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心理学》台湾张春兴教授版读书笔记(壹)
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新貌
本章要回答:
1、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它配称为科学吗?
2、为什么要研究心理学?
3、现代心理学是如何演变来的?
4、现代心理学的内容包括哪些重要问题?
5、心理学家研究问题是最常采用何种方法?

第一节 旧瓶新酒的现代心理学
一、心理学新界说
    心理学这个名称常被人误解,被人误解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历史演变中,多次都是旧瓶装新酒的方式,不改名称只换内容,因而只能使人望文生义,不能确知“心理”二字的真正含义。

    现代心理学观点:心理学可以说是一门渊源数千载而却只有百年历史的学科。心理学源于西方的哲学,西方哲学起于两千多年前的希腊。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始,历代哲学家的思想中,都把“心”的探讨,视为哲学上的主要问题之一。
    直到19世界末叶,受到生物科学发展的影响,心理学逐渐脱离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此后,心理学的内容虽有所变更,而名称仍旧。
    Psychology:有希腊文的psyche与logos两字演变成;前者指“灵魂”(soul),后者指“讲述”(discourse);合起来就是阐释心灵的学问。此说法不含科学概念,只是具有哲学意义。
   科学心理学萌芽,心理学一度被界定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的科学。至此,心理学开始被列入科学的范畴。
   从长期属于哲学,到开始被视为科学,心理学在内容上都只是涉及人类的精神或心理方面的问题。直到20世纪20-60年代的一段时间,心理学的界定更改为: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行为(behavior)一词所指,是有观察所见的人类或动物的外显活动。此说法维持了40多年,直到70年代才再度改变为:心理学是对行为与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

二、心理学是超科学的科学
(一)科学与科学方法
      什么是科学?
      1、广义:凡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均称为科学。
         狭义:专指自然科学。
      2、科学使用系统的方法处理问题,从而发现事实变化的真相,并进而探求其原理原则的学问。
      ①问题②方法③目的eg人有生老病死之变,产生了医学。
(二)科学的特征与目的
一种知识是否配称为科学,其关键不在于知识本身的性质,也不在于知识组织的形式,而在于探求知识或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方法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手段的如何选择还要看预定要达成的目的。

科学方法所表现的科学特征,主要显现在解决问题时:采用工具、实施程序、资料分析以及结果呈现等四大步骤的处理上。就此四大步骤中的性质看,均各具有以下三点特征:
①客观性②炎症性③系统性

科学目的近期目的是解决问题,长远目的则是发现事实真相并探求事实变化的原理原则。在近期目的和远期目的之间,学科目的又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①陈述(description):陈述的目的是将研究问题时所获知的表面事实,客观地用口头或文字描述出来;只求事实的真实性,不涉及问题发生的原因。eg:一年12个月中,台北市各月发生火灾的次数,与各月份火灾伤亡人数的统计资料,此种资料的功用在于陈述目的。

②解释(explanation):解释的目的是将问题发生的前因后果分析清楚。解释适宜陈述的事实为根据,进一步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eg,二。三月间的火灾次数上升,研究者分析为季节和国人过年的习俗有关。

③预测(prediction):预测的目的是只根据现有的资料,去推估将来发生问题的可能性。()
④控制(control):控制的目的是指设法控制问题发生的原因,使可能发生为题不至于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问题的严重性减少到最低限度。eg预防注射。

