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鼎林姓源流
林姓是一大姓,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专家考证,林姓在当今中国100名大姓中名列第16位,占全国人口的1.18%。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福建省林姓人口513万人,占全省人口3471万人的11.6%,为福建省的第一大姓。在福鼎,林姓亦在大姓之列。
一、林姓渊源
林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她自商末周初繁衍发展,迄今3000多年,历一百余代。中华林姓主体为子姓后裔,殷少师比干之后人。
林姓出自子姓,形成于西周初,源出黄帝,成汤帝胄,赠谥忠烈公比干之后裔。黄帝乃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号轩辕,乃炎黄部落联盟首领,也是中原各族共同的祖先。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有二人。一曰云相,云相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为高辛氏,继颛顼即位于毫,率部落打败共工氏,与黄帝、颛顼、尧、舜合称为“五帝”。帝喾纳四妃,次妃简狄生契。契佐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封国于商,赐子姓,为商族始祖,称玄王。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生昌若,若生曹圉,圉生冥,冥生振(王亥),振生上甲微,上甲生报乙,报乙生报丙,报丙生报丁,报丁生主壬,主壬生主癸,癸生天乙,即成汤。《国语》云:“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汤名履,用伊尹为相乃兴盛,吊民伐罪,逐杰而得天位,建都毫,国号商,在位十三年而崩。汤有三子:太丁、外丙、仲壬。太丁生太甲,传太庚、太戊、仲丁、祖乙、祖辛、祖丁、小乙、武丁、祖甲、康丁、武乙、文丁。文丁生比干。
据《史记殷本纪》及《宋微子世家》等书载,比干乃纣王之叔父,系黄帝第三十三世孙。纣王即殷商末代帝辛,暴虐无道,残害忠良,百姓怨声载道,诸王反叛。纣王的同母庶兄微子数谏不听,被逐出走。纣的诸父箕子谏而不听,佯狂被囚。比干官任少师,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乃奉面而进谏不去者三日,结果惹恼了纣王。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是圣人也,吾闻圣人心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刳视其心。据唐贞观年间中书令温彦博于公元623年为《林氏正宗源流族谱》所写《序文》记述,比干被纣王杀害时,正妃有妫氏孕甫三月,恐祸及,遂携婢女4人,奔逃于牧之野,避难于长林石室之中,及期,于石室产一男。取名泉,字长思。周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后,旌表比干忠烈,封比干墓,并召其夫人及其遗孤。因泉生于长林石室,故赐林名坚,拜坚为大夫,命为三监,食采清河,后移封博陵公,世为大夫。子孙因居博陵(今河北蠡县一带)而成阀阅。林坚则为林氏受姓始祖,则比干被奉为林氏太始祖。
太始祖比干,生于公元前1111年,公元前1048年被害,享年63岁。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谏臣,也是一位力图改善朝政的政治家,其忠烈为国的精神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历代将相文人,凡正直爱国爱民者,无不以比干“忠谏殉国”为榜样。比干的事迹三千多年来代代流传,闪射着璀灿的光辉。
相传比干死后葬于牧野,即今河南淇县西南卫辉西北之地。淇县,古称朝歌,为殷商的都城。河南淇县县城中有三仁祠,内有比干、箕子、微子塑像。卫辉市北与淇县交界处有比干墓。北魏孝文帝因墓建比干庙,唐、宋、元各朝都曾下诏维修,明弘治七年重建。庙院中保存有“殷比干莫(墓)”碑碣、魏孝文帝《吊比干文》、唐太宗《祭比干文》等历代帝王、名臣所立碑记。比干庙茔成为海内外林姓子孙拜祭先贤之圣地,比干庙于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林姓的迁衍和郡望
林坚子孙历周、秦、汉至西晋,玉钮金绳,技党繁兴,忠臣孝子,文德武功,或受爵而西分,或因居而东徙,或因世乱而北移,或因朝代而南渡,支派播及九州。
据林氏多种族谱及有关史书记载,西周时期,林氏始祖坚公,封清河公,食邑博陵(今河北蠡县一带),其子孙世袭其爵,多为大夫。林坚之子林载袭博陵侯,为冀州牧。其后裔族人主要在河南、山东、河北、山西一带古冀州之地蕃衍生息。由于这一地区位于古黄河和流入黄河的淇水之西,故这一时期的林氏族人称为“西河林氏”,郡望称“博陵”,亦称“西河”。
西河林氏第一个发祥地在古博陵,后来逐渐蕃衍扩展到古黄河的西河流域。从春秋经战国、秦代、汉初到西晋末年,西河林氏经历了三次大迁徙。先后分支为济南林、下邳林、晋安林。后世林氏族谱把自西周至西晋末年这一时期统称为“长林世纪”,其世系称“长林世系”。
东周平王东迁时,西河林氏苌(林坚九世孙)公子林材拜虎翼将军,总六师以从,开始迁入洛邑。从此,林氏家族由于官职调迁或避乱隐居,散居于周、鲁、齐、卫各国。鲁有林雍、林不狃、林楚及林放,林放任鲁国大夫,以问礼于孔子著称于世,系七十二贤人之一。由林雍出仕鲁国开始,西河世系分支出济南世系。战国时期,赵国有宰相林皋,居住在九门(今河北藁城县西北),生九子(文、成、宣、化、德、修、明、勉、韶),皆为官,时号“九龙”,因父子皆贤,国人称之为“九龙之父,十德之门”。秦灭赵国后,皋公父子遂奔齐,子孙秦末居齐郡邹县。西汉时林皋的四世孙林挚,汉高祖时为燕伯,封平棘侯,食邑千户。汉景帝时分邹郡,置济南郡,邹郡林氏遂为济南籍贯。挚公曾孙林尊,汉宣帝时为经史博士,论道石渠阁,博学多才,官至太子太傅,著望于济南郡。“济南林氏”是西河林的第一个分支,也是西河林氏第一次大迁徙。西汉时还有蜀人林闾翁孺,据传是林坚五十一世孙,博学多能,是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成帝时给事黄门杨雄的老师。这说明世居北方的林氏在西汉时已有徙居四川者。
第二次大迁徙是西晋时林礼迁入江苏徐州下邳。东汉光武帝时林尊的六世孙林邈任徐州刺史,封清泉侯。至东汉末年董卓擅权乱政,布言林氏宗党强于河北,汉灵帝受卓谗言,林氏宗族744人受迫害。由于中原林氏遭受政治迫害,同时汉末连年战乱,迫使中原林氏望族纷纷南徙。林礼于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6年)授中郎主簿,后任太子太傅,为迁居徐州下邳之始祖,礼生子颖,在晋愍帝时任徐州别驾迁黄门侍郎,随晋元帝渡江南巡寓于江左。颖公有二子,长子懋,任常侍殿中御史、右殿将军都太尉,迁下邳太守,生六子皆贵,时号“六龙”,其世代子孙仍居下邳(今江苏邳县、睢宁、铜山一带),为徐州之冠族,形成“下邳林氏”,懋公为下邳林氏之始祖。
