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姜太公故里在卫辉

                                                                                                                                                 孔令奎

多年来,史学界对姜太公的故里颇有争议,众说纷纭。经考证,姜太公是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太公泉人,最具说服力,也最接近历史的真实。此可根据史(志)书,碑刻,族谱记载,考古出土文物,当地遗迹,民间传说,专家学者认可和后裔公认相结合而加以确认。

一.文献记载

1.东汉史学家高诱(河北涿县人),他在注释<<吕氏春秋。首时》

和《淮南子。汜论》时,两度把姜太公注释为“河南汲人”。

2.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曰:“(汲县)城西北有石夹水,水湍

浚急也,人亦谓之磻溪,言太公常钓于此也。城东门北侧有太公庙,庙前有碑,碑云:“太公望者,河内汲人也”。县民故会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曰:太公甫生于汲,旧居犹存,君与高、国同宗太公,载在《经》、《传》······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庙,庙侧高林秀木,翘楚竟茂,相传云太公之故居也。”

   3.宋代著名学者罗泌在所著《路史·发挥》中说:“太公望河内汲人也。”

   4《寰宇通志》公元1456年成书,书之内容为后续修的《大明一统志》所不载。《寰宇通志》载曰:“太公旧居,在汲县西北二十五里,旧有太公望庙,晋卢无忌为汲令,立碑云:周太公旧居。”

   5.清朝王昶在《金石萃编》中云:“去汲县治北二十五里,崇岗巉岩,林木丛茂,有泉滃然,其下距泉二里许,相传吕太公墓在此,故名其泉为太公泉,世人即建庙以祀焉。”

   6.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汲县志》载曰:“在城西北地名太公泉上有太公旧居,因避纣居东海之滨,后徙渭滨,封国与齐,还葬于此。晋卢无忌碑存。”清乾隆二十年《汲县志》载:“太公泉在县城西北二十五里,流十余里,伏流入地。太公泉东,太公之故居也。”

   7.清制作的《水经注》附图、新出版的河南省地图册和全国旅游地图系列《中原之旅》分册,对太公泉为太公故里标示明确。

   8.《二十四史人物考》对“太公汲人”有明确认定。

   9.《卫辉府志》卷二十七云:“周太公望吕尚汲人。”

      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卫辉府志》里有三处记载太公故里的。一是“太公故居在府城西北二十五里,旧有庙,今废,有晋汲令卢无忌残碑断卧道旁。”二是“在府城西北太公泉上,其地即太公旧居,近墓有庙。”三是“太公泉在县西北二十五里,流十余里,伏流入地,在太公庙东。按水系汲故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太公故居也。”

    10.《河南通志》载:“吕尚墓,在府城(即卫辉府,今日卫辉市)西北太公泉,尚昔避纣居东海之滨,后徙渭滨,封国于齐,还葬于此。”

二.族谱记载

1.北宋宰相吕蒙正留下族谱,现在可以看到的洛阳《吕氏宗谱》沿袭先人记载《齐太公传系图》称:“太公名尚,字子牙,河南卫辉府汲县人。”

2.南宋时学者吕祖谦编撰的《吕氏世系谱》,朱熹在《吕氏世系谱序》中称:“商纣之际有吕涓,字子牙,炎帝之裔,河南汲县人。”

3.台湾《吕氏族谱》记载:“太公于公元前1210年八月末日出生于河南汲县。”台北市的《姜太公家谱图》记载:“太公望出生在商朝庚丁帝八年巳酉八月初三日河南汲县(今卫辉)。”

4.1990年第三届全国吕尚学术研讨会暨吕氏宗亲会在广东潮州卢岗召开,编辑出版了《吕氏族谱》,族谱写明“太公吕尚公,河南汲县人。”

三.墓志碑刻

唐宋以前全国只有八块碑记载姜太公是卫辉人,卫辉6块,新乡2块。

1.1983年在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出土的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吕觃墓志。墓主吕觃为北魏时人,但其与夫人迁移合葬的时间为东魏,志文中明示,墓主为“朝阳乡太公里”人。反映了自汉至北朝,以及今日,太公地名的历史传承性。墓志藏在卫辉市博物馆。

2.1988年在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发现的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卫州汲县故张君之志”,墓主张师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去世,乾封二年与夫人“同室于博望城东南三里礼也。”博望县设置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止于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仅存11年。博望早期为亭,唐代设县,以后为“城”。以“太公”而名,历史极为悠久。墓志藏在卫辉市博物馆。

3.西晋河内郡汲县县令卢无忌,为太公后裔,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撰有《齐太公吕望表》,文曰:“齐太公吕望者此县人也。”该碑虽已失落,但故宫博物院某处藏有不同时期的拓片。

