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避免菜贱伤农?

中国4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依然高居5%以上,通货膨胀还扩展到了食品以外的领域,一方面是吃喝穿用都在涨价,另一方面是菜农赔钱自尽,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怪现象?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流通成本过高。当前国内蔬菜的物流成本已经占到了最终菜价的三分之二。国内物流成本占GDP的21.3%,而美国物流成本占GDP大概10%左右。当然农产品流通不畅,供应链过长,中间转手次数过多导致成本高,这推高了城里人买菜的价格,进而减少了对蔬菜需求。如果进一步降低本来就很低的蔬菜收购和批发价格,菜农和消费者两边都损失。

中国物流成本高自然有其自身发展的原因,和发达国家比,中国的第三产业远没有制造业发达,制造业发展需要服务业的支持,供应少需求高,自然成本价格会比较高;菜农多分布在偏远、交通设施不完备的地方,而国内又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的物流管理体系,各个部门分管一摊,沟通成本提高;地方保护,进一步降低效率,跨省运输费用极高;政府管理部门和大部分物流公司缺乏信息管理技术,调配成本高。

但是这些问题不是靠打压物流公司,对物流收费价格管制就能解决的。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政府管理结构不能提高和改革,单单给物流公司限价,就只能毁掉这个发展非常快的行业。更重要的是,如果限制价格,物流公司就可能不做长途或偏远地区的生意。这对发展相对贫穷的中西部一点帮助都没有。

事实上,目前物流公司很多时都要超载才可以维持成本,利润很低。限价会降低投资意愿,对改善效率一点帮助都没有,我们不能重蹈30年前计划经济的覆辙。更何况,该行业增加值已经占GDP比重6.9%,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6%,为服务业的贡献率为18.4%;况且该行业民企集中,外国企业也虎视眈眈,竞争已经很激烈,在障碍没有扫除的情况下,短期内很难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必走之路,是创造就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中之重,盲目打击是舍本逐末。改善不合理的行政措施,如地方保护与限制,才是短期内提高效率,减低成本的办法。

从目前的情况看,种植白菜、青椒等“大众菜”的菜农损失惨重,种植彩椒等“高档菜”的菜农收入还是不错的,菜农应该转型种植“高附加值”的蔬菜品种。但是种植“高档菜”对菜农的要求很高,需要资金,需要技术,还需要市场渠道等等。很多靠自留地种菜糊口的农民根本做不到。当然中国还有相当多的贫穷人口需要大白菜等便宜的食品,要提高那些农民的收入,就必须减少种大众菜的农民,但提高单产,使到总产量不变。

和发达国家比,中国菜农人数众多,教育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也太低。美国有接近100万农业就业人口,生产价值1800亿美元的农产品,而中国有将近3亿农业人口,才生产了9500亿美元购买力的农业产品(以市场汇率来算是5500亿美元)。多了三百倍的农民,才多了六倍的产量。尽管中国蔬菜产量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人均占有量440多公斤,超出世界平均水平200多公斤,但菜农人均产量很低,收入自然不高。这才是菜农赔钱的根本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白菜,菜农卖得亏市民买的贵
如何走出“菜贱伤农”怪圈?_
菜价逐步回落 要提防重演“菜贱伤农”
“坚硬”的蔬菜:一颗蔬菜进城的艰难旅程
从“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浅析我国物流产业发展
【猫扑话题22期】菜农种不起、居民买不起的菜价怪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