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荣华:《堪舆术》与现代风水学(第一章:堪舆风水 二.认知及选择)

  二.认知及选择
  
  我们知道,“堪舆”即是俗说的“风水”。近半个世纪以来对风水(风水理论与实践,即风水学与风水术)的全部否定与禁锢,还增强了它的神秘性。如今,在中国只在一些保护着传统文化较多,交通闭塞的穷乡僻壤和少数民族地区,才能寻到风水和若干痕迹了。
  
  “风水”究竟是什么呢?我参阅了很多古籍资料,可以做一个(按古人说法)这样回答:“风水”是关于生与死的环境(人以大自然为逆旅,并且如何与自然相处)的学问。因为,在先民们的心目中,生与死或死与生,是此岸与彼岸之间的过渡。也就是关于死(葬丧),更是关于生(人与自然的相处)的关系学说。风水是哲学,是科学也是艺术。风水在中华民族久远的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有着斩不断的心理与学术联系。
  
  在中国先民的观念中,人死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却是另一种生,即过渡到另一世界即彼岸去。儒家的祖先与生殖崇拜、佛家的轮回转世、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在生与死的问题上水乳交融了。体现的是古人的生死轮转的观念,也是堪舆术的阴阳风水观念。
  
  (一)“生气”说
  
  古人讲风水主要对:“气、砂、水、穴、向”尤为重要。特别是“生气”之说为堪舆风水的灵魂。【晋】大风水家郭璞《葬经内篇》说:“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萌所生之道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止,藏风次之。”《内篇》所讲的生气,埋葬死者,就是乘生气。生气是宇宙间运行的最基本的气,在天上到处流动,在地上就化生万物。天无生气就没有凭借,地无生气不能承载万物。因此生气磅礴天地,贯通万物,无所不有,无时不动。晋朝大将军陶侃说:“先于天地而存在,后于天地而永生。”就是指的这种生气。生气藏在地中,人们看不见,只有按照地形地势寻术,才能找到有生气的地方。埋葬死者能找到生气所在的地点,让死者能乘生气,那就是最完善的相墓术。
  
  五行在地中运行,生发出来就产生万物。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是生气的别名。生气分开为阴阳,又分开为五行,虽然在天上运行,却是从地中产生出来的。生气发出来产生万物,聚集起来则融结在山河大地,这样的融结的就是阴阳五行的精华。
  
  《经曰》:“夫土者气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其意是土是气的本体,有土才有气,气则是水之母。生气要附在物体上才能显现,要依靠土地才能运行,万物就是由生气贯通而生成的。
  
  经书又曰,气藏在地中,按照一定的地理形势而运行,又由于地理形势的止住而聚集,因此懂得气聚风水的人从地势源头观察气脉的走向,根据地理形势止住了气来选择墓地。这种选择,没有聪明的眼光是做不到的,所以有本叫《经玉髓》的相地书上说:“草上的露珠偏偏凝结在叶片尖,花中的香味常常聚集在花心里。”就正好形容这种情况。
  
  平地气脉可以根据土脊来判别,山地气脉则根据石脊来判断。但气脉随地势而行,委蛇曲折,变化多端,不能用固定的眼光看待。山势来得比较远,穴地形成则比较近。地势顺,山气合,叫做金气之地。碰上金气之地还要找到生气止聚的哪一点下葬,这才算是完美。人们往往能发现金气之地,但却找不准生气止聚之地(真正的穴位),结果差那么一点点就前功尽弃,尽管山清水秀却毫无用处。
  
  好的地理形势曲折回还,就像一个人蹲在那里等待着什么,又像一个人包揽着这一地区,山势像是向前朝拜而不是逼近,水势止聚而不是倾斜,山来凝结,水来融合,阴阳协调,山高水深,草木茂盛,气象尊严,像王公贵人,众峰拥簇像有万金财富。经书上说,地形之举,生气就蓄集,就能生化万物,这就是风水好的宝地。
  

  附记:摘《葬经》每年中每个月生气,死气的具体方位。
  
  正月生气在子癸,死气在午丁;
  
  二月生气在丑艮,死气在未坤;
  
  三月生气在寅甲,死气在申庚;
  
  四月生气在卯乙,死气在酉辛;
  
  五月生气在辰巽,死气在戌乾;
  
  六月生气在巳丙,死气在亥壬;
  
  七月生气在午丁,死气在子癸;
  
  八月生气在未坤,死气在丑艮;
  