4.《吕望碑》全称《修太公吕望祠碑》。该碑为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汲郡太守穆子容撰文并正书。穆子容为南北朝十大书法家之一,书法浑厚圆润,且为唐朝颜真卿所师。故此碑为魏碑中之精品。该碑今虽已丢失,但卫辉博物馆藏有拓片,《金石萃编》卷三十二载有全文。碑文正面刻有“迢迢兵胤,蔚蔚姜枝。卢无忌置碑僻据山阜,崔瑗刻石不枕康衢。”阴面镌刻了尚姓参与立碑的官员和百姓约八十余人,是研究姜太公的珍贵实物资料。

5姜太公后裔四十八姓碑。

6.崔瑗碑。历史上第一个给太公故里准确定位的是东汉时的崔瑗(公元78——143年).崔瑗在汲城做县令七年,修建了太公庙,并立崔瑗碑。

7.《大宋卫州新乡县穆村重修太公庙记》。该碑刻立于宋代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铭文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州之西有公之泉,揭石以记其谱牒,文古书隶,断缺不全,而尚可考,由是知公其为人也与欤。(石记今在丞相茔寺)。。。。。。。比年大丞相汲国公固祀曾祖茔域,亲诣祠下,称四十七代孙。文中“州之西有公之泉,”指的即太公镇的太公泉;揭石以记谱牒”和“石记今在丞相茔寺”,指的是卢若虚《太公后裔四十八姓碑》。比年大丞相汲国公因祀曾祖茔域,亲诣祠下,称四十七代孙”一句。里面的比年“意为近年”,“大丞相汲国公”指的是宋哲宗时的宰相吕大防(公元1027——1097年)。

8.谱牒碑。

唐宋以后

9在太公泉镇前太公泉村太公故居院内,现保存清朝乾隆 河南巡抚毕沅立的“齐太公故居”碑。

   10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西北地的山岗上有封土高大的姜太公墓,墓前矗立有墓碑,是清朝康熙二十年卫辉知府加伍级杨茂祖仲春所立,上刻:“周姜太公茔葬处”。姜太公第100代孙吕梁先生1995年亲手撰文在姜太公墓前立碑三方:“姜太公吕尚之墓”“姜太公史略”“姜太公吕尚故里墓志铭”。在墓东200米处,修建了太公墓牌坊一座,高10米,宽8米,壮观宏伟。

四.历史遗迹

   1.现在卫辉市留下了大量证明姜太公故里的历史遗迹。据清乾隆二十年《汲县志》载,从汉代到清代,汲县先后建有六处太公庙,两处太公殿。太公庙一是太公镇前太公泉村太公庙。二是卫辉市区老城太公庙街北头太公庙,今尚存。三是汲县故县治所所在地,今孙杏村乡汲城村东门北侧太公庙,乾隆《汲县志》载其建于汉代,今已无存。四是卫辉市区老城西门月城内太公庙,今已无存。五是卫辉市区城郊乡八里屯村太公庙,今已无存。六是庞寨乡庞寨村太公庙,保存良好。太公殿一是城郊乡唐岗村乾隆庙内附设有太公殿,今尚存。二是市区老城西关马市街的玄帝庙内建有太公殿,今已无存。

   2.以姜太公的名字命名的地点。如太公钓鱼的太公泉,由此泉而得名的太公泉村,又发展成为博望亭、博望县、太公乡、太公泉公社、太公泉乡、太公泉镇、太公镇。卫辉市内有太公庙街,在老城西关有熟肉火街,在太公镇南二里有吕村。清末明初,因有关当局剿灭“白莲教”,殃及吕村,百余户几百口吕姓族人被杀,还有一部分人避祸逃离外乡,隐姓改名。原来的吕村全村被烧光杀光,所以,吕村形成今日的“吕村无吕姓”。

   3.现存的姜太公故里历史遗迹有:

   (1)太公庙。始建于东汉永建年间(公元126——132),始为太公后裔汲县县令崔瑗所建。现在庙宇已废,2002年修五间大殿,内塑姜太公、哪吒和杨戬三尊铜像。

   (2)太公井。《寰宇通志》载:“太公井,在汲县西北二十五里,上有周太公吕望庙。”

   (3)太公祠。原在卫辉市第四中学(太公泉镇)院内,现在只剩一间山门。1999年迁址重修三间大殿,内塑姜太公铜像一尊。

  (4)太公墓。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卫辉知府加伍级杨茂祖仲春立“周姜太公茔藏处”石碑。

  (5)太公故居。现在只有一间小庙,内塑姜太公泥 像。院内保存清乾隆河南巡抚毕沅立的“齐太公故居”碑。

  (6)姜太公钓鱼台。旧址原有巨石并有清乾隆河南巡抚毕沅立的“太公钓鱼处”碑和民初乡贤李敏修立的太公钓鱼石像,后均毁于战乱。现在原址重塑三点九米高立式太公钓鱼铜像一尊。

