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佗食疗精华钩玄



作者简介

张季,1983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旋即留校任教,并师从丁光迪、吴贻谷导师,专攻中药方剂的临床应用。后又在美国获DAOM博士学位。至今已在中美两地从事中医临床34年,曾编著《老年病实用方》;1995年起,先后执教于美国洛杉矶多家中医院校硕士班和博士班,现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美洲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华佗,以其在外科、内科、针灸、预防保健方面的重大成就而闻名于世,其事迹主要记载在《后汉书·华佗传》和《三国志·华佗传》中。由于华佗没有完整的著作传世,故其用药经验难以查考。关于他在中国传统食疗本草学方面作出的卓越成就,历代鲜有系统论述。笔者根据零星散在的史书记载与医籍佚文,钩沉发微,以证实他在食疗本草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

华佗虽然没有留下完整的著作,但他的药学知识却传授给了学生。《后汉书》记载:“普依准佗疗,多所全济。”《华佗别传》曰:“普从佗学,微得其力。”说明吴普治病是严格釆用华佗传授的方法与药物,因而疗效很好。吴普所集《华佗方》(又称《华佗药方》)十卷中,记载着华佗的许多食疗经验。《华佗方》书名首见于《隋书·经籍志》,其后《旧唐书·经籍志》亦记有《华氏药方》十卷,注云:“华佗方,吴普撰。”《新唐书錄艺文志》载录“吴普集《华氏药方》十卷”注云“华佗”。三“志”所录实乃一书,《华佗方》直至唐代尚存全帙。此后则逐渐散佚,《宋史·艺文志》所记《华佗药方》仅一卷,之后此书不可得。

《华佗方》成书之后,受到了当时普遍医家的重视,并被收录入后世医书中。1985年在日本尊经阁文库发现了刘宋·陈延之《小品方》的残卷,其序文明确记载了18种参考书目,列于首位的便是《华佗方》十卷,其次才是张仲景《辨伤寒并方》九卷、《张仲景杂方》八卷等[1],说明《小品方》引用了许多《华佗方》的方剂。可惜《小品方》亦散佚,且该书所引用的方剂很少注明来源,难以查考哪些引自《华佗方》。但在日本,我国北宋初年成书的《医心方》中却存有相当一部分明确标注为《华佗方》的佚文,其中在“《华佗方》治转筋方”下云:“《小品方》同。”[2]所以我们可以确定,《小品方》治脚气转筋方是引自《华佗方》,这是《小品方》引用了《华佗方》的一个旁证,反过来也证明了《医心方》引用了《华佗方》这一史实的可靠性。

据笔者初步考察,《医心方》直接引自《华佗方》的方剂有8首,所用药物有雄黄、矾石、白酨、葛根、猪肪、皂荚、大黄、柴胡、细辛、茯苓、半夏、枳实、由跋、生蔓菁根、芸苔、粉、盐、蜜,共18种。这18种药物中,属于日常食物者就有白酨、粉、猪肪、生蔓菁根、盐、芸苔和蜜7种,约占40%,所录8首方剂中,应用食物药者有6首,占75%,而《神农本草经》中食物药所占比例只有12%左右,上述7种食物药除了盐和蜜以外,均不见于《神农本草经》。可见,华佗十分重视食疗、养生药物的发现与应用,华佗所用食物药,从品种数量上看,超出了前代《神农本草经》的范围,有他自己的创新之处。

从他对这些食物药的应用来看,其功效主治也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造。例如,华佗创造性地用猪脂配合皂荚治疗便秘,他先用皂荚末调和猪脂成软膏,再用苇管插入肛门,以手指推药入苇管,使药膏得以纳入直肠较深处[2],这是很科学的。猪脂甘润滑利,起到润肠通便作用;皂荚辛温通窍,可以刺激肠管蠕动,二者相辅,奏效甚捷。而查考诸本草文献,迟至《本草纲目》才明确记载猪脂有“利肠胃”的功效。在东汉末年的历史条件下,科技水平极其落后,华佗创造出这样简便易行的直肠输药法,实属难能可贵。

