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胃不和的中医辨证治疗,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以“不通则痛”为常理

老年脾胃不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归纳其 临床特点有:口苦干、苔薄黄腻,乏力、腹痛(多为虚痛)、便不 成形,反复发作,病有宿根。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降为 顺,若气逆于上则生脾胃不和。导致胃气上逆原因很多,如 风、寒、暑、湿之邪和秽浊之气,侵犯胃腑,致胃失和降,气逆于 上则脾胃不和;或因恼怒伤肝,肝失调达,横逆犯胃,胃气上 逆,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致胃失和降而脾胃不和;或因劳倦内 伤,中气被耗,中阳不振,寒浊阻滞,聚而生痰,集于胃中,饮邪 上逆,也可发生脾胃不和。

老年脾胃不和的病机特点

脾胃不和的致病原因很多,涉及范围很广,临证必须审证 求因,可从寒、热、 虚、实方面归纳讨论。若外感寒邪,或过食 生冷,中阳受阻,脾胃运化无权,寒邪留滞于中,气机阻滞,经 脉不通,不通则痛;若为寒邪所侵,或恣食辛热厚味,湿热食滞 交阻,导致气机不和,肺气不通、传导失司,引起脾胃不和;若 因素体阳虚,脾阳不振,健运无权;或寒湿停滞,阻遏中阳、气 血不足,脏腑经脉失养,腹痛而作,引起脾胃不和;阳气素虚, 脏腑失煦,素体脾阳不振,或过服寒凉,损伤脾阳,寒湿内停, 渐致脾阳衰惫,气血不足,不能温养脏腑,而致脾胃不和;甚至 久病肾阳不足,肾失温煦,脏腑虚实,腹痛日久,迁延不愈。正 如《诸病源候论、腹痛》所说: “腹痛者,脏腑虚而有寒,客于腹 内,连滞不歇,发作有时。发则肠鸣而腹绞痛,谓之寒中。”若暴 饮暴食,或误食不洁之物,使脾胃损伤,气机失于调畅;或情志 抑郁,肝气横逆,肝失调达,气机阻滞,或因外伤跌仆,气滞血 瘀;或由虫积骚动,气血逆乱,均可导致脾胃不和。

老年脾胃不和的治疗

老年脾胃不和应根据辨证的虚实寒热、在气在血,确立治 法。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滞者通之,瘀者散之,审证求因,审因论治。但脾胃不和以“不通则痛”为常理,且胃以通为顺、以降 为和,所以在审因论治基础上,结合通法,使病因得除,腑气得 通,脾胃不和得以缓解。但是,通法并非单纯泻下,应在辨明寒 热虚实的辨证用药基础上,辅以理气通导之品,标本兼治。用药 不可过用香燥,应中病即止,特别是虚痛,应以温中补虚,益气 养血为法。《景岳全书·心腹痛》曰: “凡治腹痛证,古云痛随利减, 又曰通则不痛,以此团结坚实者为言。若腹无坚满,痛无结聚, 则此说不可用也。其有阴虚而作痛者,则此说更如冰炭”。另外, “久痛入络”,对于缠绵不愈的腹痛,加入辛润活血之剂,尤为必 要。心情欠佳患者嘱其家属和患者多交流沟通、多疏导他们,让 其有好心情,正确面对疾病所带来的痛苦。给予清淡饮食,勿暴 饮暴食,不贪凉饮冷,力戒烟酒,适当运动,搞好保健工作。

典型病例

例 1.张某,男, 76 岁,2007 年 5 月初诊。患者口苦干,饮水 多,自汗出,大便不爽,日 2 次,苔少质红,腹痛,乏力。诊断:脾 胃不和。处方:党参 15g,茯苓 10g,白术 10g,扁豆 10g,陈皮 10g,山药 15g,砂仁 6g,葛根 15g,黄连 6g,防风 10g,白芍 15g, 木香 10g,炒苡仁 30g,丹参 30g,甘草 6g, 3 剂水煎服。复诊时, 诸症大减;原方加减再进 2 剂,病痊愈。