第三次是禄公入闽。西晋末年,中州板荡,皇族为争夺政权而互相残杀,酿成“永嘉之乱”。因中原连年内战,晋宗室被迫南迁,中原士族联袂迁徙入闽。此即《闽书》所载:“永嘉二年(公元309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林颖之次子林禄,初任安东琅琊王府参军,镇下邳,永嘉初(公元307年)随琅琊王司马睿移建业,除给事中、黄门侍郎。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奉诏同陶侃征讨杜弢立下战功,迁招远将军、散骑常侍,领合浦太守,转安温令。建兴五年(公元317年),佐晋元帝司马睿即位建康,匡扶晋室。东晋太宁三年(公元325年)诏归,奉敕守晋安郡(今属福建),任晋安太守。禄公于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又奉令讨伐苏峻、祖约叛乱,屡建功勋。公披肝沥胆,为东晋元、明、成、康、穆五世良佐。禄公于晋咸和八年(公元333年)卒于任上,享年69岁,卒封晋安郡王。墓葬惠安九龙岗(今惠安涂岭)。禄公夫人孔氏,生二子:景、邏,其子孙居侯官都乡西里(今福州市境),到唐代发展成为望族,其苗裔散居侯官、福唐、长乐、连江、温陵、晋江、南安、安溪、德化、惠安、龙溪、漳埔、福鼎等地,形成“闽林晋安派系”。“晋安林”继“济南林”、“下邳林”之后开创了林姓在东南沿海一带发展的历史,形成了中华林姓最大的支系。后来,晋安林氏的支派散布福建各地并陆续分迁广东、海南、广西、浙江、江西、台湾及海内外等地。禄公被尊为晋安林氏开基始祖。
闽林传世为:开闽始祖禄公,晋安郡王;二世景公,直威将军,南平侯;三世缓公,远略将军,开国侯;四世格公,郎中令;五世靖之公,雄战将军,建阳令;六世遂之公,南海令;七世遁民公,给事中;八世玉珍公,功曹;九世元次公,建安令;十世茂公,隋右丞,肇基莆田;十一世孝宝公,泉州剌史;十二世文济公,洛州剌史;十三世国都公,常侍参军;十四世玄泰公,瀛州剌史;十五世万庞公,高平太守;十六世韬公,谏议大夫,阙下林家祖;披公,太子詹事,生九子皆官剌史,“九牧”林家祖;昌公,中宪大夫,游洋林家祖。八闽林氏,多出自阙下、九牧、游洋三家。
林姓郡望西河,称西河衍派。坚公诞于淇水,地处古黄河之西,时称西河。故吾林郡望为“西河”,社团组织称“西河堂”。
堂联:西河诞育,存孤实抗回天义;河朔受封,报国常怀贯日忠。
《新百家姓》和《古今日用酬世大观》等书均载有林氏堂号,以历史年代为序;西河衍派(林坚),问礼家声(林放),九龙衍派(林皋)、济南衍派(林挚,即林尊的曾祖父)、下邳辉泽(林颖)、九牧传芳(林披)、露乌孝瑞(林攒)、梅鹤风标(林逋)、忠孝传家(林悦)。现将有关闽林的堂号注释如下:
下邳辉泽:西晋时,礼公(系林禄公的祖父,晋怀帝永嘉元年授中郎主簿太子傅正)由济南徙籍下邳(今江苏瞧宁县境内),生一子名颖,颖公于晋愍帝时任黄门侍郎,生二子,长曰懋,任下邳太守;次子禄,佐晋元帝登基,后出任晋安郡守,为闽林姓祖。宋仁宗为林族题谱,称“长林派出下邳先”。故族人以“下邳辉泽”为堂号。
九牧传芳:闽林十六世披公,天宝十一年登弟,官潭州剌史,有德政名闽阙下,御史李栖筠奏授太子詹事。披公生九子: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蔇、皆登弟,均任剌史,世称“唐九牧”。九牧派英才辈出,敕封为天妃的林默姑,扳倒严世蕃的御史林润,民族英雄林则徐,均“九牧”后裔。宋代,尊公九世孙杞,生九子,皆登弟,俱任知州,世称“宋九牧”。闽林披公、尊公派下,均称“九牧传芳”。
露乌孝瑞:闽林十七世尊公,官户部郎中,生三子:松、栩、攒。攒于唐贞元四年任福唐尉。闻其母病即弃官归,孝养于家。母亡,攒水浆不入口者五日,率子侄筑庐于墓右守制,旬日,甘露降而白乌来翔。州官上其状,福建观察使李若初遣官往验,甘露再降,白乌回翔。贞元十三年,唐德宗诏赐筑双阙于墓前,予以旌表(事载《唐书,孝友传》),故尊公之派世称阙下林家,堂号为“露乌孝瑞”。
梅鹤风标:闽林四世鄱公,于东晋时举孝廉,居钱塘,子孙蕃衍于江浙。历隋、唐、五代至北宋,其苗裔林逋,字君复,隐居杭州西湖孤山,赏梅养鹤,终身不仕不娶,时人称之为梅妻鹤子。及卒,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和靖工诗词。《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古今传颂之名句。林逋无子,其宗支由其侄嗣承,以“梅鹤风标”为堂号。
三、晋安林氏向台湾及海外的发展
唐开元年间东石林知祥之子林銮,经商航海至台湾,当是林氏最早入台者。明末清初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有参军、福建同安林杞随其收复台湾,此后林杞率领部众在竹山镇一带开恳荒地,发展生产。清康熙年间,福鼎后街林氏就有林天桂等人跟随郑成功去台湾,是福鼎人去台湾最早之一。龙溪人林凤率众在台南六甲庄开恳。漳州人林天生、林万福、林浮意合恳嘉义、策港。雍正年间漳埔人林成祖赴台开恳大甲。明、清之际晋江有11个村的林氏人移居台湾台北、台中梧栖镇、南投、嘉义朴子镇、桃园、麦寮等地。闽粤沿海地区林氏大量移居台湾繁衍发展,成为台湾族大人众的姓氏。目前台湾林姓约有180多万人,占台湾人口总数的9%,与陈姓一起,号称陈林半天下。林氏移居海外,大多系由台湾迁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地,也有居于日本、韩国、文莱、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及其它地方。居于海外及闽、粤、台地区的林氏大多尊奉比干、林坚为肇姓始祖。
为弘扬祖德,敦睦宗谊,促进社会繁荣,林氏族人于1981年10月成立了世界林氏宗亲总会,制定了会旗、会歌、并于1986年创办了会刊《长林》。在此之前已有一些地区性的林氏宗亲会,如美国旧金山西河总会、檀香山西河堂、旅居加拿大林族堂所、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新加坡林氏大宗祠、九龙堂林氏宗族自治会、旅菲西河林氏宗亲总会,菲律宾林氏各同乡宗亲会、马来西亚林氏宗亲联合会、沙捞越西河林氏公会、太平叻叻林氏九龙堂、印尼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日本林氏宗亲总会、香港林氏家族互助有限公司等。1989年6月在河南卫辉成立了中国卫辉市比干学术研究会暨林氏宗亲会。福建莆田成立了莆田九牧祖祠董事会,并出版了会刊《九牧文化》和《九牧林氏》一书。长期以来,海外林氏宗亲曾多次组团前来河南卫辉、淇县和福建莆田一带寻根。1992年7月,泰国林氏宗亲会林炎炮、林欣杰、林远航一行到河南卫辉比干庙寻根竭祖。1992年9月,泰国林氏宗亲竭祖团一行68人,在河南卫辉比干庙举行了隆重的祭祖仪式,1993年5月,美国、日本、加拿大、泰国、新加坡、韩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林氏宗亲500多人到卫辉参加了“中国卫辉比干诞辰3085周年纪念会”,卫辉市有关部门为此举行了大规模欢迎仪式,同时开展了团祭活动。此外,每年都有海外林氏组团到河南寻根竭祖。莆田九牧祖祠董事会还举办了中华林氏族谱研讨会,新加坡九龙堂林氏家族自治会竭祖团等在莆田九牧祖祠祭拜唐九牧先祖。近年来,福鼎市前岐彩澳林、桐山后街林和磻溪林等族人也先后派人到莆田九牧祖祠和河南卫辉市比干庙寻根竭祖。
四、福鼎林氏
福鼎林氏家族族谱都记载是比干公、林坚公、闽林晋安郡王禄公的后裔。林氏是大族,家族遍布福鼎全市各地。因资料所限,现分述如下:
