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维度》【第三章 角度】第五节:兵争!




第四节    兵 争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当外交和政治都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当双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协议的时候,战争就不可避免。但战争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对方消灭光,战争的目的是让对方屈服,并降低讨价还价的本钱,然后回到谈判桌上重新达成协议。要是双方还是谈不成呢?那还得继续打,直到有一方妥协让步,谈成为止。


 兵学圣典 

谈到介绍战争的经典著作,无论中外的军事家都十分推崇《孙子兵法》,那么本节就以《孙子兵法》为主干,来了解蜚声中外的中国军事理论。


《孙子兵法·始计篇》 





兵者,诡道也  


战争是无规则下的较量,不存在什么欺诈、诡计、不道德的说法。既然双方按照规则无法达成一致,那只能把规则丢到一边,都回到无规则的状态下开始较量,直到有一方愿意结束这种状态,重新回到规则(政治和谈判)中去。如果在战争中还遵循某些道德或者条条框框,那何必加入战争,在谈判桌上多让一步不就可以了吗?所以,宋襄公为了彰显仁义、不肯半渡而击就成了笑柄;国内时髦的军事理论“超限战”、“不对称战争”,算是在新时代大环境下对古代兵法的重新解读,但这只能让停留在初级军事理论的老外感到脑洞大开,如果放在中国古代,大概会被军事行家嘲笑。


战争因为是无规则下的较量,无论天文、地理、气候、水文、疾病等等都可以作为打击的工具,逼迫着双方发挥出最大的聪明才智,所以在世界范围内一直都有一个说法:战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沉淀下来的兵法专著数不胜数,比如《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等等,饱含着中国几千年的智慧沉淀;这其中《孙子兵法》是其中的佼佼者,被国外诸多的军事和经济院校列为必读经典。


《孙子兵法·势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什么是正,什么是奇呢?正和奇相当于阳和阴的抽象概念,正代表阳性的、正面的、看得见的,可以引申为训练、防守、后勤、主力部队等;奇代表阴性的、隐蔽的、看不见的,可以引申为计策、偷袭、伏兵、偏师、出人意料的种种变化等。对于用兵来说,正是根本,是基础,是道,正如果做不好,军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一击即溃;奇是方法,是应用,是术,是在正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环境、不断变化打击的策略;守正出奇,意思是先做好自己,利于不败之地,然后不断变换角度来抓住敌人的弱点(让敌人意想不到的角度才是出奇),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孙子所说的“正”,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各种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准备工作,比较偏向于稳重周全的儒家心法。后半句”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这种飘逸、无为无不为的做法,有没有庄子“逍遥游”般无拘无束的感觉?是的,孙子所说的“奇”,更多的是道家的心法。


下面我们就从“正”和“奇”两个方面,分别举出案例来研讨。



以正和


第一则:卫青伐匈奴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小胜后轻敌冒进,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白登山达7天7夜。后来陈平向冒顿单于的阏氏行贿,刘邦才得以脱险。“白登之围”后,刘邦认识到汉朝实力尚不足以主动出击,因此在以后的70余年里,汉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暗地里积蓄实力,积极备战。


公元前166年汉孝文帝时期,匈奴十四万骑大举入关,侦查斥候一度达到至长安附近的甘泉;匈奴频频对汉朝边郡和百姓烧杀劫掠,但汉廷一直克制忍让、以和亲为主。


汉初至汉武帝即位的七十余年间,尤其是经过“文景之治”后,西汉王朝国力已蒸蒸日上;《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反击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公元前129年,匈奴按照老习惯,又一次兴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卫青第一次出场,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俘虏近千人。


公元前127年,匈奴又是习惯性的大举入侵上谷、渔阳,汉武帝派卫青进攻黄河河套地区,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设朔方郡、五原郡。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认为现在轮到我们出击了,汉军第一次主动出击,汉武帝命卫青统帅各路十余万士兵出击,俘虏匈奴右贤王的部落首领十余人,男女1.5万余人,牲畜千百万头。