例 2.李某,女,78 岁,2008 年 1 月初诊。患者腹痛,乏力, 苔薄黄腻,大便次频,日 2~3 次。诊断:脾胃不和。处方:党参 25g,茯苓 20g,白术 10g,扁豆 10g,陈皮 10g,山药 15g,砂仁 6g,葛根 15g,黄连 6g,防风 10g,白芍 15g,木香 10g,炒苡仁 30g,元胡 10g,丹参 20g, 5 剂水煎服,随诊,病痊愈。

例 3.黄某,女,75 岁,2008 年 2 月初诊。患者口苦,饮水 多,自汗出,大便不爽,日 3 次,腹痛,乏力,苔少质红,脉弦。诊 断:脾胃不和。处方:党参 20g,茯苓 15g,白术 10g,扁豆 15g,乌 梅 10g,山药 15g,陈皮 10g,莲子 12g,防风 10g,炙麻黄根 10g, 3 剂,水煎服。复诊时诸证大减。原方加减再进 2 剂,病痊愈。

例 4.郑某,男, 74 岁,2008 年 4 月初诊。患者口苦干,睡眠尚可,纳呆,乏力,腹痛,大便日1~2 次,便不成形,苔中黄腻,脉 弦,咽红。诊断:脾胃不和。处方:炙黄芪 15g,防风 10g,杏仁 10g,生苡仁 30g,甘草 10g,木通 10g,法半夏 10g,连翘 1g,浮小 麦 30g,焦三仙各30g,双花15g,桔梗10g,薄荷10g,芦根 15g, 3 剂,水煎服。复诊时诸症大减。原方加减再进2剂,病痊愈。

讨 论

脾胃不和多表现为:脘腹痞闷,时缓时急,喜温喜按,不知 饥、不欲食,身倦乏力,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舌质 淡,苔薄白,脉弦,沉弱。脾胃乃仓禀之宿,主运化和受纳,劳 倦、久病皆可导致脾胃虚弱,中焦虚寒。中虚不运故脘腹痞闷, 喜温喜按;受纳运化失常,故不知饥、不欲食;脾主肌肉,中阳 不振,肌肉失予温养,故身倦、四肢不温;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乃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之象;便溏乃脾虚生湿下渗于肠间之 故。方中白术、甘草补中益气;升麻、柴胡升举阳气;当归、陈皮 理气化滞,使脾气得复,阳气得升,气机得顺,虚痞自除。若气 虚失运,满闷较重者,可加木香以助脾运;若属表邪内陷,与 食,水,痰相结合,出现虚实夹杂证候,心下痞满,呕吐下痢,用 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补泻并同;若中虚较甚,可用甘草泻心 汤;若水热互结,心下痞满,干噫食臭,肠鸣下利者,用生姜泻心汤;还可用理中汤、大建中汤、吴茱萸汤等。

脾胃不和一般预后良好,只要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有节, 并坚持治疗,多能痊愈。但是脾胃不和多为慢性过程,常反复 发作,经久不愈,所以应长期坚持治疗。患者饮食宜清淡、少 食、多餐、冷热均衡,勿暴饮暴食,贪凉饮冷;力戒烟酒,以免损 伤脾胃;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以防气机郁滞;并根据 个人情况选择适当运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虚湿困(湿困脾阳、寒湿困脾).五、脾蕴湿热. 一、脾胃虚弱(脾气虚、胃气虚).二、脾胃虚寒(脾阳虚、胃阳虚). 脾与胃
慢性萎缩性胃炎“寒湿入络”病机探讨
胃痛的不行,别忘了艾灸!一次把胃痛说个清楚!
慢性胃炎中医经验之胃痛为主辩证治
根治所有胃病+脾胃不和新解 +用阴阳五行治疗脾胃疾病(不用懂太多医学,懂脾胃治疗就可以免除诸多疾病) +《养胃秘方》
腹痛的中医诊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