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机与临床·上篇·第二章·病病机与论治
  辨病在于形成病种的病机判断,为论治提供治疗方向。中医论治,和西医完全不同,西医只要有了诊断,药的对应理论就已经明确,中医有了病种判断,治则理论确定,但具体的治法用药则需要医生实事求是地论。论什么?根据证候病机的具体性质,论治法,论选方,论用药,论煎服,同样治则,有多种多样的治法,同样治法,有不同处方,同样处方,有不同的君臣佐使,同样君臣佐使,有不同的煎服方法,这是理论无法事先确定的。证候病机的三因制宜特征,决定了临床论治的不确定性,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不具体地论,不可能做到“方证对应”。

    轻重缓急的治法用药虽然以临床的证候病机为根据,但服从病病机和治则的对应原则,外感祛病邪,内伤和气血,伤寒以辛温,温病在清凉,离开治则的规范,论治就失去规矩准绳。分析治则和治法用药的关系,治则是方向、是原则,治法用药是具体、是实在,治则对应病种之辨的结果,有一定的病种,便有一定的治则;治法用药对应证候病机,“辨症求机”的证候病机是具体治法用药的根据。中医的治则和治法不同,治则是基本的治疗原则,病种相同治则相同,治法是具体的医疗决策,相同病种的治则会有多种治法。治则和治法是区别的,又是联系的,既不能混为一谈,又不能不加区别。

    治则统一治法,只要同样的病病机存在,就不能随意改变治则,太阳病伤寒在表,无论久暂,都要辛温解表,得病一二日,得病八九日,得病十余日,表仍在就要解表。治法却是随机变化的,证候病机不同,治法就不同,所以辛温发汗解表的具体治法,有麻黄汤之发汗,有大青龙汤之峻发汗,有葛根汤之解肌发汗等诸多不同。治法不同,治则相同,是论治的基本特点。

    治则有大小之别,但都和病种相对应,高层次的病种决定低层次的病种的治则,地层次的病种的治则要符合高层次的病种的治则。如外感祛邪是外感病的基本治则,伤寒病、温病、瘟疫病等的治则,都要服从祛邪原则,不祛邪就违背了外感疾病的治疗规范。进一步,太阳病、阳明病、少阴病的治则都要服从伤寒病的治则,辛温祛寒,风温、暑温、湿温等的治则都要服从温病的治则,辛凉清解,如此逐步递进,治则的规范就具体到了最小的病病机,如太阳病之中风的和营卫,温病之风温的辛凉解表。到了最小的病病机,治则规范就结束了,下一步的论治,就是具体治法方药了。具体的治法用药是在治则规范之下形成的,和病种治则相一致。如太阳之为病的伤寒、中风,是伤寒病的最小病病机单位,辛温发汗为治则,而把辛温发汗落实到临床的有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葛根汤、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及其各种方药的加减,等诸多不同,如何决策?这就看临床“辨症求机”形成的证候病机结论了。

    治则是论治的起手处,如果病种之辨的判断错了,治则就错了。如今中医不辨病,也不讲证候病机,病位是西医形态,病性是细胞组织改变,病邪是细菌病毒,温病而热,伤寒而清,表病攻里,里病发表,伤害无辜、助纣为虐已是临床常态,人们健康每况愈下。论治是辨证论治实在化的途径,对应病病机的治则从大而小,逐步深入,然后落实到具体治法,处方用药。病病机是一定的,证候病机是随机的,同一疾病因时空环境、个体差异,治则的规范性,没有灵活的治法方药,做不到“方证对应”,无法克服临床偏倚。在“辨症求机”之后,论治决定临床疗效的好坏,从治则到治法,从治法到选方用药,从选方到确定君臣佐使,到具体的煎服方法,皆属于论治决策的内容。

    要特别指出的是,“合病”、“并病”的治则。“合病”、“并病”是多种疾病同时存在于同一证候的临床情况,其治则因为“合病”、“并病”的病种关系,而有诸病同治和诸病分治的区别。