公元前123年春天和夏天,汉军第二次主动出击,卫青两次领十万骑兵扫荡漠南伊稚斜单于大本营,歼敌过万。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匈奴浑邪王率4万余部众归降汉廷。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公元前119年,汉军第三次主动出击,发动了决定性的战役。为了彻底击溃匈奴主力,汉武帝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以十四万匹战马及五十万步卒作为后勤补给兵团,授与卫青与霍去病各五万骑兵,兵分两路,跨越沙漠出击漠北的匈奴。卫青大军出塞一千多里,与以逸待劳的匈奴单于主力遭遇了,用武刚车(铁甲兵车)环结成阵,以少敌多大败伊稚斜单于,直追到赵信城(今蒙古乌兰巴托市西),歼敌一万九千余人,彻底打垮了匈奴的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接战,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蒙古境内的狼居胥山,兵锋进逼至瀚海(贝加尔湖)。


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一空,匈奴单于逃到漠北后,逐渐向西北方迁移,从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以正和


第二则:徐达灭元



朱元璋攻克南京后,先后消灭了附近的陈友谅和张士诚,开始筹备北伐灭元。他征求诸将的意见,明朝第一猛将常遇春提出长驱直入,直捣元朝大都(今北京)的主张。朱元璋不同意这个轻敌冒进的方案。他根据当时元朝在中原、西北的兵力部署以及各部之间军事实力差距,认为元建都百年,都城必然有坚固的防御,若孤军深入,如果不能迅速破城,就会损兵折将、挫伤锐气,而且粮饷供给困难,等到敌人援兵四集,进不能战、退无去处,必然陷入被动之中。为此,他提出稳扎稳打,渐次推进的北伐战略:


“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


1367年10月21日,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人由淮河入河南,北伐中原。徐达的进展精确吻合了朱元璋的战略决策,至次年2月份攻下山东,5月份拿下河南,7月份进逼北京,元顺帝不战而逃;然后徐达挥军向西,至12月份肃清西北,完美实现了战前拟定的战略计划。



以正和

第三则:曾国藩平乱


晚晴中流砥柱曾国藩的作战名言“结硬寨,打呆仗”,这算是儒生打仗的典型,守“正”绰绰有余,出“奇”则略显不足;曾国藩打仗和做人一样,就一个办法“挺”,防守第一,步步为营,磨到对手挺不住为止(话说这也够骇人的);太平军在战场上不怕湘军、经常打胜仗,但最后却被曾国藩的江南、江北大营生生困死。这跟曾国藩的人生格言“打脱牙,和血吞”,真的是相映成趣;你要打垮他,非常不容易;但他要打垮你,也不太可能;就比谁能挺的久,熬不住的就失败,太平天国其实是败在全国资源的围堵之下,非战之败。


出“奇”的案例,在中国战争史上就太多了。《36计》里洋洋洒洒的介绍了36条计谋,条条都可算是出“奇”,我们挑选其中比较经典的三个,结合案例来进行说明。



以奇胜 

第一则  美人计



美人计不但是《36计》,而且是所有领域里使用最普遍的计谋了,专门针对男性领导人的弱点,命中率很高。中国古典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就是使用美人计最著名的案例。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在夫椒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被迫向吴国求和;为了表示忠心,勾践入吴为质,3年后才被释放回国。勾践回来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同时大夫文种献“灭吴九策”,其中最有效的便是美人计。


越国挑选了一批色艺俱全的美女送给吴王夫差,西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夜与西施嬉水为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夫差从此沉湎女色,不理朝政,


公元前482年,越王乘夫差去黄池会盟,偷袭吴国成功,吴国只好求和。后来越国再次起兵,灭掉吴国,夫差自杀身亡。




以奇胜


第二则 反间计



要说《36计》中最让亲者痛、仇者快的计谋,莫过于反间计,该计威力巨大,只要成功,几乎可以扭转乾坤。如果不小心中了此计,不但己方损伤极大,而且让敌人坐收渔利。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不断袭扰明朝各部,明军屡战屡败,萎靡不振。此时袁崇焕挺身而出,采取筑城防守的策略经略东北,多次以少敌多、击败强敌,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京城保卫战等胜利;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中身受炮击,不久后不治身亡。


