的生平与创作。
  一、 与世俗相抗的正直一生
  汤显祖,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江西临川人。自幼受家庭影响,博览群书。在以后的仕途生涯中,正直不阿、不附权贵的汤显祖历经坎坷。
  二、 自觉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在中国戏曲史上,汤显祖是一位最富哲学气质的作家。因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十分独特的"以情反理"的哲学美学思想。
  三、 临川四梦
  汤显祖的剧作主要有《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因剧中都有梦境描写,故合称"临川四梦";又因以作者所居称玉茗堂,亦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是汤氏的代表作,标志着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今人还将其诗文与戏剧作品合编为《汤显祖集》。
  《水浒传》的人物刻画比《三国演义》有何进步?
  1. 个性鲜明,各具风采,是《水浒传》塑造人物形象的一大特点。《水浒传》还揭示其不同个性形成的原因。如李逵一
  无所有的贫苦农民出身,鲁智深提辖的经历,都是形成他们独特个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2.《水浒传》善于通过行动和斗争的描写,在动态中刻画人物展现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三国演义》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一成不变。如孔明的足智多谋,曹操的奸险狡诈,自始自终,一以贯之,几乎没有什么发展和变化。《水浒传》则在这一点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如作者描写林冲,及他性格的发展变化,堪称最成功的例证。
  3.此外,在塑造人物的一些具体手法上,《水浒传》也有高超的艺术技巧。例如鲁达一出场,三打镇关西……"第一印象",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作者还十分注重构思有力度的动作性情节,以表现人物的英雄气概。如武松打虎,石秀跳楼……,均以夸张的笔法,增饰人物的传奇色彩,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其成功的经验,为我国小说艺术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元杂剧在形式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在体制方面,元杂剧有如下基本特点:
  首先在结构上,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通常是四折一楔子为一本,表演一折剧目。其次在唱词和演唱上,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再次在宾白上,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最后在角色上,元杂剧的角色,可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
  关汉卿杂剧艺术上有哪些成就?
  一、 题材的多样化
  关汉卿剧作的题材涉及面广,丰富多样。无论是公案戏、婚姻爱情戏还是历史戏,都往往与现实社会问题或时代的思想意识交织在一起。
  二、 性格各异的妇女群像
  一是进步的恋爱婚姻观。《拜月亭》在歌颂王瑞兰自主婚姻的同时,激烈地批判了封建家长的专制包办。二是对妓女、女奴等社会底层的妇女有着深刻同情与理解,如《救风尘》中识见超群的赵盼儿。三是女性优于男子,解救家庭为难的潭记儿(《望江亭》)。
  三、 繁复的戏剧冲突
  关剧的冲突具有密度高、力度大、角度新的特征。如《救风尘》和《望江亭》中女主人公利用对手好色的弱点,勾引强敌入圈套,以机智战胜他们的关目。关剧中冲突大都由作者丰富的生活矿藏中提炼而成的,是为创造人物性格服务的。
  四、 语言本色通俗,恣肆泼辣,充满激情
  作为元杂剧之父的关汉卿,他的戏剧语言朴素自然,奇放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如《单刀会》第四折的[驻马听]就是代代传唱的名曲。
  地方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1各种戏曲声腔在流布演出的过程中,互相交融,使得在清代便已逐渐形成的风格各异的诸多地方剧种进一步成熟和定型化,如属于秦腔系统的晋剧、豫剧等。在各种声腔系统的地方剧种争奇斗艳的同时,一些在各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的地方戏也迅速崛起,如浙江的越剧,等等。
  2清末民初蓬勃兴起的"戏剧改良运动",各种戏剧班社的成立,使地方戏的创作和演出逐渐有序化、规范化,为培养高素质的剧作家和艺人提供了合宜的条件,如京剧改革家汪笑侬等。
  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追溯中国小说的起源,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神话传说。从神话传说到小说的这根链条中,逸史是关键的一环。甚至不妨说逸史是中国小说直接的源头,如《燕丹子》。其次是寓言故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第三是史传。如《左传》、《史记》、《三国志》,其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唐代传奇小说多取人物传记的形式,《三国志演义》径直标明是史传的演义,都证明了史传是小说的一个源头。
  中国古代小说历史悠久,从上古到清朝,小说也经过了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
   唐朝的文言小说大致可分为三类:志怪、杂俎和传奇。最能代表唐小说成就的,是唐传奇。刚刚开始的传奇小说还在模仿魏晋志怪小说,如《枕中记》、《南柯太守记》。接着,可称为是唐传奇的繁盛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优秀单篇,如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白行简《李娃传》等,这些作品已经开始去反映现实人们的思想感情了,人物刻画也很细致,叙事开始更紧密地结合人们的感情、性格。应该说,这些单篇传世的作品,代表着唐小说的最高水平,也标志着文言小说的成熟。
   两宋以来,文言小说渐渐式微,进入一个低潮期。再次兴盛已是明清,明朝初期的《剪灯新话》、《剪灯余话》重步唐人后路。到明末清初,文言小说达到了一个高峰,最能代表盛期文言小说水平的无疑是《聊斋志异》,此书将矛头对准整个社会,机锋更指向官府官吏,甚至批判科举,而这一切批判又主要是通过虚幻的人物情节来表现的,不能不说是一大创举。
   与文言小说并列发展的还有白话小说,即唐朝便已有的"说话",但唐代说话底本基本没有流传下来,因此我们研究古代白话小说的发展一般是从宋元话本开始,两宋的说话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技艺,其中较重要的是讲史和小说。讲史话本后来发展为长篇小说,而小说话本较多存在,如《碾玉观音》、《错斩崔宁》等。如果说唐传奇是知识分子的文学,宋元话本则是地道的市民文学,语言成为通俗的白话,所以说宋元话本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鲁迅语)。
   明清时期,一些文人仿照话本形式创作了一些白话短篇小说,即所谓"拟话本"。明代话本"拟话本"出现过很多集子,其中规模最大、最全、最有价值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出版后,受到市民阶层的极大欢迎,白话短篇小说影响更加广大,有些文人便创作了很多拟话本专集,明末较有影响的有"二拍"(凌蒙初所著《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石点头》等。
   元末明初,最早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几乎同时出现在文坛上,它们与出现于明嘉靖年间的《西游记》掀起了长篇章回小说第一个高峰。它们都是在传说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而成的。从此以后,长篇章回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稍后万历年间出现的署名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便开始了文人独立创作,小说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它们被称为明长篇小说的"四大奇书",分别开启了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的先河。
   清代小说创作进入了颠峰,不仅在《金瓶梅》的基础上出现了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一大批世情小说,还有很多新形式问世,如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讽刺小说、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以《三侠五义》为代表的侠义公案小说和其他一些长篇小说。
  明初及中叶戏曲发展面面观。
  写出传说中的《蜡辞》,并说明其出处及特点。
  《礼记》,是一首具有明显咒语性质、带有浓厚巫术色彩的祝辞。它集中反映了原始先民面对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动物灾害、植物灾害等众多自然灾害侵袭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四句诗,句句既是祈求,也是命令;既是祝愿,也是诅咒。全诗既反映了原始先民饱受自然灾害侵袭的深重苦难,也反映了他们相信利用巫术咒语能够消除自然灾害的乐观心理。
  《孟子》散文的风格特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昆剧在清初获得新的发展,突破了三吴的天地,是流传南北的大剧种
【郁氏文化】yesuo聊历史||元曲戏剧杂谈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元曲四大家之首]
元明清文学常识汇总
顾春芳:《红楼梦》叙事的戏剧性特征(《红楼梦》的叙事美学和戏曲关系新探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