彩澳(前岐)林氏:西河郡,比干公、林坚公派入闽始祖禄公之后裔敬宗公,为本支在闽第一世。敬宗公,系仲麟公长子,处士,居福建泉州府安溪县湖丘里涂塘赤岭。敬宗公至第五世三禄公,明处州(浙江)府学教授。三禄公有子8人,即仕泰、仕由、仕政、仕灼、仕泗、仕达、仕玉、仕育。其中第五子即第六世元泗公,原名仕泗,一作元赐,字学洙,明太学生,例赠儒林郎,公先是福建泉州府安溪县湖丘里涂塘赤岭人,明正统间随父三禄公宦游括苍(浙江处州,三禄公时任处州府学教授),秩满(任期到)返乡。适明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八月邓茂七起义,入漳、泉等府,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二月邓茂七失败,余党入境,闽之祠宇图谱俱遭焚毁,元泗公遂奉父三禄公之命,迁至浙江平阳县蒲门招顺乡五十三都登科里中魁(今属苍南县马站镇)居住,公在闽为第六世,在蒲即为肇基之始祖,为第一世。迨顺治辛丑(公元1661年)因海氛未靖,蒲地迁界,其子孙移居内陆。后于康熙甲子(公元1684年)春开疆展界复返故里。元泗公配陈氏封赠六品安人,生子五,分五房:仁房启扬、义房启名、礼房启厚、智房启积、信房启善,为第二世。其中仁房启扬公有五子:继世、继敷、继利、继述、继志,为第三世。其长子继世公有子二人:伯嶽、伯知,为第四世。伯嶽公生子文质,为第五世。文质公,庠生,字景五,号渊泉,生卒逸,明时同弟文赞公(继述之孙,伯窗之子)迁居福宁州十五都鹿坑,即福鼎三都。至第七世应朝公,名新,字廷瑞,于康熙癸丑十二年(公元1673年)迁居福鼎前岐彩岙,是为肇基始祖。应朝公生明崇祯甲戌(公元1634年)七月十二日,卒康熙丙申年(公元1716年)十二月初十。应朝公生子天德公。天德公字克明,号勤诰,生康熙乙巳年(公元1665年)正月十四日,卒乾隆寅午年(公元1750年)十月初七,为第八世。天德公有子三人:君爵、君章、君熙(年十七,未娶而卒),为第九世,分朝房君爵和坤房君章。君爵公字崇禄,生康熙丁亥年(公元1707年)六月二十七日,卒乾隆乙酉年(公元1765年)九月十九日。君章公字崇日,生康熙壬辰年(公元1712年)八月十三日,卒乾隆戊子年(公元1768年)七月廿日。君爵公生子二:子玉、子茂,为第十世。子玉讳四六,字继金,生乾隆壬申年(公元1752年)二月十三日,卒乾隆乙未年(公元1775年)八月十九日。子茂,讳灏,字维芹,生乾隆丙子年(公元1756年)正月廿七日,卒嘉庆壬戌年(公元1802年)七月初三。子玉生子二:大秀、大照;子茂生子三:大显、大陞、大柯,为第十一世。大秀生子一:朝栋;大照生子四:朝耿、朝锦、朝梧、朝佩。大显生子一:朝馨;大陞生子二:朝发、朝思;大柯生子二:朝瑚、朝恩,为第十二世。其中朝恩公生子三:秀鸿、秀雁、秀典,为第十三世。秀鸿公生子二:发灯、发化,为第十四世。发灯,原名天灯,字昌灼,生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丙寅二月十一日,卒民国廿三年(公元1934年)甲戌十月廿一日。发化,原名天化,字昌治,生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寅辰二月初七,卒1953年癸巳十一月廿三日。发灯、发化昆仲迁居前岐街道。
君章公生子三:子章、子麒、子壁;子章生子六:大辉、大岳、大彩、大晙、大耀、大美;子麒嗣子一:大彩;子壁生子一:大乾。大辉生子四:朝技、朝芳、朝材、朝鼎;大岳生子二:朝国、朝理;大晙生子四:朝槐、朝用、朝蓁、朝康;大辉生子三:朝樑、朝阶、朝纹;大美生子三:朝重、朝棣、朝运。大彩生子三:朝树、朝柱、朝琛;大乾生子一:朝梅。
本支从元泗公为第一世算起,至今已传十九世(1999年)
启扬公第四子继述公,字尚志,生子二:伯窗、伯竟,为第四世,伯窗,字一松,生子三:文赞、文魁、文余,为第五世。文赞,讳华堂,字北泉,同文魁,文余由浙江蒲门迁居彩岙佳陇巷(宫边)。文魁,字占生,后由彩岙迁居库口双溪口。后文赞公一支迁居霞浦牙城。
现在前岐彩岙林氏人口(含彩岙内,宫边、松柏林、茶湾、福家店等自然村)有2000余人。
资料来源:前岐彩岙西河郡九牧堂林氏宗谱,公元1999年已卯重修。
渔井黄螺潭林氏:西河郡,比干公、林坚公派下入闽始祖禄公之后裔敬宗公,处士,居福建泉州府安溪县湖丘里涂塘赤岭,为本支在闽第一世。敬宗公传至第五世三禄公,任处州(浙江)府学教授。三禄公生子八:仕泰、仕由、仕政、仕灼、仕泗、仕达、仕玉、仕育。其中第五子即第六世元泗公,原名仕泗,一作元赐,字学洙,明太学生,乡谥肇基例赠儒林郎。公先是福建泉州府安溪县湖丘里涂塘赤岭人,明正统间从父宦游括苍(浙江),秩满返舍(父三禄公时任处州府学教授)。适明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八月邓茂七起义,入漳、泉等府,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二月邓茂七失败,余党入境,闽之祠宇图谱俱遭焚毁,元泗公遂奉父三禄公之命,迁至浙江温州府平阳县蒲门招顺乡五十三都登科里中魁(今属苍南县马站镇)居住,公在闽为第六世,在蒲即为肇基之始祖,为第一世。元泗公配陈氏封赠六品安人,生子五,分五房:即仁房启扬,庠生、义房启名、礼房启厚、智房启积,贡生、信房启善,为第二世。其中仁房启扬公有五子:继世、继敷、继利、继述、继志,为第三世。其四子继述公,字尚志,生子二:伯窗、伯竟,即第四世。伯窗公字一松,生子三:文赞、文魁、文余,为第五世。文赞公昆仲三人于明末从浙江蒲门迁居福建福鼎二都前岐彩岙宫边,后文魁公迁居福鼎库口双溪口。文赞公,原名朝珠,生顺治甲申(公元1644年)三月二十二日,卒康熙甲午年(公元1714年)八月二十八日,生子一:公臣,为第六世。文赞公由福鼎前岐彩岙迁居霞浦县七都牙城。公臣公,原名近臣,生康熙戊午(公元1678年)七月二十四日,卒乾隆甲戌年(公元1754年)十一月十二日,生子二,即天房应祯,地房应裕。公臣公由霞浦牙城复迁徙福鼎硖门渔井黄螺潭。七世天房应祯公,原名云祯,生康熙丙戌年(公元1706年)五月二十三日,卒乾隆辛未年(公元1751年)四月初九日,生子二:天仁、天智。七世地房应裕公,原名云裕,生雍正丙午年(公元1726年)十月二十一日,卒乾隆壬寅年(公元1782年)二月二十日。生子二:即艮房天礼,巽房天信。从此黄螺潭林氏家族按天房地房二派繁衍发展,至今已传十七世。
资源来源:西河郡福鼎渔井黄螺潭林氏宗谱,1978年修。
渔井林氏:西河郡,比干公、林坚公派入闽始祖禄公、唐“九牧”藻公之后裔,一世性公,生子三:天房常春、地房常泰、人房常清。二世常春公居泉州安溪赤岭,至元德公迁徙鼎邑才堡流湾;常泰公迁居浙江温州舟巴 艚;常清公居莆田塘下,后迁居福宁州七都衙底儒场,旋居秦屿,其派下分居后樟、方家山、京坪、秦屿、洋里、瓜园顶、霞浦牙城。四世阭公,因海寇扰乱,由秦屿分居洋里,旋居京坪;其弟  公独居衙底儒场,旋居后洋,居二十余载,仍回故乡,为霞浦牙城之始祖。至十三世,分东房法兴、西房法旺。东房法兴公为方家山后樟之始祖;西房法旺公为京坪之始祖。法旺公派下十七世宽毅公迁徙渔井,系安溪赤岭迁鼎邑渔井第一世。宽毅公,生崇祯癸未年(公元1643年)四月十二日,卒康熙丁亥年(公1707年)九月初四日,生子三:纯英、日辉、日昭。至四世友仁公,生康熙丁亥年(公元1707年)五月十五日,卒乾隆丙子年(公元1756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生子三,分为天房其官、地房其禄、人房其浩。五世其官,字德春,生雍正癸丑年(公元1733年)五月十三日,卒乾隆乙巳年(公元1785年)六月十一日,至今已传十五世。五世其禄,字学秀,生乾隆庚申年(公元1740年)二月二十四日,至今已传十四世。五世其浩,乳名麟官,字学全,生乾隆癸亥年(公元1743年)正月十四日,卒嘉庆庚申年(公元1800年)十月初三日,至今已传十四世。天房第八世品贵公,赏给军功六品,乳名画孙,生道光庚寅年(公元1830年)十月二十三日,卒光绪乙卯年(公元1879年)十一月初七日。