  4.牧野大战古战场。牧野大战古战场在今卫辉市(原汲县)以北至淇县(即古朝歌)以南的广大地带。据《卫辉市志》载:“今汲县地区(即卫辉市城区)东北至上乐村乡的闳夭村一线沿卫河以北,北至今淇县南郊,这个东西狭长的地带,即古之牧野地。”

也就是牧野大战古战场。

五.民间传说 

   姜太公的民间传说故事,在姜太公故里卫辉,已搜集整理成书的计302篇,有专著《政治家、军事家姜太公》、《姜太公的传说故事》和《姜子牙传说故事》。这些民间传说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涉及方方面面。例如《太公泉的传说》、《黄岗牧唱》、《牛家撞倒嵇家扶》等等,真可谓五光十色,异彩纷呈。姜太公的神话传说故事,在卫辉妇孺皆知,流传于城乡茅屋村舍和乡党里巷间。民间传说,当然不是信史,但它是历史的曲折反映,至少可以作为卫辉是姜太公故里的旁证。

六.后裔公认

  1.姜太公第100代孙吕梁先生,广西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数十年从事文史、考古、牒谱研究工作。他经多方考证,1995年撰写了《吕尚新考》认定:“河南卫辉市,是姜太公出生地和墓葬地。”

  2.1996年4月8日,广东、广西和中州吕氏宗亲会代表团云集太公墓庄严谒拜。他们说:“卫辉太公泉是姜太公生养死葬之地,我们不愿也不会认错坟山,拜错祖宗。”

  3.2001年10月台湾姜太公第101代孙姜竹先生的题词;“河南卫辉姜太公诞生地。”

  4.2001年10月24——27日,《中华吕姓》座谈会在广东省潮阳市峡山东明大厦举行。出席座谈会的有河南、山东、天津、广东、广西、浙江、江西八省(区)市的48位代表。经过四天会议的座谈、交流,部分省(区)和代表向卫辉发来亲笔题词,他们的题词是:“广东、广西、洛阳中州吕氏宗亲会认定太公泉为太公生葬地。”广东吕炳雄先生书:“河南卫辉太公泉是姜太公诞生地。”

  5.当代太公后裔,2003年出版的《中华吕姓》主编吕心惠(河南登封人)和编委会主任吕南明(广东人),研究宗族史的学者浙江吕连起、吕居清、吕龙德,洛阳人吕明月、吕俊海,登封人吕林等人分别前往太公故里太公泉考察并到太公墓前虔诚祭拜。

七.专家认可

 1.李志清先生写的《姜太公故里在汲县》一文,曾获中央文明办论文优秀奖,并载入房立中主编的《姜太公全书》和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姜太公新论》。

 2.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太公钓鱼台管理处有关人员为研究吕尚的籍贯,从豫南吕姓的封地,到古称东海郡的山东郯城考证,均未查到说明吕尚籍贯史实资料和任何历史遗迹。他们最后来到豫北卫辉,关于吕尚是汲县人,确有多方面的论证依据和历史遗迹。因此,200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百家姓书库.吕》中认定:“卫辉市太公泉为太公故里。”

 3.陕西宝鸡学者胥鼎的论文《姜太公故里及其后裔探讨》,刊登在陕西出版的《姜子牙钓鱼台》一书中,论曰:“汲县城西北十五公里处的太公泉乡前太公泉村,村里有太公泉、太公庙、太公祠、太公墓,这就是姜太公故里。”

 4.军事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防大学教授房立中先生主编的《姜太公全书》载:“汲县是姜太公的故里,史书多有记载。”

 5.2002年农历八月初三日,在太公故里(太公泉)举办了中国卫辉首届太公文化节暨太公诞辰纪念大会, 来自郑州、山东、北京等地的专家、学者近50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专家、学者达成共识,一致认定卫辉是姜太公的故里和墓葬地,并定位姜太公为谋圣。

 6.2002年12月,杜彤华主编的《牧野文化论文集(上)》中收入张新斌、马世之、许永璋等人论文,认为姜太公故里在卫辉市太公泉是无可非议的。

 7.2005年12月,史学家王振中先生著《牧野大战与姜太公》一书,用大量的篇幅和充足的史实论证姜太公故里在卫辉。

 8.专家、河南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先生2006年1月21日在大河报发表题为“大谋圣姜太公”的文章,文章用充足的证据说明姜太公故里在卫辉。

 9.2006年3月3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播放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盛况时说,河南历史名人荟萃,举例有谋圣姜太公。

   综上七个方面,使人无法否认姜太公故里在卫辉这一事实。

    (作者系卫辉太公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学高级教师)

注:本文章为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寻姜太公故籍
河南新乡卫辉姜太公故里
兵家鼻祖、武圣--姜子牙
姜太公对家乡日照有过什么贡献?
姜子牙出生地与墓地之谜
太公故里十八说漫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