  九月生气在申庚,死气在寅甲;
  
  十月生气在酉辛,死气在卯乙;
  
  十一月生气在戌乾,死气在辰巽;
  
  十二月生气在亥壬,死气在巳丙。
  
  凡修筑垣墙,建造宅庙,修造坟墓等,得生气者吉,遇死气者凶。

  (二)寻龙望势
  
  中国是多山之邦,所以传统风水在讲寻觅居处环境时,多以强调“山龙落脉形势”为主。中国的主要龙脉为昆仑山,为山的始祖,大干龙。昆仑山的分支叫支龙。龙脉动主要有三大环节:
  
  1、祖山:昆仑山(中国);日本祖山为富士山。喜马拉雅山为世界的祖山。
  
  2、少祖山:地区最高最大的山(如辽吉两省的长白山,黑龙江的大小兴安岭)。少祖山在运行中不结穴。
  
  3、父母山:结穴山。山过峡峪很重要,有过峡谷才能束气。峡谷越深,来气越足,气就超强。少祖山到父母山之间的过峡谷越深,越窄,为蜂腰鹤腾,则气脉动越足,才能来气,才影响凶吉。父母山再有分支,也就成为别的山的少祖山。
  
  干龙:主要的龙腾,不结穴。支龙:从主干发出的龙的支龙,结穴龙。从支龙发出的山脉结穴。结穴是山脉到头的地方,而不是正在走行的山脉,向前走行没有停留的地方没有穴塚,只有停止的地方结穴。所以,古人曰:“三年可学得寻龙,十年学不得点穴”。
  
  一个山脉上,有真穴,假穴,实际上只有两平方米的地方为真穴。要点穴必须要对山有请,熟悉山。
  
  第一步是“寻龙”,龙就是山脉,以其绵亘起伏的形象颇似传说中的“龙”。寻龙也有具体讲究,不是“抓到篮里便是菜”。如果只要遇山便是风水,愚公先生就不必移山了,风水先生也要改行了。寻龙首先是望势,这个“势”首先是指大范围的整体形势。乍看起来,区域形势与个别居处选址的距离甚远,并无直接的祸福可言,但间接地影响可就大了。望势之“势”,又是指山脉的具体形势,风水著述将山势归结为正势、顺势、逆势、回势等五类,再区分为“飞龙的龙,蟠龙的龙,舞风的龙,踞虎的龙,奔腾的龙,游蛇的龙,平阳的龙,嵯峨的龙,尖射的龙,乱杂的龙,孤秀的龙”等细目识别,实际上就是讲不同的地形对于点穴确定位置的影响作用。一个不求甚解的风水先生,最易于把穴点错,要掌握山与外界通气之处彼即是穴,山有出吉气之处为吉穴,出恶气之处为凶穴,山如人一样有出吉气的地方,有出恶气的地方,山也有七窍和毛孔。有时可能有多地方都像穴,应反复上下来看选择确认:
  
  朝山:穴前方较近处的高山(正对穴)相当于做官之笏板。
  
  案山:穴前方较近处的矮山,比父母山要矮,相当于办公案。
  
  龙虎山:穴两侧站立的青龙山,白虎山。相当于左膀右臂。要比父母山低,相当于扶手。
  
  好穴标准:前有朝,后有靠,形像一把太师椅。背后有高靠背,靠山扶手,左膀右臂,案山如办公桌案。靠山,案山,朝山都要正对着父母山。以山的形状可以起名为:贵妃醉酒,孔雀开屏,金龟抱蛋。
  
  第二步是捉脉。就是捕捉山脉的起源,再根据它逶迤的走向,为之理请先后秩序,俗语所讲的“来龙去脉”,此地为风水常说的术语。寻龙捉脉和寻龙望势的思路相同,寻龙捉脉也有范围大小,整体布局层次区分。传统风水通常先画出全面的风水龙脉大系,并用天干地支的相互关系比喻它们的延伸分布,大体是昆仑山为龙脉之源,从这个源头分出左、中、右三大干脉,各有系统,称为北龙、中龙、南龙。每个系统内又按此关系分出干支,如“南龙”出吐蕃以西,下丽江,趋云南,绕沽盖、贵州、关索,东去沅陵,在此分出一支由武关出湘江西至武陵;又分出一支过庾岭、渡草坪、去黄山、天目、三吴止等等。总之,一个层级一个层级的分下去,最后都是游到海里,而已“昆仑山”为龙脉源头,恰与传为人类始祖奶奶之一的西王母住在昆仑山上的神话互相照应。
  
