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9%的人——不懂红茶
userphoto

2024.04.19 江西

关注

红茶两事不明,在此请教茶叶专家,江湖大神,非遗传承人:

——正山小种,红茶鼻祖”,这句话出自哪里,在哪本县志、山志、地方志有明确的文字记述。

作为鼻祖级别的茶叶,在武夷山诞生,这在茶业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必然给当地带来无上荣耀,哪一任县长不往自己脸上贴金贴银?谁不把正山小种光明正大的载入书册呢?

鼻祖级别,相当于创始人的地位,忘了谁都可以,但不能把创始人忘了吧。而当地县志确实没有正山小种的官方的记述,很诡异。

更奇葩的是,民国时期《崇安县志》的记述,铁证如山, “一为红茶,一为青茶,均非本山所产”当地政府官宣,红茶不是武夷山所产,重磅辟谣了,红茶鼻祖好尴尬哦。

本人愚笨,始终想不明白,“正山小种,红茶鼻祖”,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是谁给正山小种扣上了红茶鼻祖的光环?

这算不算歪曲事实,

歪曲事实,算不算造谣?

事实绝非如此简单,还有两位重量级的人物,判定红茶不是独立起源于武夷山,而是脱胎于武夷岩茶,由岩茶演变而来。

下列判断可成立:

1 ,红茶非独立起源。

2,红茶导源于武夷岩茶。

3,民国时期《崇安县志》官宣承认武夷岩茶,并不承认红茶——一为红茶,一为青茶,均非本山所产”看来是真的。

红茶的祖宗找不到了。

既然红茶导源于武夷岩茶,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如何演变?

武夷岩茶是半发酵的乌龙茶类,正山小种既然由岩茶演变而来,则红茶大类就是由乌龙茶大类演变而来。

乌龙茶类→红茶类

半发酵茶→全发酵茶

乌龙茶在先,红茶在后的判断成立,这是1980年倪郑重前辈的观点。如果再把后来英国人发明的CTC红茶补充进来,成为一个完整的主动递进序列,即:

乌龙茶→红茶→红碎茶

显然,这是逐步简化工艺,降低成本,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发展的动态运动路径(目的),此过程非人为,前后持续300多年,前半部分在中国发生,由海外垄断贸易商,把茶叶普及到欧洲,后半部分完全脱离中国,在海外发生,普及全球。

正山小种,只是从岩茶蜕变为红茶的一个特殊形态,所以官方没有记入史册,此茶更不值得吹嘘。

正山小种与外山小种之争,其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小种是岩茶的固有名号,被有意无意的转移到正山小种(红茶名号)了。即:

小种(岩茶)→正山小种(红茶)

搞懂岩茶为什么变成红茶,比小种红茶的正山与外山的区域之争重要一万倍,好多二货争论产区,其实关注的仅仅是皮毛。

红茶没有祖宗,要说祖宗就是岩茶,岩茶造假是当时(1700年)国内的客观现实,欧洲的大量需求也是客观现实,两个必然因素叠加,不造假才怪。早期欧洲的武夷茶,也是岩茶的造假版之一。

主动偷工减料的乌龙茶工艺,最终导致红茶的诞生,下面两个是同步进行的:

岩茶(乌龙茶)→红茶(渐进式)

半发酵→全发酵(渐进式)

红茶,真正起源于岩茶造假,而岩茶造假,有多个版本。最不靠谱的是军队路过某村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夷岩茶造假300年——清代袁枚,被伪茶所骗(解开红茶鼻祖之谜)
茶友:真尴尬,误把武夷岩茶当红茶,在领导、客户面前出糗了
为何正山小种红茶和福建工夫茶会成为“申遗”的“漏网之鱼”?
青茶:武夷山与武夷岩茶
大红袍不是红茶,金骏眉也不是金色,这些红茶冷知识你都知道吗?
茶觉 华夏 · 茶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