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画大学堂:菊

【作 者】曹国鉴编

 一、传统勾瓣菊花的两种画法
      (一)平顶瓣的画法
      取花形的半侧面从上方左侧入笔,两笔一瓣,上面的瓣从左到右都是侧锋,自上而下先按后提,形成上粗下细。两笔之间行笔上可以自然地回锋挑笔上带,但不要成为固定模式,有的笔亦可不回锋而另起。下面的瓣露锋入笔,先提后按,形成上细下粗的形态。一个瓣的两笔间可以有回锋上挑,亦可不回锋。勾瓣用硬毫中锋勾线笔先蘸灰墨,落笔前再于笔尖处蘸少量重墨,笔上保持半干状态(吸去湿笔肚上的部分灰墨)、蘸-次墨勾一朵花(三层排列)。勾笔要活、执笔要松,始终保持-个“写”的状态,这就是说把行书的笔意带入画法。这里的回锋挑带实际是近似行书牵丝映带的一一种 笔意。运用好笔上腕力的功夫就可以勾好花。一朵花的墨色总的讲是从深到浅,从湿到干,花的层次、厚度很自然的显现出来。第- -层上下排列勾完后随即勾写第二层,这一层要把握好透视角度,注意两侧的收缩,最边缘部分的花瓣一笔轻轻带过即可 ,这样形成当中的花瓣尺寸最大、两侧边缘收缩的透视效果。第三层瓣的画法与之相同,区别仅在于比第二层更短。三层花瓣勾好后再用浓墨于第- -层的花心部分提色两笔即可。平顶瓣菊花要保持整体的圆形。既不能成扁形,也不能成锥体塔形。(见图)

平顶勾瓣菊的章法组合见图二。攒瓣菊的章法组合见图


图二:菊花勾瓣画法示意,丛菊三层排列组合


图三勾瓣菊花与点瓣菊花的花叶组合示意

(三)勾瓣菊点染画法
      勾瓣菊点染画法的另--种画法见图四《菊花勾瓣点染画法示意》中左侧图示的红菊,这种菊花在勾法上,笔意显得更加灵活松动。灵活出自行笔的连续性和随意性,勾画中把提按顿挫和折笔相结合,所以花瓣有着挺拔劲健,刚柔相济的风貌。尤其是在外侧瓣的勾法中花瓣外伸的角度、曲直的变化,瓣形的长短、缺口的大小这些都直接关系到花瓣的姿态,必须认真审视对待。在用色的点染上,要区分瓣的正面和背面,背面朱碟,正面胭脂。红菊用墨色枝叶托衬倍显精神。花有花姿叶有叶态,经过嫩茎的穿插,贯穿了整体的气势。叶的走笔同样讲求变化,正侧、顺逆、斜出、横扫的用笔都要兼顾到,勾笔花灵活多变,点虱花叶同样在墨色的浓淡和笔法上要求有变化,这样才能不落俗套,写出菊的精神气质。

(四)意勾点染的另一种表现手法
      这种手法不同于前面的表现手法之处主要在于虚笔与实笔的结合,这个结合的重心侧重于“写”,是形和意的结合。要写出菊的神韵,所谓意笔的率勾指的就是这类勾法,简单的几笔写出菊的大形,干湿笔、虚实笔融于- -体,枯笔的勾擦更显出笔墨的灵动。勾后以淡藤黄蘸赭石点染,与虚实笔的勾写相得益彰。(见图五)

      二、没骨意笔点虱菊花的画法

      没骨点瓣是写意花卉的主要技法,它是在勾瓣造型基础上的提炼和概括,强调的更是形和意的结合。落笔前需对所画的菊花结构特点有详细的了解。对瓣的叠错、朝向、整缺及屈伸、长短的变化要成竹于心,而后点丑起来才能一挥而就, 形和意的表现尽在这过程当中。点笔用色的一-般规律是先浓后淡、由湿渐干,把湿点与虚笔的勾擦相结合,从而整体造型的虚实也尽在其中。外层瓣的点虱是点瓣花卉上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花姿的形态,任何- -瓣 都关系到花形整体的结构美。因此在添补延伸的外侧花瓣上必须谨慎对待,正如花瓣之间大小缺口的安排一样。最后用清水在整体花形上稍加点染。(见图五中的红菊所示)

