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带过500个学生, 我发现只有一种孩子能真正学好英语丨博士教学笔记

孩子半年没跟您学英语,现在忘得一干二净!


小 K 妈妈把这个乖巧的男孩子再次送到我面前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惊得一时语塞。我给小 K 做了些简单的测试,结果那些他曾经背得滚瓜烂熟的单词和对话,现在真的已经相见不相识了

 

小 K 今年 9 岁,是个聪明听话的男孩子,跟我学过一年的英语。他在上课的时候态度认真,虽然性格有点腼腆,但表现丝毫不差,甚至可以说是很优异的了——他是当时那个班上拿到最多勋章的孩子





忘了介绍,我是个教小孩子英语的男老师。

 

我的学生年龄都在六七岁以上,我知道英语启蒙的黄金期是 3 到 5 岁,但我还是耐心的交流互动,为这些“大龄”启蒙的孩子,赢回一个英语习得的机会

 

直到小 K 第二次回到我这里之前,他的表现都让我觉得我的习得式教学方法非常有效。


特别是前两天,刚有一个同样在半年前结束学习的孩子小 L 的家长给我打电话,说小 L 结课后就爱上了英语,每天都要用英语写简单的日记,还在坚持阅读英文的读物,这半年来进步很大……

 

小 L 和小 K 水平差不多,小 K 甚至还表现得更好一点。只过了半年,怎么会相差这么大呢?

 

我下决心要找到答案。

 

How do you say a little pig?

每当想到小 L 这个活泼的女孩子的时候,我的耳边总会响起她清脆的提问声。

 

在那堂课上,我讲到了小猫是 kitty 和小狗是 puppy. 这时候,小L忽然跳起来提问:“How do you say a little pig?”(那小猪怎么说?)



“Good question!”(好问题!)我鼓励她说,“Can you make a guess? How do we say a little pig?”(你能猜猜吗,小猪怎么说?)

 

“Piggy?”

 

“Yes! You are so clever!”(没错,你很聪明!)

 

我至今还记得小 L 脸上洋溢的兴奋与骄傲,那是很美的光芒。

 

这种光芒,我在小K的脸上也见过。那是当他成为班上唯一一名答对了所有的问题的孩子,接受我颁发的勋章的时候。

 

小 K 很聪明,记忆力很好,还会发明很多小窍门帮助他记住单词。但是他从来不提问,对于我在上课内容之外讲的故事、拓展知识和历史文化介绍,也总是听听而已——除非我给大家布置了下节课发言复述故事的作业,那他甚至能把一段文字完美地背诵下来。

 

我还注意到,除非必要的情况之外,小K不喜欢用英语交流,对背诵、读写、做题和游戏更感兴趣。


而小 L 从很早开始,就会有事没事地就会拉我到一旁“开小灶”,操着错漏不全的幼稚口语,兴高采烈地跟我聊天




 

小 K 和小 L 的差异,在我教过的500多个孩子身上相当常见,几乎可以按此把孩子分成两个类型。我曾经天真的以为,这只是性格内向与外向的区别。


可是仔细一想,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外向的孩子也可能跟小 K 一样,只在“实在的英语知识”方面表现自己,而内向的孩子也有跟小L一样,愿意默默地“深入探索英语这门语言”。

 

我一边翻看我这几年来为每个孩子记录的学习情况日志,一边回忆他们在课堂内外的表现,脑中逐渐浮现出两种差异鲜明的学习行为类型,也似乎渐渐迫近了问题的答案。

 

为了证实我的猜想,我拿起电话,对每个联系得到的家长进行了一次回访。


你让孩子学英语的目的是什么?  


时间有限,我在电话里只问了家长们三个问题


  1. 当初送孩子来学英语,是出于什么目的

  2. 在孩子学英语的期间,回家时你会怎么考察孩子的学习情况

  3. 孩子在不上课之后,英语的水平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经过了一番统计、对比和总结后我发现,家长的不同情况与孩子的两种学习表现有很强的对应关系。


孩子们两种不同的学习类型,其实与心理学理论中的

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

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有关。



我把家长的因素和孩子的表现整合到一起,结果如下表所示:

 


主动学习型

(融合型动机)

被动学习型

(工具型动机)

学习目的

(家长)

掌握语言、了解文化、出国

不落后同龄人、小升初考试

能力偏好

(家长)

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重读写,轻听说

单词学习

(孩子)

课上的词汇有时候记不住,但是愿意联想和扩展,发音准确

课上的单词记得很准确,但是不愿意背“超标”的单词

课堂表现

(孩子)

兴趣持久,表现活跃,有时会分散注意力,愿意发问、联想、反思,不怕犯错。

注意力有选择性地集中,精神紧张,愿意回答有准备的问题,拒绝犯错,努力赢得更多勋章。

拓展学习

(孩子)

感兴趣,愿意参与

不感兴趣,听过就忘

学习成果

(孩子)

应付体制内的考试绰绰有余,在课堂外仍然愿意继续自学英语,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水平持续提高

