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馆寻珍(35)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1927年始建,当时在开封,叫河南省博物馆。1961年,迁至郑州。1997年,中原石刻艺术馆与河南省博物馆合并,成立河南博物院。1998年,现在地址的河南博物院新馆落成开放。

河南博物院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

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

“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是河南博物院的基本陈列,共十个展厅,分为七个部分。展览以中原的建都历史为主线,以中原文明发展历史为纲,展示了华夏民族的文明发展轨迹,再现中原文化的悠久与辉煌,以及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从“择中建都”,到在都城中“择中建宫”,再到于宫城中“择中建殿”,这一传统的“求中”理念一以贯之,最早的源头在河南。

中华文明最早的都城在河南。

最早的“中国”在河南。

世界古代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绵延至今。中原是这一文明谱系中保存最完整的地域。

历史上曾先后有二十余个王朝在河南建都,从最早的二里头夏都到金代末年定都商丘,奠定了河南三千余年持续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


走向邦国

新石器时期

10000-4000B.P.

破石成器,薪火承递,

人猿揖别,血脉沧桑。
骨笛唤醒的晨曦,

沐浴着大河边最初的村庄。
磨石绘陶,渔猎耕纺,

构屋以聚,筑城为邦。
杵之登登,百工始兴,

抚民立公,家国以成!
繁星聚莽原,
多元文明汇融冲荡,

建极于天中,
华夏之花重辦绽放!

镇馆之宝(一):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出土于舞阳贾湖遗址(华夏族先民聚居的史前聚落遗址),属于距今7800~9000年的新石器时期,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中华音乐史的奇迹。骨笛以鹤类尺骨制成,磨制精细,七孔。从骨管上所留的等分刻符可知,在钻孔前经过了认真的计算,经测试可吹奏七声音阶。骨笛是一种竖吹笛,也是后世竖笛或洞箫类乐器的祖型。





刻符龟甲

贾湖遗址还出土了多件龟甲,龟甲上的刻符为文字起源提供了最早的线索。

中原立国

夏商时期

2070-1046B.C.

泱泱九州,茫茫禹迹,

宫城烜赫,碧龙腾骧,

二里头深藏第一王朝之谜。

浚哲成汤,正域四极,

煌煌重鼎,翼翼殿宇,

商王城筑就青铜时代之基。

安阳殷墟,考古圣地,

但见牲享人祭、甲骨惊世,

陵墓幽邃、青铜狞厉!

试问贞人何在、王者焉归?

烈烈中土之火,

照彻千里邦畿!

镇馆之宝(二):兽面乳钉纹铜方鼎

兽面乳钉纹铜方鼎,是商代前期(前1600一前1300年)的饪食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政权的象征。此方鼎出于郑州商城遗址,这种商代前期的大型王室重器,提供了置帝都于中原的史实依据。



镇馆之宝(三):妇好鸮尊

妇好鸮尊,出土于安阳殷墟商代后期(前1300一前1046年)的妇好墓。鹗鸟形象,圆雕造型健硕有力,细部刻画纤毫毕现,利用两足与尾翅形成三点平衡,既美观,又满足酒器的实用功能,体现了商代青铜仿生铜器的高超工艺。

妇好鸮尊




商代前期(前1600一前1300年)青铜器:


“父乙”铜觥






商代后期(前1300一前1046年)青铜器:


兽面纹提梁铜卣









兽面纹铜罍



“后母辛”四足铜觥


三足提梁铜盉

兽面纹铜瓿

“守父乙”铜觯

“徙”铜斝

鸮铜卣

云雷纹铜卣

“祖辛”铜卣

“秉盾丁”铜卣

妇好铜方斝

殷墟出土商后期刻辞龟甲

宅兹中国

西周时期

1046-771B.C.