  寻龙捉脉大多用于营葬选冢。风水选冢的原初意义是祖神敬仰,以及紧随其后的安居乐业、氏族繁衍、人丁兴旺、发福发财的祈求。所以风水书又把每一个范围内的山脉本支关系和秩序。比附为家族传承关系:龙脉起初称祖山或太祖山,以下每一个过往盘转之处,分别称太宗山、少祖山、少宗山、父母山等,就像宗庙祠堂内的排位一样。用干支相生,祖父相转的理念比附地形关系,显然与现代地理科学是相违背的。
  
  风水对龙脉很看重,在每一个局部范围内,将与候选宅址最接近并作为该处最重要环境元素的山岭的主山脉称之为“真龙”,认为其走向和沿途形势最为关乎该址的风水质量优劣。风水书《悖山篇》云:“认得真龙,真龙居中,后有托的,有送的;旁有护的,有缠的。托多,送多,护多,缠多,龙神大贵。”看来捉龙脉的要义仍旧同整体形势的观察互相联系,而“真龙”之脉,与“点穴”有直接的关系。
  
  第三步,寻龙聚气。择居和营葬都有个应用聚气的问题。就择居选址来说,一样是山脉,其走向有龙盘虎踞和尖射乱杂之分,其形貌有钟灵毓秀和突兀荒凉之别。条件优良的不仅为人避风挡寒,提供安全,还有丰富的生活资源可以开发,这都是风水中所谓“生气”聚集。相反,或当风口,或无植被,甚至有山洪爆发,山体滑坡等危险存在,那就体现在死气杀气上了,要避免出现。
  
  其实“聚气”的底色,也是生活常识,比如距今数万年以前的“周口店人”,从地图上看他们的居所所在,太行山自西蜿蜒而东,在此形成西山和燕山,其东南地势由高往低,形成一块平原,永定、潮白两条河流向南穿过,我们的祖先就在西山之下两河之间定居下来。他们肯定不懂什么“生气”聚集,但凭生活经验就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居处环境。考古证明,相当数量的中石器文化都分布在山前倾斜平原或河流低阶地以及平原中的低山丘陵的坡麓地带,因知远在“寻龙”理念产生之前,先民们早就有了大体相似的“风水”模式。
  
  用在择墓上的寻龙聚气,就不是那么明白了,比如风水书说,有五种山岭不能筑墓:“气”要靠滋润,所以光秃的山不能筑墓;“气”要靠地脉贯通,所以中断的山不能筑墓;“气”只能在土中运行,所以只有石头的山不能筑墓;“气”要靠形势聚集,所以没有起伏的山不能筑墓;“气”要讲究龙脉接续,所以孤零零的山不能筑墓。这些忌讳,有些是寻常的行为取向(比如民在山上筑墓者大概少见),但更多的则是从主观意识中的“接气说”来指称厉害出发点就是站不住脚的。
  
  以阴阳五行之说,谈及“聚气”。气有阴阳之分,所以龙脉地也有雄雌之别,“龙从左旋则气必从左,为阳为雄;龙从右旋则气必从右,为阴为雌”(《青囊奥旨》),因此最能聚气的环境当是在左右环抱呈阴阳之局。山的形状亦按五行分类,如宽基圆顶、如钟如釜的是金山,挺然特立、卓笔高耸的是木山,逶迤曲折、势如波浪的是水山,秀丽尖耸、如焰腾空的是火山,端正方平、宽厚雄伟的是土山。进而由阴阳转为五行的“五气”亦“各有其专墟”。

  (三)旷野察砂
  
  “砂”与“龙”都承山脉系统,又同在一个居处范围内,但是它们有两点区别:其一,龙是指宅地背后的山,包括前面所说的,“托的、送的、护的、缠的”亦都属“来龙”走向上的相关的山势;砂则是宅地左右和面前的山。其二,在风水观念里,龙的作用好比靠背,砂的作用好比围护,比如两边鹄立能够蔽风的叫侍砂,呈抱拥之势的卫砂,正前方距宅址较近而体量较小的叫迎砂,距宅址较远而体量较大的叫朝砂。迎砂亦称横案,朝砂亦称朝山。这也是一种拟人化,宅是主人,面前有案,对客朝拜。
  