学习过程中犯错较少,目标考试的成绩优异,但是对课堂和考试之外的英语内容不感兴趣,英语水平容易反复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抱着工具型动机学习英语的人,“醉翁之意不在酒”,目标并非学习英语,而是要以英语为工具来到其它的目的,看重“学习一门语言的实际价值和好处”。


反过来说,如果目的达成或者改变,那么英语的学习也就没有意义再继续了。


在小 K 的例子中,他已经达到了小升初的英语水平,而且不需要每天上课,向家长汇报学习成绩,所以他学习英语的目标就已经失去了,也没有动机继续学习,所以才会在半年的时间里,把学过的东西都还给老师。


持有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对于英语的文化和语言有浓厚的兴趣,是真诚地想要掌握这门语言。


即便学习这门语言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她也愿意学习。

比如,没有人逼着小 L 写英语日记,她每天坚持也不会得到父母的格外嘉奖,但那是她的爱好,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坚持了下来

分清了两种学习动机对孩子语言学习的影响之后,我们面临着一个更加根本和实用的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融合型学习动机


“今天上课学到了什么?” 

vs. 

“What’s this in English?”


这要回到我对家长的调查中,注意到的一些细节:


    支持型

(小 L 们的家长)

    监督型

(小 K 们的家长)

家长类型看重孩子在生活和阅读中对于英语的应用,聊英语时不局限于学过的内容。看重成绩、勋章、老师的表扬,定期抽查学过的内容,配合奖励和惩罚。


在这张表里,我把小 L 和小 K 这两种孩子的家长,分成了两个类型:支持型和监督型。


如何培养孩子融合型的学习动机?答案就在这里。


支持型家长

支持型的家长,对应融合型动机的孩子。


这类家长送孩子学英语的目的,是学会这门语言,为了出国、了解英语文化和掌握语言本身。


他们在孩子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抱有一种支持合作的态度,常常会不经意地指着一个常见的东西问他们:“What’s this in English?”


如果孩子能回答出来,家长会加以热情的鼓励,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来,家长也会告诉他这用英语怎么说,然后继续鼓励孩子。对于支持型的家长来说,孩子主动找英语书看,主动用英语交流,是他们最喜闻乐见的事。



监督型家长

监督型的家长,对应工具型动机的孩子。


这类送孩子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考试,或者是为了不被“别人家的孩子”落下。


他们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有时候甚至更加上心,经常会问孩子:“今天上课学到了什么?”然后再从学过的内容里,抽查考验,并相应地给予奖励和惩罚


如果孩子在班上拿到了更多的勋章,这些家长也会对孩子大加赞扬。对于监督型的家长,孩子成绩好、单词背得溜,他们就会心满意足。



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英语的融合型动机,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孩子之间的攀比和一两次考试成绩之上,而要帮孩子找到一个热爱英语、自觉成长的理由。这样,孩子学习英语才能事半功倍,走上正确的方向。

 

——但是,如果家长做不到呢?如果家长就是担心孩子的英语考试成绩不够呢?

 

工具型动机与融合型动机的互帮互助


想象的丰满与现实的骨感,总是并肩而行。

 

虽然在原理上想通了:孩子英语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和巩固一种融合型动机,让孩子真正热爱英语这门语言。


但是仍然有很多家长不能打心底里认同,依然坚持以工具型动机来驱动孩子的英语学习——毕竟,小升初的压力、中高考的现实需求如影随形。

 

既然工具型动机不可避免,我们就要想办法加以利用,让它成为融合型动机的助手和伙伴。


1

比如,根据融合型动机的特点,特别设计“提问勋章”、“发现勋章”和“兴趣拓展勋章”作为日常的奖励措施,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发现新事物、关注拓展知识。



目的性很强的孩子(工具型动机)为了拿到这些勋章,自然而然地展开了更多对英语本身的探索,渐渐导入了融合型动机。

2

反过来说,我们在享受融合型动机带来的好处时,也不要忘了与工具型动机分享成果


比如,我在课程设置上,特意在学习到一定阶段后,增设了“小升初考试冲刺课”——这看起来与我一直秉持的教学观念大相径庭,却是我为了平时大部分时间里培育孩子的融合型动机,并让家长安心的折衷方案。



总之,要想办法减少孩子英语学习中,工具型动机与融合型动机的对立呵护孩子的融合型动机,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加持久、有效、能量十足的英语学习动力。

 

当然,我更加希望的是,能有更多家长真正理解“融合型动机”的关键性,放心大胆地鼓励孩子去拥抱英语、热爱英语、探索英语、把英语当作一种美食——我们把它吃掉,是为了品味和享用,而不是为了得到同桌人的表扬。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俞敏洪坦言:苦背单词9年,不如牢记这20张图片,一天牢记800词!
浅议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
让孩子轻松秒记500个单词,这些顺口溜,你值得看看
1~6年英语“单词表” 音标!给孩子贴墙上背熟,考试次次不下98!
10个英语语法,速记口诀!5倍记忆效果!
老外都吓一跳!孩子把口语练得这么溜,却只因每天看一遍这份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