(三)心理学是超科学的科学
物理学研究物性变化,心理学研究人性的变化。物性与人性比较,至少有以下五点不同:
1、物性的特征是外显的,人性的特征除少部分外显之外,多半是内隐的。根据个别物性的外显特征去解释一般物性,比较容易;根据个体人性的外显特征去解释团体人性,则极为困难。
2、物性之变异较少,物性的变化遵循自然规律,同类物体内个体之间同质性较高,个别差异较少,根据个体物性而推论团体物性的方法,比较容易。人性之变异极大,个体自身多变之,个别之间差异犹大。根据个体人性而推论团体人性的方法,相当困难。
3、对物性的测量,较易采用数据量化方式处理,而且容易做到客观与验证的标准。对人性的测量就不同,以测量态度为例,假如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同意婚前性行为吗?固然,这问题是客观的,但希望的答案却是受试者的主观意识。因此,我们也可以断定,同此问题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社会角色的人,答案不会相同;而且,我们也可以断定,受试者回答时如采用面对面的对话、问卷匿名、问卷署名等不同方式,所答的答案各不相同。从事心理学研究时,我们必须考虑,研究对象中人性与物性的不同;物性所反应在测量上的结果是“客观的客观”(客观工具测出客观结果),而人性在测量工具上的反应,却是“客观的主观”(客观的工具测出主观意识)。
4、对测量所得资料的处理,凡物性特征所测得的资料,只须按“客观的客观”原则处理即可,所得结果即可对一般事象推论解释,对解决同类问题推广应用。惟对人性特征所测得的资料,则必须按“主观的客观化”原则处理,研究者必须尊重受试者人性的主观反应,在不变其原意的条件之下,按既定之客观程序处理,最后在结果解释,推论以及应用上,也必须考虑到人性表达及需求上的差异,
5、基于以上讨论,心理学配称为科学吗?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到三点认识:(1)一门学科配称科学与否,系决定于是否采用科学方法从事研究,(2)心理学是科学中发展比较晚的一门科学,与其他科学相比心理学的成就较为落后。更能说明研究人性问题,叫其他学科相比难度更高,其深度更深。给与心理学家更大的挑战。(3)从科学研究的价值来看,心理学所研究的人性问题远较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更为重要。其他科学的成就,只能助益于人类物质方面的生存、安全与便利,却永远无法促进人类精神生活方面的和谐、快乐与幸福。从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取向,我们可以说心理学合乎科学有超于科学,即心理学是“超科学的科学”。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一、理论科学的共同目的
无论是哪一门科学,从它的研究目的看,大致都可分为理论的与应用的两种目的。
整个心理学领域,按研究主题的性质与研究目的来分,大致可分为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类。理论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探究人类或动物行为与心理历程变化的原理原则。
二、应用科学的特有目的
从历史的发展看,应用心理学发展在前,理论心理学发展在后,这情形与医学的发展相似,还有建筑学。心理学的应用远在现代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自从有了学校教育,如何了解儿童的个性,如何教导学生学习,就是应用性的教育心理学之始,不过古时的心理学的应用只凭经验,缺乏理论依据。现在应用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根据理论心理学研究发现的原理原则,转移到应用的情况中,重新选定对象,设计方法,控制因素,以进行验证性的研究。从经验研究中得到实用性的原理原则。然后将之推论到同类情境中去应用,已解决实际问题。

心理学在应用上包括很多层面:(1)维护身心健全(2)帮助自我了解(3)戒除不良习惯(4)提升工作效率(5)化解学习困难(6)消除紧张情绪(7)增进亲子感情(8)调理婚姻关系(9)解除心理冲突(10)学习正确判断 这些都是个人生活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心理学在应用上企图提供给个人的一些帮助,

第三节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前的历史背景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有两个源头:一个源头是自古流传的哲学,另一个源头是兴起于18世纪的生物学与生理学。
(一)科学心理学的哲学源头
1、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Aretotles)他的著作中已讨论到人类本性,人类知识之由来,五官之运用以及记忆功能等问题。
2、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Ren‘e descarts)笛卡尔倡导先天观念说,认为人类生而具备足以产生感官经验的心理功能。按笛卡尔氏解释,心为身支主,身体的一切活动,系由生而具有理性的心所控制。后来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集其大成,成为哲学思想主流
之一理性主义(rationalism)。理性主义的兴起,更加重了自古以来的心身关系论争(mindbody problem)问题的争议。→{历来所论争者,主要为两大问题:其一,心灵与身体两者关系如何?其二,精神与物质间何者重要?论点上,主要有三种主张,①二元论(dualism):主张心物二元并存。②一元论(monism):一元论中有主张唯心论(idealism)者,有主张唯论(materialism)、③折衷论(compromism):主张心物合一。}

3、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 loke)在哲学上,洛克主张经验主义(empiricism),强调人类一切知识均来自后天经验,故而反对理性主义倡导先天观念的说法。洛克认为人类本性犹如白板(tabular rasa)纯然无色,不分善恶,其后一切改变完全决定于后天的经验。此外洛克认为记忆得自观念联想(association of ideas).在对人性的解释上,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两派哲学主张对以后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科学心理学的生物学与生理学源头
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 darwin)《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主张:
(1)世界上现存一切生物的状貌特征,都是经过数百万年长期进化演变而成。(2)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其显著差异是由于不同的遗传。(3)同一种类生物中,个体之间的显著差异,主要是由于个别对生存环境适应良否使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遗传、环境、个别差异、适应等。