  整个察砂过程,其实就是看过大环境以后再观察小环境对宅的影响好坏。从要求看,共同点应都是要求重叠蜿蜒,呈环抱之势,便于藏风聚气,两者不可缺一,否则就不会发生好的作用。以住宅或村落选址为例,“龙脉”气势雄伟,有挡住大风的作用,但如果紧逼宅址,不仅有泰山压顶的迫人感受,连阳光也遮住了,从而造成小环境阴冷幽暗,对生活起居和生产经营都不利。用风水来解释,就是光有阴气,缺少阳气,还是聚不到“生气”。反之,应围成大环境的龙遮住大风,应围成小环境的砂既能保护“生气”不被吹散,又能接受充足的阳光,再加上有水源可取的条件,自然是温暖滋润,生机盎然的“风水宝地”了。
  
  寻龙、察砂的整体运作,实际就是大大小小的“环滁背山地”的盆地模式,事实上,凡城镇村落,多取这种环境发展而成,这也说明确实有合理的因素所在。但有些不合理的因素,确在寻龙察砂中有另一种表述:“无砂则龙失应,无龙则砂无应。龙为君道,砂为臣道,君必位乎上,臣必伏于下。垂头俯伏,行行无乖戾之心;布列有呈祥之象……”(《青囊海角经》)你听得懂吗?
  
  古人对墓地选址,寻龙察砂更为严肃神秘。葬地左边的山叫青龙,右边的山叫白虎,前面的山叫朱雀,后面的山叫玄武(即乌龟)。好的穴地要玄武垂头,也就是后面的主峰渐渐低下;朱雀翔舞,也就是前面的山挺拔耸立,好像在活动舞姿;青龙蜿蜒,也就是左面的山蜿蜒曲折;白虎到俯,也就是右边的山柔顺俯伏。如果山形与这四条标准相反,就会家破人亡。因此,右边的山势象虎那样昂头蹲着成为衔尸;左边的山形象龙那样盘踞不肯驯伏叫嫉主;后面的主峰高昂,象乌龟不肯垂头,这是拒绝人们下葬;前面的山峰不肯朝拜,象朱雀不舞蹈一样就会飞掉,这些都是不好的山形。
  
  更有说者,“明朝不如暗拱”。进入墓葬选址操作的察砂,马上变得神秘起来。四象跑进来了,候选穴址左侧的砂叫青龙,右侧的砂叫白虎。白虎青龙应该怎样对应才能相配是别有一番解释的,而且都关系到人事凶吉。还有“明朝不如暗拱”之说,“明朝”就是睁眼便能看见的朝山,“暗拱”是你看不见的生在穴址对面的潜在地势。因为看不见只能推演,还没办法验证。对看得见的事物,也有种种讲究,砂有不同形状,会产生不同结果,肥、圆、正形的砂是富局,斜、臃、肿形的砂,是贱局(《博山论砂》)。生活中,你要把肥圆和臃肿区别开来,恐怕也不容易,是鹿是马,待风水先生们体察了。

  (四)山场问水
  
  郭璞《葬书》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以得“生气”为直接目的的风水理论,“得水为上”的依据有三:
  
  第一.水有养“气”作用。因为水本身便是气的液体形态,这个道理前面已说过,即生气的来路,便是阴阳二气经过风、云、雨、水几种形态的转变,“行乎地中,而为生气”所以说“气生水,水又聚注以养气”(《博山篇》)
  
  第二.水有止“气”作用。因为气势流动的物质,既会随风漂而吹散,也会因为遇到水而停止下来,所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其原因是水,气原本一体的缘故,近似血溶于水的逻辑,遇之再也不会“逃”掉了。
  
  第三.水有“运气”的作用。对此,风水书中有形象而简明的概括:“人身之血以气而行,山水之气以水而行”(《阴阳二宅全书》)。
  
  按着“藏风止水”以聚养“生气的”风水原则,最合适的居住环境,就是既要有山脉这个有形屏障挡风藏气,更要有水流这道无形的屏障止气、运气、养气。这三个功能的重要性显然要胜于一个功能,这就难怪郭璞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了。
  
  山环水绕便是藏风聚气的最佳风水模式。剔除“生气说”这种择居模式加添的种种虚拟成分,显而易见,风水观念对水观念对水的如此看重,实际上就是水为生命之源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此外,水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的介质,特具空气调节和环境净化的功能,现在已成为常识,这也说明“气以水而运”的说法,应含有古人保健养生方面的经验总结。
  