    诸病同治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治法治疗“合病”、“并病”的不同疾病,通过分析病病机的主导性实现,诸病分治是指不同治法、分别时间或分别剂型对“合病”、“并病”的不同疾病进行治疗,关键在区别病病机之间的轻重缓急,急者先治,缓者后治。可以诸病同治的“合病”、“并病”之证,需注意配方的君臣佐使与各病治则的主次配合,诸病分治的“合病”、“并病”之证,同样需注意不同治法、分别时间或分别剂型的治则对应关系。感受它因而起的“并病”,其论治多遵循《金匱要略》“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的原则,但论治“卒病”必须考虑“痼疾”可能存在的影响,不可完全忽视“痼疾”的存在。

    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的“合病”、“并病”是当前临床常见的病机状况,其“合病”、“并病”或因为外感疾病转化为内伤杂病,如“伤风不醒便成痨”,或因为内伤未愈,复感外邪,导致外感疾病,究竟需要同证诸病同治,还是同证诸病分治,当根据内伤外感的标本缓急而定,内伤不急则外感先治,攘外以安内,内伤急迫则先治内伤,安内以攘外。一般说来,临床论治没有截然划分的界限,在治疗外感疾病之时,有气虚当补则补,有气郁当行则行,有瘀血当活则活,阳虚者温阳,阴虚者养阴,随其所在,视其虚实,轻重缓急,斟酌而定;在治疗内伤杂病之时,有肌表风寒则辛温解表,有肺卫风热则辛凉宣肺,有燥则辅以辛润,有湿则佐以芳香、苦温、淡渗,有暑酌以香薷、滑石、连翘。外感之缓急留伏,内伤之多少轻重,彼此交错,应当详审,遵循新病先治,旧病后治;急病先治,缓病后治;治新病需顾及旧病,治旧病不影响新病,而腹胀满不通者,无论什么样的“合病”、“并病”都当先治。

    治则存在层次差异性,随病种的包含关系而深入,逐步过渡到具体的治法、具体的处方用药,这就是论治的过程。治则的规范不能取代治法方药,在同一治则之中,选择什么样的具体治法,理论无法规定,需要医生以临床证候病机为治疗目标实事求是地论。

    临床中医的辨证论治,有理论还不行,理论仅仅是临床的工具,要用好理论,需要临床学习,临床积累,不只是向老师、向别的中医学,更重要的是向自己学?。临床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读医案,读各家学说,从中医历史的临床积淀中吸取精华,从自己医疗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辨证论治才能逐步提高,书本来书本去,当不了病人需要的中医。中医临床的具体治法、君臣佐使,以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证候病机为目标,如果不能从理论的治则规范过渡到就诊病人的具体治法方药,要当一个临床中医是不可能的。

    一定病种对应一定治则,这是理论规范的;一定治法适宜于一定的证候病机,则是就诊病人决定的。虽然理论上有明确的“方证对应”,如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等,方药与证候病机对应清楚明白,但这只是理论的归纳,要落实到临床,“辨症求机”的证候判断是必须,治法方药的具体论治是必须的。没有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等的“证”临床判断,凭什么用桂枝汤,麻黄汤、小青龙汤?任何一种证候,其病机性质书面可以抽象归纳,理论总结,但活生生的人的证候,不是理论的复制品,再可靠真实,也不可能按照书面、没有差别地发生。季节气候、人文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维影响,使活生生的人的证候病机存在差异,即便“辨症求机”形成了与书面相类似的证候病机结论,方、药、量也难以一成不变地套用临床。方药有加减,药味有多少,药量有大小,尤其在中药材品质大滑坡、道地药材日益稀缺,传统炮制几乎失传的今天,实事求是地论治,更是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

    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护临床要求十分严格,从病种之辨到证候病机的判断,从治则确定到治法方药的决策,逻辑对应极为严谨,绝不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是漫无边际、随心所欲,想千人千方就千人千方,想千人一方就千人一方。辨证论治的严格是以活生生的人为客观依据的严格,辨证论治的严谨是就诊病人的证候病机为治疗目标的严谨,不是书面确定性的严格,也不是理论规范性的严谨,尊重活生生的人,以 “辨症求机”的证候结论为临床治疗目标,根据实际的证候病机性质处方用药,是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中医不是西医,生命不等于形态,不能用理论规范临床,不能用标准规范证候,只能立足于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客观,才能符合辨证论治的严格要求,才能体现辨证论治逻辑的严谨性。

    ——病机与临床·3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内科学》105集全(成都中医大)在线播放
赵绍琴温病学术思想在内伤杂病中的运用研究
中医治证不治病2-10
头痛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
辨毒论治
病机十九条记忆法与解读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