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钱穆的作品经久不衰,陈寅恪的作品销量不畅,钱钟书暗讽:“有人把精力都用在研究杨贵妃入宫时是否是处女上了”
为何钱穆的作品经久不衰,陈寅恪的作品销量不畅,钱钟书暗讽:“有人把精力都用在研究杨贵妃入宫时是否是处女上了。”
 
钱穆和陈寅恪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化评论家,他们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巧合的是,两人在同一年同一个月份出生,一个是江西省义宁县人,一个是江苏无锡人。
 
钱穆的父亲名叫钱承沛,是一个读书人,有着聪慧的头脑和渊博的知识,在那个时代考中秀才,十里八乡也是十分出名。不过后来由于身体体质较差,总容易生病,本身也没有太中意科名。
 
钱承沛对自己这个儿子充满了期待,他一直坚信的理念是“子孙虽愚,诗书须教。”因此非常重视钱穆接受的教育,在钱穆还是孩童大小的时候,就送去私塾读书。
 
虽然钱承沛很想看到儿子未来成才时的模样,可是他的身体实在是太差了,为了拿出钱给钱穆读书。
 
他平时省吃俭用,有些治疗病的药方也不舍得吃,秉持着能省则省的观念,一切开销主要用于培养孩子。天不遂人意,在钱穆12岁那年,父亲因为肺病离开了这个世界。
 
钱穆没有辜负父亲的栽培,靠着自己不断的努力和进步,饱读诗书,翻阅无数中华历朝历代的古籍善本,编写《国学大纲》,即使没上过大学,对比其他人也是不遑多让,最终被大家尊称为国学大师。
 
与钱穆并列为前辈史学四大家的还有陈寅恪先生,和钱穆一样,两人都是见多识广的学者,他的一生都是致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朝唐朝时代的研究。
 
两人虽然同是史学四大家,但是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钱穆的作品销量更加可观,总会有对此感兴趣的读者买进,而陈寅恪的作品略显惨淡,几乎无人问津。
 
这一现象还被中国文化领域的一些学者关注和津津乐道。其中,有一位著名学者,被誉为“博学鸿儒”的钱钟书对此则是暗讽道:“有的人把自己一天的精力用在研究贵妃在步入皇宫之后到底是不是处女上了,作品销量差异还不是显而易见。”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陈寅恪当时研究隋唐时期的古历史,一次上课他向同学们提问和讨论,问大家杨玉环在入宫之前到底是不是处女,因为她在入宫之前和其他人订过婚。
 
除此之外,陈寅恪还出了一本传记,叫做《柳如是别传》,作品讲述的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名妓嫁给其他人家的故事。
 
钱钟书对此十分不屑,他觉得作为一个文学家,研究历史就好好研究历史,关心贵妃是不是处女有什么用,为一个风尘女子写了八十万的传记又有什么用?这一讽刺意味深长,让无数人感叹钱钟书直接的性格。  先不说陈寅恪研究贵妃的事,钱穆的作品销量更好,一定是有着他的道理的,他的作品在内容上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关切的事物。
 
而且钱穆着重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他的作品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和领域,从古代文化到现代社会,都有涉及,就像是一本百科全书。
 
这些作品通俗易懂,语言优美,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相比之下,陈寅恪的作品则更加专业和学术化。陈寅恪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他的作品常常涉及到古代文献的研究和文献学的方法论。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可能稍显晦涩和难以理解。这就造成了陈寅恪作品销量不畅的现象。 还有一点就是钱穆的作品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和兴趣。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结果,更注重对人性、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触动。他对于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探索,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学术分析,更是对人类命运和价值的思考。
 
两位先生都是文学界的著名学者,根本作品的销量分辨个孰高孰低显然没有意义,两人研究的领域和研究方向也不尽相同。他们相同的特点为都是博览古今,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彝尊与陈寅恪之辩:杨贵妃是不是以处女入宫
民国往事:钱钟书和陈寅恪为何互相瞧不起,孰是孰非?
为什么学界有“钱钟书看不起陈寅恪”的说法?背后的真相如何?
原来大师们这样读书,受益一生!
壶公评论 关于以诗证史的讨论
陈寅恪真的被吹捧过火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