华佗还用白酨与粉煎汤,外洗足腓,治疗脚气转筋[2]。考“白酨”,诸家本草未载,《五十二病方》中载有用“酨”“善酨”的方剂4首,《外台秘要》引“仲景”方中见有“白酨酒”“白酨浆”,数名同物,均为周至汉代一种用米发酵制成的酒类饮料,味微酸。《周礼·天官·酒正》“三日浆”注:“浆,今之酨浆也。”孙诒让正义:“案浆、酨同物,参言之,则曰酨、浆,盖亦酿糟为之,但味微酢耳。”贾公彦疏:“酨之言载,米汁相载,汉时名为酨浆也。”酨若发酵过头则变成醋;故亦有注“酨”为醋者。“粉”,本草文献亦未收录,笔者推测,为米粉。《伤寒论》猪肤汤所用之“白粉”,《外台秘要》引南北朝《集验方》所用之“粳米粉”、隋唐《崔氏方》所用之“米粉”,即是本品。

华佗并用生蔓菁根和盐捣浆,内服外敷,治疗妒乳,即乳汁蓄积所致乳房胀硬掣痛,或乳头生疮,痛痒流水[2];用芸苔捣敷患部,治疗小儿赤游肿[2],这几种食物药的使用经验,均不见于《神农本草经》与《名医别录》,直至唐代《千金·食治》和《新修本草》才有类似的功效记述。

从上述例证我们可以看到,华佗不仅善于局部应用食物药治疗外证,而且对于内科病证,也常用食物药外治法。这是华佗食疗用药的一大特点。同时,华佗的食疗方剂用药十分精确简练,大部分方剂只用二三味药物组成,说明他对食物药性能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正如《诸病源候论》引皇甫谧《论寒食散方》所说:“佗之精微,方类单省。”“仲景虽精,不及于佗。”[3]这与《后汉书》“华佗精于方药,处剂不过数种”的记载也是一致的。从今天来说,由于华佗方剂组成简单,我们也能比较容易地通过其方剂来考定所用食物药的功用,这对于食疗本草学的药用历史考证和食物药临床功用的发掘很有益处,值得今后作进一步的研究。

除《华佗方》佚文中可考的食物药外,在《后汉书·华佗传》记载的医案里,华佗还在外科手术中应用了酒作麻醉剂,应用萍齑(即腌菜汁。《三国志·华佗传》作蒜齑)治疗虫积咽塞。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他创制的漆叶青粘散,用“漆叶屑一斗,青粘十四两,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弟子樊阿长期服用,结果活了一百多岁,华佗自己亦“年且百岁,犹有壮容,”这一史料常见于医药史著作,但其方中的漆叶和青粘究竟为何种药物,仍值得探讨。

笔者认为这是一张食疗方。其中,青粘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异名,《后汉书》注引《华佗别传》云:“青粘者一名地节,一名黄芝,主理五藏、益精气。”《吴普本草》“委萎(玉竹)条云:“一名节地。久服轻身。”按“节地”为“地节”之倒文。《名医别录》“萎蕤”条云:“一名地节,一名玉竹。”考玉竹干燥地下根茎,有明显的节,呈稍隆起的波状环,节间长度约1cm,故而有地节之名。玉竹,《神农本草经》云“主……诸不足。久服去面黑,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现代研究亦证实玉竹具有降血脂、降血糖作用,有利于老年人高血脂及动脉硬化症的防治,并具有延长生物寿命、抗氧化等抗衰老作用。考《本草纲目》萎蕤条下时珍曰:“性平味甘,柔润可食。”“嫩叶及根,并可煮淘食茹。”故青粘古时可为野蔬。

而漆叶,《图经本草》认为是漆树科植物漆树的叶,《本草纲目》承袭《图经本草》之说,并补其功用;认为酒服可“主治五尸劳疾,杀虫。”其后文献记载则多以之外用,如《本草逢原》认为可外用治疗面部紫肿;《本草求原》认为可外用解漆毒。现代研究漆树叶含槲毒素,作为抗老药长期服用,看来有问题。且古代本草均未提出漆树的叶片有抗老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阙如,古今临床上也极少使用此药。华佗所用漆叶是否就是漆树之叶,很令人怀疑。

