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宗逊的资历堪比粟裕,为何无缘大将军衔?毛主席一句话道破原因

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大授衔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式召开。实行军衔制,对我军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能够满足军事指挥的需求,更是符合世界规范。

当天被授予元帅和大将的人可谓是实至名归,这一天也成为了载入新中国史册的历史性时刻。

不过,在这场授衔仪式上,张宗逊竟然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让不少人都感觉到非常意外。因为不管看资历还是论战功,张宗逊的水准都不亚于十大大将,他曾经和粟裕也是平级。那为什么张宗逊只是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而不是大将呢?

毛主席的一句话可谓一针见血,他说:“该厉害时不厉害。”

黄埔军校里出来的起义战士

1908年,张宗逊出生在陕西渭南赤水镇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父母非常重视教育,张宗逊七岁读私塾,12岁上小学,14岁就读于渭南赤水职业学校。

在职业学校求学期间,张宗逊首次接触了马克思主义,这对他的思想产生了非常大的触动,并且开始积极投身学生爱国运动。

1926年,张宗逊考入黄埔军校政治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中山舰事件”,蒋介石不允许双重党籍存在,张宗逊直接退出了国民党,公开了自己共产党的身份。

张宗逊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张宗逊被分配到了国民革命军,担任政治指导员一职。

1927年,因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张宗逊本想带领警卫团参加南昌起义,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遂转入江西修水一带进行活动。

毛主席的警卫员

后来张宗逊就跟着毛委员长一起参加了秋收起义,因为有过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张宗逊在多次战斗中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很快就因个人才能突出的到了毛委员长的赏识和关注。

经过工作调动,张宗逊成为了特务连副连长,通俗点来说,就是毛主席的警卫员。

张宗逊陪同毛泽东检阅部队

当时到处都有反动武装和土匪,就连我军内部也不乏敌人安插的奸细和叛徒。因此毛委员长无论走到哪儿,都需要设岗布哨,时时刻刻提防着,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张宗逊当时不到20岁,但身材长得十分魁梧健壮,是一名干练的初级军官。为了保护毛委员长的安全,他们两个形影不离。毛委员长行军打仗,他就并肩作战。毛委员长休息,他就在床边打地铺,24小时守护着毛委员长的安全。

就是这段经历,让张宗逊和毛主席之间产生了亲厚的感情。

张宗逊(左)

1927年10月23日,天刚蒙蒙亮,当地的反动地主肖家璧对我们的部队发起了突袭,危急时刻,张宗逊带着一个排的战士,紧急护送毛委员长离开。

刚刚结束秋收起义不久,毛委员长的脚背早就已经被草鞋给磨烂了,平常走路都一拐一拐的,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更是因为伤口的剧烈疼痛,时不时会倒吸一口气。但毛委员长始终没有“哎呦”一下,更没有抱怨过一句。

肖家璧

战士们看到他艰难的样子,心里过意不去,就要去找一副担架来抬着他走。可毛委员长总是摆摆手说:“谢谢大家的好意,没有关系,我自己还能走。”

张宗逊执意要毛委员长坐,毛委员长执意不坐,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还是毛委员长“退” 了一步:“你们给我弄根竹竿来,我拄着竹竿,慢点走,好吗?”

这件事给张宗逊很大的触动,因为他知道毛委员长是读书人,跟他们这些行军打仗的人不一样,并不擅长长途行军。但毛委员长却每次都能和大家一起坚持下来,这份毅力令人佩服。

“缴获大王”张宗逊

别人打仗都挑好打的打,张宗逊却喜欢挑装备精良的打,因为这样可以缴获更多的武器装备。所以每次打完仗,张宗逊总是“满载而归”,缴获大量武器,人送外号“缴获大王”。

1938年,张宗逊按照八路军总部的指示,来到雁门关以北地区开展游击战斗,对日寇进行了沉重的打击。

同年十月,张宗逊率部从晋西北地区进入晋察冀边区,在滑石片地区和日军109师团交火,不仅击毙敌人700余人,更是缴获了6门火炮、400挺步机枪,彻底粉碎了日军对五台山的围攻。

1941年,日军采取了“铁壁合围”战术,妄图将我国国内的抗日力量全部扼杀。张宗逊在晋西北地区,经常遇到日寇的扫荡。在和敌人周旋的过程中,张宗逊每每都能想到“新点子”,指挥大家灵活机动地和敌人进行周旋,还在晋北米峪镇及其以北地区,进行了反扫荡,歼灭日军700余人。

张宗逊等研究作战方案

张宗逊在晋西北抗日战场上屡建奇功,不仅大大挫败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还让抗日军民重拾了革命信心。

张宗逊在战场上的突出表现,也传到了延安,毛主席看到这些消息喜笑颜开。

1942年,张宗逊回到延安遇到了毛主席,看到十年没见的警卫员,毛主席十分喜悦地说:“现在你也过了而立之年,块头比以前更大,也阔气多了,成了万军的首领。今天你留下来,我要请你吃饭,向你表示祝贺!”

