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王堆《脉法》中的“寒头暖足”

“寒头暖足”出自马王堆出土的《脉法》:“圣人寒头而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也。”寒头暖足,体现了中医补虚泻实的诊疗准则,也是现代养生保健医学的重要内容。

对“寒头暖足”的认识

寒头



头居人体之上,头部阳气最足,也是最耐寒的,头宜寒不宜热。《说文解字》释头为“页也”,页与火一起构成“烦”字。《说文解字》:“烦,热头痛也,从页火。”此言即是,头边有火则发热、头痛而心烦。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也说过:“人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气头重目赤,睛及鼻干。”所以,圣贤常以“冬日冻脑”保持身体健康,思维活跃。

暖足



在隆冬寒季,“天寒则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惰。”(《黄帝内经》)采用“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备急千金药方》)。曾被学者称为人体“第二心脏”,同时也最易受自然界风寒湿邪气侵犯,因此,通过暖足以益不足之阳,通过“内联脏腑,外接四肢百骸”的经络作用,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临床应用

现代医学认识



脚位于身体末端,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加上表面脂肪层单薄,保温能力差,足部肤温较身体其他部位温度偏低,因此,“暖足”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保障人体获得充足的能量和氧分。

头部居人体之上,离心脏比较近,能够得到足够的血液和养分,如大脑血流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5% ,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寒头”可预防因头部血流量扩充引起的血管破裂等。

现代治疗



亚低温治疗,即采用人工方法使颅脑温度下降2℃~5℃,适用于高热、昏迷、缺血、缺氧性脑病等,这与“寒头”本质一样。冰袋脑保护、亚低温疗法通过脑部局部冷却,降低对皮质神经元的损伤,保护血脑屏障及神经细胞的功能。

针灸治疗



在指导针灸治疗上,具有重要价值,“头面少灸,足部多灸”。因为头为诸阳之会,阳气旺盛,使用灸法容易造成上火;相反足部则提倡灸法,足部有个重要的穴位:涌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涌泉为足少阴肾经所属穴位,艾灸或按摩,使其热气从足底上升至全身,祛除寒邪,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养生保健



“寒头暖足”思想体现了圣贤的养生智慧。孙思邈说“冬夜勿覆其头,得长寿”(《备急千金药方》),意思晚上睡觉勿被子捂头,让头部保持相对低温状态,或选择散热硬枕或寒凉药枕,如民间常用“决明子作枕,治头风,明目”“菊花作枕袋,枕头良”“绿豆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因此,用冷水洗脸、睡不覆面等,适当让寒冷刺激头部,保持大脑清醒,对预防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常言道“人老足先老”“脚寒百病生”“养树先护根,养人先护足”“睡前洗脚,赛吃补药”等,充分体现了“暖足”的重要性。中医认为,足为三阴经(肝、脾、肾)之始,三阳经(胃、胆、膀胱)之终,阳气最弱,“寒从脚起”,通过艾叶泡脚、足底按摩等温通血脉,增强新陈代谢。因此,民间养生俗语“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头冻冻聪明,足暖暖病无”“头脑要冷静,不能发热;脚底要热,不能着凉”充分体现了“寒头暖足”的养生保健价值。正如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写道:“冬日温足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乃圣人之常法也。”宋·蒲虔贯的《保生要录》曰:“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凉不至冻,温不至燥。”

综上,“寒头暖足”思想指导着中医治则和养生保健。注重调节人体上下阴阳的平和,切不可断章取义,认为冬天不必戴帽,夏天必穿袜子等谬言,实属误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月二龙抬头,养生也要'从头开始'??一个动作防住病,一年无忧
二月二龙抬头,祛病''''从头开始'''' 一个动作防9大病,管一年!
转足踝改善血液循环、敲头防病养生,中医的妙用,你一定要知道!
击头养生
“寒头暖足”好养生,正确方法在这里!
小寒来临,寒头暖足胜吃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