渔井和黄螺潭林氏人口,现共有七百多人。
资料来源:渔井西河郡林氏宗谱,2000年修。
后街(桐山)林氏:西河郡,系晋安禄公、唐“九牧”之后裔。据其《西河郡林氏宗谱》“入闽始祖”载:世祖禄公之后裔,“畅为镇州剌史,畅生遣,遣生燮公,其后子孙并居洑口。燮公生思,思生发旺公,唐开元六年沙县大田梓溪肇基。旺生判公,居尤溪县小田里。……第十世祖常春公,讳乾,字汝初,宋淳佑时迁安溪县柏叶大帽山,肇基始祖也。”常春公之后裔移居莆田,世居莆田,至五世孙承宗公,因避明末之乱,十五岁时,同其叔元玉(长青)公由莆田迁居福鼎,先定居在前岐,后徙迁福鼎桐山北门外后街西洋境(即现在溪西街)。由承宗公上溯至比干公,已历118世,上溯至“九牧”林苇公已历27世。承宗公字万正,追号宝亭,生明崇祯甲戌年(公元1634年)七月初七,卒清康熙庚午年(公元1690年)三月十八日,为后街林氏肇基始祖,在鼎为一世祖。承宗公有子廷选,廷选公有子三人,即孝房天松,悌房天柏,慈房天桂。孝房天松公,字汝乔,讳镇,号青斋,行恭一,生康熙丁卯年(公元1687年)十月初三日,卒乾隆癸酉年(公元1753年)七月初七日。悌房天柏公,字汝矗,追号樸斋,行恭二,生康熙已卯年(公元1675年)闰七月二十六日,卒乾隆戊戍年(公元1778年)十月十三日。慈房天桂公,行恭三,无聚乏嗣。孝房天松公有子士明。士明公字文德,讳成,号馨溪,行宽一,援例入国学,生康熙庚子年(公元1720年)十一月十三日,卒乾隆乙酉年(公元1765年)九月二十八日,原配陈氏早逝,继配王安人,享寿103岁,五代同堂。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福建韩巡抚赠给匾额,其门曰“七叶衍祥”,彚奏请旌,奉旨建坊,以“贞寿之门”阐扬盛德,名登省誌。士明公有子五人,即仁房苑春、义房遇春、礼房大春、智房佳春、信房上春。
悌房樸斋公(天柏)有子二人,即乾房士诚、坤房士举。士诚公无子,由士举公长子芳春过嗣为子。士举公有子七人,除芳春过嗣士诚公外,有枝春、应春、向春、及春、熙春、皆春6人。
从此,后街林氏分为孝房天松公派下(又分仁、义、礼、智、信五房)和悌房朴斋公(天柏)派下(又分乾、坤二房)繁衍发展。自承宗公迁鼎肇基,至今已历十三世,历时300余年。现有人口800多人。
资料来源:《西河郡林氏宗谱》(后街林氏)民国壬戍年修。
西岙林氏:西河郡、系比干公,闽林禄公之后裔。晋安林氏十六世昌公,字茂吉,以子萍贵,赠中宪大夫。十七世萍公,于唐贞元年间(公元1785—1804年)明经及第,官沣州司马,徙居仙游游洋。唐末因游洋之变(林居裔起义),其后裔之一支避居鹭峰(今莆田赤岐后埭),另一支移居漳浦莒村,子孙繁衍于龙溪。西岙林之先祖司道公在龙溪县二十都桃湖堡(土名溪园)居住。传至元臣公,迁徙泉州府绍江县浦口居住。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迁居福鼎三都西岙。为一世始迁祖。从第一世至第八世,生卒年月俱失考。第九世宗科公,字以举,生崇祯乙亥年(公元1635年)二月十八日,卒康熙壬辰年(公元1721年)九月十一日。生子二:学禹、学圣。第十世学禹公,字淑佃,生康熙癸丑年(公元1673年)七月初四,卒乾隆癸卯年(公元1783年)正月十四日。学禹公有五子:中雁(继子)、中鹄、中鸿、中鸨、中尊鸟。中雁公,字启珑,号云海,生康熙甲申年(公元1704年)五月十二日,卒乾隆甲辰年(公元1784年)三月十二日,生子二:正春、正泰。中鹄公字启腾,生康熙丙戍年(公元1706年)三月廿三日,生子一:世钟。中鸿公,字启基,生子一:正福。中鸨公,字启苞,生康熙庚寅年(公元1710年)二月初二,卒雍正乙卯年(公元1735年)九月廿日,嗣子一:正泰。中尊鸟 公,移居浙江乐清,生子一:正清。第十世学圣公,字淑升,生卒失。生子四:中珩、中珍、中珠、中瑞。中珩公,字启王总,生康熙乙未年(公元1715年)二月初七,卒乾隆壬午年(公元1762年)十一月十七日,生子三:正荣、正炳、正美。中珍公,字启舜,生康熙戊戍年(公元1718年)二月廿四日,卒乾隆庚戍年(公元1790年)九月初四,生子二:正元、正彤。中珠公,字启耀,生康熙壬寅年(公元1722年)十二月十七日,卒乾隆甲午年(公元1774年)五月十九日,生男四女二,男名:正枝、正桂、正楷、正椿。中瑞公,字启彩,生卒失,生子二:正柱、正秋。此后,西岙林氏即按学禹公派中雁公支,中鹄公支、中鸿公支、中鸨公支,学圣公派中珩公支、中珍公支、中珠公支、中瑞公支繁衍发展。西岙林氏家族从明嘉靖年间迁徙福鼎西岙,迄今已历400多年,传21世,现有人口400余人。
资料来源:西岙《西河郡林氏宗谱》公元1998年戊寅重修。
磻溪林氏:济南郡,林尊公、唐“九牧”公之后裔义章公于唐开元初偕子迁居温郡昆阳(今浙江平阳县)三十五里前仑。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遇公自浙江昆阳徙居闽之磻溪(今福建福鼎市磻溪镇)西宅拓基立业,为磻溪林氏肇基始祖,今以一世自此起。自殷比干公、林坚公至禄公入闽乃至遇公迁磻溪达3000多年,传100余世,其中遇公奠基磻溪历今(公元2006年)1028年,繁衍35世,是林氏家族迁鼎最早的一支。遇公生八男一女,其中盛公(字君茂,行二)、宠公(字公泽,行六)留居磻溪外,其余兄弟在遇公之后,又不断迁徙紫岭、车岭、坪后、樟柏洋、炉屯、井下、岭尾、牛埕岗、店下、梨洋、古坪、翠郊、管阳、西涧、西昆、孙店、秦屿、瓦瑶坪等地,共闽浙两省三县十乡镇几十个村、街。现在磻溪林氏人口约2500多人。
资料来源:《济南郡林氏宗谱》(磻溪林氏)共和癸未年重修。
桐山十字街、点头街林氏:济南郡,始祖美和公于北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由霞浦赤岸迁居福安甘棠南塘。先祖仲二公居住福安韩阳金山莲池(福安市区),生子一:京七。京七生子二:一曰谅,字淑贞,行楚一,二曰利九。谅生子一:齐六;利九生子三:皋二、皋三、君程。齐六生子一:萃苑;君程,行皋八,生子一:萃麟。
萃麟公,字廷瑞,号芝山,行英五,于清康熙年间与萃苑公由福安金山莲池迁居福鼎桐山十字街内,为福鼎林氏本支之始祖,为一世。萃麟公生康熙已酉年(公元1669年)正月廿六日,卒乾隆庚申年(公元1740年)六月初八日,生子三:域、樸、榕。二世域,字帝鼎,号诚齐,行荆一,生康熙戊子年(公元1708年)八月廿四日,卒乾隆壬午年(公元1762年)十二月初四,生子七:东壁、东旭、东震、东紫、东白、东莱、东山。二世樸,字帝西,号醇亭,行荆二,生子一:东旭。二世榕,字帝城,号凤阙,行荆三,生子一:东白。萃麟公派下桐山世系,居住桐山十字街和前店,至今已历13世,现有人口300多人,
