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嚼又慢咽,脾胃好一半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压力的增大,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性情也日益急躁,吃饭也变得狼吞虎咽,由此导致了脾胃疾病越来越高发。面对如此高发的疾病,在临床工作中仅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使得此类患者越发焦躁不安。

中医对此认为与我们的肝、脾、胃三个脏腑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负责调节我们的情志活动,性情急躁易怒多责之于肝;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运化腐熟食物,肝、脾、胃脏腑之间功能失调,肝旺克伐脾土就能导致脾胃疾病的发生。目前有很多类似《生命时报》的调查显示约90%的人群存在狼吐虎咽式的吃饭习惯,约40%人曾因吃放过快引发胃痛、胃胀等不适反应。中医重视治脾胃之病重在调肝的理论和养胃要先养肝的思想。注重肝、脾、胃在生理病理上的各种联系,早在东汉金匮要略》里就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乃当先实脾。”的思想。

因此,在治疗此类患者除用疏肝、清肝,理气健脾和胃的内治法外,还要让患者先养肝柔肝。让患者吃的慢一点,走的慢一点,做的慢一点,脾气也少发一点,这样脾胃也就能好一点。所以,建议患者进餐时尽量细嚼慢咽,每次正餐用餐时间为20-30分钟,每口食物要求咀嚼20-30次,这样不仅能让食物得到充分咀嚼更容易消化吸收外,还能“磨”去我们急躁的性情达到养肝柔肝的目的,肝不旺自然不会克伐脾土,以此脾胃自然也能好一半。

作者简介

宁树平:中医医师,就职于宾川县中医医院。2010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专业,现从事临床诊疗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口苦中医临床辨治体会心得
很多人都在谈中医的左升右降,或圆运动。那么左升右降在中医临床中都有哪些比较实际而不是理论的运用呢?
(zy)脐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体会|齐永脐针
辨证论治(二八)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韩学杰博士主讲
《中医消化科主治医生382问》(书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