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0年,朝鲜战场,一个辽宁瓦房店籍的志愿军连队22岁指导员,
1950年,朝鲜战场,一个辽宁瓦房店籍的志愿军连队22岁指导员,捧着机枪撵过几次敌机,可是飞机看着很近,却总也打不着,自己几次反而差点被敌机机枪扫中。

但是他是个爱钻研,爱和战士开总结研讨会的。经过不断研究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一套打法。

指导员组建了一个“对空射击组”,挑战了6名射击标兵,预伏在井字型壕坑里。每个壕坑里立一木桩,集中连队三挺机枪,仰角固定在木桩上,飞机一旦俯冲过来,战士可以绕着木桩,不同角度集中火力,打提前量,打机身。最终实现了10天击落5架敌机,仅耗费子弹950发,连队无一伤亡的经典案例,射击组因此记大功一次。

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市第十一女子中学的女学生们给最可爱的人寄来了慰问信和自己的照片,以鼓励志愿军战士们。

当信到战士们手中的时候,已经是1953年了,是他们出境作战的第四个年头。指导员和他的连队此刻正在西海岸作战,为了躲避枪林弹雨和无休止轰炸,一直在大山的坑道里,阴冷潮湿。头上是渗水,脚下是泥淖,湿冷入骨。而这封信的突然而至,让坚持战斗的指导员和战友们感到了莫大的激励。

战友们都十分珍惜这封来自祖国的女学生的信,信交由一人保管,照片交由另一人保管,以防不测,一点念想都留不下来。而指导员正好负责保管着这两张照片。两张照片,一张是单人照,一张是五人合照。单人照上女生穿着时髦的“海军服”,照片背后写着这个女生的名字;合照上五人都戴着鲜艳的红领巾。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只有深处那种极端的战争环境下的人们,才懂得这封信和照片的珍贵,这是来自祖国的“家书”啊,是寒冬里可以慰籍人心的暖流啊。

多年以后,这个指导员回国转业,到了沈阳,一直到1985年退休,一直打听着照片上的这个女孩,可是几十年来,一直杳无音信。

2017年,当年的指导员已经是一个89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了,战友们已经相继离世,他回眸以前,看到这两张熟悉的照片,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这照片上的这个女孩。于是向社区和媒体发出了求助。可是时隔64年,仅凭照片上那个模糊不清的名字,茫茫人海,如何找寻?

然而现代的网络媒体异常发达,苦寻60多年不着的人,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照片上的那个女孩便找到了,不但找到了照片上的那个女孩还找到了5人照上的其中一个女孩。腿脚都不便了,三个人最终通过视频取得了联系。

一如64年前,已经古稀老人的当初那个女孩笑着对指导员说:“志愿军叔叔你好,你是最可爱的人。”

2020年,也就是抗美援朝70周年,女孩再度写了一封“慰问信”给这个志愿军指导员。人民从未忘记当初那些最可爱的人。

当初那个志愿军指导员,名叫宁殿云。照片上的那个女孩,名叫乔巧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受益终生一次写作集训
【朝鲜战场上美军黑人连队整建制向志愿军投...
【枫网精品】来自朝鲜战场的“军邮”
朝鲜【连队政委指导员】朝语
朝鲜战场最真实最生动的一幕
揭秘:朝鲜战场志愿军真实的死亡人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