  环山绕水的居住环境,通常只能在丘陵地区寻觅,这一点,本书中追溯风水观的源头时,就已经分析过了。而在没有峰峦的平原乃至荒漠地带,有无水源变成了有无“风水”的根本支撑,因此风水书又将逶迤曲折的河流称为“水龙”,用来取代绵亘起伏的“山龙”。即是在山水俱全的情况下,亦有“凡看山,到山场先问水”的说法(《博山篇概论相地法》),有水无山同样可以成为风水宝地,有山无水则不可取。
  
  风水操作中的“问水”,大致有三道程序。第一是“找水口”。风水术认为,“局之大小,山之贵贱”,就是表现在“聚气生气”的面积大小,山脉地势的好坏,首先在乎水口的区别(《葬经翼·水口篇》)。
  
  “水口”,就是一个地区的水流的出入口或其近旁。在丘陵地区,水口多是山口,水流自山地沟谷流至山麓出口处,因流速急剧减低,所携碎屑物质在此堆积成“冲积扇”地貌,形成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的生态环境,最适合居住生活和发展生产。直到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仍以这种过渡形地带为主要的聚居与活动场所,认为水口最能聚气的观念,正是在这种实践中培养成的。在平原地区,水口就是河口,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和其他河流的河段,这种环境,不仅以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优势,适合安家落户和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而且对航运建港,城市给水及渔业利用等,都十分有利。我们只须看小起市镇村落,大至都邑名城多数都占到这样的水口上的地理位置上。“水口”之说,其实也是先民们选择居址经验的总结。
  
  “水口”次之的第二是“相水形”。就是观察水流的形态。风水书说:“水法之妙,不外乎形势、性情”(《水法方位辩论》)包含着辨别流向、形态、性能等各种内容。
  
  对于水形的千差万别,风水家们确实有非常细致的观察,仅以《水龙经》所载,就有干水,技水,曲水,顺水,远水,界水,来水等多种大细之分。每一纲目下,又有交界、朝堂、单缠、曲勾、斩气、反跳、聚砂、撞城等种种细目的讲究,而且都与“生气”的聚散结合起来阐释,再由此推及人事福祸。比如“曲水单缠”,讲白了就是一条河流曲曲弯弯流下去,在下流的过程中回转抱成一个路地点即产生一个“穴位”,由此构成的叫“水缠玄武”的形势。结成的这个穴。前有曲水三四折,远远朝来,就身兜抱局后,缠身玄武而去。入路得结咽处,束气紧密,发福悠久,高贵双全,人丁繁盛,二三百年不衰。其要义,无非就是水流在“穴位”周围的重重环绕,把“生气”都收束聚拢来了而已。
  
  循此原则,《水龙经》又归结出对水形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屈曲环抱,“自然水法君切记,无非屈曲有情意。来不欲冲去不直,横不欲返叙不息”;“水法不抱去与来,但要屈曲去复回三四五度转顾穴,悠悠眷恋不忍别。”淘汰掉聚集生气的神秘说法,剩下来的仍旧是构筑在生活经验上的顺应自然的理念,比如,在临水的凸岸旁建宅,绝少冲刷崩塌之忧,而弯曲的水形自然地避开连片的耕地,无妨农业,可见古人的风水含有建宅不夺耕地的指导思想。此外,曲形河床的演变规律,总是凹岸逐渐后退,凸岸不断淤涨,这样住在凸岸的人们不仅可就近取得水湾内侧的比较清洁的饮用水,还可借用大自然的造化获得新的涨地。这类例子,在率先提出“风水”一词的郭璞的相地故事中就有的,《晋书·郭璞传》说,他为母亲在暨阳(今江苏江阴东南长寿镇南)选择的墓地,离河流仅有百步,有人说离水太近对家人不利,郭璞说这河流不久就会变成陆地。果然,没过多久,河中沙涨成地,周围十里以内皆成桑田,变为景色宜人的“风水宝地”了。如若不用郭璞精通水文学的角度考虑问题,或许会以为史传在宣传神乎其神的风水术。
  
  古代先民们从他们的生产生活的实践总结出,“水”对人类生活尤为重要,大体而言,总不脱饮用,浣沐,灌溉及至舟楫便利数途,其中以饮用为第一。为此,在找水口,看水形的同时,还要“看水色,尝水味”。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曰:临沅县有廖氏人家,世代长寿,后来迁途他处,子孙较多夭折,而买其“二手房”入住的那户人家,“复如旧,累世寿考”。在堪舆家嘴里,这种宅地变成了生气聚集,主累世丁兴旺的上乘风水。后来其主家祖父在当地当上了县令。经仔细观察,发现廖氏旧居中供人饮用的井水微呈红色,便在离井数尺左右挖掘,结果挖出了丹砂,就是某种经水溶解后有助人体健康的矿物质,从此揭开了“丹砂汁因泉入井,是以饮其水而得寿”的秘密。总之从水源水质的调查分析入手,便知“风水”的好坏了。
  