      图三中红菊瓣的点法,起笔是浓朱鰾蘸胭脂点重色花心部分,色变淡后再点左、右及下侧的花瓣,这样层次上很自然地产生由浓到淡的效果。这种花形实际是传统点瓣菊狮子头画法的演变,花瓣的特点是花心的起笔及在其后的点瓣中都有明显的折笔、顿挫,瓣梢上的-折- -顿也是表现花姿。顿笔- -定要灵活,瓣互有长短、屈伸的变化。每点一瓣都要归于花心,瓣瓣攒心。

      图六中的紫菊,画法同于上面的红菊,差异之处仅在于红菊花形大和花瓣长且密,曲折的幅度大一些,其用色是胭脂蘸花青略加调试即可,中心部分色浓,其余部分有浓有淡,最后涮去笔尖上的色蘸清水点染。

图七中的淡紫色长瓣菊的蘸色是先将胭脂色与白粉调和成淡紫色,然后蘸淡胭脂色点写长短参差变化的菊瓣,瓣由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出笔,有从外向里点的,也有从里往外点的,点笔灵活多变,有长短瓣、有宽窄瓣,起伏、屈伸,相互叠错穿插组合。点按结合是这种花瓣点虱笔法的特点,笔上的变化都来自点按,值得学画者重视。接下来的第二步是在第一-遍点瓣的基础上用浓紫色(胭脂调花青)提色,提色在花瓣的一侧,提在内侧还是外侧依花形结构而定,只要提出层次,显出浓淡色的变化即可。提法要活,随阴阳面的变化产生粗细线的变化,有轻提、有重按,笔上的变化尽在其中。第三步是在点瓣用色全干的情况下用浓藤黄蘸淡赭石点花心。具体见图七上一、二、三的画法顺序。

图八中的外伸卷曲折瓣菊,画法是点勾结合。花形结构的特点是花瓣勾曲的灵活,这个“活”就活在笔法上,一瓣中忽粗忽细,有提有按,有曲有伸,其特点是花瓣向内勾曲,瓣向花心集中,密而不乱。顿挫曲折有序,花姿优美俏丽,瓣瓣挺劲如钢丝盘曲,柔韧中寓刚劲,如图八中的一-所示,第一-步先勾瓣心部分,十六笔依箭头方向所示,用浓胭脂色依次勾入。第二二步是用朱磲色写左、右侧及下部诸瓣,入笔方向见箭头所示。

      同-图上的另--种垂丝菊,其结构特点是瓣瓣归心,起笔瓣是中锋弧线用笔的卷曲组合,瓣互有长短,从外向里勾写,见图八垂丝菊中箭头所示。接下去勾写上部淡色及左、右、下部的淡色瓣,用色是朱碟蘸淡胭脂。上部及左、 右方向的瓣,笔均由外向里,下部则从上往下,自瓣根处向下行笔。行笔的要点是悬腕悬肘,用兼毫笔勾写由细渐粗卷曲而成,笔笔有力不得有颤动。垂丝瓣要细而挺,柔而劲,这样方能画出其神韵。

三、几种有代表性的新品种菊花的画法介绍
      (一)菊花勾染画法-一:帅旗的画法
      帅旗是菊花中颇具代表性的新品种菊花,其结构特点是花形大,瓣形长、宽,在菊花的分类上属平瓣的宽带型。正面瓣色大红,内有深红色花脉,背面瓣色米黄,有淡赭色脉纹,花形如舞动飘逸的旗帜般婀娜多姿,仪态端庄富丽,堪称菊花之王。其画法是勾填提色,这是工写结合的一-种画法。第一步是意勾外廓与内廓。第二二步,分别以朱磲蘸曙红和淡藤黄、淡赭并调入白粉,平染瓣的正面与背面,并在背面瓣上再用白粉提色。第三步以重色的胭脂和赭石沿第一遍墨线复勾和提色。最后用花青蘸墨点染花蕊,千后再用浓三绿提色,点花心部分。(见图九)。

