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孤独吗?
关于孤独

她为什么孤独?        --by 33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

这样孤单一辈子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

这一辈子都这么孤单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

这样孤单一辈子


天空越蔚蓝越怕抬头看

电影越圆满就越觉得伤感

有越多的时间就越觉得不安

因为我总是孤单过着孤单的日子”



奶茶的歌声通过手机,反复播放着…

很多时候,她都是这样的,

或者是,手臂交叉着坐在沙发的一角;

或者是,蜷起双膝躺在床上;

或者蹲着,抱着自己的大腿,什么也没做;

深深地,就是这样,保持姿势,

不想说话,似乎也无人可以诉说,

跟谁说呢?好像找不到一个人可以说,

就只剩自己。

这种感觉,就像是,

在一片荒芜之地,

一抬头,看不到其他人,也没有人来。

好像一切都是遥不可及。

剩下的,是影子在陪伴自己。


“当孤单已经变成一种习惯

习惯到我已经不再去想该怎么办

就算心烦意乱就算没有人作伴

自由和落寞之间怎么换算

我独自走在街上看着天空

找不到答案我没有答案”


好多次,她都会做同样的一个梦:

在梦里,出现一个黑影躲在角落里,

然后,她就在梦中醒来,内心一片荒凉。

看着通讯录,找不到要拨出的号码,

翻着微信圈,找不到想聊天的好友…

那一次,她忘记了带手机了出门,

傍晚回到家,

急急地打开手机,…

没有任何人找,

没有收到什么消息

没有收到什么来电

那天,她说,

有一种满满的孤独感,

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淹没了自己。

她想起,上一次的恋爱,

每晚躺在床上,梦醒时分,

都找不到一句话去跟他说,

于是,她抑郁地离开了。

两个人跟一个人,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同,

那么还有什么理由维持下去?



“当孤单已经变成一种习惯

习惯到我已经不再去想该怎么办

就算心烦意乱就算没有人作伴

自由和落寞之间怎么换算

我独自走在街上看着天空

因为我总是孤单过着孤单的日子”


孤独的感觉,就像是与这个世界,失去了链接,

一个婴儿,

如果与他人失去了连接(失去客体),

就会感觉自己死了,他人也死了。

那么成人呢,

如果心里没有任何客体,

他也会觉得周围都是寂静的,

没有人住在心里,外面都是空的。

或者这样说,

“有的人孤独,那是因为他的潜意识需要孤独啊”,

因为,

孤独是如此熟悉啊,

那种熟悉的感觉就是开始于婴儿时期的,

来自于与父母相处时的感觉,

一个婴儿跟父母在一起时候,

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没有得到过跟父母情感的链接,

父母不懂他,父母看不到他,

那么,这个人的内心状态就是孤独的,

从客体关系理论来看,

他保持孤独,是为了维持与内心父母的关系。

他在以孤独状态,来怀念与父母的相处。

我们都是这样的,

哪怕是不好的感受,

只要是熟悉的就会安住在其中

但是潜意识需要啊。


“因为我会一直孤单

过着孤单的日子”


--by 33





(关注我们,发现更多好玩的心理学故事)

关于孤独--卢思行(来点理论的)


【论孤独】

孤独,如狐狸一样脑子乱转,如虫子一样可怜兮兮。

孤独怎么变成不孤独?

当你叫唤一句:有人吗?


有人回应你:有!

就不孤独了

怎么从不孤独变成孤独呢?

当你再喊一句:有人吗?

没人应了,都走了

就孤独了

婴儿如果与他人失去了连接,就会感觉自己死了,他人也死了。

大人独处时候没有这么恐惧,因为他身边没有人,心里有人。


【什么力量让你选择孤独】

孤独,是一个人的自我选择。因为他也完全可以选择不孤独的存在方式。

为什么他可以选择孤独或者不孤独,却选择了很难受的孤独呢?从客体关系理论来看,他保持孤独,是为了维持与内心某人的关系。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父母对他物质生活方面诸多照顾,甚至做出了很多牺牲,但是在精神方面对他没有关注,让他内心很孤独。那么他就有可能会经常保持或者回到这种孤独状态,来维持内心与他父母的关系,直观来说,就是以孤独状态来怀念与父母的相处。



【什么阻碍了你摆脱孤独】

一个人在孤独的时候,主观上是有摆脱孤独的努力的,而且往往还很强烈。但是什么阻碍了这个人摆脱孤独呢?

后现代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认为,人的社会化需要具备很多能力,这些能力是健康家庭中逐渐培养出来的。有情感得社交,需要的最重要的能力是共情能力。


共情,并不是单方面去猜测对方怎么想、什么感受(这是讨好型人格特质);也不是单方面去考虑自己的想法、感受,让对方迎合自己(这是控制型人格特质);而是用我的情感体验资源来理解你通过语言、语气、表情、身体语言等所表露的情感体验。


在共情的过程中,有你的主体存在,也有我的主体存在;有你的感受在,也有我的感受在;是一个平等对话的状态,我能真实了解你的感受,也能尝试让你真实了解我的感受。这项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健康家庭的亲子关系互动逐渐习得的。


如果你缺乏这种能力,最好的学习是通过咨询体验,因为咨询室的环境从功能性来看,就是健康家庭模式的浓缩和升华。


卢思行:心理咨询师,12年心理受训经历,心理学硕士



儿童梦想屋,与你更好地成为自己

我们给你最深情的告白是,真诚陪伴。

我是33,你有什么故事想告诉我吗

我的微信号404709324(暗号:梦想屋)


PS:

如果你喜爱心理学,

如果你有一些育儿与自身的困扰,

你想系统地得到解答,

那么,加入我们的系统专业解惑沙龙群吧

(带队的是33,还有孙越和卢思行,孙越,社会心理学硕士,人本主义取向;卢思行,心理学硕士,抑郁治疗专家,新人本整合)

(收费加入)

如果你有兴趣,请小窗口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尼科特理论的客体关系理论之“真我与假我”
心理学终极命题——孤独感是一切的根源
父母无需完美,但需诚实
笔记摘录 | 《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一
张海音: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什么是完美父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