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求恩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

陈玉恩

这是一幅八路军医生和日军伤俘在一起的合影,拍摄时间为1938年10月27日,拍摄地点是河北省平山县花木村,摄影者为白求恩大夫,照片中的八路军医生(图右)是时任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院长的林金亮。在这幅珍贵历史照片的背后,还有一段儿鲜为人知的故事。

1938年10月27日,白求恩在平山县花木村为日军伤俘和八路军医生林金亮(右一)拍的照片。摄影:白求恩

林金亮是一名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医生,平型关大捷后,被留在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工作。1938年6月17日,白求恩到达晋察冀军区,被聂荣臻司令员聘请为军区卫生顾问。此后,林金亮与白求恩大夫共同工作长达18个月。

1938年11月2日,白求恩在给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的报告中写道:“正如你们所知的,我们在花木的后方医院里有两名日军俘虏。一个是高级军官,我们已经给他受重伤的腿做了两次手术,现在他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他很清楚,完全是由于我们的好心和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才没有失去腿和生命。另一名头上受了轻伤,刺刀刺的,现在已经基本痊愈了。虽然他们听不懂汉语,也不认识中文,但依然尽力对医务人员的人道主义表示感谢。”

“10月27日,当我在花木时,我为他们和林医生拍了一张合影,林医生穿着印有红十字的手术袍,手臂上戴着八路军的徽章,我也同他们合照了一张。”

“现在,我建议给这两个日本人派一名翻译,让他们给日本亲人写封信,附上这些照片。此外,我们还应该就他们的信件做一个评述,旁边印上他们的照片,将此作为在敌占区和国外进行宣传的资料。”(原载《纪念白求恩》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1979年11月第104页)

通过这篇报告,我们知道,酷爱摄影的白求恩曾有一幅这样的摄影作品,虽经多方查找,但始终是只见文不见物。然而,事情在不久前有了转机。

2005年,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决定出版一本《在华日人反战纪实》的书,书中拟收录大量历史图片,为核实照片相关信息,党史研究室的张建华处长将部分图片寄给王雁,请其辨认,其中就包括这幅照片。王雁的父亲沙飞是抗战时期著名的战地摄影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科长,她十分熟悉父亲的摄影作品,同时也知道白求恩《给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的报告》的详细内容。

看过照片,她当即答复:“这幅照片不是沙飞拍摄,但照片背后确有故事。”王雁将照片发给林金亮的亲属,经林金亮家人辨认,证实照片中身穿白罩衫的八路军医生就是他们的父亲林金亮。

1938年9月25日,日军发动了秋季大扫荡。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被迫向河北省平山县转移。恰在此间,抓获了这两名受伤的日军俘虏。随后,白求恩与林金亮为他们进行治疗。

照片中的日俘,身穿系带式的病号服。在艰苦的岁月里,即使在后方医院,八路军伤员也没有病号服穿。少量的病号服则是由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援赠的。将仅有的病号服用于敌方伤俘,充分体现了八路军的人道主义精神。林金亮身着医务人员白罩衫,上饰红十字标志和八路军臂章,右手扶着日军军官侧身站立。

值得一提的是,八路军的臂章通常都别在军装衣袖上。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白求恩让林金亮特意把臂章和胸章缀在有红十字标识的白罩衫上。这些情景与白求恩报告的内容相吻合,又再次印证了摄影者就是白求恩。

在这场侵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不仅屠杀被俘的中国军人,就连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都不放过,更不用说对负伤的中国军民给予人道主义待遇。而八路军对负伤被俘的日军官兵则积极治疗,彰显为仁义之师。

照片拍摄后,白求恩请求晋察冀军区印刷宣传品,用于在敌占区和国外散发,在日军中引起强烈反响。

(作者系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原馆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道主义精神 八路军优待俘虏为日军战俘疗伤新闻频道
他是陪伴白求恩时间最长的军医,白求恩把他培养成为“华北第一刀”,白求恩最信任的助手林金亮。
一组晋察冀边区八路军的彩色老照片,将帅云集,艰苦又充满希望
杨成武立马斩日“名将之花”
八路军司令员率部突围一夜,清晨拿望远镜看,镜头里全是日军帐篷
对聂荣臻同志的永恒怀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