张宗逊(右三)

大同集宁战役

其实无论是资历还是战功,张宗逊都不逊于其他十位大将,但缘何只被授予了上将,坊间说法众多。其中大家都比较认可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同集宁战役的失利。

大同集宁战役

1946年,在国共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后,国民党军仍然在向我解放区发动进攻,还想在张家口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导致我方处于被动的不利局面。

在这一背景下,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晋察冀军区和晋绥野战军联合,武装夺取大同,并且特别任命张宗逊为司令员。

7月31日,我军发动外围作战,截止到8月4日,大同周围的大部分据点已经被我军占领,歼敌两千余人。

8月14日,我军开始攻城。9月4日,北关、西关车站和部分城关街区也陆续被我军占领,大大扭转了之前我军的不利局面。

正当我军一鼓作气,准备一举拿下大同之际,国民党军傅作义突然对集宁开火。显然,他想上演一出“围魏救赵”。

不得不说,傅作义这招确实妙哉。如果他顺利攻下集宁,就可以向东南方向出兵丰镇,或者向东出兵尚义,我晋察冀军区核心张家口危矣。因此,只需攻打集宁,我军必然出兵回救,大同之危也就解了。

不过当时我军占据非常大的兵力优势,张宗逊采取了“围城打援”的方法,将兵力分开攻打集宁和大同。这下换成傅作义为难了,他不仅要阻止我军攻打大同,又要派兵攻打集宁,一时间进退两难。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我方渐渐占据了上风,敌人被围困在了城西南的一角。如果我军继续发动攻击的话,全歼敌军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此时张宗逊却觉得当天伤亡过大,所以在第二天进行了休整,这才给了敌人喘息的机会,导致双方在集宁又发生了一次激烈混战。

敌人的援军101师就在休整的当天来到了战场,张宗逊本来计划攻打新31师,结果因为101师的到来,将炮火集中在了101师身上。而正是这个错误的判断,导致了这次战斗的失误。

战后就连傅作义自己都说,集宁会战国民党能够取得胜利,其实完全是侥幸。

“101师参加战斗之后,共产党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当时没有攻打新31师,而是101师。如果当时攻打了新31师,我们就非常危险了。”

傅作义

罗瑞卿后来提到这场战役时说:“大同战役,实际上是一次败仗,在执行战役时无明确计划以及轻敌不慎重初战,不集中兵力等完全违反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相当典型的战例!”

面对张宗逊的失误,毛主席也说:“该厉害时不厉害。”

不过,单单因为这件事就说张宗逊因此无缘大将,其实太过于片面。更多方面的原因,其实还是跟张宗逊本身的资历有关。

虽然他在战场上确实有不俗的表现,可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担任毛委员长的贴身警卫,只有一些事迹说明他有大将的资历,但真正代表性的功绩并不如其他大将这么多,因此才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张宗逊上将和夫人杜芳

战争年代,张宗逊出生入死,一边和日寇殊死搏斗,一边和国民党军队周旋,尤其是在西北军区时,指挥了西北五省、区剿匪肃特斗争,为解放大西北、发展大西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和平年代,他刻苦钻研现代军事科学,继续为我军建设发光发热。离休后,还将自己的积蓄拿出来,经常为灾区的人民捐款捐物。

他一生都不善言辞,性格也和他的面相一般,随和、忠厚,他的身上带着浓浓的书卷气,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

1998年,91岁的张宗逊因病逝世于北京,去见他敬爱的毛主席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宗逊资历战功都很高,为何没评上大将?毛主席:该厉害时不厉害
55年,一位老资格仅授上将,战友不理解,毛主席:该厉害时不厉害
他的资历和战功都很高,为何仅授予上将?毛主席:该厉害时不厉害
张宗逊战功资历都很高,为何没评上大将?毛主席:该厉害时不厉害
大同、集宁战败,聂荣臻说是张宗逊指挥不当所致,张宗逊表示不服
张宗逊资历战功都很高,为何没评上大将?手下却成为了大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