1、柏林大学教授缪勒(Johannes Muller)神经特殊能量之说,主张大脑的功能是分区专司的。
   赫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色觉理论与听觉理论
   费希纳(gustav theoder fechner)以物理刺激的变化转化心理经验,身心关系论争问题。生理心理学、心理物理学。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曾有人比喻,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而生物学是媒人。经生物学为媒介,哲学与生理学结合,生育的新生儿。

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德国人冯特(wilhelm wundt)1879年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
冯特的贡献是什么?①学术背景:生理与心理学大成②设立心理实验室③客观性、验证性、系统性。

三、从反结构主义到学派林立
冯特和铁钦纳,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

(一)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或称功能论,也称功能学派,系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与杜威(john Dewey)20世纪初创立。主张:心理学的目的应该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功能,而不能像结构主义那样只求分析意识之元素。功能主义认为,个体适应其生活环境是心之功能的了解,远比心之结构为重要。因此,在研究对象上不只限于成人,而扩大范围包括儿童与动物。在研究方法上不只限于内省法,内省法之外,观察、测验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也可采用。从历史背景看,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有个自哲学理论或背景。理性主义哲学,经验主义与达尔文的进化轮有关。20世纪20年代后,被其他学派取代。

(二)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behaviorism)行为论,行为学派,系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 B watson)在1913年所创立。主张:不但反对结构主义的心理结构与意识元素观念,而且根本就不同意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将意识当做心理学研究之主题。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内省不是客观的方法。激进行为主义,接受意识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的理念,行为主义中持有此理论取向者,被称为新行为主义(neo—behaviorism)

(三)完形心理学
主张:心理现象未必反应物理刺激的事实;物理刺激是客观存在,而心理现象则是经由个人对之加以选择与组织后的反应。这也就是前文我们所说的“客观的主观”的道理。完形心理学研究知觉组织,知觉组织自然与注意、辨识、记忆等心理历程有关,因此,完形心理学的研究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下基础。

(四)精神分析论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系由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1896年所创立,精神分析论不但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20世纪内影响人类文化最大的理论之一。精神分析的内容极为复杂,在此只摘取弗洛伊德对人格或人性解释中的三大要点,略作说明。(1)人格动力(personality dynamics)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潜意识、力比多、生之本能、死之本能。(2)人格发展:(personality development)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3)人格结构(personality structure)本我、自我、超我冲突、焦虑、各种防卫机制等观念,解释人格结构中的三个我之间的复杂关系。
精神分析论,精神分析。

(五)人本心理学
人本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系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与罗杰斯(Carl rogers)20世纪60年代,因人本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析论与行为主义为晚,而且在心理学界的影响也比这两学派的势力为小,故而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third force).
人本心理学在理论取向上,反对精神分析论与行为主义两者的窄化与偏颇。批评精神分析论是伤残心理学,因为该理论只是以精神病患的心理现象为基础的。批评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因为该理论只是以动物与儿童的心理现象为基础的。尤其反对行为主义以零碎的、片面的反应为心理学研究题材的做法;
人本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异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诸如动机、欲望、价值、快乐、幽默、情感、生活责任、生命意义以及爱情、嫉妒、仇恨等,才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
人本心理学的研究,不只是了解人性,而且更近一步主张改善环境以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以期臻于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的境界。
人本心理学是一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性。不再像以前各学派那样以科学上的需要去研究人性。其二、人本心理学的基本理念,显然又把心理学的纯科学色彩冲淡了。(人本心理学的兴起,受其影响最大的是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咨询与辅导以及心理治疗等多方面)。

(六)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不像前述五大学派一样,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不是某人独创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逐渐演变而成的,认知(cognition)系指,吾人对事物知晓的历程。在此历程中,包括对事物之效的历程。在此历程中,包括对事物的注意,辨别、理解、思考等复杂的心理活动。

(七)神经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neuropsychology)是现代心理学中研究大脑神经生理功能与个体行为及心理历程之关系的一种新方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心理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中医的指导思想是以《易经》为特征的东方科学
科学交响乐心理学乐章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简介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认知转向”_哲学_学术论丛_学术研究_福建社会科学院
心理学产生于德国的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