萃苑公,齐六公之子,清康熙年间与萃麟公由福安金山莲池迁居福鼎桐山,为第一世。萃苑公生子一:帝湘。帝湘公,号敏有,为二世。帝湘公生子二:东挺、荣官。三世东挺公,字立坦,生子一:鹏南。四世鹏南公,字戚,生子一:居定。五世居定公,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至1850年)由桐山迁居点头另成一支。但居定公分迁点头不久,不幸夫妻双亡,遗子女各一,子良球甫9岁,姐长弟三龄。姐弟俩相依为命。姐年及笄适归果阳朱门,弟佣于他人饼铺,及冠后独立经营,立业成家。六世良球公,生咸丰丙辰年(公元1856年)八月初五,卒民国巳未年(公元1919年)七月廿二日,生子四:松铨、松诗、松安、松现。七世松诗,号瑞麟,生光绪壬辰年(公元1892年)十二月廿八日,卒公元癸已年(公元1953年)四月廿七日,生前继父饼业,立商号“协商”,经营处事有方,四邻敬仰,逢乡里迎神庙会,举为主事,街坊亲明婚丧喜庆邀其掌管,深得信誉。生子三:炳燃、炳翔、炳诚。七世松安,生光绪乙未年(公元1895年)八月廿九日,卒公元1952年(壬辰)五月十六日,生子二女三:子炳名、炳琴,女大妹、二妹、蘭弟。七世松现,生光绪巳亥年(公元1899年)十月廿六日,卒民国甲子年(公元1924年)九月十一日。萃苑公派下点头世系,至今已传十三世,现有人口200多人。
资料来源:《济南郡福鼎林氏支谱》,1995年修。
桐山小路林氏、大筼筜林氏、岩前林氏
小路林氏:西河郡,系比干公、林坚公之后裔。第一世玉融公,原籍长乐福清分派,至康熙年间(据分析可能是明末年间)移居福鼎县长泰境,至乾隆年间移居七星墩(桐山)小路竹篮内。至第四世道辉公,生九子:荣桂、荣焕、荣锦、荣坤、荣亨、荣滔、爵华、章华、起亭。从第一世玉融公至第四世道辉公,生卒年月俱失考。
第五世荣桂(道辉公长子),字明华,号美亭,生康熙戊辰年(公元1688年)七月十七日,卒乾隆壬午年(公元1762年)十月廿三日,生子六:瑞龙、瑞麒、瑞麟、瑞裘、瑞鳌、瑞鹏。
荣焕(道辉公次子),生卒失考。妣徐氏,生康熙寅辰年(公元1700年)六月十九日,卒乾隆壬午年(公元1762年)十月廿八日。嗣男一:瑞鹏,生康熙乙亥年(公元1695年)十一月初六。
荣桂传至第八世永珍,名坦,生乾隆丙戍年(公元1766年),卒嘉庆壬申年(公元1812年),嗣子一:进技。
荣焕传至第八世永珠,号盛川,名曾万,生乾隆庚子年(公元1780年)三月初五日,卒道光壬寅年(公元1842年)七月初十,生子三:陶清、基实、基丰。
小路林氏至今已传15世,现有人口200多人。
大筼筜林氏:西河郡,系比干公、林坚公之后裔。一世南山公,原籍福州长乐分支,由平(浙江平阳)迁至金镇(浙江苍南),生子一:应琏,为第二世。第三世宪俊,生子三:志高、志远、志都。第四世志高,移居福鼎王纪垟转筼筜街居住,生子三:子善、子接、子富。从第一世南山公至第六世世贵、世清、世玉、世昌,生卒俱失考。第七世:树印,号文,生乾隆甲子年(公元1744年)正月廿七日,卒乾隆丙午年(公元1786年)七月廿六日。大筼筜林氏至今已传13世。
岩前林氏:西河郡,系比干公、林坚公之后裔。第一世元侯公,字照美,公居福鼎十九都山门口,生康熙丁酉年(公元1705年)八月三十日,卒乾隆甲申年(公元1764年)七月廿三日,生子二:孔营、孔茂。二世孔营,乳名阿明,生乾隆庚午年(公元1750年)九月初七,卒嘉庆戊寅年(公元1818年)正月十一,生男二女一。男:仲满、仲监。二世孔茂,乳名阿  ,生乾隆丙子年(公元1756年)七月十八日,卒嘉庆庚申年(公元1800年)二月初九,生男三女一。男:仲财、仲美、仲瓒。岩前林氏至今已传13世。
以上资料来源:桐山小路西河郡林氏宗谱,民国辛酉年(公元1921年)修(一),共和乙卯年(公元1975年)修(二)。
秦屿城门兜林氏:西河郡,系晋安禄公、唐“九牧”之后裔。据秦屿城门兜《西河郡林氏族谱(智房)》重建族谱序言载:“稽考林氏鼻祖出长林,博陵公坚受姓为始祖。传四十五世至礼公字元副徙居下邳。至四十七世禄公字世荫,官黄门侍郎、招远将军、散骑常侍。于晋成帝咸初二年(公元327年),五胡乱华,公奉旨讨伐,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姓衣冠卿相入闽,公为闽林始祖,世居莆田北螺村,追封晋安郡王,葬于惠安涂岑。闽林传十六世至唐太子詹事披公字茂彦生九子同时擢任剌史,世称‘九牧’林家。本支祖系披公第七子蒙公字贤达,官桐州剌史、循州剌史,由兴化迁闽县,为闽县始祖,传至本支祖瑞甫公世居侯官,葬福州北关外北坛下王墓。瑞甫公三子长傅公于康熙年间由侯官经商到福鼎秦屿,为秦屿城门兜始祖。”
第一世瑞甫公世居福州府侯官县,兄弟行三,生万历戊午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卒康熙乙卯十四年(公元1675年),生子长傅。第二世长傅,秦屿始祖,公于康熙年间由侯官迁福鼎秦屿,为秦屿城门兜林氏始祖,兄弟行三,生康熙乙酉八年(公元1669年),卒雍正戊申六年(公元1728年),有子三人,长国隆为天房、次国仪为地房、三国伟为人房。三世国仪公生声铭公,声铭公生时楫公,至时揖公而无传;三世国伟公生男二,从军以戍台湾均殇,亦元后继。唯三世天房国隆公,为林家兴起创始祖,兄弟行一,讳志端,号  斋,生康熙癸酉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卒乾隆辛卯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有子三人,长永章为福房,次永扬为禄房,三声振为寿房。第四世福房永章公,庠生,贝也  赠通奉大夫,讳有成,号焕齐,兄弟行一,生雍正乙巳三年(公元1725年),卒嘉庆壬戍三年(公元1802年),有子三人,长时荣为智房,次时耀为仁房,三昱辉为勇房。第五世时荣公早逝,由时耀公长子仁寿为嗣子,为第六世。仁寿公,郡庠生,邑吏目,原名世馨,号镜严,字盛年,生乾隆乙亥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卒咸丰丙辰六年(公元1856年),有子四人,长品兰,为文房;次品贤,为行房;三品吉,为忠房;四品芳,为信房,为第七世。文房品兰公,行一,号佩秋,生嘉庆壬戍三年(公元1802年),卒咸丰甲寅四年(公元1854年),有子三人:大森、大鲲、大魰 ;行房品贤公,行二,字济七,号竹卿,生嘉庆丁卯八年(公元1807年),卒同治甲子三年(公元1864年),有子四人,即康房汝源、乐房汝赓、安房汝翼、平房汝明、忠房品吉公,郡庠生,字济六,号渔山,行三,生嘉庆丙子十七年(公元1816年),卒道光辛丑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生男一,即孟豪;信房品芳,字济士,号壁如,行四,生嘉庆巳卯二十年(公元1819年),卒同治戊辰七年(公元1868年),有子三人:亮惠、亮采、亮畴,为第八世。从此,秦屿城门兜林氏家族分别按文房、行房、忠房、信房派下繁衍发展。从第一世瑞甫公和第二世长傅公迁徙秦屿算起,秦屿城门兜林氏家族至今已历13世,历时300多年,现有人口500多人。
资料来源:秦屿城门兜西河郡林氏族谱(智房)共和癸酉1993年修。
长简陇林氏:西河郡,比干公、闽林禄公之后裔天琚公,号苍山,生顺治甲午(公元1654年)正月初十,卒康熙丙子(公元1696年)八月十六日。天琚公于康熙年间自永春迁徙福鼎薛墺,继而又迁览下春牛亭,为本支在福鼎的第一世。二世日晖公,天琚公之子,字云苑,生康熙丁已(公元1677年)四月廿五日,卒雍正丙辰(公元1736年)三月初二。日晖公生子六:梓祥、梓丰、梓秀、梓宝、梓章、梓杰,分为礼、乐、御、射、书、数六房。其中三世礼房梓祥公,号瑞堂,生康熙辛巳(公元1701年)七月十六日,卒乾隆辛卯(公元1771年)三月廿六日。生子五:圣富、圣荣、圣弟、圣开、圣风,分为温、良、恭、俭、让五房。梓祥公派下徙居十八都南溪长简垅,并于乾隆五十年(公元1790年)建屋于长简垅。三世乐房梓丰公派下居春牛亭。三世射房梓秀公,号美溪,生康熙丙戍(公元1706年)六月十三日,卒乾隆丙戍(公元1766年)十二月廿三日。梓秀公生子三:圣容、圣殿、圣耀。梓秀公派下居春牛亭。三世书房梓章公派下居春牛亭。三世数房梓杰公,号伟斋,生雍正丙午(公元1726年)二月初十,卒乾隆癸丑(公元1793年)二月初四。生子三:圣闰、圣旺、圣傅。梓杰公派下自春牛亭徙居十九都资国寺岐头。