考《名医别录》“泽漆”条云:“味辛,无毒。利大小肠,明目,轻身。一名漆茎。大戟苗也。生太山,三月三日、七月七日菜茎叶,阴干。”泽漆既名“漆茎”,而茎叶俱入药用,则“漆叶”很可能当为泽漆之叶。按《名医别录》所载泽漆,并非大戟科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 L。大戟科泽漆为《神农本草经》下品,后世本草也无抗老功效的记载。再查《救荒本草》云:“泽漆,《本草》一名漆茎,大戟苗也,生太山川泽,及冀州、鼎州、明州,今处处有之。苗高二三尺,科叉生。茎紫赤色。叶似柳叶,微细短,开黄紫花,状似杏花而瓣颇长。”从上述文字及该书图版作形态学和临床功用的考察,当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Apocynuwvenetuml.。至于《名医别录》为何称罗布麻为“大戟苗也”,《救荒本草》解释说:“生时摘叶,有白汁出,亦能啮刺人。”意即:大戟科植物大戟茎叶折断时,有白汁流出,具刺激性,似刀戟刺人,而有“大戟”之名;而罗布麻与之相仿,故亦有此名。

从漆叶与罗布麻的分布来看,《后汉书》载:“漆叶,处所而有。”《救荒本草》则云:“今处处有之。”从功效与毒性考察,《后汉书》云:“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名医别录》则云:“无毒,利大小肠,明目,轻身。”两者非常一致。现代研究证明,虽然罗布麻根有小毒,罗布麻叶却无毒,除具有降压、镇静、镇痛、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利尿、增加免疫功能等作用外,还能延长动物寿命,促进人胚肺二倍体纤维母细胞的生长发育。测定实验动物内脏组织脂褐质、血中Lpo、红细胞sop等指标,均表明它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此外并有减少白内障形成,抗疲劳、耐缺氧等作用,这些结果与古代文献记载的明目、轻体、使人头不白的功用也是一致的。因此,华佗所用漆叶,我判断是罗布麻叶。罗布麻叶为食物药,《救荒本草》记载:“采嫩叶蒸过,晒干,做茶吃。”“初尝,叶味涩苦;食过,回味甘。”所以,现代用罗布麻叶制成袋泡茶,用于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受到国内外人士的普遍追捧。华佗在食疗养生抗老药物方面的成果也是极有价值的,其功绩值得铭记。

此外,《太平御览》“茗”下列《华佗食论》云:“苦荼,久食益意思。”[3]原书作‘茶’,为‘荼’之误,苦荼即茶,说明华佗认识到茶叶有增进智力的作用。《华佗食论》是华佗的一本食疗专著,华佗有关食疗的宝贵经验很可能都收入了此书中,可惜亦佚,为何人所集,不得而知。考察古代诸种《食经》的佚文,常常收载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食法,包括食物的烹饪、酿造、加工等;二是饮食养生与治疗方面的知识。从“苦荼”一条来看,《华佗食论》主要记载了食物的养生保健与治疗功效,故应当归入食疗本草类著作。另外,宋《太平御览》及唐《初学记》等类书中并收有《魏武四时食制》一书的佚文共10余则,其中也有关于食疗和食忌的记载,例如,“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医。”[4]按《三国志·魏·武帝纪》注引晋·张华《博物志》曰:“(曹操)又好养性法,亦解方药,招引方术之士庐江左慈、谯郡华佗、甘陵甘始、阳城郗俭,无不毕至。”[5]曹操忙于政治斗争,无暇专事养生,故《魏武四时食制》的成书,与华佗等人的食疗养生知识也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 任旭.《小品方》残卷简介[J].中华医史杂志,1987(2):71.

[2] 丹波康赖.《医心方》[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189,272,524,579.

[3] 南京中医学院(校释).《诸病源候论校释》.1版.北京:人民卫版出版社,1985:171.

[4] 李昉,等.《太平御览》.1版.北京:中华书局,1960:3844,4160.

[5]《二十五史》.1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74.




作者:张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关节处起的小包是什么?十有八九是关节囊肿,中医只需三味药
中国美容发展史
中国古代名医
华佗简介
​药食同源与古代的“经方”和“时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