周代商起,立国于中,

营建洛邑,礼乐相成。
颍淮长子口,古器存殷风。
河淇卫康叔,历世传彝宗。
南士申与吕,身籍宝簋铭。
虢公钟鸣鼎食,

应侯金瓯玉佩,

千年遗籀,瞬问尊荣。
礼乐之器重启封,

韶光几度匆匆。

镇馆之宝(四):玉柄铁剑

玉柄铁剑是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由铁质剑身和铜质柄芯与玉质剑柄嵌接组合而成。从出土痕迹看,原剑身以丝织物包裹,并被装在用皮革精心制作的剑鞘内。

“长子口”铜簋形觥
卷首铜刀

“父丁”铜簋

兽形铜觥盖首


“晨肇贮”铜角


“谏”铜盨

鱼龙纹铜盘



“父辛”铜卣

“匍”雁形铜盉
蟠龙纹铜盉

“可季” 铜圆壶




“可季”铜方壶


人面铜马具

逐鹿中原

东周时期

770-221B.C.

王纲解纽,列国群雄并起。
元典创制,诸子百家争鸣。
鹤舞九皋,郑卫占先声。
华夷交融,汉淮拥群英。
诡异浪漫,荆楚问周鼎。
刻镂华章,韩魏主夏盟。
哲思成大道,风云聚天中。
八方共逐鹿,华夏成一统。
                 ——文明斯盛!

镇馆之宝(五):莲鹤方壶

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以附壁回首的龙形怪兽为耳;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小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其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










错金银铜辕首

错金银铜豹镇

错金嵌松石铜带钩



镶嵌龙凤纹

铜壶


镶红铜龙纹

提链铜壶

龙耳铜罍

龙耳虎足方壶

镶红铜龙纹扁壶


跽坐人铜灯

刻纹铜鉴残片

帝国霸业

秦汉魏晋南北朝

221B.C.-A.D.581

六国一统,秦皇国立,

设郡置县,帝都辅弼,

楚汉争霸,大风起兮。
诸侯翘楚,云龙缥缈梁王宫,

铜驼荆棘,盛衰兴败汉魏城。
楼头明月,流照广厦连栋,

墟间炊烟,遥唤阡陌桑农。
瓷里青白,俑之百态,

佛陀西来,胡汉交融。
铁具耧耕,文典石经,

人物殷阜,礼仪繁盛。
天下成一家,大哉中华汉风!

镇馆之宝(六):四神云气图壁画

西汉的四神云气图壁画,画长 5.5米,宽3.35 米,原位于永城保安山梁共王陵墓室顶部。画面主体为一矫首飞动的苍龙,四周携朱雀、白虎与似鱼的怪兽,构成四神云气图。画面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是我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且保存完好的壁画。


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铁权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即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那一年。

铁权,俗称秤砣、秤锤、秤权,我国最早的权是秦权和楚权。

铭文大意为:“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歉。疑者皆明之。”

玉璧
【秦】

金缕玉衣
汉代帝王为死后肉身不腐、灵魂不灭,用金、玉编织金缕玉衣,作为尸体保存的高级殓服,这是汉代最高级别的葬俗。这件西汉的金缕玉衣是由从永城僖山汉墓中出土的 1000 多片玉衣残片修复而成,是继满城汉墓后出土的较完整的金缕玉衣。


