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老子又发感慨,宁做原石,不做宝玉

作者:杨本枢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系列文章之五十三

老子刚刚在上章说了一段绕口令似的“上德不德”,笔锋一转又开始论道了。第39章老子坐而论道,从天地入手,依次将注意力转向神灵、转向山谷、转向万物、转向候王。既分析得道的效果,又阐述失道的恶果,这场论道结束后,最终得出了“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结论。老子发出感叹,宁做坚硬朴实的石块,也不做耀眼夺目的宝玉。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这段话连用了七个“一”,“一”是什么呀?老子说,“道生一”“载营魄抱一”“圣人执一为天下式”。从这些表述中可以把此章的“一”理解为天道与人道。这段话大意可以这样理解,追本溯源到远古时代,天得道以清澈著称,地得道以安宁著称,神得道以灵气著称,谷得道以充盈著称,万物得道以生机著称,侯王得道以天下正气著称。

中国神仙大全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推而言之(反过来说),天不清将炸裂;地不宁将废弃;神不宁将歇菜;谷不盈将枯竭;万物不生将毁灭;侯王不正将交替政权。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因此,卑贱是高贵的根本,低下是走高的基础。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誉无誉”。历代君王都自称孤、寡、不毂,这是以贱为本吗?非也,这是要达到最高的名誉就是抛弃名誉的境界,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圣人无名”。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因此,宁做坚硬朴实的原石,也不做耀眼夺目的宝玉。

39章通行本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老子《帛书》甲本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霝(靈),浴(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為正。其致之也,胃(謂)天毋已清將恐【裂】,胃(謂)地毋【已寧】將恐【發】胃(謂)神毋已霝(靈)【將】恐歇,胃(謂)浴(谷)毋已盈將恐渴(竭),胃(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謂)【曰】孤寡不(穀),此其賤【之本】與,非【也?】故致數與无與。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经 2、以贱显贵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不欲琭琭,珞珞如石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心得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图说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