  用现代科学知识分析,当然一点即通,但到了风水家嘴里,便是“生气”说了,“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色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贵;其色淡,其味辛,其气烈,主下贵;若酸涩,若发馊,不促论”(《博山篇论水》)。
  
  古今以来,有关风水方面的经典故事颇多。南宋初,同安郡王杨存中在临安为自己和皇子们盖了一片极其宏丽的联体豪宅,落成那天,任由外人参观。有个会看风水的老僧同他大讲堪舆之道,结论是王府盖在龟池(玄武)的形状,得水则吉,失水则凶。杨存中很相信这个道理,私下求得宋高宗同意后,调派数百工兵,又广募民工,仅用三天三夜,便完成了惠利湖水环绕豪宅而“入自五房院”的浩大工程,“蜿蜒萦绕,凡数百丈”,还特地在院中增筑一高阁象征龟头俯视湖水“以成僧说”的“水缠玄武”之势。
  
  【晋】郭璞《葬书·内篇》云:“气乘风则散,遇水则止。”古时候的人把凝聚使它不消散并且用水来把气止住,这些方法就叫做风水。风水的原则,有好水流最佳,其次要能藏住风。如果没有大江大河,也要有个池塘,环绕墓穴的干流水更不能没有。如果没有,即使能藏风,这块地也不可用。经书说,“外气横形,内气止生”,就是讲的这个道理。所谓外气,就是水流在土外面,内气就是气藏在土里面,外面有水流环绕,里面的生气自然就在这里止住了。

  (五)寻龙点穴
  
  “寻龙点穴”,就是在“望势”、“察砂”、“问水”的大环境确定后,选择盖房或筑墓的具体位置,叫作“点穴”。“穴”在风水中有三层意思。第一,表示“地陷”,又称“天井”,其实就是对这块盆地形象描绘;第二,表示洞窟,又称居藏,本质上是对远古人类居住方式的记忆和模拟;第三,借用中医术语。中医把人体上可以针灸的部位叫做穴,认为此乃人体经脉的要害处,所以武侠小说里常把打击对手的要害称为“点穴”。风水则是将穴位比作“龙脉”的要害之处,而以“点穴”表示要在“地陷”的环境中找到最能“聚气”的位置来营造“洞窟”或“居藏”之处。
  
  聚气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生气”,通过连贯不断的“龙脉”输送而来,所以点穴的首要之义,就是前面讲过的理清“来龙去脉”,务将穴位通过“来龙”的每一个过往盘结之处,从背后最近之处往上逆推,即经过所谓父母山、少宗山、少祖山、太宗山等最终与“龙脉”的发源处,也就是太祖山,一节连着一节地贯穿起来。在这些盘节点中,风水术最为看重的其实是少祖山这一道理也就是观念上的血缘认同,而对之怀有具体情感,甚至认为能发生“保佑子孙”等现实作用的,多是距离贴近的先辈。
  
  日本文化人类学者濑川昌久博士所著《族谱:华南汉族的宗族·风水·移居》(钱杭泽·上海书店版·1999)一书,收录了不少择局点穴的事例,还有从族谱中下载的图样及作者自绘的地图等形象资料,笔者选取一例,可方便读者理解。
  
  该家族姓邓氏,居住在香港新界西部元朗近郊由十一个村庄形成的村落群中,称“锦田邓氏”。据族谱记载,邓氏原籍江西吉水,北宋时迁居广东。在谱牒中记录的共十五世祖先中,位居第一世的汉黻公呗尊为“广东始祖”,但实际上是第四世符协公把第一世至第三世祖先的遗骸从吉水迁葬到本地,并就此造居下来,所以他和一世祖同为对锦田邓氏历史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
  
