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鬼谷子绝学:反应篇如何应用欲擒故纵;

  所谓“反”,指反复试探,而“应”,则指对方回应。在第一篇捭阖术的统领下,本篇反应术的论述可以说更具体,针对性、可操作性也更强。它主要讨论了考察事物和了解别人的方法论问题,需要运用者具备更灵活多变的头脑以及更出神入化的言说技巧。

  一开篇,本文就首先提出要运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去考察事物、看待问题,学会以今推古,以古察今。

  接着,文中详细论述了如何运用反应术去了解别人的三种方法:其一,乃静听法,即言自己要保持沉默,静下心来认真听取别人的言语,从中仔细体察对方的真正意图,就像张网捕兽一样静心捕捉别人的言辞与志意。其二,乃反听法,即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发出信息,或投石问路,或打草惊蛇,或欲擒故纵,以试探对方;要巧妙地用言语、动作、表象等去拨动对方,并观察研究他的反应,再仔细分析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而侦知对方的真情实意。其三,乃以己推人法,因为人都是有共性的,了解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了解自己开始,自知而后才可利用自己在某事、某物、某种情况下的心理反应、态度、应对方法等去推想、推知别人。能够这样把知己和知彼结合起来,便达到反应术的高境界了。

  综观全文,本篇对于反听法,即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探知别人志意的方法,论述得较为详尽,表明了文章的重心所在。这无疑与贯穿《鬼谷子》全书的主导思想是一致的,即自始至终强调发挥施术者的主观能动性去拨动局势、掌控局势,以便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

  【原典】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此。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译文】

  从古到今,天地间万事万物的生成变化,都是与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大道一起共生的。通过对大道的掌握运用,我们可以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反观过去,检验现在;熟悉这类事物,了解那类事物。世界上万事万物的道理,若与现今不符合,我们可以回溯到历史的长河中去探求原因。大道一体,古今一致,世界上的一切事理都可以通过返复于过去而推求考察之,这就是圣人的言下之意,我们不可以不详细审察研究。

  晏子欲擒故纵进忠言

  《鬼谷子·反应第二》中论述到了“欲擒故纵”这一思想,将之化为谋略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政治、军事、外交、经济、言辩等诸多领域,它是一种以暂时的让步来等待、谋取更有效的进攻的高明策略。

  而在三十六计中,“欲擒故纵”为第十六计,其原文大意为:追击敌人过紧,就要遭到它的反扑;让它逃走,就可以削弱敌人的气势。因此,追击敌人时,要跟随其后但不要过于逼迫它,借此消耗它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等待敌人士气沮丧、溃不成军时,再加以捕捉,这样就可以避免流血了。待敌人心理上完全失败而信服于我方时,胜利的曙光就会到来。

  需要注意的是,当“欲擒故纵”被运用于言辩时,“纵”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擒”。故“纵者,非放之也;随之,则稍松也。”纵敌,是为了“松敌”、“惑敌”、“骄敌”、“诱敌”,使之麻痹大意,耗尽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因此,在运用此谋略之前,就要充分考虑到“擒”的问题,倘若“擒”不住,那无异于放虎归山,将反受其害。

  《晏子春秋》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景公让晏子去治理东阿这个地方,三年后,不断有人在景公面前告他的状,景公便召晏子回朝,欲罢其官。晏子说:“臣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可否再给臣一个机会,让臣再去治理三年,那时一定不会有人再告我的状了。”

  齐景公也实在不忍回绝,便同意了他的请求。三年过去了,果然,不但没有任何人告晏子的状,而且人们都争相在景公面前说他的好话。这下景公高兴了,便又召晏子回朝,打算封赏他。但晏子却不肯接受封赏。

  景公不解,便问他原因,晏子从容不迫地答道:“从前臣到东阿时,让人修筑道路,极力推行有利于老百姓的政策,富人们为此责怪臣;臣主张节俭勤劳,尊老爱幼,惩罚盗贼无赖,流氓们为此怨恨臣;当地权贵犯法,臣毫不宽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照样严惩不贷,权贵们为此忌恨臣;臣周围的人有所托办之事,若不违法,臣当然可以去办,但若违法,臣依法拒绝,周围的人为此不满臣;臣侍奉路过的王侯朝臣,从不超过礼制规定的限度,王侯朝臣为此生臣的气。于是,这些人对臣的恶语怨言纷纷扬扬,遍布国里,久而久之,这些诽谤之言也传入大王您的耳中。

  这一次,臣完全改变了以前的做法:不让人修路,不推行有利于老百姓的政策,富人们为此开了心;臣轻视节俭勤劳,不提倡尊老爱幼,放纵盗贼无赖,流氓们高兴了;当地权贵犯法,臣偏袒庇护,权贵们为此开了颜;臣周围的人有什么要求,不管是否合法,臣都尽量地满足他们,这些人为此没有了怨言;路过的王侯朝臣,臣都超过礼制的规定去盛加款待,这些人满足了虚荣心,自然对臣也没有什么意见了。于是,这些人到处说臣的好话,久而久之,这些好话又传入大王您的耳中。因此,从前您要处罚臣,其实按理臣是应该受到封赏的;现在您要封赏臣,事实上臣却是应该受到处罚的。这就是臣之所以不能受大王您封赏的原因。”

  齐景公这才恍然大悟,同时也知道晏子的贤明了,于是就把治理国家的重任交给了他。又过了三年,在晏子的尽心治理下,齐国实力大增,得以跻身强国之列。

  故事中的晏子以“欲擒故纵”的策略暂时放弃了原则,此举不仅使得景公对他坚持原则、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深感敬佩,并委以重任,使之获得了国家最重量级的职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韬光养晦,暗中积著力量
坚守自己的信念,明确你自己的目标,不要去在意别人对你的评说
鬼谷子-谋略篇-10
鬼谷子的“方圆术”
一桩震动大唐的谋杀案,如何改变了白居易的人生?
《鬼谷子》反应篇第五弹:为什么付出了那么多还是没有效果,可能是因为这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