礼房之温房支一,即五世山房文胡公,字国含,行礼三,系圣富公长子,生乾隆丙戍(公元1766年)二月十八日,卒道光丁酉(公元1837年)八月廿八日,生子六:朝修、朝书、朝奕、朝恭、朝吉、朝诗,分为稻、梁、菽、麦、黍、稷六房,其中梁房朝书徙居桃岭。
礼房之良房支一,五世文江公系圣荣公子,字国汉,行礼九,生乾隆壬辰(公元1772年)九月初二,卒道光甲午(公元1834年)三月廿八日。生子五:朝珠、朝侣、朝贤、朝潘、朝进。文江公于嘉庆丁丑(公元1817年)徙居十六都长洋(土名上宅)
从天琚公迁徙福鼎,继梓祥公迁徙长简垅等处,迄今已历300余年,传十三世,现长简垅林氏家族人口共400多人。
资料来源:长简垅《西河郡林氏宗谱》,光绪四年桂月修。
彩岙、垅头、岭口林氏:西河郡,系比干公,闽林禄公之后裔。一世祖昆山公,居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乌石赤岭,被称为“赤岭林”。生子六,即大房长弼,二房琮弼,六房台弼,其他各房均失名。二世台弼公于清康熙初年,携姪儿道远从漳浦县赤岭迁徙福鼎(时未建县)二都(前岐)彩岙。二世琮弼公居漳浦祖家,生子五,唯第二子即义房道远迁徙福鼎。三世道远公,名皇,字子宏,生天启丙寅年(公元1626年)七月十六日,卒康熙已未年(公元1679年)四月廿日。道远公与叔父台弼公迁徙福鼎二都彩岙后,康熙初年间因海倭作乱,奉旨徙民内陆,率妻子移居桐山北门外。台弼公之子道芳,名联,字子桂,生子五女三,五子即圣元、圣忠、圣德、圣斗、圣发。道芳公于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亦因迁界由彩岙移迁桐山十九都岩前溪柄居住,系第三世。四世圣钦公,系道远公之子,名千,字文蔚,生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辛丑八月十八日,卒康熙己亥年(公元1719年)七月十六日,生子二(世茂、世贤)女一,于康熙二十一年间(公元1682年)展界后,复归彩岙。此派林氏家族后分为三个支派。
彩岙(上官村)支派:五世世茂公,圣钦公长子,名英,字淑云,生康熙丙寅年(公元1674年)六月初二,卒乾隆庚辰年(公元1760年)八月十七日,生子二(分左房奕仁、右房奕义)女二。六世左房奕仁,名官,字国扳,生康熙壬辰年(公元1712年)八月十一日,卒乾隆丙午年(公元1786年)五月初六。右房奕义,字国周,生康熙丙申年(公元1716年)闰三月初三,卒失考,生子五。本支至今已传十四世。
垅头(十六都)支派:五世世怀,圣元公长子,名养,又名世月,字淑雨,生雍正癸丑年(公元1733年)四月初九日,卒嘉庆戊午年(公元1798年)正月初三,生子三:奕炫、奕巫、奕秦。迁居垅头。
五世世祯,圣忠公之长子,名临,号德庵,生雍正甲辰年(公元1724年)二月初七日,卒嘉庆癸酉年(公元1813年)六月初二日,生子三女二,于乾隆癸卯年(公元1753年)由岭口迁居十六都陇头。
迁居陇头的还有:世康、圣忠公三子,讳恩,字淑振,生雍正庚戍年(公元1730年)十一月十八日,卒嘉庆己巳年(公元1809年)五月初八日,生子二女二;世光,圣忠公五子,讳五,字淑明,号月斋,生乾隆庚申年(公元1740年)十月初八,卒乾隆甲寅年(公元1794年)三月十八日,生子二女二;世朗,圣德公嗣子,讳禹,字淑乾,生乾隆丙辰年(公元1736年)九月初七,卒嘉庆甲戍年(公元1814年)正月廿日,生子一女一。陇头支派至今已传至13世。
岭口(十九都)支派:四世圣忠,道芳公第二子,名玉,字文显,生康熙庚子年(公元1720年)十月初七,卒乾隆丙戍年(公元1766年)四月十三日,生子五(世祯、世友、世康、世朗、世光)女一。圣忠公居岩前溪柄五十余载后迁移山柘岭口居住。五世世友,圣忠公次子,讳士,字淑恭,生雍正丙午年(公元1726年)九月初二,卒嘉庆辛未年(公元1811年)十二月初七,生子三女一。岭口支派至今已传至13世。
由库口移居桐山流美:五世世寿,圣斗公之子,讳陈寿,字淑福,生乾隆丁已年(公元1737年)十二月廿六日,卒嘉庆丁卯年(公元1807年)正月初七,以姚姓外甥承嗣。
本支林氏宗族(包括彩岙、垅头、岭口、水流美等处)自漳州漳浦迁鼎,迄今已有三百余载,现有人口共有700余人。
资料来源:《西河郡林氏宗谱》道光廿八年岁次戊申立谱,光绪廿一年岁次乙未修谱,公元1955年岁次乙未修谱,公元1981年岁次辛酉重修。
沙埕后港岙腰林氏:西河郡,比干公,林坚公派入闽始祖禄公,唐“九牧”苇公之后裔,迁居莆田赤樑,至奴哥公,迁徙莆田石城,至迎芬公,为本支一世,二世智山,三世文峰,字伯约,智山公第七子,生康熙庚辰年(公元1700年)十二月十三日,卒乾隆庚寅年(公元1770年)五月十八日,生子四(飞鸾、集凤、亮公、爵公)女二。其中爵公之后裔、宇宰公之子、八世挺公于清代携眷从莆田迁居福鼎岙腰,为始祖,生子二:金灶、金树。飞鸾公之后裔、模公之长子、九世仙殷公于清代携眷从莆田迁居福鼎后港,为始祖;模公次子、九世仙苔公居福鼎南镇;模公三子、九世仙居公居后港,仙居公生光绪辛巳年(公元1881年),卒民国丙子年(公元1936年)。集凤公之后裔、浴公次子、九世仙祥公居桐山,生光绪癸未年(公元1883年)十一月初一,卒民国甲申年(公元1944年)。集凤公之后裔、栋阿公次子、九世金针公居福鼎点头。亮公之后裔、朝敏公之长子、九世全珊公居沙埕。朝敏公次子、九世金益公居秦屿。本支家族至今已传十三世,现有人口400多人。
资料来源:沙埕后港岙腰西河郡九牧堂林氏宗谱,公元1984年重修。
店下寺前林氏:西河郡,系比干公、闽林始祖禄公、唐“九牧”六房蕴公之后裔。闽林十七世蕴公传至闽林三十七世文德公,名公玉,字崇清,原籍福清,南宋登明经及第,官居汀州府宁化知县,为入汀始祖。南宋末年(公元1277年)元军入闽,元配夫人汤氏在福清生五子,因避战乱迁居宁化县西关四十里石壁村。次配夫人黄氏在宁化生四子。文德公随文天祥辅驾于崖门(今海南)为国尽忠。其第五子五郎名元光号付崧,始迁上杭白沙里,元至元间(公元1264—1294年)再迁永定太平里,居西坡岭,为西坡林氏开基祖。传至十二世元屏公,生六子,其中第三子应运公,字登祯,号佑昌,生六子。应运公生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卒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居闽汀永定县太平里高陂乡西坡村,于清康熙五十二年即癸巳年(公元1713年)迁徙浙江泰顺尾半坑,迨至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留长子固守故址,携五子迁徙浙江平阳县六都莒溪桐村洋(今属苍南县),为莒溪田寮开基一世祖。应运公生六子,分六房,即宗建(博房)、宗养(厚房)、宗望(高房)、宗翰(明房)、宗焕(悠房)、宗建(久房)。至第六世林尔徐,于民国初迁入福鼎秦屿街道,后因遭受火灾,再迁徙店下寺前村,繁衍至今已历十世。
资料来源:莒溪《西河郡林氏宗谱》1994年修。
另外:文德公第八子名八郎(比干公121世,林禄公38世)于元初从上杭县白沙花园里迁徙福鼎县白琳裳头村,现有林氏人口300多人。
流美(桐山)林氏:西河郡,比干公、闽林禄公之裔孙信昌公,原居福清玉融坑北,生三子,曰福、禄、寿。禄、寿仍家居福清,惟福公于明末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由福清坑北迁入桐山流美定居,为流美林氏第一世。福公名德晃,号月池,生子四:惠九、惠十、惠十一、惠十二,分为天地人和四房。天房惠九公迁何坑,其他各房居流美。迄今已历350多年,传有23世,现有人口约3000多人。