  有符协公亲自选定的锦田,自然是给邓氏宗族带来繁荣的“风水宝地”。按族谱解释,这块宝地“龙脉”的根本,就是发祥于深圳市区东北部的梧桐山(海拔943米)。梧桐山龙脉,又可分为“正干”,“北干”和“南干”三枝主脉,其中“正干”和“北干”分别走向东莞和惠州,“南干”经由水梧桐、犁壁仔和剃刀山,一直延至观音山,大帽山等新界中部山地,其中尤以大帽山(新街地区最高端,海拔957米)所处位置最为重要,相对于被确定为“太祖”或“龙组”的梧桐山而言,大帽山就是“少祖”,也可以说就是邓氏风水的主脉。另外,在“龙”所到达并停留的其他地点,邓氏家族也都配置有祖先的纪念物,以说明祖先遗德给子孙带来繁荣的原因。
  
  风水“点穴”中,除讲究把穴位“点”准在“龙脉”的关键位置处,还有一些其他要求。
  
  “穴基”,也就是盖房的筑墓的地基。基本条件是方正居高,有时讲因地制宜,并同附近的环境元素要有配合关系,如敦煌本《诸杂推五姓阴阳等宅图经》(伯三四九二)称:“凡宅北高南下,名曰韩地,一名泽藏地,居之长富;其地东有流水,即名齐地,居之五年小富。如若四方高,中央下,名曰周地,一名地藏之地,居之富贵。凡安宅前下后高,有水东南来,居之富贵,宜子孙后代……”。有高国蕃先生归结说:统领强调宅建于高处,并且有水东南来,唯有这样,才能旱涝保收,年年丰收,这是典型古代农民的建屋观念。《中国民俗探微》云,与此对应,则有“尽地不起,庙地不起,晋地不起,尖地不起,三角地不起,倾泻地不起,龟背地不起”等种种不宜。
  
  明堂,就是居处建筑前面的空地。基本条件是不能太窄,太窄便是封闭式环境,不利气的接受和流通,但也不能太宽,太宽则旷荡而难以“藏气”,气都吹散了。所以最理想的“明堂”应是既有砂,水围护,又有“气口”与“水口”同外界联系。现代城市建筑规划中对“间距”的重视,实际上也是这个道理。
  
  上述种种,都不能不受制于“龙脉”所在的自然天成的客观因素,因此,风水在因地制宜,顺势“点穴”的同时,还特别看重宅体的设计和布局,就是还在更小的环境里,完全凭人为创造“风水”。比如成套建筑的主体形貌,以“前低后高,左低右高,世出英豪;前高后低,长幼昏迷,左下右昂,长子荣昌”(《阳宅十书》)。其平面形状,则以前狭后宽,左短右长为基本原则,所谓“左短右长,居之吉昌;右短左长,生财不旺”,或云“前狭后宽,居之稳健,富贵平安,旺子孙;前宽后狭似棺形,住宅四时不安宁”等等。其内部格局也有讲究,比如大门该用几根柱,小门该用几根柱,仓房放在那边建,卧室放在哪个位子,宅户的门放的位置,这一切都有一定的基本原则,甚至连施工程序都有风水方面的安排。如:“明堂当容万马,厅堂门庑先主位”,是说建宅需先量准“明堂”,奠基则从厅堂和周边的廊屋开始;又如,“凡造屋,切忌先筑围墙并外门”等等。
  
  郭璞《葬经》“山之不可葬者五”:即一类是“童山”,也就是不长草木的山。因为好地涂色光润,草木茂盛,这样五气才能生发冲和,童山则正好相反。但也有一种石山,纹理温润,象蛋壳那样光滑,虽然不长草木挖开却是五色土穴,这却不能看成童山而放弃。二类是断山。因为土是气的本体,有土才有气,山被斩断了,生气也就被隔绝,接续不上。但也有一种自然跌断的,不能归入此类。三是石山。山都是石,这里指生气融结的地方不要有石。特别忌讳的是那种顽石,锄头一碰,火星四起,含烟带黑,冒出凶煞之气。如果有那种质地脆嫩、纹理温润、颜色鲜明的石头,反而吉利。还有一些奇穴,譬如四周都是石头,中间有个小土穴,把土挖干净,正好放一具棺材;又一种上面是顽石,凿开后下面却是土穴,这都不能划入石山而放弃。四类是过山。生气是随着山势而止聚融结的,如果山势气脉蜿蜒向前,只是经过而没有只止住的意思,便不能葬。但也有一种山形气脉横落或从半腰中落的,不能当成过山。五类是独山(孤山)。因为气脉运行往往象兄弟同行,雌雄并从,止聚的地方也是城郭完整,群山拥簇,孤零零的一座山则很难有生气融聚。但也有一种山,虽然孤独,但有大江朝拱或横拦,得水为贵,不能看成独山。经书上说。童、断、石、过、独,这五类山如果用作了墓地,就会发生凶宅,消去福气。

