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馆寻珍(28)



神秘的承恩寺现在是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这里收藏包括金漆镶嵌、花丝镶嵌、景泰蓝、牙雕、玉雕、雕漆、京绣、宫毯在内的燕京八绝工艺作品及古代木雕、根雕、石雕等工艺藏品数百件(套),是北京市第一家将展示宫廷艺术和体验宫廷技艺相融合的非遗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由近百位工美大师和非遗传承人历时十年携手打造的匠心博物馆。清宫造办处第六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柏群先生是创办人和现任馆长。

北京,有八百多年的建都史。明朝,为满足庞大统治集团的生活需要,陆续设置了管理宫内事务和为宫廷服务的十二监、四司、八局,统称“二十四衙门”,其中“御用监”专职造办宫廷生活用具。清朝康熙初年,成立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选拔最优秀的工匠进入宫廷,为皇家服务,鼎盛时有能工巧匠200余人。清王朝解体后,造办处的工匠散落民间,逐渐形成的以金漆镶嵌、花丝镶嵌、景泰蓝、牙雕、玉雕、雕漆、京绣、宫毯为代表的八大绝技,称为“燕京八绝”,且均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图来自网络

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核心展示区域,其中收藏燕京八绝工艺精品、馆藏珍品、大师作品等数十件(套)。走入大雄宝殿,迎面的布置就好象把你带入宫殿,两侧的陈设也象是宫中的一个角落。





下面,就逐一介绍唯美的“燕京八绝”:

金漆镶嵌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使用天然漆的国家,中国漆器有8000年的悠久历史。金漆镶嵌是中国传统漆器的重要门类 ,为皇家所用,清王朝的灭亡,才让漆器这一宫廷艺术走向民间。在“金漆”上做“镶嵌”装饰工艺,两种工艺的结合称为“金漆镶嵌”。从材质上,有玉石镶嵌、彩石镶嵌、螺钿镶嵌、百宝镶嵌等,种类繁多,格调高雅,大器天成,彰显皇家风范。

金漆镶嵌平磨螺钿“双龙连科”捧盒

金漆镶嵌仿清宫寿桃捧盒

金漆镶嵌八吉祥银锭套盒

金漆镶嵌百宝嵌花鸟捧盒

金漆镶嵌福寿挂屏

多种天然玉石雕琢的十八罗汉居于福寿二字之中,是复制的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的福寿挂屏。


SHOW


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早在春秋时(前770年-前476年)就已有雏形,战国时期的金银错、唐代的金银平脱是它的前身,迄今有2700余年的历史,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其工艺可分为四大类:花丝工艺、錾刻工艺、制胎工艺、实镶工艺。

花丝镶嵌“盛世繁花”手包

是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赠礼

花丝镶嵌茶叶罐和仿清宫花丝镶嵌腰刀

花丝镶嵌如意

花丝镶嵌龙盘

景泰蓝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因为在明景泰年间(1450-1457年)得以昌盛,又多以蓝色(孔雀蓝和宝石蓝)为釉,故称为景泰蓝。据考古发现,珐琅器最早诞生于希腊,希腊普鲁斯岛出土的公元前12世纪的六枚戒指和双鹰权杖首,被公认为最原始的掐丝珐琅。13世纪末,掐丝珐琅器由阿拉伯地区直接或间接传入我国。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和烧瓷的传统技术,又吸收了传统绘画和雕刻的技法,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景泰蓝“三羊开泰”


仿清宫景泰蓝“万寿无疆”碗

景泰蓝寿桃天球瓶

景泰蓝竹笛(清代)
景泰蓝制作需要高温,如何在竹胎上掐丝填彩烧制,至今是谜。

牙雕

中国的牙雕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始于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两件象牙鸟形匕首和一件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是原始象牙雕刻中的艺术珍品,反映了河姆渡人的审美观念和最高艺术成就。当时的象牙制品是作为一种工具出现,随着历史的变迁,时间的推移,后来逐渐出现了牙雕的装饰用品,并成为牙雕工艺的主流。辽、金、元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供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为皇宫做象牙制品的作坊,艺人大多来自扬州、广州。他们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把圆雕、浮雕和镂空雕等技法结合运用,融为一体,并从古代绘画、石雕、泥塑等艺术形式中吸取丰富的营养,逐渐形成了北京象牙雕刻。

牙雕“轻舟雅趣”摆件(清代)


牙雕彩绘“群仙祝寿”

牙雕“十八学士图”摆件(浮雕)

牙雕“九子戏弥勒”

牙雕鱼篮观音(清代)

十牙九裂”,这尊观音质地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形态优美,竖状裂纹和背部的网状纹与整体造型浑然天成,而观音面部却完美无瑕,十分神奇。