资料来源:长简垅《西河郡林氏宗谱》,光绪四年桂月修;《福鼎县志》,海风出版社出版,2003年11月。
五、林氏名人
晋安林氏自东晋以来,出了不少名人。禄公长子林景因战功封桂阳郡南平侯,长孙林缓封南平开国侯。缓公之七世孙林英,由莆田北螺迁洪州(今江西鄱阳),其子林士弘,隋末领导农民起义,攻占虔州(今赣州),遂称帝,国号楚,建元太平,雄踞赣南七年。林氏名人除上文已述“九牧”公等人外,唐有林蒿,长溪人,乾符进士,词赋为一时之冠,召除秘书省正宗。观察使陈严辟为团练巡检官,转度支使,后除毛诗博士,终金州剌史。家乡为之而改名为劝儒里。福鼎市现有林蒿草堂遗址。宋有林默,唐“九牧”林蕴公之七世孙女。其父惟悫,官都巡检。林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三月廿三日。相传林默出生至满月仍不啼不叫,故取名“默”,亦称“默娘”。林默自幼熟悉水性,通晓天文,能预测天气变化。她研习医理,常为乡人治病防疫,助人消灾解难,打救海难渔民。她矢志行善济世,终身未嫁,深受乡邻敬爱。林默于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卒于湄州屿。默娘“羽化升天”后,乡人感其盛德,于湄州岛上立祠奉祀,尊称其为“妈祖”。宋、元、明、清历代朝廷均有敕封,被累封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当代则称之为“海峡和平女神”。妈祖成为我国影响最大、信众最多的女神,并由此衍生出蔚为壮观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妈祖文化。据福鼎后街林氏宗谱载,本支家族就是妈祖林默娘的后裔。北宋还有诗人林逋;南宋有画家林椿,诗人林景熙,还有与文天祥一起抗击元兵的林琦;元初有广东农民起义首领林风、林道乾;明有林润,莆田人,嘉靖进士,由临川知县官至南京御史。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严世蕃谪戍雷州,中途走脱,与爪牙罗龙文图谋不轨,林润受命赴九江,再疏严氏父子罪状,并将世蕃、龙文逮捕归案,斩世蕃于市,人心大快。后任南京通政使参议、太常寺少卿,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任应天巡抚,多宽政。
清代有平台名将林贤,青年时从戍福州,后从提督万正色平厦、金两岛,授海坛总兵官。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因功加左都督,正一品。收复台湾的澎湖之役,他率右队挺进,受敌船环攻。林贤身中两箭仍坚持指挥战斗,终于打开局面,尽歼围攻之敌,首登澎湖岛。施琅将军上疏康熙帝报记首功。平台班师后,论功加世职,封荣禄大夫。赴京受奖后,林贤随康熙帝东巡,誉满京都。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林贤病故,赠太子少保,御祭葬。林则徐,是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国际禁毒先驱,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嘉庆进士,与龚自珍等人提倡经世之学。任东河河道总督时曾尽力修治黄河。后任江苏巡抚,又兴修白茆、浏河等水利。1838年(道光18年)在湖广总督任内,严厉禁烟,成效卓著,为禁烟派代表人物。12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主张对外商分别对待,孤立烟贩。与总督邓廷桢协力查办,严令英美烟贩缴出鸦片237万多斤,在虎门当众销毁,并积极筹备海防,屡次打败英军挑衅和进攻,以大无畏的精神,在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的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今北京天安门广场的纪念碑有虎门销烟的浮雕。林则徐的爱国主义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已成为至理名言。林模,经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清代还有乾隆年间农民起义首领林爽文,嘉庆年间河北、河南、山东农民起义首领林清,太平天国将领林凤祥、林启容,咸丰年间福建农民起义首领林俊等。清末还有台湾雾峰林文察祖孙三代,林文察系唐“九牧”万宠公之后裔。平和县五赛乡铺坪林氏,于清乾隆年间移居台湾台中县雾峰乡。雾峰林家,到清末民初林文察、林朝栋、林祖密祖孙三代达到巅峰。林文察任福建省陆路总督,卒后同治皇帝赠太子太保衔。林文察之子林朝栋,在1884年法军侵犯台湾基隆时,率雾峰乡勇抵台北,参加保卫台湾的战斗,大败法军立下战功,钦加二品衔。台湾建省,朝栋擢为抚恳局局长,政绩卓著,清廷嘉其功,命统领全台营务。卒后,光绪帝赠建文察、朝栋父子专祠“宫保第”(址在今漳州市新华西路)。朝栋三子祖密,清末在台经营产业,为台湾巨富,他大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参加讨袁护法战争,任陆军少将闽南军司令。1921年调任大元帅府参军兼侍从武官,后又调任大本营参议,矢志追随孙中山,于1925年被军阀杀害。勋迹载于福建省史籍。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百年沧桑》电视剧生动地反映了林文察、林朝栋家族开发台湾、带领民众协同清军将领刘铭传英勇抗击入侵法军的故事。还有史学家林春溥,文学家林昌彝,中日甲午战争中率舰英勇作战为国捐躯的海军将领林永升,清末维新派、戊戍六君子之一的林旭。
近现代林姓著名人物主要有林觉民、林森、林伯渠、林祥谦、黄冈林氏三兄弟等。林觉民,中国民主革命者,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1911年广州起义的参加者,为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森(1867—1943),福建闽侯人,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24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起任国民政府主席。林伯渠(1886—1960),无产阶级革命家,1905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第七、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林祥谦(1889—1923),福建闽侯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二七”大罢工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共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的林伟民、林育南,曾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和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八路军129师政委、中共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央军委成员的林育英(化名张浩),著名的革命烈士林基路,解放战争中华东一级战斗英雄林茂成。