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口学家宋健:重塑社会生育文化 生育配套支持精准施策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教授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就公众关心的三孩生育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以及中国人口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解读。

宋健表示,生育配套支持应该针对不同人群精准施策,着力满足那些“想生不能生”或“想生不敢生”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有效提升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不能以牺牲家庭的、特别是妇女的权益作为前提,我们要尽可能满足育龄人群的生育需求。同时要重塑当前的生育文化,破除恐婚恐育心理,使人们体会到有爱、有孩子的家庭幸福感。”宋健说。

生育配套支持应精准施策

宋健告诉记者,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主要体现为二孩的出生量有所增加;目前,三孩政策遇到较为复杂的扰动因素,那就是疫情,疫情会对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预期产生影响。

有三孩生育意愿但目前只生育了两个孩子的,“70后”比例更高,她们年龄相对较大,生育难度也在增大。“对这部分人群,最主要是做好高龄产妇生殖健康工作,让她们尽可能顺利实现生育意愿,同时保障孩子的健康。”宋健说。

宋健认为,提高一孩母亲生育意愿的实现程度同样非常重要,“我们发现,相当比例的一孩母亲有生二孩的意愿。但现实困难阻碍了她们将生育意愿转化为生育行为,比如担心生育二孩对职业的影响、生育二孩后对家庭经济和住房等条件要求更高等,这些顾虑使得她们对二孩生育犹豫不决。对于一孩母亲,我们需要争取犹豫不决的这部分人群,通过配套支持措施拉到想生的行列中来,让配套措施尽快落地、尽可能服务于育龄女性及其家庭,如果能争取到这部分人群,那么生二孩的比例会比现在有所提升。”

此外,年轻人的一孩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也值得关注。宋健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就业的压力等,如今年轻人的婚育时间不断向后推迟,很多人第一孩生得很晚。我们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婚姻意愿以及生育需求。”

还有一类需要关注的是不孕不育人群。宋健表示:“现在有相当比例的人群有生育意愿但是缺乏生育能力,生殖健康问题比较突出。需要尽力满足这部分人的生殖健康需求,帮助他们实现生孩子的愿望。”

社会生育文化亟待重塑

宋健表示,如今实施的三孩政策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家庭的生育需求,“现在要精准施策,先尽量满足那些想生不能生、不敢生的人群需求。同时要重塑社会生育文化,我们需要使人们体会到有爱、有孩子的家庭幸福感。”

宋健介绍,目前我国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存在较大的人群差异性。“有的家庭愿意生3个孩子,有的觉得生1个就够了。应该尊重人群生育意愿的差异性。不同的年龄段人群、不同家庭对于孩子数量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生育配套支持措施一定要精准,比如加强女性的就业保障、降低婚育成本等,尽可能照顾到所有人群的生育需求。”

未来20年将是应对老龄化关键期

宋健判断,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会在未来预期的年份持续深化。2022年开始,1962年之后出生的人口就将陆续进入老龄。“从明年开始有10年左右,我们将看到低龄老年人口的大量增加,这有助于老年人口内部结构的年轻化趋势;我国养老真正的挑战应该是在二十年之后,那时我国老龄化的程度取决于老年人口中'60后’的退出和'80后’'90后’的进入之间的博弈。”宋健表示,未来30年后,如果出生率在积极生育政策支持下有所提升,人口结构或许能形成新的均衡状态。

“对于人口总量的判断不能孤立地看总量本身,还要看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将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减小不一定是悲观的消息,也可能意味着更宽松的空间和更均衡的结构。”宋健表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面两孩政策下南通人口结构变动分析及思考
数说二孩政策:人口结构65年之后才能优化
人口出生率未见二孩效应 地方统计局建议鼓励生育|出生率|生育率|鼓励生育
人口老龄化加速应“尽快放开三孩”? 人口学专家:意义不大
专家解读上海人口生育政策
鼓励生二孩,需要多管齐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