玉雕

中国的玉器最早和石器一样,是从打制、磨制到琢磨逐渐形成,辽宁鞍山海城东南45公里处有一个小孤山出土的三件用岫岩老玉沟的玉料所打制成的砍斫器,距今12000年以上。在漫长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玉的特性、美丽的颜色和坚韧的品质,被先人们从以石为主的材质中剥离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材质做出特定的器具。北京玉器兴于元代,在玉雕漫长的工艺发展历程中,明清时期,玉器开始形成了固定的流派,即南玉作、北玉作。南玉作以苏州、扬州为中心,北玉作以北京为中心。清代,大批南玉作能工巧匠来到北京,形成了集两家之长,融南、北玉作之美的北京玉器。北京玉雕自古为皇家服务,以大料的摆件见长,善于立体的圆雕。北京玉雕集全国玉雕之精华,容古都之风韵,自成一体,流传不息。

玉雕血沁吉熏(清代)


玉雕如意

玉雕观音(清代)

雕漆

雕漆最早始于隋唐,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在明清两朝还是皇家宫廷工艺器物,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艺术价值。雕漆讲究使用天然大漆,在木胎或金属胎刷百余道漆,当漆足够厚时,在漆上进行雕刻。以纯朱漆所雕者叫做剔红,而用多种颜色的漆层所雕者应称为剔彩,还有剔黄、剔绿、剔黑等名称,都是根据漆层颜色而定。此外还有用两种色漆相间涂漆,多以“红、黑”为主,再雕花纹,花纹的斜面形成两色相间的线纹,这种工艺称为剔犀。

雕漆剔彩荔枝纹盒(清代)


雕漆剔黑炕桌(明代)


雕漆海水龙纹笔筒

雕漆寿桃捧盒(清代)

雕漆龙盘(明代)

京绣

京绣又名“宫廷绣”或“宫绣”,主要只为供奉宫廷、帝王、侯爵服饰之用。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辽代兴旺,在燕京曾设有绣院,明清大为兴盛,距今有1400余年的历史。京绣一般会选取最好的绸缎作为面料。绣线会选取由蚕丝所制成的绒线,以黄金、白银锤箔捻成的金银线等。用金银线绣出的龙和凤又叫“盘金”,一针一线体现宫廷的富贵精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京绣受到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的不同影响,同时她又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金碧辉煌、贵重珍奇的皇家气派。

宫毯

编织地毯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北京宫毯即“官坊毯”,兴盛于元代(1206-1368年),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元代时,元大都就已有专为皇宫编织地毯的作坊,到明清时期,则已大为发展。清雍正元年在北京织染局里有九名毯匠专门为皇帝编织地毯,咸丰年间,大批西藏织毯工匠进京,手工地毯在北京更加兴盛繁荣。


在这个展厅,还有一件镇馆之宝:黄花梨根雕《喜上眉梢》。黄花梨的木质纹理清晰,如行云流水,香气沁人,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木之一。这个黄花梨根雕看上去并不起眼,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却颇为震惊。作品下部雕刻了梅兰竹菊“四君子”,上部是姿态各异的喜鹊栖息在枝头,最最精妙的是在偏上的位置竟然雕刻了一个蜘蛛网,好象风就能把它吹动似的,真是鬼斧神工。


法堂,是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主题展厅,展厅正中陈设的《玉景鸣春》屏风,采用金漆百宝嵌与景泰蓝相结合的作法,图案寓意吉祥,工艺考究,仅一只小鸟的翅膀上就有十几种颜色的宝石镶嵌。此外这里还展示了燕京八绝宫廷艺术精品中的创新作品。


下面这幅画屏猛地一看没有什么特别,可是当你蹲下看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整幅画散发出异彩,如神仙境界。

另外,在承恩寺西侧厢房还有花丝镶嵌展厅(花梨苑)、景泰蓝展厅(楠香房)和雕漆展厅(紫檀阁),均为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体验中心,可以近距离观看展品,有的还可以亲自摸一摸。

厢房展厅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参考展览介绍

图片拍摄于2021年11月13日

本号第349篇文章】

古寺寻幽 之 承恩寺

宝馆寻珍(1-15)索引

宝馆寻珍(16)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宝馆寻珍(17)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宝馆寻珍(18)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宝馆寻珍(19)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宝馆寻珍(20)  【保利艺术博物馆】

宝馆寻珍(21)  【保利艺术博物馆】

宝馆寻珍(22)  德州博物馆】

宝馆寻珍(23)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宝馆寻珍(24)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宝馆寻珍(25)  【青州博物馆】

宝馆寻珍(26)  【保利艺术博物馆】  

宝馆寻珍(27)  【中国国家博物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北京的“燕京八绝”,太绝了!
燕京八绝
老北京传说中的“燕京八绝”到底是个啥?
老北京传说“燕京八绝”,到底是个啥
传说中的“燕京八绝”,惊艳世人的宫廷艺术
老传统 | 别让“燕京八绝”真绝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