还有法医学家、中国近代法医学奠基人林几,被称为“生命的使者”、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中国科学院女院士林兰英,生理学家林可胜,植物病理学家林传光,人类学家、考古学家林惠祥,卫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华宝,桥梁巨匠林元培,中国首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凌青,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共第十届至十五届中央委员林丽蕴,印尼华人大企业家林绍良以及近代文学家林纾,现代散文家、小说家林语堂,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香港著名作家林湄,《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林太乙等。
福鼎林氏历史名人:
林透,功勋显卓,北宋时敕封为山东上将,英烈侯。
林光祖,号肖岩,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癸末林待问榜进士,任尤溪县令,升桂阳佥判。
林桂发,字小山,号择斋,宋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丁未张渊微榜进士,任平江府昆山县知县,转平海军佥判,兼南安宗簿,宋理宗御赐绯鱼袋。
林汝浃(1178年——?),字伯深,号则庵。多才多艺,擅长诗赋,曾以剪刀为题吟诗曰:“一双蒲剑两边开,几向红炉炼出来;寄语嫦娥须展手,蓝袍急急为君裁。”年25岁入泮官就读,课余随父习武。又兼习医,善治骨伤。南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中右榜武状元,授职閤门舍人。中秋,宁宗赵扩设宴百花楼,令群臣呤新月诗以助兴。汝浃即呈一律:“高压群星出海涯,清光不许乱云遮;上悬碧落三千界,下烛红尘百万家。陶径柳疏金影现,榭庭帘卷玉钩斜;嫦娥特地通消息,报道君家有桂花。”宁宗大悦,即赏绢五匹,白绸十丈。汝浃历任武功大夫,琼州、彬州安抚使,主管辰州明道等。告老还乡后,修建双魁书院,延聘良师教育后人。
林应发,宋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丁未张渊微榜进士。
林中节,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甲子张益榜进士。
林宋卫,字良臣,癸丑中进士,授承节郎,沣阳县尉,迁杭州盧阳县令。
林畅,镇州剌史。
林遹,大宋探花。
林文梓,字震生,号晦庵,生于明万历乙卯年(公元1615年)十二月,明崇祯官靖海营参将,护理镇标管局副总兵,封定远将军,从二品武官。配陈氏诰封淑人。明亡,文梓削发为僧。其父伯鹄诰封定远将军,配阮氏诰封三品淑人。
林文藩,字茂生,号维乔(公元1628—1669年)明温镇标将材官,敕授武略骑尉。正三品武官。
林三禄,明处州府学教授,正七品文官。
林文冕,又名东明,字启生,号服周(公元1620—1699得),初本文庠,有才学,工诗文,善骑射。顺治辛丑(公元1661年)值迁界,由郡文学入营,有卓异,授千总,转陛直隶定州忠顺营都司,签书管守备事,升南汝镇右营游击,南汝协镇,河南总兵。戊申岁(公元1668年)康熙幸中山,奉命随猎,见有射白兔者连抛数箭不获,文冕乃夺臂下乘援弓代射获之,不问何人,返宫还兔,上马欲行,讵意得此兔者乃康熙帝微行田猎,初亦不知也。乃援止赐宴,酒至三爵,而文冕竟醉仆地上。康熙帝嘉其忠,亲扶起,立醒后,方觉俯伏谢恩,康熙益加赐其蟒袍,左袖剌有五爪真龙。后屡征不疲,战功卓著,诰封怀远将军晋定国将军,为正二品武官,并诰封三代,其父继安、祖父伯鹤,皆如其职,夫人诰封三品淑人晋二品夫人。著有《服周诗稿》,现存诗11首。如《元日咏雪》、《奉平镇黄镇台》、《赏牡丹》、《送友》、《霜月》、《记梦》、《生日自咏》等。
林公彰,(公元1664—1723年)字微之,号知亭,林东明子,清国子监国学生,授儒林郎,考选宁海州同知,著有《片咏集》,配陶氏,诰封六品安人。
林大年,字锡庚,号鹤琴,国子监典藉。
林应枚,字光暹(公元1689—1737年),授敦武校尉,清把总,正七品武官。
林馨溪,又名士明,字文德(公元1720—1765年),系后街林氏迁鼎始祖万正公之四世孙,专精医理,博济群黎,为名医。
林滋秀,号纫秋,字兰友(公元1778——1833年),自幼聪颖,5岁从兄授读,9岁能呤“雨打竹林林滋秀,风吹荷叶叶向高”之佳对。10岁应童子试,16岁以《兰花赋》府试夺冠,18岁中举。
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林滋秀应聘为相国梁蕉林相府教席,阅遍相国家藏书,学益进,文名大噪。嘉庆十年返里,先后主讲于浙江罗阳书院、福鼎桐山书院,几十余年,造就不少人才。
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仁宗(爱新觉罗顒琰)五旬寿诞,滋秀《集姓千家文》以祝,文中无一字无来历,博得时人称誉。其诗名重京华,曾与当朝太师徐廉峰、黄树斋诸名流拈韵赋诗,侍声填词,结社盘桓于燕山北海间。他曾发起组织民间文学社团“兰社”,集中了许多朝野文士,有闽、浙、赣、粤、鲁、湘、滇、苏等省30多位文人参加,推动了闽浙等省的文化交流。时祭酒汪梧门赠诗曰:“古人不可见,作者原相期。”可谓推崇备至。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他主讲浙江罗阳书院时,淳安拔贡吴素江获宋遗臣谢坊得《号钟》古琴图,描图致书滋秀征诗。滋秀览琴图,信笔作《琴歌》:“君弦一断臣弦绝,文山忠义叠山节,各留一砚还一琴,五百年后在闽浙。”颂扬忠臣义士,慷慨悲怆,情至文至。
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林滋秀奉部文召赴京待选,此乃士林之捷径。滋秀却耻之,坚辞不赴。在家编选《逢源斋诗文集》。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滋秀签分湖北荆门州知州,未到任。翌年10月病逝京邸,享年55。生前著有《双桂堂文集》、《双桂堂经义》、《快轩诗存》、《腐子脍传奇》、《砚凹余渖》、《竹林合泳》、《兰社诗略》等诗文集113卷,俱刊行世。
2006年8月
参考文献:
⒈《福鼎县志》,海风出版社出版,2003年11月
⒉《九牧林氏》,莆田九牧祖祠董事会编,2002年9月
⒊《晋江林姓源流》,林树丹编写,载《晋江姓氏源流》,政协晋江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2004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辜氏家族来源发展、 欢迎大家转载!
鹤山林氏世系图
峰尾打银林氏之渊源考
南安姓氏人物(五)
浙南林氏各自然村源流简介(灵溪片)
入闽晋安林氏始祖林禄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