骑马陶俑
【西汉】

麟趾金、马蹄金
【西汉】

青玉勾连云纹戈
【西汉】

五凤铜熏炉
【东汉】
铜天禄
【东汉】
盘龙石砚
【东汉】

龙柄铜鐎斗
【东汉】

白虎星座画像石
【东汉】

石辟邪
【东汉】

四神瓦当
【汉】

黄釉扁壶
【北齐】

彩绘陶马
【北齐】

白釉绿彩长颈瓶
【北齐】
此瓶胎白而坚,釉薄而透明,已初步具备了白瓷的特征。这种釉上施绿彩的工艺,开唐三彩之先河。


田延和造像
【北魏】

高海亮造像碑
【北齐】

盛世华章

隋唐时期

A.D.581-907

隋唐东都,盛世洛阳。
运河帆楫充流,

丝路驼队络绎,

万国衣冠、八方咸集。
将军府邸,列陈如云仆侍,

武鑍金简,揭秘女皇心迹。
当惊神工开物、

火土历炼、三彩绚丽,

自有文人矜持、

武士威猛、仕女丰腴。
千岁之莲绽香,诸佛凝睇。
先贤古圣、熠熠群星,光耀中原大地。


镇馆之宝(七):武则天金简

这个武则天金简也称为唐武则天除罪金简,是1982年在登封县嵩山峻极峰北侧发现的,上刻铭文63字:“上言:大周圀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庚子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意为:“武则天虔诚信奉道教真理,渴望长生不老,故特派小使臣胡超到嵩岳天门投递金简一通,乞求三官九府免除其罪名。”金简上有五个武则天自造的新体字,该金简是研究武则天晚年思想行为的珍贵实物资料。由于武则天的墓穴至今仍未打开,这是现存唯一一件属于武则天的文物。
杨国忠进奉银铤

阿弥陀佛石坐像

十一面六臂观音石立像
【唐】

    石菩萨头像


彩绘陶俑




彩绘陶文官俑


彩绘陶武官俑

彩绘陶铠甲武士俑

红陶女俑



青釉陶鹰首壶


三彩鹰首壶

唐三彩



彩绘陶塔式罐

东京梦华

宋金元时期

A.D.960-1368

东京梦华,一段清明上河的熙攘世景。
北宋皇陵,一个中原王朝的寂寥背影。
石雕泥塑,写真世俗民情。
文风琴韵,沉潜覃思圣心。
瓦舍勾栏,演绎杂剧百戏的成熟,
官瓷民窑,熔炼中原制瓷的胜境。
庙堂市井的雅俗汇融,
惠泽世界的科技发明,
东方智慧、博大精深,
集古代文化之大成。
镇馆之宝(八):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瓷瓶


北宋石刻头像

北宋石俑
金代陶

北宋杂剧人物雕砖

元代雕砖俑

北宋三彩舍利匣

北宋三彩舍利塔



 宋金元时期的陶瓷器
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黃金时期,中原地区官窑兴盛,其间出类拔萃者有汝窑、官窑、钧窑。民窑亦遍布,品类丰富、异彩纷呈、争奇斗艳。


三彩荷叶童子枕

【宋】

中原楚国青铜艺术
镇馆之宝(九):云纹铜禁

春秋时期的云纹铜禁是从楚国墓地出土的。
禁,为承置酒器的案。此器身饰多层镂空云纹,十二只龙形异兽攀附于四周,另十二只蹲于禁下为足。整件设计精巧绝妙,造型瑰丽庄严,纹饰玲珑剔透。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失蜡法铸件。
失蜡法也称熔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神兽


春秋】
楚地巫风盛行,楚人铸造的青铜器也以奇丽诡异的想象取胜,此神兽为乐器支架,遍布全身的龙凤纹、涡纹以色泽鲜艳的绿松石镶嵌而成,华美瑰丽,造型奇特,制作精美,宛如神界之物。



“王孙诰”编钟
【春秋】
”王孙诰” 编钟共26枚甬钟,是目前我国出土的春秋时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套甬编钟。



院藏明清珍宝

在院藏明清珍宝展的展厅里,这两件象牙雕刻的送子观音和汉钟离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越看越觉得他们生动得象是会睁开眼睛,会走出来。



清光绪年间的“粉彩荷花瓷吸杯”,曾经在湖北博物馆也看到过,基本一模一样,那里展品名字称为“粉彩过枝花果纹盘”,当时第一次看到它时,感觉十分的漂亮和有现代感。



明万历年间的景德镇官窑青花梵文莲瓣洗,艳丽明亮,还有一种清高神秘的气质,我也十分喜欢。

图片拍摄于2023年1月23、24日
文字参考展览展板及博物院公号介绍


【本号第418篇文章】

宝馆寻珍(1-15)索引
宝馆寻珍(16-30)索引
宝馆寻珍(31)
宝馆寻珍(32)
宝馆寻珍(33)
宝馆寻珍(3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博物院竟然收藏了这么多国宝级文物,为大中原点赞!
上新了!河南博物院
中原:华夏文明的曙光,煌煌中华,上下何止区区五千年
大象中原——河南博物院02
国家宝藏山西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盘点: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网友:这么好看不做文创周边好可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