皇太极即位后,又在袁崇焕处吃了几回败仗,终于决定改变进攻路线,绕道蒙古直击北京城。北京城墙高城厚,自然不是那么容易攻下来的,再加上袁崇焕赶来救驾,皇太极没占到什么便宜。于是他使用了最毒辣的计策:反间计。


原来,明朝有两个太监被后金军俘虏去以后,被关在金营里。有天晚上,一个姓杨的太监半夜醒来,听见两个看守他们的金兵在外面轻声地谈话。一个金兵说:“今天咱们临阵退兵,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极)的意思,你可知道?”另一个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一个又说:“刚才我就看到皇上一个人骑着马朝着明营走,明营里也有两个人骑马过来,跟皇上谈了好半天话才回去。听说那两人就是袁将军派来的,他已经跟皇上有密约,眼看大事就要成功啦……”这情节太眼熟,你敢说不是跟《三国演义》学来的?


生性多疑的崇祯帝信以为真,不久后以通敌的罪名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失去袁崇焕这根顶梁柱之后,大明朝在满清和农民起义军的双重打击之下灭亡。



公元1784年,乾隆以“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下诏为袁崇焕平反,最终还了袁氏清白。但历史岂能重来?



以奇胜


第三则 将计就计


《36计》中最巧妙、计算最精准的计策,应属将计就计。


曹操击败袁绍统一北方后,又用实力逼降了荆州,一时间风头无两,打算乘势打过长江,一举统一中国。但曹操所带的北方士兵不习水战,幸亏得到荆州降将蔡瑁、张允,此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之法,成为曹操训练和指挥水军的左膀右臂。周瑜领孙权之令阻击曹操,正打算用长江天险和东吴水军固守,所以视蔡瑁、张允二人为眼中钉,急欲除之而后快。恰好曹操有个门客叫蒋干,是周瑜的同窗,遂自告奋勇去找周瑜说降。


周瑜听说老同学蒋干来访,知道他过来是当说客,于是决定将计就计,利用他施行反间之计。周瑜大摆筵席为蒋干接风,定下了“但叙朋友交情”,不提“军旅之事”的规矩,封住蒋干的口。进而周瑜又向蒋干显示江东英杰云集,兵精粮足,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和重用,断绝蒋干说降的念头。在夜间,周瑜与蒋干“抵足而眠”,并佯装酒醉,诱使蒋干偷走一封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东吴的书信,还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来联络的情节给蒋干看,让蒋干对书信确信无疑。蒋干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看了这封信大怒,喝令杀了蔡、张二将。周瑜的反间计获得成功,曹营从此无人懂水战,为将来的火烧赤壁埋下了伏笔。




兵争” 



最后作总结,《孙子兵法》最重要的其实是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兵者,凶器也,这是生死存亡的大事,动辄破国灭家、毁伤无数,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启战端。




万一真要开战怎么办?《孙子兵法》的精髓:“先胜后战”。从历史上看,先胜后战一直是中国的最高战略,详述为“完善管理下的集体力量+长期战略下的层层推进”;中国军人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没有胜算时,对谁都是无害的熊猫,装聋作哑、委曲求全、忍辱含垢;但是,等到中国军队主动求战时,对手基本就失去取胜的机会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汉军层层推进、雷霆一击、锁定胜局。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汉长歌:漠北之战重创匈奴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战神:霍去病
“为灭匈奴而生”的霍去病搞定匈奴的三次经典之战
决定匈奴气运的西汉小兵,没有他,卫青可能不会扬名
卫青 漠北之战
汉匈最终决战,汉武帝有意想把功劳给霍去病,卫青有天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