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兰室秘藏》消渴七方(一):消渴七方制方思想探源


《兰室秘藏》依病分为二十一门,每门下先论后方,内容涉及内、外、妇、儿诸科,载方多为李东垣自创方剂,可谓是李东垣学说之集大成者。消渴七方是指《兰室秘藏·消渴门》中所载的和血益气汤、当归润燥汤、生津甘露汤、辛润缓肌汤、甘草石膏汤、甘露膏和生津甘露饮子七首方剂。七方的主治相似,除生津甘露饮子外,皆以口舌干燥、能食而瘦和便结溲数等症为主,热盛津伤的特点明显。各方主治稍有区别之处,如当归润燥汤主“兼喜温饮”,亦非主要矛盾,故七方用药多涉石膏、黄连、黄芩等甘寒、苦寒之品,这与李东垣以甘温补土为主的一般看法有所不同。同时七方多用当归、桃仁、红花等甘、苦、温之品,并以升麻、柴胡诸风药贯穿其中,又异于寻常治消方剂的配伍。消渴七方的特殊性,导致了李东垣之后其虽屡见《卫生宝鉴》《赤水玄珠》等书,但抄录者多,而对其系统解读者少,因此,长期以来,消渴七方作为一个整体并未得到医家的充分认识。

1消渴七方制方思想探源

《兰室秘藏·消渴门》集中体现了李东垣对消渴病的认识,对消渴七方的制方思想有重要提示作用。李东垣在篇首引《素问·阴阳别论》“二阳结谓之消”,认为“结者,津液不足,结而不润,皆燥热为病也”,主张消渴的病机主要在阳明燥热,手阳明大肠主津,足阳明胃主血,若数食甘美,阳明热盛,耗伤津血,则热淫燥盛而病消渴。李东垣治消渴,遵《黄帝内经》倡用兰香等辛味之品,而禁服膏粱、芳草、石药,一则阐明消渴病的饮食宜忌,二则纠魏晋以来用铅丹、石脂等慓悍燥烈治消之弊。

对该病分类和传变的认识,李东垣从“三消”说。

消渴分“三消”论治肇于北宋,如《太平圣惠方》曰:“夫三消者。一名消渴,二名消中,三名消肾”。

刘河间据《黄帝内经》认为,以“三消”分证,所涉虽广,然“其燥热一也,但有微甚耳”,一反前人以消渴为“上实热而下虚冷”的固见,倡导统一从燥热论治“三消”。

李东垣承刘河间,以“舌上赤裂,大渴引饮”为膈消,“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为中消,“烦躁引饮,耳轮焦干,小便如膏”为肾消。同时李东垣重视既病防变,将治疗重点放在上消和中消,所谓“上中既平,不复传下消矣”。若误治失治则末传疮疽、中满。李东垣制消渴七方,又深受其师张洁古“用药法象”和“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法”的影响。张洁古发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厚薄理论,将药物依四时五运之气分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和寒沉藏”五类,意在置人体于天地之间,以药物模拟四时五运之序调和人体。同时张洁古又据《素问·脏气法时论》以药物气味内应脏腑,并进一步以脏腑为纲,以标本、虚实、寒热为目,立用药规矩。这种天人相应观指导下的气味补泻理论,“外应运气,内合脏腑”,李东垣用药制方从中获益良多。

下期:论《兰室秘藏》消渴七方(二):消渴七方的配伍特点

安宏,陈子杰,高思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肿溃坚汤(李东恒<<兰室秘藏>>)
论《兰室秘藏》消渴七方(三):消渴七方的剂量和炮制特点
当归六黄汤出自李东垣的《兰室秘藏》,被誉...
天下第一牙痛神方——出自李东恒《兰室秘藏》
御寒汤出自李东垣 《兰室秘藏·卷上·眼耳...
《兰室秘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