(二)两种不同瓣型菊花的点勾画法
      图十左侧的双色菊,花形结构是两层粗细瓣的组合,内层细瓣,正面红色,背面黄色,外层大瓣由不同宽窄、不同长短的红或深红色花瓣所组成。从菊花的分类上讲,它是属管瓣中的钩环型,其特征是内层瓣形细长,勾曲向上,向四周舞动延伸。外层瓣宽阔,以浓艳的重色托出内层的谈色细瓣。画法是勾、提、点三种技法相结合。勾是画法的第-一个步骤,用兼毫小白云笔蘸藤黄色意勾花冠中心部位黄色勾曲的长短瓣,内层瓣紧包,外层松散绽放,向四周延伸。第二步是在黄色瓣的内廓,用浓朱磲蘸曙红色勾提,区分出正、背面的层次。第三步是用兼毫大白云笔,浓朱磲蘸曙红,个别深色瓣上再蘸胭脂,从花心向外点虱,曲折的长短大瓣,提、按、顿、折、勾、挑的不同笔法在行笔中都要融入,以形成瓣姿上的不同变化,尤其是瓣梢部位的顿折笔,无论是上折还是下折的勾挑都是瓣姿变化的重要因素。这层大瓣在用色上要有浓有淡,以区分出远近层次。个别瓣上要有浓重色花脉的叠提,通过提色调节整体花冠的色彩。

图十中所示“二”的淡黄色菊花管瓣亦属钩环型,与前一种同类型花的区别在于花瓣的卷舒比较轻柔,没有明显的折、顿用笔,瓣梢更显飘逸,姿态更趋向宛转自如。长短瓣交错重叠,穿插有序,繁而不乱。淡色勾后再用淡赭色提色,分出正面与背面。待提色干后用“掏染”的办法于花瓣的下边掏染出后边的衬叶,使花和叶层次愈加分明。掏染叶的用色亦需有变化,有的在淡草绿中融人淡赭,有的在花青和草绿中求浓淡。筋脉的勾墨色宜淡,总体上讲,以叶的虚托出花瓣的实。

      图十一是这两种类型菊花的章法组合,供习画者整体观察其花叶的不同用色及枝梗的穿插。淡色菊种托衬法近似工笔画法,写实性强,求其工,求其细。尤其是掏染叶的色要匀、润,既要有叶的完整性,更求一叶中色有浓淡变化,嫩茎与叶穿插的空间关系。

(四)两种管瓣菊花的画法

      飞舞型白菊画法:“飞舞型”指的是花瓣勾曲长短的延伸变化,如舞动的飘带潇洒,展示给人以静中寓动的美感。所以在用浓白粉勾瓣时,笔上悬腕提按的功夫要强,一-笔一 气贯通,柔中寓刚,从起到收,笔笔归心。愈是外侧瓣,姿态的飘逸动感愈强,表现的重点也在这里。具体画法是先用淡曙红作局部的点染,待全干后勾浓白粉瓣,上侧瓣宜从瓣梢起笔向里勾写,先按后提。花心以下的下垂瓣,由细渐粗,即以先提后按的笔法勾写。内层瓣宜密,上下稀疏的长瓣着意勾写其飞舞飘逸的动感。勾完花瓣后待全干再用偏蓝的草绿色空出花瓣,用小笔掏染花叶,不掏染的叶按正常的菊叶点虱,随后勾写筋脉。