  (六)定位取向
  
  “取向”也称“占向”。也是人们俗说的“风口”。具体来说,就是确定屋宇、门窗、厨灶、井池、道路、高棚、仓储、厕所,碾磨等“阳宅”方位的朝向的确定和吉凶判断。在阴宅墓地也有个定位取向,也就是坐山方位问题的确定。
  
  一般而言,风水中的取向基础是先民们择局经验的积累,《阳宅十书》说:“定宅宜住坐北向南宅,上上吉”,“定福之宜居南房东间,上上吉”,“定厨灶宜居宅东北,大吉”,“坐东向西宅不宜居”等等。应该说这都是与生活经验互相吻合的,但是正如前面已经介绍过的,风水的操作与判断又离不开五行八卦、干支节气、神煞命宫、占星分野,乃至姓氏生肖等各项条件的配合,终于走向脱离常识的术数推演,所以它的取向定位的占断,最终却是一个由诸多占术构成的庞杂的神秘文化体系。特别是从操作层面上看,风水中形形色色的迷信成分,大多数集中在这个看似简单的“取向”里。
  
  笔者的这个见解,也可以换一种说法来表述,各位读者看过本章寻龙、察砂、问水、点穴四大步骤后,不妨说人人都可以当“风水先生”了。只要大家都承认看似无色无味的空气,以及清澈无害的活水,都是与人类生存最息息相关,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在听你搬弄过这一套整体形象的模式“理论”后,多半会认同你的“头头是道”。但是,风水的操作果真如此简单,多多少少的“二诸葛”,“孔阴阳”靠什么吃饭呢?他们的看家本事,或者说“独门绝技”,就是这个“定位取向”。
  
  “取向”法则:首先是按“二十四”山取向法。就是按“乾、艮、坤、巽”这四个后天八卦与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个“天干”,再加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合为二十四数,号称是“天地之成数”,上应天时二十四节气,下行地中为二十四山方,由是亦称“二十四山”定位法。这个“山”放在风水工具罗盘上,其实是取向的“向”(每山15度),二十四山再与八卦至配,每卦配三山,因此这个罗盘定制在风水术中又称为“一卦管三山”。
  
  对此,风水师们解释说,十二地支代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又代表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还可代表十二生肖。这就开启了与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即“八字”)互相挂钩的通路。天干作为表示顺序的符号,本有十个,为应二十四山,只好是省去两个,混在地支中按季节的变化顺序排列成一个圆周,于是四方四季各有两个天干,余下的“戊”和“巳”虚设于这个模式的中央(中央戊巳土),中央加上东、南、西、北这就同五行生克打通了。恰巧,十二地支的排列结果,也是“子”在北、“午”在南,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这个包涵着多种符号象征的定向分位办法,就是一个时空一体的立体模式。运用这个模式为住宅定位取向,自然可以引出一系列与传统择居经验及建筑常识毫不相干的参数,甚至连主人的姓氏发音、生肖属相全能够拖进去。这就是古人定位取向的作法。
  
  另一“取向”方法即:依五行阴阳理论,用“乾卦”统帅“震、坎、艮”悉属阳位;用“坤卦”统帅“巽、离、兑”悉属阴位。然后再以“阳不独壬,以阴为得”;“阴不独壬,以阳为得”的定位原则,并从“辰”位到“戌”位斜分出一条“阴阳之界”,然后再此基础上进行阴阳得失的分析,“从坤向艮”或“从艮向坤”,“入阴入阳,是名元气”,“阴阳往来,即合天道”;“甲庚地癸,得地得宫”。总之要求是“人宅相扶,感通天地”。是其最终目的。
  
  《葬经》对墓地点穴取向说:“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远迩”。土圭所以辨方正位,其制见于《周礼》:玉尺所以度量远迩,其数生于黄钟。此言八卦之山,必欲合如地理形势,方称为吉地。所以,相地必用土圭测定方法,用玉尺度量远近,然后详细介绍了按照八卦定的八个方位上,这样才能观察选择好穴地的“势”和“形”。才能给墓者后人带来荣华富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水名词解释
龙穴证佐
风水术语总汇 (之二)
风水小辞典(第一册、四分册)
形势风水学中常见术语及其解读摘录汇编(下)
“风水观”概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