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是怎样斗败肾功能的,应该如何预防

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是当前咱同胞中慢性肾脏病的第1大病因,是透析的第2大原因。据临床统计,糖尿病肾病占并糖尿病并发症的40%,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那么,糖尿病是如何伤害到肾脏的?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吗?咱们现在来解释。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这些因素可细分为年龄、性别、家族史、种族等易感因素;高血糖、急性肾损伤等起始因素;高血压、饮食、肥胖等进展因素。其中,高血糖和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的最为显著的危险因素。聊到这儿,请记住第1个要点,避免糖尿病伤肾的关键是控制血糖及血压。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逐步演进的过程,在糖尿病早期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促进炎症和纤维化的主要因素是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高血糖,这些问题会带来肾小球肥大、系膜扩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炎症、肾小球硬化、肾脏纤维化。

在糖尿病肾病的病变过程中,常常是高血糖与高血压狼狈为奸,其实质影响是1加1大于2的效应。研究发现,72%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或血脂紊乱。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单纯血糖高的仅占28%;高血糖与高血压同时存在的占30%;高血糖与高脂血症并存的占12%;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3者都有的占30%。研究证实,有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糖尿病患者,其心血管及肾脏并发症的比例,要比单纯高血糖者高出许多。请记下第2个要点,要牢固建立血糖、血压、血脂问题综合防治的观念。

糖尿病会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病、下肢血管病变等大血管并发症,也可以引起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通常的情况是,有5年以上糖尿病史,如果出现蛋白尿,同时具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基本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这里给您第3个要点,蛋白尿是要检测的,不是靠肉眼观察,最敏感的指标是ACR,也就是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许多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悲剧的原因,是出现严重的视网膜病变以前,就从来没有做过相关的尿蛋白检测,等发现问题时,已经是严重的肾衰竭。治起来就会非常困难。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但进入到大量蛋白尿阶段后,进展就很迅速,发展到尿毒症期的速度是其他肾脏病变的14倍。因此,定期检测尿蛋白是糖尿病患者的必备事项。

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道理弄懂了,防治策略也就呼之欲出,针对病因,可划出5个要点,降糖、降压、降脂、减重、改善生活方式。具体目标是,降糖要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老年人可放宽标准到7.8%,特别年长且病情复杂的可再放宽标准到8%至8.5%;血压的控制,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目标是130/80mmHg,药物可选普利类或沙坦类;降脂,对于已经有心血管疾病者要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还没有出现心血管疾病的要控制在2.6mmol/L以下。为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考虑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服用他汀类降脂药。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策略中的生活方式改变,需要注意的2个要点是戒烟和控制饮食。吸烟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及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戒烟或减少吸烟是防控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在饮食控制方面,微量蛋白尿的患者,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0.8克,以多数人体重60公斤左右来计算,就是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在50克以内。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者,蛋白质的摄入量还要少,应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克,蛋白来源应以优质动物蛋白来主,比如鱼类。此外,还要限制钠盐摄入,每天标准钠1.5克到2.3克,换算为盐就是5克。需要注意,如果蛋白质摄入量极低的时候,需要适当补充复方α-酮酸制剂。对于能量摄入,建议为每天每公斤体重30到35千卡,要避免以大量摄入蛋白质代替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摄入量,每天的饱和脂肪酸在总能量中的占比要小于7%。简单地说,如果没有专业营养师指导,就记住,饮食要尽量清淡。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测查、快报、细节、释疑、观察、观点、史话、逸事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清风计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您怎样诊断糖尿病肾病
不想肾功能“残破” 进展为尿毒症,3件事要做好,缺一不可
糖尿病患者这样保护肾脏,让你的器官老的慢一些!
糖尿病肾病知识集.doc
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1
糖尿病与肾脏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