      针管型白菊画法:“针管型”是言其花瓣的细而挺劲,状似针管,以放射状处理整体花冠瓣的长短。画前先染衬色淡草绿,干后用不同浓度的白粉勾写。衬叶用小号兼亳笔掏出,笔上水分宜少,否则色会渗入白粉瓣内。衬叶多以断续形式的细线填入,有长短、宽窄之别,衬叶淡色偏多,个别的外侧叶亦可酌情加重,区分出层次即可。(见图十三)

 (五)龙爪型绿菊与毛刺型粉红菊的画法
      龙爪型绿菊与毛刺型粉红菊是菊展中常见的名贵品种。龙爪瓣曲曲弯弯,扭曲中上下延伸,长短参差不同。笔法上与飞舞型瓣有些近似,唯勾曲的弯曲变化更多- 些。从花心部分入笔,先以重草绿蘸花青色细笔包心,竖笔平行排列,梢部弯曲,然后逐层向四周延伸,以浓淡区分整体花冠的色彩、层次。外侧瓣上多表现龙爪的弯弯曲曲, 笔法上松散俊俏,屈伸的张力宜大,方显出瓣的活力。花苞的形态基本上是花心组合的用笔,长短变化不明显。

      毛刺型瓣的主要特征是瓣梢部分生有绒状小毛,长短也有参差。画法是先用淡曙红沿花冠的中心向四周渲染,从深到浅,内实外虚。趁色半干时自瓣心向四周以浓曙红色勾写婉转的长短弧线瓣,并于瓣的顶端添加绒状小毛,干透后再用胭脂勾提长短弧线瓣及绒毛。这样湿笔勾入的是虚笔,干透后勾人的是实笔,形成虚实相生的层次效果。加上花心部分色的渲染,使整体花冠色彩愈加丰满。

      章法上两个花冠高低错落,绿菊用墨叶衬,红菊用草绿色叶衬,不同色叶的衬托,能使花冠神采倍增。(见图十四)

 (六)双色龙爪瓣与卷曲瓣菊的画法
      龙爪,这里的龙爪形态有别于前一种,前一种是瓣形整体的勾曲弯折,形似龙爪状,这里指的是每一-瓣顶端外伸的两小瓣所构成的花瓣,形似龙爪。画法是先点出衬色草绿,然后趁湿用浓草绿勾出虚幻的长短菊瓣,个别瓣上再用花青色提勾,待染色及第--遍勾瓣色干透,再用浓白粉勾花心并向四周勾出另- - 层龙爪白色瓣,白色、绿色两层相叠,成为双色。前一层白色瓣短,后层绿色瓣长,双层构成花冠的整体。绿色长瓣向不同方向延伸扩展,勾曲形态不断变换,形成花冠的形态美。勾笔用兼毫小白云。

      卷曲瓣菊花用胭脂蘸白粉点虱,这是传统点瓣菊的形式。瓣的组成与勾攒心瓣菊相似,瓣瓣攒心相包,内层紧束,外层松散弯曲,向不同方向绽开。走笔方法,内层瓣多从外向里,外层瓣随花瓣走向不断调整方向、变换笔法。点笔用大白云,笔笔相叠相错,先点淡色,后用稍重的紫色提色,分出瓣的层次,花形结构圆中有缺,这个“缺”关系到花冠整体瓣的姿态,点瓣时务必注意。(见图十五)


(七)勾瓣菊的不同形态画法
图十六《勾瓣菊的不同形态画法示意》中列举了- -组 勾瓣菊有代表性的花姿供习画者参考。花瓣的整和缺是关系花冠形态美的重要前提,图十六当中的两朵菊花正是含苞待放阶段的花形,仅有一瓣下垂,这--瓣自花心部位勾曲下垂,至瓣梢部翻卷向上,其瓣姿之美是菊中所少见的。图十六右上角的粉红菊三瓣下垂,其余各瓣均为紧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牡丹花头画不好?再看看这些讲解与示意!
张润雪:学画牡丹:(三)画花头
单瓣蓝菊与多瓣白菊的写意画法,
水墨画中菊花的画法
画菊技法|白、黄菊的写意画法
工笔菊花的画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