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晓求:2017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发展展望
1月14日,东航金融在上海大剧院隆重举行中国金融衍生品发展论坛暨第八届“蓝海密剑”中国对冲基金经理公开赛颁奖典礼。这次论坛是大腕云集,专家、学者、获奖选手济济一堂,将为大家带来一场衍生品金融的思想盛宴。


编者按:

2016年的国内金融市场波诡云谲,让许多投资人士大呼“看不懂”。那么,中国金融市场究竟面临着哪些问题?国家金融改革的重点在哪里?人民币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国内知名经济学家吴晓求在本次论坛上,为大家一一解惑。


精彩观点

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不高有两个重要的标志: 1.利率是不是市场化。 2.投资者与融资者不能自由选择投融资工具。 


整个金融体系要提供一种便捷、多元,可以自由选择的融资工具给资本市场,而不是现在企业的融资主体仍来自于商业银行。 


如果中国经济不提高金融化程度,中国经济弹性就会非常弱,风险组合的能力就会变差。 


如何提高中国金融的证券化程度成为关键。 


证券金融比重低的原因在于这种制度的弹性是脆弱的,没有吸收风险的能力。 


寻找一个收益和风险匹配的组合,这是财富管理的本质,如果一个社会的证券化金融资产比例如此之低的话,就很难完成。 


现在全球竞争最重要的平台是金融竞争,金融机制是配置的主导机制。 


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是中国金融国际化的先导。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结构转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供给侧改革,这实际上一方面是要把现有的存量进行处理,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提高供给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推动企业的创新、经济结构的创新。 


中国金融国际化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构建国际金融中心。 


虽然中国的商业银行利率进入到个位数甚至是零增长,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稳健的,所以我相信中国不会出现这个情况。 


大宗商品如果作为衍生品出现,作为对冲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财富管理,我觉得还是有点犹豫的,虽然也是一种投资方式,但是我不提倡散户去投资。 


如果这个社会把主要的投资都放在配置房子上,只能说明这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落后,而且也会带来巨大的危机。 


一、 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努力值得肯定,但还是不够

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不高有两个重要的标志:

1.利率是不是市场化。应该说实现了一半,还没有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很多人说存款保险制度没有建起来,一旦利率市场化必会带来深度的竞争,会使一大批小的商业银行面临很大的风险,让储户面临很大的财产损失风险。


2.投资者与融资者不能自由选择投融资工具。在中国,有很多人以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是要为那些接近僵尸型的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而实际上不应该是这样。整个金融体系要提供一种便捷、多元,可以自由选择的融资工具给资本市场,而不是现在企业的融资主体仍来自于商业银行。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仍非常困难,所以中国的金融结构必须进行改革和调整。

二、可自由选择的资产组合缺乏,投资市场受到压抑

1.鉴于过去一段时间金融业在GDP比重上升,有人认为中国金融自由化过了头。而吴教授认为,如果中国经济不提高金融化程度,中国经济弹性就会非常弱,风险组合的能力就会变差。如果没有金融自由化,没有股份性金融的产生,就没有金融功能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过去以为批几个民有银行就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化大幅度提升了,实则不然。

2.其次,如何提高中国金融的证券化程度成为关键。无论哪个口径,证券化金融资产占整个金融资产的比重相对比较低。从最狭义的口径来看,我们的证券化金融市场也没有超过50%。广义来看也没有超过30%。就股票来说,股票类资产只占15—20%,应该说这个比重非常低。随着人民收入的提高,人民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大幅度提升,如果在全社会中证券化的金融资产比重低,就满足不了老百姓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这个社会就会处在一个无序状态,风险就会大幅度增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证券金融比重低的原因在于这种制度的弹性是脆弱的,没有吸收风险的能力。

三、财富管理本质是风险管理

金融资产的证券化意味着,基础资产标准化改造的同时,金融体系的风险开始流动起来了。


财富管理本质就是风险管理,就是风险的组合。寻找一个收益和风险匹配的组合,这是财富管理的本质,如果一个社会的证券化金融资产比例如此之低的话,就很难完成。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发展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它涉及到我们如何构建未来的金融体系。现在全球竞争最重要的平台是金融竞争,金融机制是配置的主导机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国家发展资本市场实际上目标不明确,缺乏一个清晰的正量目标。当然十八大以来我们渐渐认识到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性,但有时候我们也会把重要性做了过度的解读。


四、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1.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是中国金融国际化的先导。我个人认为,人民币没有大幅贬值的基础,不会出现像有些国家的货币危机的那种大幅度的贬值。但是决定一个国家货币价值的因素有短期因素、中期因素、长期因素。短期因素就是这个国家对外汇的管控能力,如果中期和长期的因素不改善,短期的调控手段和机制,有朝一日也会崩溃,所以短期来看,一个国家,特别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可以影响人民币的变化,这也符合我们货币政策的基本要求。中期而言,先前外币主要是由贸易结算,后来是进行投资,所以贸易规模和贸易的发展、贸易的结构,这是支撑一国货币的中期因素。长期因素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和企业的创新能力,这应该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货币价值的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结构转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供给侧改革,这实际上一方面是要把现有的存量进行处理,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提高供给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推动企业的创新、经济结构的创新。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存量调整加增量的机制创新,其实质就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2.中国金融国际化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构建国际金融中心。更多是人民币记价资产的配置中心、全球财富管理中心,这对中国企业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对中国法制的要求也非常高,要求中国社会法制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透明度大幅度提高。


五、正确看待金融危机

1.美国实际上是最近20年来全球金融危机产生最多的国家,也是频率最快的国家。但是美国的金融是最具有竞争力的。所以


金融危机无非是4种形态的组合:

1)货币危机;

2)全面债务危机;

3)银行危机;

4)股市危机。


2.中国会出现什么情况?现在很多人都急着把人民币换成美元,这样会加速人民币的贬值。人民币的预期很重要,我也相信中国的商业银行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会出现银行危机,至于一些小的金融机构可能会出现吧。因为中国商业银行的各项指标还是完备状态,它的存款准备金全球最高了。这和中国的货币形成机制有关系,因为中国货币形成机制多数都是通过外汇储备的债款来形成中国的货币的,所以就会形成非常高的存款准备金。这就给它提出了安全的保障。中国也是严格按照巴塞尔协议执行各项准则,特别是资本充足率,以及展开的各种比例的限制。虽然中国的商业银行利率进入到个位数甚至是零增长,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稳健的,所以我相信中国不会出现这个情况。


六、未来如何配制资产

1.大宗商品如果作为衍生品出现,作为对冲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财富管理,我觉得还是有点犹豫的,虽然也是一种投资方式,但是我不提倡散户去投资。未来的大宗商品,应该说再往上走的趋势比较明确,主要是基于中国经济的上升趋势。


2.如果这个社会把主要的投资都放在配置房子上,只能说明这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落后,而且也会带来巨大的危机。我研究了近100年来美国市场的资产收益率,房子还是相对靠后的,这可能和文化有关系,中国人喜欢炒房子,现在把它当做金融产品来炒,这是比较特殊的。按照规律来看,权益类的资产其实收益率才是最好的,100年的数据都可以拿来验证,道琼斯100年的指数看看就知道了,非常的清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陆金所出海背后:中国金融科技的野心与边界
除去债务,我们还剩多少财富?
摩根大通龚方雄:A股已将最大风险包含进去 巴菲特大买批银行股翻了好多倍
为何中国要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而非一步到位 | 金融小百科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专题研究】资管新规背景下的信托业转型与发展研究(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